介绍烧饼作文
1烧饼
“哇,这次的烧饼真的好好吃啊!”我赞叹道。不由自主地紧紧地抓着烧饼,立刻感到手里暖乎乎的,我的舌头只要咕噜一转,随即甜烧饼那甜甜的滋味伴随着烧饼特有的香味顿时在我的身体里蔓延开来。我敢肯定,这一定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一次烧饼!
阳光下,烧饼上的微小的小洞清晰可见。上面的黑芝麻紧紧地贴在上面,散发着浓浓的烧饼的香味。我顿时胃口大开,大咬了一口。感觉烧饼有的地方嫩嫩的,有的地方却脆脆的,一软一硬,正合我的胃口。有种怪舒服的感觉,伴随着甜甜的滋味,在我的心中到处游荡,令我回味无穷。我轻轻地呼了一口气,顿时感到全身有说不出的痛快。烧饼的香味充斥着我周围的空气,我一吸气,那喷香的味道顿时就从鼻孔里涌入。我舒舒服服地享受着烧饼的美味,那感觉简直真是棒极了!
只片刻,烧饼就被我“消灭”了大半,我仍然旧意犹未尽。我伸出舌头,在我的嘴巴周围舔来舔去,像扫荡似的,不肯放过一点美味。我就这样痛快地大口大口地吃着,感觉自己从来没有过像今天这样狼吞虎咽过,能吃得这么香,这么爽!
烧饼很快就被我吃光了,但我仍蠢蠢欲动,还想再买一个来品尝品尝。我咽了一口口水,只感觉满嘴都是烧饼的味道,真是棒极了!
2大酥烧饼
周村的大酥烧饼是淄博市的名吃,只要是来到周村来的人,没有不品尝周村烧饼的。
周村区高塘镇王家庄是目前民间生产周村烧饼最多的村庄之一。该村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周村烧饼正是因为一位名叫郭云龙的师傅的发展,最终才形成了如今的特色。郭师傅在烤制当初厚厚的大酥烧饼时,偶然发现饼上面鼓起来的部分薄而香脆,加上芝麻,吃起来香而不腻。于是他大胆试制新品,果然深受大家喜爱。于是,不经意间便推而广之。l880年后,郭家首先启用纸包装,最终产品大都以印花纸包装,久藏不变质,故而沿袭至今。
周村烧饼的制作过程是:先把小麦粉和白砂糖制成的小球似的面团放到像圆柱一样的一个小平台上摊成圆饼,然后放到晃盘里沾上芝麻,再谨慎地把烧饼粘到烤箱上,这样,烧饼一会儿就烤熟了,烤箱上就会有一个铲子似的东西把烧饼产下来下来,这样,香酥可口的烧饼就做成了。
烧饼有咸、甜两味,甜的香甜可口,久食不厌;咸的开人食欲,会让人爱不释手。再细点分,有甜、五香、奶油、海鲜、麻辣、蔬菜等多个系列品种。蔬菜系列的产品异常新鲜,蔬菜的含量20%,营养丰富,口味纯正。是旅游充饥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周村烧饼还有很多特点,说也说不完,希望没有吃过周村烧饼的人尽快吃到这又香又酥的大烧饼!
3家乡的烧饼
我的家乡——亳州,像一棵扎根在江淮大地上的千年古树,富有文化底蕴;也似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照耀在华夏大地上,风景秀丽。可大家知道吗,亳州的小吃也堪称一绝哩!
要说我们亳州的小吃,那真是不计其数。有令人垂涎三尺的牛肉馍,也有风味独特的牛肉汤、羊肉包、肉盒……但是呀,这些,我都不感兴趣,因为我最喜欢的是亳州的烧饼。
烧饼是一种亳州特有的面食。听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中国有很多种烧饼。山东有,陕西有,河南也有,为什么偏夸亳州的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想说,亳州的烧饼和别处的不一样,有什么不同呢?听我慢慢叙来。
亳州的烧饼是用面、油、盐等精制而成。一张圆圆的饼,犹如小孩子胖胖的脸蛋,“脸蛋”中间夹着许多精制的味料,看着就直馋。包好后,洒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芝麻,这个白乎乎的“小脸”似乎长起了“白斑”,哈哈!接着,师傅就会有条不紊、利索地将其贴入锅底朝上的火炉中,待它慢慢膨胀,慢慢烤熟。当你口水咽进肚子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烧饼已经成熟,只需3至5分钟慢火啦!当你手拿滚烫的刚出炉的烧饼咬上一口,那味道令人久久回味。
我们亳州的烧饼,物美价廉,且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期,曹操败走华容道,路过家乡亳州。当时手下仅剩七人,吃的也只剩下一点干粮。正当曹操饥肠咕咕时,城门前有一位衣着朴素面色红润的老者背着一布袋东西缓缓走来。他伸手递给曹操和将士们几块大饼,曹操吃后赞不绝口,连声道谢,并问询出处。那老者自称汤陵道士,说这饼是祖上传下来的。曹操感激地握着老者的手,答应日后必有重谢,老者却挥了挥手,随风飘去……
说到这,大家是不是已经“口水直流三千尺”了呀!快来亳州品尝一下吧,百闻不如一见哟!
4美味烧饼
星期天上午,为了写好作文,王老师带我们去商贸城东门看王师傅打烧饼。
王师傅打烧饼在一个地拉车上,是漏天的。车子的前面放着一个放烧饼的泡沫箱子,用木板盖着。后面有一些煤块。中间往前一点放着一个一米多高的圆形炉子。炉子上有一个直径七八十公分大小的平底锅。锅的右边是一个案板,上面放着面和一些调料。
打烧饼时,王师傅先从一个大盆里取出一大团面,放在案板上,可能怕风刺,用一块白布盖着。用一个小刀切出形状不一的两个小块儿,接着,熟练的用手活几下,再拿出其中的一小块儿面团,沾一沾香油和五香大料。然后,拿大面团儿将小面团抱住,和在一起。用小擀面杖儿边杆边拍,三下两下就成形了,那速度真快呀。
该上炉里放了。炉子上面是圆形平底锅,先在锅中间用小刷子抹点儿油,烧饼就放在上面烙着。这边擀着下一个,还要不停地转动。大约一分钟后,翻个个儿。随着下一个擀好,这一个就放在边上。后一个又擀好了,边上的烧饼就用火钳放进下面的火炉口儿的左边儿。又擀好一个,炉口儿左边儿的就放在右边,烤另一面儿。大约五分钟,王师傅用火钳夹出来。“烧饼出炉了!”我不禁喊出来。
一股儿香味儿扑鼻而来,热气腾腾,浅黄个扎儿,一看就让你溜口水。我忍不住地说:“让俺尝一尝!”王老师说:“好!每两人一个!”我接过热乎乎的烧饼,刚一掰开:“好香呀!”“看,里面还分好几层呢。”我给张宸说。我马上咬了一口,又酥又香,别提多好吃了。
中午十一点多,我们离开了烧饼摊儿。可烧饼摊儿的香味儿,飘得很远很远……
5我家乡的美食——烧饼
我家乡的美食——烧饼,曾是宋清两朝的重要贡品。今天,我就让它,在你的脑海中写下传奇的一页吧!
对于烧饼的来历,有这么一个传说:唐朝晚期,国力渐渐衰弱,我的家乡绩溪也发生了暴乱。当时,整个县城有一半的人都在这场暴乱中消失了。正当暴乱人员放火准备烧光整个县城的时候,被点着的地方突然发出了一声巨响,暴乱人员都被吓跑了。巨响过后,出现了一车金黄的小饼。说来也怪,人们只要吃一个这种小饼,便会精神百倍,身上有小毛病的,小毛病也好了。因为这种金黄的小饼是从火里烧出来的,人们便把它叫做“烧饼”。
据说当时有一句诗云:“春炊若蝉翅”。其中的“春炊”就是“烧饼”,“若蝉翅”便是形容烧饼的样子。它的颜色金黄金黄的,如一两片蝉的翅膀。仔细看,还有几丝黑色镶在“蝉翅”上。
轻轻拿起一个“春炊”捧在手心,只见它圆圆的、黄黄的、薄薄的,就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清风拂过,送来一阵酥香……小心翼翼地把烧饼咬开,脆脆的“咯吱”声,似乎是里面的肉在呼吸。挑出一丝梅干菜,细细地吮吸、品味,一丝不腻的清油滑入嘴角,嚼几下,更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爬上味蕾,与味蕾缠绵着,并直入肺腑,使人陶醉其中……
这么美味的烧饼,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妈妈带我参观了街道拐角的烧饼小铺。原来,烧饼虽小,制作起来可真不简单,要经过师傅泡面、揉面、搓酥、摘丕、制皮、包馅、收口、擀饼、刷贻、撒麻、烘烤等十余道工序,历经一个多小时,才可出炉售卖。让我饱了口福,更是开了眼界。
家乡的烧饼,我爱你!是你,推动了咱绩溪的美食文化,更提升了人们的美食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