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兰亭的作文400字

时间: 03-08 栏目:话题作文

1兰亭

在重新建设的校园里,有别致的一角,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兰亭。

兰亭是一个用木头制成的六角亭,亭子两旁是用石头堆成的假山。兰亭位于一个水池的中心,这个水池还有个好听的名字——临池。临池在清晨的时候,会有几束喷泉在里面跳着优美的舞蹈。池子里不光有喷泉,池底全是由光溜溜的鹅卵石铺成的,鹅卵石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犹如九寨沟的“五彩池”。临池里还有许多圆头圆脑的小金鱼。

林荫道沁园里的木板与临池的假山树木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使水陆相连。课余时间,这个小花园就热闹了起来:有的同学一边在沁园里欣赏风景,一边散步;有的同学在假山上跳来跳去,时不时地逗弄临池里那些可爱的小金鱼们;还有的坐在兰亭里聊天。正是有了这个小花园,才使大家的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哦!

早上,当我们背起书包来到学校的时候,临池里的喷泉飞舞,小金鱼也探出圆圆的脑袋,对我们说:“早上好!”午休时,我们在临池边嬉戏,在兰亭里享受阳光;到了傍晚,该放学了,大家一定会从沁园里走,再去兰亭里坐坐,最后才回家。

2兰亭

今天我们去兰亭,我向往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墨池就要看到了,我很兴奋,我一直追问爸爸墨池在哪呀,爸爸安慰我不要急,会让我看到的。

当我们穿过一片竹林,一座小亭子出现了,我像小马一样奔过去,亭子里立着一块石碑,上面的那个字怎么这么熟悉啊,耳边响起导游的声音,我赶紧听,哦!原来是“鹅”字啊,鹅不是左右结构吗,怎么上下结构呢?这个字就是这么奇怪,听导游说,上面的“我”字是王羲之写的,写了一半有客人来了,去会客了,七岁的王献之过来觉得好玩,就在下面加了“鸟”字,结果就变成了这么有名“鹅”,这时候爸爸说“你看,这就是墨池”,我一看就是一个普通的池子呀,有两只大白鹅在上面游来游去。

我们来到一条小溪,很多人在那洗脚,我看了上面的牌子是曲水流觞,我也洗起脚来,导游的声音响起来,她说这条小溪不是洗脚的,是以前古人把酒杯放在水里,酒杯流到谁那里,谁就拿起来喝酒并做诗。

我还欣赏了很多书法,他们的字都写的非常好,我好想学毛笔字啊。

3兰亭

兰亭位于绍兴南部的兰渚山下,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还是书法爱好者的天堂。

今年正月初五,我跟随家人一起去兰亭观赏风景。我们首先到了鹅池,那里人山人海的,把鹅池围得水泄不通。在几只大白鹅的叫声中,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它们身上——大白鹅的羽毛雪白透亮的,就像为它披上了一件雪白的棉衣。大白鹅展开的翅膀大约一米宽,走起路来一摇一摆的,弄得游客们捧腹大笑。等我们看完了大白鹅后,发现有一块高大的石碑威武地矗立在那里。石碑上刻着一个刚劲有力的“鹅”字,那个“鹅”字使不少书法爱好者羡慕不已,都想达到那种境界!

在兰亭的中央位置,还有一块巨大的石碑矗立在一个小亭子里,碑上刻着“兰亭”两个字。小亭子的后面是墨池,我仔细一看,果然,池水很黑,不过还能看见一点点池底,真是名副其实的“墨池”啊!在小亭子的左边是有名的曲水流觞,一条小溪弯弯曲曲的,两旁的石头错落有致。当年王羲之和众多友人饮酒吟诗,写下著名的墨宝《兰亭集序》。

每年的三月三,兰亭都要举行书法节。世界各地的书法爱好者都会云集在此,兰亭越来越被世界所青睐!

4兰亭

今天是妈妈做导游的第三天,我们决定带妈妈的朋友去兰亭。那里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绍兴做官的时候写字会友的地方。

我们最先到了鹅池,池塘里有几只大白鹅悠闲在池边玩耍。池前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写着鹅池两个字,导游介绍说,相传这个鹅字是王羲之的父亲写的,池字是王羲之写的,所以两个字大小不一样。往里走,又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亭子,里面还有一块很大的石碑,上面有很多字,导游说写的是兰亭序。再往里走,就到了一个弯弯曲曲的小溪,导游说那里是王羲之和朋友喝酒的地方。酒杯放在水里流下去。我们来到了墨池边,池边有很多可以写字的水泥台,台上有毛笔,我拿着笔写下了我的名字,妈妈对我说,王羲之的字写得好,是因为他很刻苦,池里的水都被他的墨染黑了。可见他写了很多的字,我想,我也要努力练字,字也要象王羲之那样漂亮就好了。我们走到了出口,爸爸给我和姐姐每人买了一只毛笔做纪念。我们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5游兰亭

兰亭素有“中国书法圣地”的美称。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述“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一走进兰亭大门口,道路两旁都是茂密的竹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葱绿。清澈见底的小河中,一群群大白鹅正在玩耍、嬉戏,可开心了!亭内碑上的“鹅池”二字相传为王羲之父子合书。我们来到曲水流觞处,弯弯曲曲的小路旁,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发出了潺潺的流水声。相传人们站在石头上饮酒作诗。右军祠外莲池里,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犹如舞女的裙子。我来到太字碑,在墨砖上用毛笔沾清水写字。据说,王献之每天勤学苦练,将18缸水都写完了,成为书法家,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要刻苦,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一走进御碑亭,我就看见碑的正面是康熙在1693年御笔《兰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在1751年御笔《兰亭即事》诗。非常雄伟、壮丽,使我产生了仰慕之情。

最后来到了“兰亭”碑亭,“兰亭”二字为康熙御笔,“兰亭碑”真是历史悠久,让游人络绎不绝。啊,浙江绍兴的兰亭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呀!

6兰亭修竹

兰亭是书法之乡,在古代,这儿曾是文人黑客聚集的地方。古人云,宁可食无鱼,不可居无竹。

这些风雅的墨客们,特别喜欢竹,便广泛栽种竹子,竹海便让兰亭生色。兰亭到处是翠色欲滴的新竹。茂竹修林,果然名副其实。走近兰亭,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竹子。许多竹子都笔挺着杆,翠绿的竹子伸展着枝条,竹叶像一只只张开的小手,似在迎客。风一吹,枝条相互嬉闹,竹林中便发出“沙沙”的竹林涛声,十分动听。因为竹节中间空心的缘故,竹节上敲一下还会发出清脆的“当当”声,怪有趣的。站在竹荫下,特别凉?A,即便是火辣辣的六月天,你也不会感到炎热。叶儿就像一把把扇子,正扇着你呢。沿着茂竹修林,我们来到了曲水流觞处。

王羲之曾在这里和群贤们饮酒作诗。这儿的竹更多,竹子相互排列着,没能让阳光穿透一丝地方,竹茎相互拥挤着,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成了亲密的朋友。竹丛中间,一条小溪流缓缓流动,人们在小溪边的棕垫上坐了下来,重演起了曲水流觞的情景。

有些人还坐在竹荫下,享受着水带来的乐趣。在溪水的倒映下,竹子更显翠绿了。

竹子是清高优雅的,兰亭在竹子的陪衬下,更美丽了。

7兰亭之旅

阳光明媚的一个早晨,微风柔柔的,万里无云。我们一大伙人一起去兰亭,看王羲之的故居。我们心里十分激动,早盼着去兰亭,看王羲之的杰作。

到了那儿,我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箭似的“飞”到了大门口。我进了大门,听见只有鸟儿叫,树枝摇的声音。看见人们都静静的观赏着兰亭。我也停止讲话,慢慢地走着,观看着两边的风景。

首先跳入眼帘的是鹅池。王羲之写的“鹅池”两个大字就像鹅在水中游来游去,栩栩如生。我又把眼睛转向鹅池,池塘里的鹅身穿白衣服,头截红帽子,倒映在清澈见底的湖面上。哈哈,真像是王羲之写的“鹅”。

其后跳入眼帘的是大殿。大殿上展示着许多古代名家临摹的兰亭集序。这些名家各有千秋。虽然王羲之的真迹已经没有了,听说被唐太宗李世民带入了皇陵。便我能猜到王羲之的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使我敬佩不已。

我又看了康熙携皇帝和乾隆皇帝留下的祖孙碑、曲水流觞……

最后,我们来到写字台。我也挥动着笔,写起了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好像我也变成了王羲之,名留千古。

8游兰亭轶事

旅途的快乐不一定是好风景,有时却是一些意外的小事。就像这次的兰亭之旅。

到了兰亭,我迫不及待地向爸爸要了钱,买了三张票。而我自己的票上却清清楚楚的打印着:老年票票价20元不是吧!原来老年票票价和儿童票票价一样,售票员却随意拿了一张票。这下可好,连妈妈都笑着对爸爸说:“想不到咱们的儿子竟然比我们还大!”要是有个地缝,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

走进兰亭,一阵阵微风向我们吹来,之前的不愉快在瞬间烟消云散。池塘边更是凉风习习,和景区外炎热的天气形成对比,让人留恋忘返。咦?那有个卖鱼食的摊,难道有鱼?我朝水中望去,果然,水中隐约有几团红色和黑色的东西游来游去。我立刻买了一包鱼食,抓起一把,撒向水中。看着鱼儿抢夺鱼食,我忽然想起,这“鱼食”不就是大街小巷的流动摊头上在卖的爆米花吗?我小心翼翼的拿起一粒,放到嘴巴里尝了尝,果真!我津津有味的吃起了爆米花,还不忘时不时地向水中撒点“鱼食”。不想被爸爸发现了,他叫道:“咦?我们的宝贝儿子咋成了鱼?”

从此,爸爸妈妈动不动都跟我开玩笑,叫我“馋嘴老鱼”。唉,真是无地自容啊!

为你推荐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