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活动方案
1《重走长征路》活动课方案设计
[活动来源]: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XX周年,各种长征纪念活动方兴未艾。当学完八年级上册《红军长征》一课时,学生对长征进一步了解的渴望是教材内容远不能满足的。作为一名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师,我认识到:必须在学生想学乐学时趁热打铁;历史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历史材料;在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应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拓宽历史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历史活动课就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红军长征也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学生了解了长征的艰难困苦,懂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可以激励同学们继承光荣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课本设计的活动主题仅限于《红军长征故事会》,学生觉得形式单一,为更好调动学生兴趣,展示学生多种特长,丰富历史活动课的内容,师生最终将活动课定位于集主持、歌舞、朗诵、电影剪辑、双语导游等多种手段为一体,使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较广。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了解长征途中重大历史事件,感悟长征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宏扬长征精神,为中华民族振兴,克服困难,顽强拼搏,努力学习。
2、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收集整理资料、全班交流和设计情境培养培养其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肯定自己的价值和学习潜力。
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熟悉长征路线重大事件的基础上,按长征路线全班分成四组,各组就其感兴趣的某一段长征路线及相关历史事件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再现,全班同学通过合作,共同走完长征路。
2.分组收集资料,组内进行整合交流,讨论设计出小组活动方案,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落实各项工作。
3.推荐一名主持人熟悉各组方案,写好衔接词;并负责做好活动动员工作。
4.师生合作,汇集整理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做成课件。
[活动流程]:
主持人: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为纪念红军长征,宏扬长征精神,我班的四组同学将分别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带领我们重温长征事,重走长征路!首先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声朗读毛泽东《七律、长征》。
第一组:介绍中央红军从瑞金到遵义的行军路线,重点介绍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瑞金武阳渡口和遵义会议会址。歌舞《十送红军》表达老百姓对红军的惜别之情。
第二组同学:重点介绍四渡赤水之战。讲解四渡赤水纪念塔,配乐诗朗诵《四渡赤水出奇兵》。
第三组同学:从巧渡金沙江到飞夺泸定桥。小品彝海结盟,表现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彝族居住区,昭示长征不仅是革命的播种机,也是一面民族团结的旗帜。舞蹈《情深谊长》表现彝族人民和红军情深谊长。欣赏电影片段《飞夺泸定桥》。
第四组同学:讲解爬雪山过草地到中央红军长征胜利。汉英双语简介红军爬雪山的艰难;过草地故事;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完成长征,毛泽东写下《七律、长征》,展示长征相关数据。
主持人:讨论什么是长征精神?今天应如何发扬长征精神?小结活动意义。
结束:全班齐唱毛泽东《七律、长征》,再次感受长征精神。
教师点评、总结、深化主题,肯定学生优点、弥补不足。
2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诵读毛泽东诗词,重走红军长征路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从此,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首《七律长征》把我们带进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长征途中 ,戎马倥偬之间,毛泽东挥笔写下 了一批雄奇豪迈的诗篇。让我们高声诵读毛泽东的长征诗篇,重走红军长征路,重回当年的战场,重温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查阅、选取毛泽东长征时期写的诗词,联系 课本知识,适当拓展、延伸课外知识,感受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
2.通过诵读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的胸怀。
3.文史相通,通过以诗入境、以史佐证,加强历史和语文课程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诗词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导游的形式,培养学生收集、提取、整理有关地理、旅游等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集体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毛泽东诗词,界定在长征时期所写的诗词。可在历史或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朗读,理解诗词的意境。
2.选定其中易于学生朗读、背诵、理解的诗词(见附录)。可配乐朗诵或选用为诗词谱曲的歌曲。
3.把学生分为三组,确定小组的主持人、朗诵诗词的同学、担任导游的同学。明确分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担任导游的同学可一人也可多人, 拟好介绍诗词 中提到的有关地点的概况、红军长征时发生在当地的战斗或事件、故事等文字材料。
三、活动过程
1.由总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先带领大家朗诵毛泽东《七律 长征》,介绍本课的活动内容和具体方 法。
2.分组活动。先由第一组朗读《十六字令三首》,主持人介绍词牌、写作时间、背景等,导游带领大家重温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经过的省份,着重介绍红军翻越的主要山脉及其概况,特别是翻越山势险峻、终年积雪的山峰和红军战胜恶劣自然条件的事迹。
3.由第二组朗读《忆 秦娥 娄山关》,主 持人介绍词牌、写作时间、 背景、诗人的情感等,导游介绍娄山关的地理位置、发生在这 里的战斗等。有条件还可 介绍《娄山关》油画及发行的特种纪念邮票。
4.由第三组朗读《清平乐 六盘山》,主持人介绍词牌、写作时间、背景、诗人的情感等,导游介绍六盘山的地理位置和中央红军在宁夏南部的主要活动,翻越六盘山的意义等。
5.由学生评出最佳导游和最佳小组。同时,由学生选定最喜爱的 毛泽东诗词名句。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 到长城非好汉”等。
6.教师点评,肯定优点,弥补不足,鼓励今后继续搞好类似活动。
附:推荐毛泽东长征时期的诗词三首
一、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 破青天愕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二、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 阳如血。
三、清平乐 六盘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3八年级历史综合实践活动课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从此,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一首《七律长征》把我们带进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征程。长征途中 ,戎马倥偬之间,毛泽东挥笔写下 了一批雄奇豪迈的诗篇。让我们高声诵读毛泽东的长征诗篇,重走红军长征路,重回当年的战场,重温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查阅、选取毛泽东长征时期写的诗词,联系 课本知识,适当拓展、延伸课外知识,感受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
2.通过诵读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学习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博大的胸怀。
3.文史相通,通过以诗入境、以史佐证,加强历史和语文课程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诗词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导游的形式,培养学生收集、提取、整理有关地理、旅游等信息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集体合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毛泽东诗词,界定在长征时期所写的诗词。可在历史或语文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朗读,理解诗词的意境。
2.选定其中易于学生朗读、背诵、理解的诗词(见附录)。可配乐朗诵或选用为诗词谱曲的歌曲。
3.把学生分为三组,确定小组的主持人、朗诵诗词的同学、担任导游的同学。明确分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担任导游的同学可一人也可多人,拟好介绍诗词中提到的有关地点的概况、红军长征时发生在当地的战斗或事件、故事等文字材料。
三、活动过程
1.由总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先带领大家朗诵毛泽东《七律长征》,介绍本课的活动内容和具体方法。
2.分组活动。先由第一组朗读《十六字令三首》,主持人介绍词牌、写作时间、背景等,导游带领大家重温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经过的省份,着重介绍红军翻越的主要山脉及其概况,特别是翻越山势险峻、终年积雪的山峰和红军战胜恶劣自然条件的事迹。
3.由第二组朗读《忆秦娥娄山关》,主持人介绍词牌、写作时间、背景、诗人的情感等,导游介绍娄山关的地理位置、发生在这里的战斗等。有条件还可 介绍《娄山关》油画及发行的特种纪念邮票。
4.由第三组朗读《清平乐六盘山》,主持人介绍词牌、写作时间、背景、诗人的情感等,导游介绍六盘山的地理位置和中央红军在宁夏南部的主要活动,翻越六盘山的意义等。
5.由学生评出最佳导游和最佳小组。同时,由学生选定最喜爱的毛泽东诗词名句。如:“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 到长城非好汉”等。
6.教师点评,肯定优点,弥补不足,鼓励今后继续搞好类似活动。
4活动课: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一、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将学生分成六组,并选出每组的小组长,抽签决定每组负责的线路,即瑞金、遵义、赤水和大渡河、雪山、草地、会宁组等,并布置每组查找的资料任务。
2、 学生准备: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当导游,并写出导游词。每个组要找到相关图片以及当年红军发生的故事,可以以小品的形式展示。
二、教学活动过程:
1、课前学生们朗诵《七律·长征》
2、教师致开篇词:
一首壮丽的诗篇讲述了一段震惊中外的历程。1934年10月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脚踏着中国大地、背负着人民的希望、行程二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这群人的名字叫红军,这条路既是长征之路。这条路倾注的是他们的情、鲜血、智慧和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同学们要用自己的方式来重走长征路,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所收获。
首先请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导游组。
三、学生活动(设计理念:每一组展示时把其它同学当作游客,可以有互动活动,每一组展示后由教师组织其它同学对这一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一组:(配合叶坪,沙洲坝,蜡烛峰,工农红军革命政府所在的白房子,红井等图片)
导游:大家好!重温红色激情,畅游锦绣山河,让我们从瑞金开始。这里有二百多处红军革命遗址,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从事了伟大的革命实践,创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这里是叶坪村,是毛泽东,朱德曾经住过的地方。当地有这样的传说,说这房子在红军住之前没人敢住说里边闹鬼,毛主席来了偏不信这个邪,就把这里作为他们的办公地了。
这里是沙洲坝,这里有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从那朴素洁净的白房子可以想见当年他们生活是非常简朴的,这也许就是红军的本色吧!有一处景观是您不能错过的,就是红井。1933年9月毛主席看到当地人民吃水困难,就动员红军为村民挖井,挖到五米多深的时候,一股泉水冲了出来,从此这里不再为吃水而犯愁了。现在这里的人民已经用上了自来水,但人们仍然保留着这口井,并在旁边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也是军民鱼水情深的见证。
下面我们来到了云石山和蜡烛峰,这些地方都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看那耸立的山峰仿佛像革命家一样高大,这里的人们为红军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红军被迫长征后,瑞金人民支援了5000多人,如今的瑞金人民更是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八方来客,请记住这里,红色故都------瑞金。
(教师:从瑞金出发,红军经历了一系列的苦战,从突破四道敌军封锁线,到惨烈的湘江战役,乌江战役,人员锐减到三万多人,红军在接下来的这一站出现了转机,有请遵义导游组。)
第二组:(出示遵义会议遗址图片、遵义会议会址内部图片)
导游:大家好!这里是遵义会议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是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建于本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下面我们进去走走,这里仍然摆着当年遵义会议的桌椅。有请我们组的同学为大家再现那激烈紧张的场面。
由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洛甫),毛泽东,朱德,王稼祥,朱德,说话顺序如上,并模拟他们的口音。
(教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接下来的战斗打得既让人欣慰又让人振奋。下面请出我们的赤水、大渡河导游组)
第三组:(出示赤水河及河岸的红军纪念碑图片,茅台酒,大渡河,泸定桥图片)
导游:早年间硝烟弥漫的赤水河边,上千只白鹭栖息于江中小岛,但却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四渡赤水的著名战斗,在毛泽东正确指挥下,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人们没有忘记红军,这里有赤水土城渡口的纪念碑前,还有赤水市烈士陵园等多处纪念场所,这里的土特殊的颜色使水也变红了所以被称为赤水。当地市委书记说:“当年,这里被鲜血染红,现在,这里的一切愈加体现了他们的价值。”国酒茅台就是用赤水酿出来的,还有泸洲老窖、郎酒等,在茅台酒厂对岸,树立起了红军纪念碑,茅台酒厂是红军保护下来的,红军曾用这酒搓脚御寒,效果非常好。
接下来我们再到大渡河去瞧瞧。 1935年红军长征北上,当时国民党军队占据大渡河西岸,红军在东岸。红军必须越过大渡河天险,才能突围。夺取泸定县城之后,红军发现唯一横跨大渡河的泸定铁索桥桥面的木板已被敌军拆掉。于是红军突击队冒死沿铁索攀爬过河,勇夺沪定桥,使红军主力可以安全过河,为革命史上写下光辉一页。这里曾是太平天国时期石达开出走时的路,也正是在这里石达开以及他的部队全部壮烈牺牲。当年在红军过桥时,国民党曾经散步谣言说红军会和当年的石达开一样彻底失败,但红军偏没有陷入历史的覆辙,渡过了泸定桥,而且以迅猛的速度、小的损失,就把泸定桥攻下来,保证了行军速度,而当时抢夺泸定桥的22位战士,活着过桥的18位战士得到的奖品是一套列宁服,一个笔记本,一管钢笔,一个瓷盘碟,虽然奖励不多,但他们已经非常高兴了。下面就请大家沿着轻轻晃动的狭窄桥身,走至大渡河中间,下望浩荡奔腾、白浪滚滚的急流,的确是一个刺激的体验,也可以想像当年红军夺桥的艰险情形。
(教师:接下来出场的是雪山组,他们要为我们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
第四组:(出示雪山图片)
导游:大家好!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夹金山,它于1994年列入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工农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这里主峰海拔为4930米,是青衣江的发源地,湍流而上,两岸悬崖陡峭。在这里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学生分别扮演军需处长、将军、两个小士兵以及一位解说员。故 事来源于《丰碑》。
教师:这是一尊不朽的丰碑,让我们为这们可爱的军需处长以及所有曾经在长征路上献了宝贵生命的战士们深深鞠一躬。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将是无穷无尽的。红军能够征服雪山,也能够征服草地。请看草地导游组的行程。
第五组:(出示沼泽地以及红军过草地的图片)
导游:若尔盖大草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阿坝、若尔盖三县中部,为中国五大草原之一,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原,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人烟稀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多次通过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
过草地是长征途中一段最艰苦的路程,红军通过的草地,绵延数百公里,到处是淤黑的死水潭,很多地方水深过膝盖,不少红军战士陷入死水潭牺牲了。过草地时,由于粮食不足,红军只得挖野菜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带、枪皮带、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衣服湿了得用体温烘干。这支战不死、冲不散、打不垮,如有天助的军队,排除万难的激情,同舟共济的凝聚力以及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最后这一组被派到了革命圣地——会宁,请看他们为我们带来的好消息。
第六组:(出示会师图片)
导游: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历代为兵家重地。会宁古城,城辟四门,东为“东胜门”,西为“西律门”,南为“通宁门”,北为“安静门”。城廓形如凤凰展翅,故有“凤城”之称。
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此,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当时,中央领导曾在西津门楼上开过会,故于1958年将西津楼改建为红军“会师楼”。为了弘扬红军精神,会宁人民修缮了会师楼,扩建了革命文物陈列馆,并于1986年建造了高达28.78米,共11层的纪念塔,正面雕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18个大字。
四位同学表演会师那种激动的场面,大家在一起拥抱起来,互相问候、致意,然后由扮演毛泽东的同学为会宁的楼题名为“会师楼”,并即兴作诗《七律·长征》
四、教师总结:
由每组选出的两位同学作为评委组选出今天的最佳导游组。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行军速度,可说近乎奇迹。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激励中国革命和建设走向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2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今天,我们用长征的精神来做现在的事,那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前人传统,不辜负前人的希望,为自己为国家能不断取得进步!
★欣赏《歌曲》十送红军
★推荐课外资料: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美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西行漫记》美国:埃德加·斯诺
★参看:电视连续剧《长征》、大型电视行动:“我的长征”。
5“模拟导游 重走长征路”教案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再现长征历程,使学生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使其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和“借鉴性”的特点。
通过课堂上各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其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肯定自己的价值和学习潜力。
学生通过模拟导游,了解有关导游的基本常识,自己撰写导游词开阔视野,在生活中了解历史。
课前指导
指导学生分类搜集、整理所需资料,以书面的形式做好在课堂上交流和展示的准备。
具体形式如下:将全班学生分为以下三个小组,教师设定课题,由学生选题或抽题后分类搜集整理资料。
1.长征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事件、会议。
本小组具体负责搜集红军万里长征中起着关键转折作用的历史事件、会议等资料,感悟在这些重大的历史决策中无产阶级革命家所表现出的英明、睿智和果断,从而领悟到支撑红军走完长征路的政治、精神支柱是什么。
2.长征故事。
本小组具体负责搜集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催人泪下、振奋人心的故事,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对红军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3.长征沿途的民风民俗介绍。
本小组具体负责搜集长征途中重要地点的今昔变化、风土人情等背景资料,了解祖国的民族风情,感悟祖国大家庭的多彩多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活动过程
教师导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段震惊中外的长征历程,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用智慧、心血、情和泪铺就的不仅仅是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更是一部倾尽了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热爱的历史,我们今天的活动就是要尽“我”所能再现这段历史情景——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下面请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导游,看看从旅游中你能获得什么?
活动开始:
1.组内交流。
各小组内部首先进行交流,进一步系统组织和整理资料,然后推选2名成员准备向全班进行介绍和讲解。
全班交流。
由各小组推举出的成员向全班展示本小组负责和已整理的资料。
第一组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重走长征路”活动由此开始。我和我的同伴很荣幸地作为大家的小导游开始履行我们的职责,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征历程中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情况。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反动军队,200架飞机,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碉堡推进政策,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重点围攻中央苏区.妄图把红军聚歼在赣南地区。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掌握了红军指挥权的博古、李德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进攻受挫后,他们又实行消极防御,主张分兵把守,处处设防,节节抵抗。结果,红军奋战一年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长征开始时,博古、李德等人,又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中央红军8万多人,经过英勇奋战,虽然冲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却只剩下3万多人。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然后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冰封雪盖的夹金山,穿过杳无人烟的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老师:红军最终胜利走完万里长征路不可或缺的是党的正确领导,而通过对遵义会议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重大的正确决策的制定和坚定执行后面凝聚了革命家们多少的智慧、心血和毅力!
远征难,难又怎样?下面我们就请二组的同学为我们讲述一下这次远征过程中所发生的催人泪下、荡人心胸的感人故事。
第二组导游词
巍巍雪山,爱憎无边;漫漫草地,任重道远;七根火柴,星火燎原;百姓乳汁,鱼水相连;胸怀祖国人民,万里长征只等闲!请跟我们倾听故事,再走长征路。
《翻越夹金山》
1935年6月11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先头部队红四团,来到高耸入云的雪山——夹金山,当地老百姓把大雪山叫做“神山”,意思是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
6月12日上午9时许,红四团来到夹金山下,气温骤降,脚下的路是冻得晶亮硬滑的冰雪,木棍着地发出“咯咯”的响声。红军战士一鼓作气,爬上山腰。举目环视,使人触目惊心。左面是深厚松软的雪岩,右边是陡立险峻的雪壁,一不小心就会滑下雪岩,越陷越深。刚过正午,山上云雾弥漫,人行其中,犹如腾云驾雾。山风卷着雪花,向红军战士袭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尖刀刮着。红军战士们不得不打开背包,把被子、毯子裹在身上,但仍然冷得浑身哆嗦,牙齿打颤。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呼吸越困难。战士们一个个头晕眼花、胸痛腿软,一步一停、一步一喘。这时,要是有谁停步坐下来,就会永远爬不起来,因此,每个人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同残酷无情的大自然搏斗。就在红军战士快要到达山顶时,突然又下起了冰雹,核桃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打来,打得满脸肿痛,红军战士用手捂住脑袋艰难地继续前进。冰雹过后是万里晴空,阳光耀眼。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攀登,红四团的全部人马都攀上了山顶。下山时,已不像上山那么吃力了,红军战士唱起了山歌,此起彼伏的山歌声荡漾山谷。
《金色的鱼钩》
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鱼骨头,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陈赓与小红军》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老师:红军长征的故事千千万万,有翻雪山时的战风雪、斗严寒;有过草地时的吃草根、趟沼泽,但更有的是贫苦百姓支持下的感人情节,我们重走长征路也需要去了解一下这长征路上的民风民俗,去看看长征途中祖国的大好河山。下面请第三组推选出的小导游为我们达成这个心愿!
第三组导游词
我们为大家介绍、展示两处长征途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地方,一个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地方——遵义;一个是民风民俗最具特色的地方——九寨沟。
一、遵义
遵义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四川、重庆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市河流共463条,均属长江流域.
遵义是中国革命圣地,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长征文化。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并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遵义也因此名扬中外。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96号,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峨庄重。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驻地。1月15日至17日,著名的遵义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室内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会址大门临街,大门正中高悬巨匾,毛泽东1964年手书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苍劲有力,金碧辉煌。
二、九寨沟
藏族文化,博大精深,源源流长。500年前,九寨沟的先民们从遥远的“世界第三级”----西藏阿里迁徙至此,世世代代,繁衍生息,与周围的羌族、回族、汉族携手合作,创造了独特的康巴文化。至今,九寨沟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和生产方式等,还保持着浓郁而古朴的藏族传统;精美的服饰,剽悍的腰刀,香醇的青稞酒、酥油茶,洁白的哈达,欢快的踢踏舞,稳健的二牛抬杠,是对生活的炽爱;遍地的马尼堆,高耸喇嘛塔,循环不息的转经轮,是对宗教的虔诚。
进入九寨沟,人们可见一些藏族群众有的手执一个高约7厘米、圆径10厘米,两垂着小耳的嘛尼手轮,一边不停地转动,一边念念有词;有的到嘛尼桶前,靛一转桶育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永世不停。原来,根据佛教教律,凡转动一次手轮或转桶,即当育经一遍。如育经千遍,可免罪孽,获得超度,因此有些虔诚的信徒,是在嘛尼手轮与嘛尼桶不停的转动中走完自己的一生。他们一边转桶摇轮,一边念念有词,总是反复吟念六个字,吟六字真言,被信徒们视为完满功德的途径。
老师:作为三组的小导游,他们带大家领略了这次重走长征路的最后一站。从支撑胜利走完长征路的重大转折性会议到感人至深、引人回味深思的长征故事,再到这长征途中我们重温的红军足迹,我们所面对的又何止二万五千里长征路,这其中蕴藏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我们去仔细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