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黄洋界作文
1井冈山游记之黄洋界
去年的十一国庆节的时候,我们班的同学有一部分去游玩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谷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而且这里是抗战时期共产党的根据地,所以我想去看一看。
我们先做火车到井冈山,在车上大家睡的觉。
第二天,我们先去了黄洋界,我们看到了迫击炮(虽然只是复制品)。然后我们坐缆车到了爬山的地方,我和我的朋友们说好了一起爬山,于是一起爬,最后,体力不好的范文琪累的上气不接下气,于是她说:“我累死了,我们休息一下吧!”我倒是无所谓,但是有些人说赶快走比较好,有些人说休息一下吧,她已经累成这样啦。于是,大家分成了两个小队,一个是走在前面的,一个是在后面休息,待会在走的。我跟着队长一起在后面休息,等着范文琪。
我们休息完之后,又开始走了,但是范文琪说太累了,于是她就往回走了。
我们一路狂奔,最后我们跟上了他们,一起前往重点。
2“黄洋界上炮声隆”——游井冈山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登上了上海开往吉安的火车,因为我要去游览著名的井冈山。
第二天一早,我醒来后往窗外望去,发现景色变啦!昨天的黄土地,今天变成了红土地;昨天的小小的泥土山,今天变成了连绵不绝的高大的石头山;昨天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今天变成了一小块一小块不规则的田地。这些田地有些在山脚下,有些在半山腰,有些夹在两山之间的坳地里,田地里还有许多棕黑色的耕牛。我知道,火车已经到井冈山区了。
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黄洋界。黄洋界哨口,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海拔1343米。一路上,车子开了四十多分钟,转了--好多弯,坡度很陡。到了黄洋界哨口,我们参观了用泥墙土砖砌成的红军营房,还参观了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碑上刻有毛主席手书的那首著名的《西江月·井冈山》。在来井冈山之前,我还特地背诵了这首词呢。可惜好久没有下雨了,我们没有看到黄洋界的云海。
接着,我们又去了井冈山烈士博物馆。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土枪、土炮、梭标、大刀,还有红军战士穿过的军服、草鞋,戴过的八角军帽,都是破破烂烂的。看了这些展品我很感动,当年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就是这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走了二万五千里,一直走到陕北延安,再走向了全中国。妈妈感慨地说:“到了井冈山,你才能理解那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二天早上一醒来,我就十分兴奋,因为我们要到“中国最值钱的景点”——五指峰去玩。1980年版“的百元钞票”,正面是四大伟人,背面就是秀丽挺拔的井冈山五指峰。可是直到现在五指峰上还没修好登山道,游客只能站在隔岸的“观景台”上远望它的雄姿。我用望远镜眺望着对面的五指峰,还叫爸爸给我们照了一张相。我还花了一元钱买了一张大大的仿百元大钞。
我们还乘快艇游览了五指峰下的井冈湖(群峦湖),下了游船后又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来到彩虹瀑布。那里由两块天然巨石合成一张大嘴,先把清泉吞没,再从嘴角吐出,飞流直下。阳光照射在瀑布上,变幻出七色彩虹,真美丽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彩虹呢!
临回上海时,我在街上买了一盒木头做的五子棋。我捧着棋子,好像还能闻到一股泥土香味,就像我们在井冈山饭店里吃的红米饭和土鸡汤一样让我怀念。妈妈说:“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们自己,来玩吧!那时候,你们会有新的感受。”
是啊,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重上井冈山!
3黄洋界游记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来到了“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我们是傍晚到达的,经过一个晚上的养精蓄锐,一大早我们就乘坐旅游大巴,在导游的带领下,驱车前往黄洋界。由于我们这个旅游团总共有95个人,分成了两辆大巴车,为了方便管理,导游便给我们这支旅游团取了个名字——95军团。一路上风雨交加,豆大的雨点拍打着窗户,我开始有点担心95军团的行军是否顺利。
黄洋界在井冈山的西北面,海拔1300多米。由于黄洋界经常弥漫着浓雾,白茫茫的一片,像海一样,所以又叫“汪洋界”。到了黄洋界以后,我们检票进了景区,雨依然在下着,尽管是大夏天,在这个井冈山海拔最高的地方,我却感觉到一丝寒意,于是现场买了一件大红雨衣,用来挡雨兼御寒。
我们一行人沿着台阶,在导游的带领下,风雨无阻,向着黄洋界的山顶进军。走到半山腰,我们看见了一座迫击炮。我们在迫击炮前拍照留影,同时听导游给我们讲述那一场发生在八十多年的激烈战斗。当时我军抬上来唯一的一座迫击炮和三枚炮弹,但是由于空气潮湿,前两炮都变成了哑巴,大家的心全部提到了嗓子眼。只剩下最后一枚大炮,在大家的忐忑不安的时候,“轰”,第三发大炮打响了,而且打中了敌人的指挥部和弹药库。当时的妇女儿童也都参与了这一场保卫战,为了迷惑敌人,他们把鞭炮放在桶里点燃了,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让敌人误会我军主力回来了。敌人草木皆兵,无心恋战,慌忙撤退。有谁知道,当时的红军其实只有一个营不到的兵力而已。
继续往前走,我们便看到了两座面对面的纪念碑,一座竖碑,一座横碑。竖碑正面写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面写着“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是一句古话,为何会出现在黄洋界的纪念碑上面呢?原来当时林彪和许多红军都对革命前途报有悲观的态度,因此毛主席便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题目就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表明虽然现在红军的力量还比较弱,但是以后一定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对面的横碑上写着毛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一词,反面写着“黄洋界”三个大字。《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是毛主席在听闻黄洋界保卫战胜利之时即兴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用于歌颂井冈山战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
最后,我们参观了黄洋界的营房。在营房里面,我们看到毛主席在1965年重返井冈山时写下另外一首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其中的“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再次表明了黄洋界的地势险要,而最后的一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则让我们感到毛主席不畏艰难,坚持革命的英雄气概。虽然现在是和平时期,95军团已经没有打仗的机会,但是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因此毛主席的这种不怕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仍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