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项羽的作文500字
1对项羽的评价
对于项羽这个人,中国人都不陌生.他一世英明却要落个临江自刎的下场,难道真是上天让他死吗?跟他本人没一点关系吗?
有人说他是“妇人之仁”。他在鸿门不但没有杀了刘邦,反而招待其一起喝酒,在自己谋士的再三暗示下无动于衷,最终放走了刘邦。以致后来被刘邦逼地无路可走。
但也有人说他是显示出了他的“君人之度”。认为:他在自己的地方杀人,不武;而暗杀刘邦在自己的营中,属于谋杀,不是他的本性所为。显示出了他的“军人之度”。
这两种对项羽的说法,个有个的道理。
但我认为项羽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他很重视感情的:他对士兵犹如自己的兄弟一样,哪个战士受伤了,他回送药送饮,问长问短,甚至会为死去的士兵流泪。有人说这是他“妇人之仁”的特点,我却不大赞赏这种说法。不能把人的善良都绘声绘色地说成这个人是“妇人”。当他血战沙场,溃败秦军,焚阿房宫的时候,他的“妇人之仁”还能找到吗?这又说明了什么?只有一个观点,就是项羽是上述两种性格的综合。
而他在别人眼中,除会拼、会杀、会哭、会被感动之外,还有什么?还有自信,成功的人都是有自信的。失败只有一个,那就是放弃自信心。在那个年代,力量和谋略各占半壁江山,直到现在也如此,有时候谋略会大于力量,赤壁之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在我眼中,项羽一直都是个英雄,虽然他失败了,但他在众人的心中,永远都是胜利的。
2项羽
项羽,你是气盖一世的英雄,你的气魄,你的神勇,古往今来,无人争锋。你虽痛失良驹,恨别美人,自刎乌江。英雄气概却丝毫未减。你永远是一个悲壮的精魂。
在你豪迈的身后,是一片情意绵绵。困于垓下,长歌当哭。一曲千古绝唱《垓下歌》随这诞生。古今或许有太多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痛惜流泪。但比起你与虞姬这天造地设的一对,也都黯然失色。梁山伯与祝英台或许有柔肠,但少了些侠骨丹心,汉武帝“金屋藏娇”或许浪漫,但少了些真挚质朴。牛郎织女或许曲折离奇,但少些真实平淡。孟江女哭长城或许情深悲壮,但少些慷慨直率。项羽你与虞姬千古缠绵,情真意切。“何似英雄俊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回头看看你的虞姬吧!性格刚烈,死心塌地,超俗美的。她分亨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死亡。何等贞烈的女了。一切只是因为你,她死前的一赡悲歌,才至今仍在乌江畔回荡。今生有此一女相伴,死亦足惜!
乌骓更是忠义的代言。它一生只认定了一个人--那就是你--西楚霸王项羽。当它纵身跃进乌江之时,早已不光是一匹马了。卫青的汗血宝马虽能征善战,却少了些真切意。关羽的赤兔之马虽日行千里,却少了忠贞刚烈。只有你霸王才能在它背上叱咤。
3项羽
项羽,那在反秦战争中名声大噪的西楚霸王,至今已渐渐离我们远去。他称无人能敌,却最终倒在刘邦——一个混混的脚下,纵使结果不尽人意,但没有人敢说项羽的一生是失败的,因为,他是真正的英雄!
年少时的项羽,少有大志,力能扛鼎,小小年纪,却敢于破釜沉舟,赢得巨鹿之战,那时,他何尝不是在以全军做赌注呢?但他以这出乎常人的胆量与机智证明,他是一世枭雄。
之所以说项羽是英雄,因为他有一颗仁义的心,但这却害了他自己。鸿门一宴,他念着旧日的情意,使刘邦与死神擦身而过,却把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世人笑他傻,但你何尝不知,项羽在坚诚地守护这他的仁义,纵使他明知在这乱世中,仁义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项羽的败,是必然的,因为他的仁义。刘邦无非一市井流氓,没有项羽的义薄云天,没有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但他却利用机遇代替了自己的愚蠢无知。明确的说,刘邦胜,胜在他能用人,韩信、萧何、张良,无一不为奇才。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无疑是“天亡我也”。如此有才有能的霸王,却不能称霸天下,不由得令人深思,令人遗憾……
四面楚歌,西楚霸王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但那八百骑兵仍然生死相随。项羽乌江自刎,已成定数。世事是如此的不公,刘邦凭着手下的文臣武将,却打败项羽,得了天下,只因为,他的机遇。
项羽戎马一生,却落得自刎的下场,除了叹息,我们又能说什么呢?
4失败英雄——项羽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脍炙人口的杰作。司马迁笔下的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他一生的经历,也是一首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的史诗。
项羽,楚国人。他在青年时代,学书,学剑都不成,就改学兵法,但也只“略知其意”,不愿深入钻研。他少还大致,嫉恶如仇,看到秦始皇时,发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怒吼。
项羽作战英勇过人,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为了了解赵国之围,毅然杀死宋义,取得统帅的地位。巨鹿之战,他破釜沉舟,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以一当十与秦军作殊死搏斗,终于把敌军打垮,使起义军由劣势变成优势。
鸿门宴后,项羽进入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号令天下,大失民心。此后,项羽也逐渐由强盛走下坡路,最后招致垓下之围的悲惨结局。
在垓下,项羽被刘邦的军队重重包围,兵少粮尽,只剩二十八骑,而汉骑追他的有数千之多,项羽孤军奋战,飞斩敌军,使“汉军披靡。”当赤泉追上他时,项羽“稹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后来,项羽终于寡不敌众,四面楚歌,面对这美人和名马,留下了伤心的眼泪。他曾慷慨悲歌,却依然坚决抵抗,“溃围斩将观刈旗,”即使到了乌江,走投无路时,乌江亭长要渡他到江东区,项羽不愿让江东父老看到他兵败将亡,狼狈不堪的情景,所以拒绝渡江,宁愿自刎来结束其英雄的一生。
5我心目中的项羽
“今日,我虽死,却还是西楚霸王!”紧握的双拳,愤怒的目光,向人们宣告着这个不败的强者,项羽!
乌江的水滔滔流着,他身负重伤,接他的船就在江边等着他。剑鞘不知去了何方,他倚着剑,仰天长啸“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然后,拔剑自刎。
遥想项羽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驰骋中原,纵横大河上下,函谷关内外,以破釜沉舟的胆略,消灭秦军主力。所向无敌,叱咤则风云色变。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可见其少时志向之远大。
巨鹿之围,“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他以其过人的卓识和非凡的胆略,以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魄,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使得“百二秦关终属楚。”如此一位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令“诸侯将莫敢仰视”的将军,是何等的威风凛凛,豪气冲天!
鸿门宴上,亚父的暗示他不是熟视无睹,项庄舞剑时,只要他阻止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个手势,或者一个眼神,项庄就可刺刘邦于座。但是他没有,不是他不知道纵虎归山,后患无穷,而是他“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他不是小人,而是君子,是男儿,是大丈夫,他不行小人之计,这不是妇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
英雄应当不以成败论之,无论如何,项羽的功绩是掩盖不住的,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6项羽,西楚的霸王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伫立在乌江之畔的身影依稀存在,一把沉默在黄沙里的残剑埋藏了你和你的雄心壮志,你可曾怨?可曾恨?
鸿门宴上的你有着天子的威仪。双目凝视,颤动了握着酒杯的沛公的手。范增三举玉珏,项庄作剑舞,你难做决断。你不明白,今时的沛公已具备一个帝王的才略,你的骄傲预见了你今后的坎坷,你的心慈手软照见了你的落败。
一把大火烧尽了让秦皇沉醉不醒的阿房宫,烈火照亮了半个天空,映红了你骄傲的脸。
你说:“富贵而不归故乡,如同身穿锦绣夜间出游,谁知游子已经富贵?”可怜你纵然有满腹才略,却不足以成大事,可惜你不并明白天下未定,知人善用的汉王终会取你而代之!
使人愁肠寸断的楚歌萦绕在军营上空,你从梦中惊醒。将士们都沉默着,他们的一脸沧桑和一腔乡思撼动了你。四面飘荡的凄楚的歌声仍不断结,你开始害怕了,以为那一草一木皆为沛公的兵。军心溃败的楚军被一举歼灭,乌江水里你衰颓的脸,数历战争的你尽显岁月滑过的斑驳。渡过大江,你便可以逃避一切,渡过大江,你便可以回到你魂牵梦萦的故土!你拔起随身佩带的长剑,冰凉的银光划破湍急的水流,殷红的碧血恍若洒落的繁星点点,惊动了这个动人心魄的夜晚。
秦朝的动荡,楚汉的交锋,剑影刀光,尸山血海,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年代,记住你,项羽!
7我心中的项羽
我心中的项羽非常矛盾!
我心中的项羽非常自大。我记得在垓下之围,项羽曾说过“我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站,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这亡我,非战之罪也。……”可依我看,项羽你根本就是一个失败的领导者。自大,不听谋士范增建议,才导致失败。
我心中的项羽没有城府。当年鸿门宴会上,刘邦三下五除二就把你搞定,你却“天真无邪”地将告密者的名字脱口而出。你可曾想过,此后还会有谁敢再向楚告密。
我心中的项羽暴躁鲁莽。听小人之言就要来击沛公,听季父之言又要善遇沛公。虽然你军纪严明,可你知道多少士卒的心声。暴脾气导致小人有机可趁,容易惑乱军心,你可知后果严重?
我心中的项羽也有着另外的一面。
我心中的项羽骁勇善战。你那魁梧的身躯能以一抵百,驰骋沙场,勇不可挡,敌人永远臣服于你的霸气之下。想到垓下之围,你一声怒叱,吓得汉军倒退数十里,那是多么壮观啊!项羽啊,我赞美你的勇敢!
我心中的项羽重情重义。对虞姬的重情,对壮士的相惜。只要是你的爱人,你的兄弟,你都不会放弃。在鸿门宴上,见樊哙硬闯宴会,你不仅没杀他,还与之酒肉,我想你可能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吧。还有,当年刘邦向你借兵之时,你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可见你是多么地重情重义啊!
8品读项羽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众多的豪杰,也有不少的枭雄,有不少人因为功业未成,身死人手,从而被人人遗忘在记忆里,在后世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和历史地位,直到被无情的岁月抛弃。而项羽是一个特例,他的名字在历经千年历史的沧桑后,仍旧响亮,也只有他,即使功业未成,也仍在千家万户口中传道。
项羽出身楚国贵族,秦始皇歼灭群雄,一统天下后,项羽沦为了亡命之徒,客居他张,立志灭秦,其祖父项燕为楚国战死,所以“彼可取而代之”是项羽胸中强烈的复仇之火形成的。法国学者尼柯尔曾说过:“死亡什么时候来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死亡面前做些什么?”在生与死的抉择下,他选择了后者,自刎乌江,并不是他没有最后反击的能力,也不是他对这尘世已生无可恋,只是他始终追求的那种人格尊严,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
项羽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在鸿门宴的表现是我们众人所不解的,他明明可以杀掉刘邦,然后称王,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在他看来,如果当时真杀了刘邦,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因为刘邦此番前来是来道歉的,于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就在他的手中溜走了。可同时,我又觉得他并没有什么心机,挺让人敬佩的,或许正因为他的没有心机,才会有那么多的人服他吧!
项羽对虞姬的那番柔情,更为他个人在后世人的眼中增色了不少。
我不得不佩服他,他那份对祖国的热爱,对恋人的柔情,对叔父的信任……让我由衷地对他表示敬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