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评价刘备作文

时间: 06-24 栏目:话题作文

1评刘备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这些都无不为今后建立大业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最典型的事例就是诸葛孔明。

刘备有名将关羽、张飞为左右手。曾三顾茅庐,最终请得诸葛亮。因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效力于国。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毅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最终建立了蜀汉皇朝。

此外,各式英雄,任务对刘备的评价也有诸多。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从各种评价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出刘备的雄才伟略……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却在大权在握时,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刘备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领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

2论刘备

刘备创立蜀汉,三分天下,其政治策略,战略眼光,用人,人格魅力方面,都不逊色于汉高祖。想想看当时有多时势力庞大的诸侯如:袁绍,刘表,哪一个有刘备的志向,哪一个有刘备的成就。

刘备当时能驾驭那么多猛将名臣,就说明他的能力突出了。无能者不可能控制得了比他聪明的人,只会反被控制。刘备能够和北方强大诸侯公孙瓒关系那么好,就说明刘备有过人之处。刘备刚出道时,投奔当时实力最大的诸侯袁绍时,袁绍当时能亲自出城到很远的地方去迎接刘备,者在当时是别的人不可能享受到的荣誉。这更加说明了刘备并不是同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一样那么无能,那么优柔寡断!

曹操当时也是很欣赏和佩服刘备的,自认为不如刘备。可惜的是他们始终是战场上争锋相对的敌人。曹操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曾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三国演义的评论。其中曾经说到过:早期征战的刘备以武勇闻名于天下群雄,数次战前冲杀。先后有斩:杨奉,韩暹……这些功劳在《三国演义》中却把它给了关羽和张飞。斩蔡阳给了关羽,火烧博望坡给了诸葛亮,赤壁之功完完全全归功于东吴周瑜!至少刘备赤壁有40%的功劳,华容道释放曹操的其实不是关羽。其实是刘备本人。

刘备总的来说是个明君,也是仁君。敢作敢当是他的人品;善于用计是他的智慧;伸张正义是他的作风;豪情壮志是他的气魄;善于用人是他的战略眼光。我相信在今天有刘备这样的人门可罗雀!是少之又少!如果不是刘备病逝了,那么一统三国的将是蜀国!历史将会被改写!

3刘备

我是一个三国迷,读《三国演义》有好多遍了,对三国的历史也算了解一些。我自己认为刘备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之后,但因家道没落,刘备的出场在一个小地方——涿县的榜文前,一个“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背着几双草鞋的人,这便是刘备出场的形象。而刘备的落幕则是在小小的白帝城。从这可以看出刘备毫不张扬,又一心为汉室的好君王。

刘备的第一大优点是关爱兄弟,他与关羽、张飞虽是结义兄弟,却比亲兄弟还亲。在创业早期,三人相互关爱,相互勉励,一起生活,可真是情同手足!而刘备对两位弟弟的关怀更是在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书的中后期,关羽虎落平阳,被吕蒙所害。刘备大痛,隐隐有伐吴之心。几个月后,张飞为部将杀害后,凶手降吴。刘备在哀怒之下,挥兵七十万攻打东吴,不顾诸葛亮的阻拦,也完全是为了两位弟弟的死。最后打得物尽人亡,这其实也是最后蜀国灭亡的一个原因。刘备的第二个优点是善于用人。他不仅任用了诸葛亮、庞统等有用之文才,连武将也看得十分准。将军赵子龙、向宠,都是刘备十分看重的人才。在最后,这些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谡,这个在刘备死前所最不看中的人,在镇守街亭时的表现,也印证了刘备的观点,马谡是一个“三国版”的赵括。刘备真乃明君也,当初与母亲相依为命,以贩屦织席为业,最后做到三分天下,自然是无人能比。主要是因为他的知人善任,具有成就大业的雄心、决心。他的贤德更是不用说,在临死前还教导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教导刘禅要做一个贤德的好君王。他用自己的智慧为稳定基业做出成功的安排。

我作为一名学生,每次遇到困难时,就会想起刘备,他告诉我,你不可以放弃,因为你有理想、有思想,一定要坚持,终有一天你会长大,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4三国刘备人物评价

人说曹操是奸雄,我道刘备假仁义。若问我为何说刘备假仁假义,尚容我一一道来。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刘备兴的是仁义之师,广施仁义于天下,为的是兴复汉室,匡扶社稷。他是汉室宗亲,本应帮助献帝铲奸除恶。可他这假仁假义之徒,早已有称帝之心。且不说别的,他给儿子取名,一名为刘封,一名为刘禅,两个字连起来便是“封禅”,即为天子祭天地之礼,其心怀不轨足可知矣。但当刘表将荆洲之地托付于他时,他却再三推辞,表示为难,其表里不一亦可知矣。我说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应该不为过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奸雄曹操,其奸我不必多说,想必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然而刘备之奸诈狡猾,却鲜有人提及。想当年曹操刺杀董桌,差点命丧于此,随机献刀才免此死劫,这是智还是奸?再说玄,孟二德煮酒论英雄,曹孟德想试探刘备有无反心,玄德巧借闻雷声来掩饰失箸之因,是智还是奸?

依我看来,刘备与曹操实是一路货色,只是曹操奸在表面,刘备奸在内里。由此观之,曹操是真奸雄的话,刘备也应称得上是伪君子了,因为其奸更甚于曹。是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赤壁之战后,满腔怒气的周瑜命鲁肃去向刘备讨回荆州,黔驴技穷的刘备竟用双手蒙脸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使厚道的鲁肃不禁惊慌失措,动了恻隐之心,以为刘备真的是无立足之地而哭。刘备以哭,换得了立足之地。明明是要霸占荆州为己有,却伪装一副可怜相。真是无赖之极!与曹操相比岂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满招损,谦受益

自关羽,张飞兄弟离世,刘备就下定决心要取东吴,众官苦谏不听。此时,他的假仁假义更显露于外了。这时的刘备一心想为兄弟报仇,以解心中之恨,不顾军民劳苦,不管将士性命。其“仁”何在?其“义”又何在?难道一味苦战,不顾将士百姓是仁?难道为兄弟报仇是义,不管众将士死活也是义吗?为兄弟报仇之小义而失军民安危之大义,是真“义”吗?

刘备啊刘备,若只是报仇心切也就罢了,怎能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一意孤行呢?不听劝告,让你尝到了连营七百里的苦果,这“苦果”也断送了你自己的性命,落下个“退于白帝城内,逝与永安宫中”的结局。那时的你定是深刻体会到“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吧。那时的你后悔过吗?

玄德啊玄德,你的真性情到底是怎样的呢?你是我所说的那种人吗?或许你更适合在(水浒传)中,做水泊梁山上的好汉,和兄弟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至少你是希望无论贫富都能和兄弟一起的那种人吧!希望你在“阴间”能活得洒脱,摘下那面具,做个真正的完整的刘备。

以上只是我一个普通高中生的小小想法,让大家见笑了吧。

还有“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是我对刘备以及其他掩饰自己内心的人真挚的劝诫。

5三国刘备人物评价

三国英雄的故事荡气回肠。千百年来,受到无数人的顶礼膜拜。众人之中,可能刘备是最为低调的了。有人甚至认为他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如此脓包一个,怎能称之为英雄。

虽然长得极具帝王之像,又有“皇叔”这个空头名片。然而其才具确实很一般,文不好读书,武不敌一夫。出谋划策靠诸葛,冲锋陷阵唤关张。与曹操的慷慨悲歌、孙权的亲自射虎相比,逊色许多。然而成功绝不是靠偶然,没有超凡的魅力又怎能把如此多的英雄汇集到自己的身边呢?

刘备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他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因为他是皇室的后人,匡复汉室是他毕生的追求,这一点从来没有动摇过。灭黄巾、反董卓、抗曹操。虽然力量弱小,却为之奋斗终生。如果他选择妥协,完全可以享受高官厚禄。但是他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让人钦佩。反观袁绍和刘表,早年成名,却安于享乐,家里乱得一团糟,大兵一到,土崩瓦解。怪不得曹操从心底里瞧不上他们。

刘备讲信用,待人以诚,所以他在平原当县令时就愿意冒死领兵去救孔融和陶谦,这也是他能在众多诸侯中有较大影响的原因。

他不仅对朋友如此,对百姓也是如此。即使自身难保,依然不肯抛弃他们。正如他所说:“干大事者以人为本”“人无信不立”。所以在危难中,大家也不会抛弃他。屡败屡战,终成大业。

刘备计义气,关羽被孙权设计害死,他亲率七十万大军为之报仇雪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我个人很欣赏这出悲剧。每个人说到底都是凡人,帝王将相也是如此,我们无法摆脱命运或性格造成的悲剧,但即使毁灭了,也是美丽的。诸葛亮和赵云的建议是正确的,但太客观,太冷漠了。这也是为什么普通人都喜欢项羽而政治家崇拜刘邦的原因。快意恩仇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而政治是没有人情味的。由此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刘备最终死在了白帝城,托孤于孔明,却也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孔明独揽大权,却忠心耿耿,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历代大臣的楷模。刘备与孔明之间不仅是君臣,更有与关张一样的友情、义气。反观曹氏的司马懿则是另一个反面案例了。这其中又体现了刘备怎样的人格魅力呀!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