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间: 08-05 栏目:总结

1小课题阶段性研究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和主要工作

(一)自从今年课题申报立项成功以来,我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社会价值观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所学的内容,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终身学习等能力。

(二)其次明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中学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建构、发展、完善与落实。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促进学习发展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模式,让学生学会探究,提高探究教学的效率。

2、适当选择2-3典型个案例研究,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的能力,并最终能独立提交比较完整的研究报告,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3、及时发现学生在进行化学探究课堂中时会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是重审课题研究的意义:

1、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之一,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正确的物质观,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2、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探究性活动与更是一个新事物。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做好探究性教学对于搞好化学新课堂程改革,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3、义务教育的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本技能。乐于动手完成各种化学实验,继而愿意为化学研究努力奋斗,最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化学科研人才。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首先做为教师本人转变教育观念----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而传统实验教学往往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几种仪器,以教师讲授和单独演示为主,学生没有亲自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这严重挫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第一:教学思想的转变----由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把教学当作师生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的过程,让学生不仅动口、动脑,还要亲自动手,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寻找知识生长点和知识的延伸点,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基本前提。

第二:教师角色的转变----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开放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认知,但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需要后天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营造一种氛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再提出探索性问题,科学引导思维发展,并对学生的分析、解答从鼓励的原则上做出科学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2、改革教学方法----科学性原则

(1)创设情景,引发思维

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开始的,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好的开端。

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新颖别致,又要富有启发性、挑战性、诱惑力,还要具有广泛的讨论空间,创设一种情景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化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抓住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明确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中来,并带着问题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研究、探索并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例如,我们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

(一)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二)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四)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

(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五名学生到前面来依次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从而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

(2)适时发散,开拓思维

如何使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思维,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千方百计启动非智力因素,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处理,通过变换问题结构、已知条件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全面性,再及时引导进行收敛,突出主题,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为了更有效地加强实验教学,我们把教材规定的实验做了如下的改进和变通:

(一)演示实验本来是由教师在课堂上做并指导学生观察的实验,在初学时,这种演示实验必须由教师亲手去做,它对于以后的学生实验有着示范的作用。到了一定阶段,在学生们做了几个分组实验之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演示实验。初三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而且每次实验的成功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欣喜。一些学生在前面做实验,下面的同学也仿佛自己在做实验,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起,使得整个课堂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动手做实验的学生由于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特别好。这不仅创造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大胆、心细、勇于表现的良好品质。

(二)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可见度校尽管操作较简单,但如果由教师在前面做,学生们在下面观察,效果就会很不好。而把它改成边讲边实验,效果就很显著,由不受学生欢迎到很受学生欢迎。

(三)将分组实验改为单人实验。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而且独立进行。它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们懂得:办任何事情都要有目的、有计划,还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这也是教育本身所急需培养的一种能力。

二、具体实验研究的主要措施:

1、查阅文献资料,参考优秀教学案例。

2、问卷调查,对九年级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调查,了解学生探究能力的状况和水平,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个案研究分析,跟踪某一具体的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活动,通过个案分析来学习探究能力的一般规律,提高中学化学探究教学的效率。

4、进行经验总结,通过教学过程的跟踪研究,提炼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5、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借鉴学习他人经验,建立本课题专用网页。

三、课题进展

根据课题计划,我们采取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进行研究,目前已经进行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

(一)准备阶段:在此阶段我完成了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申报、确定了课题;利用网络、非网络收集了各种实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工作。

(二)实施阶段:在此阶段我进一步学习理论,开展各项课题培训工作;调查探索阶段:开题、启动课题实验,设定试验班,操作变量、跟踪观察、调查、收集阶段实验报告,撰写相关论文。做好个案分析,进行阶段论证,撰写阶段实验报告,形成化学教学探究模式的雏形。目前,已发表论文《创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动”起来》一篇,上传教学案例两篇,教学设计两篇,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一篇,小课题研究活动情况记录一篇,调查问卷正在编写过程中。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探究性学习教育不是阶段性的,不可能立马见效,探究性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借此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感知刺激,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不同形式的思维活动,来刺激学生发现新问题,驱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其中奥秘,进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需挖掘实验教学潜能,特别是实验复习课,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实验的观察,更不能是新课的重复,而应创造性设计实验----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贴近生活而又侧重知识综合应用,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问题具有一定挑战性从而积极思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和再创造,以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新方法,若长期坚持对学生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就会使创新成为学生的一种持久的、稳固的品质----即创新精神。

五、下一步研究计划

通过上一阶段的事实,我在理论上有了丰富,实践经验上有了积累,对探究性学习的情景和分寸有了把握,对今后深入进行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下一步我主要是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做好课题总结;整理深化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等。

2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以经过去了。在小课题研究中我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树立信心,弹好“前奏”。

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常遭受到好学生的歧视、家长的打骂,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加上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自强的信心。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要像慈母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可安排他们跟优秀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激趣、指导,弹好“主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模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学困生,对学知识毫无兴趣,有一种消极情态,低触、厌倦,这种消极情态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找准联系,以旧引新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变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或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感到知识在生活中很有用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运用迁移规律,以旧知引出新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2、明确责任,督促学生生趣。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即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如:统计图表的知识就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这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好了数学,生活的本领也就增强了。这样,也会对这些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3、体验成功,引发兴趣。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对那些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用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与他们一起共同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答对了,老师向他表示祝贺;对学困生的作业,老师先让他们只做一题,做对了再奖励做第二题这样,就会使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

4、开展活动,巩固兴趣。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对知识产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来巩固兴趣,特别注意为学困生设计特长比赛,分成小组,根据他们本身的能力特点开展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促使兴趣的巩固。

三、持之以恒,弹好“尾声”。

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有多种,如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妥等,加上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今天认识的东西,明天又会忘记,刚刚得到表扬,转身又做错事,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不怕麻烦地耐心疏导,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事情的发展往往会有曲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一样,我们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不能企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家访就立竿见影,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明确“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应一而再,再而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弹出意犹未尽的“尾声”。

总之,转化“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真正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具有渊博的知识、无私的爱心、奉献的精神,更要求我们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不辱没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

3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本学期我确立了《本土资源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的课题。我严格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立足课堂,深入学习,统一思想,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为了让研究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实施,现对前期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选择适宜的作品作为幼儿学习的内容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小学化教学的倾向,幼儿数学教育存在着重知识、轻思想方法,过分重视教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却使数学自成体系,而忽视了数学与儿童的关系的建立,结果造成数学教育的内容复杂、单调且重复性强。致使幼儿获得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僵化的。幼儿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学会死记硬背,感受不到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畏惧与厌烦。因此,探索新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2、注重生活化和儿童化。

3、抓住幼儿的兴趣与热点。

孩子们感兴趣或关注的热点要更多的引起教师的重视,抓住幼儿的兴趣和热点为幼儿选择喜欢的本土资源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学习起来更轻松、更快乐。

4、注重趣味性。

5、选择的内容形式要丰富多样。

(二)快乐学语言的教学策略

1、观察法

教师通过直接和观察,搜集日常生活或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现象或资料,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确定研究目标、内容、过程等。如:幼儿在自由摆放图形时,观察幼儿的摆放规律、动作、表情、语言、过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确定教育措施,为课题开展积累第一手感性材料,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起点。

2、调查法

为切实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与幼儿的数学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在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就根据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自行设计包括幼儿数、量、形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幼儿数学教育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逐步形成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研究方案。在每学期末,采用情景调查法与试卷调查法,检验科研成效。

3、行动研究法

是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时,一起探寻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根据课题目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施行方案——评价问题解决的情况——再次发现问题……循环反复,直至问题得到满意解决。如,在课题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师过于注重幼儿的操作摆弄,而忽视了幼儿之间的交流、思考和教师的适时指导,使操作过程成了一种无目的的行为。课题组通过反复的研究、讨论,从而提出了正式教学与非正式教学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师的角色迁移的新理念。

4、质的研究法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生物的和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幼儿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此项方法主要是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状况,对数学能力超常与数学学习困难的幼儿进行重点的、内在的、长期的研究,形成特殊幼儿的研究策略。

(四)课题研究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总结出了乡土化课程资源开发所要遵循的原则:

1、选取的内容要是学生喜欢的,具有趣味性、操作性和现实性的特点。

2、选取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较强的思想性与方法性。

3、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发展规律为主要依据,安排、呈现数学学习内容,具有深入性、适切性的特点。

4、努力处理好教材内容与开发内容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数学课与新开发资源的整合。

5、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挖掘素材,努力体现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

6、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总之,课题研究还在实验中,我还在不断实践中,需要我去不断学习,不断在教育教学中总结成功与不足,不断探索,使它不断丰富与完美,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方法与经验。

4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课题名称:培养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研究

研究对象:八年级1班和八年级2班全体学生(共99名)

基本情况:

这99名学生中,有4名学生对文言文有一种特殊的爱好;10名学生比较喜欢学习文言文,平时也注意积累文言知识;10名学生比较喜欢学习文言文但不注意积累文言知识;20名学生能学懂但不太喜欢学;42名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些困难但认真听能听懂,不太喜欢学;10名学生文言文知识积累太少学不懂,或是懂了却不知道积累;3名学生根本就不学。

从调查的基本情况来看,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的学生占了大多数,而且具有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的学生仅仅占了14.1%,能自觉阅读课外文言文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针对这种情况,我觉得最重要的也是我们首先必须实施的研究举措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中,让他们爱上文言文,继而引导他们领悟作品的内涵。

那么到底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们教研组的几位老师各自揣摩之后通过听评课活动,再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课余时间互相交流探讨,总结了几种能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方法。

首先,通过巧妙的导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如果课前的导入抓住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后面的学习“水到渠成”的可能性就会很大了。

怎样的导课才算巧妙?用巧妙的导语、优美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或者设置一个悬念等方法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郭老师在教蒲松龄的《狼》这一课时就讲了一个胆小的人因为害怕而被狼吃了的故事,然后用问题引出所要学习的课文“今天还有个人要和这只狼见见面,这个人会不会被吃掉呢?学习完这篇课文大家就会知道了”。这样的导入就很巧妙,因为是七年级小同学,从年龄特征上分析,还正处于喜欢听故事的年龄阶段,所以开头的故事抓住了学生的心,接下来的问题又很巧妙地抓住了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读完课文一知究竟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后面的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了。当然,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导课方式,比如游记类的文言文可以尝试“导游”或播放音乐欣赏优美的画面铺设情景的方法导课,记叙类的文言文可用讲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民间传说、现身说法均可)、设疑、设悬念的方法导课。

其次,用饱含情感的诵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

诵读(朗读和背诵)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说,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唯一正确途径,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来读去直到背过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并没有太大的热情。如果能够让他们有感情地表演诵读便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热情。

在上一学期的教学中,我着重从诵读上培养学生的兴趣。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教师充满感情地范读(可以感染所有学生,并使一部分学生立即产生也想试试的念头。);播放朗诵音频,让学生认真听读之后尝试跟读;学生赛读并评价;开展古诗文朗诵会,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有序开展,我发现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喜爱之情,文言文诵读的风气高涨,连课前准备都齐声朗诵《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呢。甚至那几个根本就不学的学生也加入了热情诵读的行列,在比赛中,他们踊跃参加,他们的节目——五人合诵《醉翁亭记》表演得相当不错。表演之后,我及时给予他们很高的评价和诚恳的鼓励,别提他们有多高兴了。看来,除了方法多样有趣外,适时的鼓励和评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为体现当前的教学新思潮,借鉴研究学习的经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一种文言文教学模式——逐字逐句串讲,是大部分老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可这样的方法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动性,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状态下听课的,时间一长,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文言文有啥好上的,我都会讲。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不妨放开手,把孩子们搁在主角的位置上,帮助他们分成学习小组,然后由他们在组内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也可以扮演教师的角色一人讲一段,比赛看谁讲得好,然后每个组选出一个代表在班内赛讲。我第一次尝试过这种方法之后,感觉有了一种意外的收获——孩子们学习的潜能是我们做教师的难以估量的,只要你把他们放在一个位置上,他们会做得比你想象中的好得多,会大大地出乎你的意料。不过刚开始使用这种方法,会觉得课堂有些嘈杂,费时也较多,但如果形成习惯了,就省时得多了。那种嘈杂不是一种喧嚣,而是他们在热烈地讨论问题或完成他们的角色转换。

当学生主动学习的时候,兴趣已经写在了他们的眉宇间、唇齿间了,兴趣有了,学习文言文便不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有趣的事了。

当然,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也是丰富多样的,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这一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完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继续研究,积极探索,在教法的运用和学法的指导上多下功夫,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

希望能与各位同行老师交流探讨。

5德育小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在即将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校德育课题组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以第三次全校会有关德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为指导,严格执行长春市教委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在市教委实验区课题组的正确领导与科学指导下,依照课题实验的总体实施方案,结合子课题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在进行课堂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大胆地开展一些创造性德育实践活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为我市的德育课题研究作出了贡献。

一、健全研究课题的组织,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

德育历来是我校的首要工作。小学德育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抓紧接班人将有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是其他各育的光源。学校德育工作的确值得重视。为此,课题组经过认真地讨论和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课题的各级组织,因工作需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必要的充实与调整,一批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被派到研究课题的一线,学校还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习、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业务修养和德育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社区人才资源,聘请离退休干部、先进工作者、法制工作者等担任校外辅导员,从而进一步扩大和健全我们的德育队伍。

二、用好德育教材,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

小学德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低、中、高各年级段都有各种不同的要求。因此,我校根据小学德育的总目标和实验教材的具体特点,要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增强教育效果,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和独立思考,自我教育能力。

在具体教育工作中,首先,每位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因为只有课前做到胸有成竹,课上才能挥洒自如;其次,认真上好每节课,把每节课都当作研讨课来上,力求让思想品德方面的点滴要求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知识点,甚至每一项练习题中;最后认真学习教后记,及时总结出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不断探索出德育的新途径与新方法。

一学年下来,由于实验班的“一人一课”及研讨观摩课得以正常有序地进行,所以实验班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大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学校定期组织实验班的学生到那里去进行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知道了尊敬老人的真正舍义并真切感受到家乡在改革开放中取得巨大成就。

2、发挥校内各种宣传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校园新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学习园地的德育功能。利用电视台与广播台及时向学生宣传优秀事迹、好典型,定期出德育专题板报,在橱窗与学习园地辟出专栏介绍德育知识,刊登德育文章。

3、发挥校外德育辅导员的作用。我校为了进一步开展好德育工作,本学年,特邀前岗乡中心派出所所长和农安交警中队的队长为我校的德育辅导员,请他们为同学们做交通法规知识讲座和法制知识讲座,取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4、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少年警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实验班每班一星期一次的以德育为主题的中队主题会观摩活动,确实让同学的思想情操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得到陶冶。少年警校“三班两队”的建设,双拥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扬州市双拥办及我市人武部门领导的一致称赞。

此外,我校实验班还拓宽了德育实践活动的内容,积极开展了以“五小”为中心的科技活动,以活跃学生身心为目的的文体活动,以做“好人好事”为中心的社会服务活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中心的课外阅读活动及以发展各科技学成果为中心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均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6毕宁个人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研究内容: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学会质疑,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乐思、敢问、善问的习惯。因此我确定了《培养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策略研究》小课题。现阶段研究内容如下:

1、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消除畏惧心理,勇于质疑问难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数学课堂质疑能力以及释疑能力的方法。

二、研究准备:

1、加强理论学习:读了几本教育专著:《此岸与彼岸》、《我就是数学》、《我这样教数学》以及《新世纪小学数学》、《小学数学课程》等,同时做了摘抄以及随笔,为自己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确定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学生数学课堂"是否敢于质疑、是否乐于质疑、是否会质疑"的现状,使研究更有针对性。通过调查问卷得出以下两方面结论。

(1)教师层面:结合调查问卷加之回顾自己以往的教学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在一段内容教学结束之后,教师经常会问学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常见的情形是学生异口同声:"没有。"教师随之释然、坦然。质疑,变为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已,为质疑而质疑。质疑,似乎是教师对学生的赏赐。像这样形式化的质疑,是由教师来组织、要求的,是教师"作秀"需要的;学生是被动的、被迫的,是为了迎合教师的需要。

(2)学生层面:课堂中的每一个内容对于教师来说都是已知的,对于学生都是未知的;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对于教师来说都是安全的,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忐忑的。"正是因为如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认识的越加全面,课堂上举手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少。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怕被老师同学笑话、提出的问题没有数学价值大家不屑一顾、提出的数学问题过于复杂给老师课堂教学带来困难等等这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成为阻碍学生主动质疑的主要因素。

三、所得成效

成效一:

营造氛围、培养质疑习惯,孩子敢于质疑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在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有足够的安全感,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自由、学生间互相协作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成为学生活跃思维的平台。

1、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以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力争合作,自觉形成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比如在奇数与偶数的区别这个教学环节中,诸如解答:2、4、6、7、10、这五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很显然:一个数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1)7与众不同:理由是2、4、6、10是偶数,而7是奇数;

(2)10与众不同:理由是2、4、6、7都是一位数,而10是两位数;

(3)2与众不同:理由是其他数都大于3,只有2小于3;以上的问题,多数学生都能找到一种以上的答案。学生不再是一个依赖老师的模仿者,这样就有一个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由于每个学生都经过独立思考因此,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2、营造积极的集体心理氛围教态要亲切自然,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地鼓励并积极地启发引导,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样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有误,有些学生更急不可待,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我,我…"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会显示得不安,甚至失去自信。因此,就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发言,养成倾听别人说完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学习。

3、增强配角意识、注重延迟判断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要延迟判断,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想法,增强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避免学生刚刚萌发出的创造性念头受到抑制。问题一经提出,课堂马上热闹了,在学生争论的整个过程中,我只是微笑着。到最后,我才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其中的答案,并使学生明白思考问题要结合生活实际。可见,延迟判断,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安全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就会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逐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强烈的问题意识。

成效二:留出空白、学会质疑"问",源于思。

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材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人云亦云。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出: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式,即: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从自主预习发现问题;通过归类找规律;通过小小辩论,对比观点找出异同;假设条件,探求结果;透过现象,分析原因。日常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1)对教材的课题、标题进行提问。教材中的节题、标题等,往往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此,可以引导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在对照比较中去寻找问题。

(3)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发现问题。

(4)进行假设性和想象性提问。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和掌握书本知识以及课外知识,增强的提问能力。

四、困惑及设想:

问题的生成应该是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学生伴随着思考而发生的,不可能由教师规划在某一固定的时段、空间中,应"需"而生、集中"展示"。真正的疑问是自发产生、自然生成的。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更大胆的提出种种猜测疑惑,如何将预设与课堂生成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小课题研究的下一个目标。

7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两个学年,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从第一学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这一学年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凭借一线教师的有利条件,以课堂为实验基地,通过学习交流及在数学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学年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如何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从多方面具体地体现和展示本课题的实验情况和效果,是我们这个学年课题研究的工作重点。我们工作虽紧张,可却感觉很充实,虽然很忙碌,可我们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现将我们课题组的工作进展及成果、课题组活动做法及体会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情况及进展

(一)理论与实践并进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们课题组一定要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由于前期做好了专门充分的理论学习,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的思想意识,养成学习的习惯。课题组长带头并要求和督促组员每月必须至少写一次学习笔记和感想。这个习惯从课题实验伊始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课题组教师长期坚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在组内实现知识共享。我们在网上申请了一个课题组的邮箱,大家若发现有好的文章都可以放入邮箱中供大家学习,在开展课题组学习活动时,还将所看到文章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思想上就比较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

(二)制定课题计划,例行课题组常规

每个学期一开学就由课题组长及时拟定了本课题组的实验计划,明确了本学期实验的重点、要求与进程。然后各组员再根据总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课题计划,以便于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层次来开展实验。本课题组这一学年的常规工作有:

1、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例会。

2、每月每人写一篇学习笔记。

3、实行责任制管理,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职责和分管的任务,各施其职,使课题组能自觉、健康、稳步地运转与成长。

4、争取学习机会,组织和开展交流活动,学习开展课题实验的方法和经验。

5、写出案例分析和反思

6、对本学期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撰写论文。

7、收集资料,整理个人资料袋。

二、期末盘点,喜获丰收。

期末是丰收的季节,我们课题组进入了盘点和整理资料的阶段。一期下来,教师积累了各种研究资料和教学经验,向领导们、同行们、家长们、学生们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所上的研讨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的赞扬,同行们的欣赏和家长、学生的喜爱。撰写的教案或论文还获得了各种级别的奖励。

老师们一份份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案例评析、精品课教案、教学反思、学期总结等等,仿佛就是我们成长的印记。而那一张张奖状,就象一串串金色饱满的麦穗,它凝聚着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同时盛载着我们丰收的喜悦。

三、课题组活动花絮

我们课题组的工作是踏踏实实的,我们的课题组活动是积极而多彩的。我们的科研实验立足于课堂教学又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们受益,使领导和家长们满意。课题组的工作既严肃又活泼,既充满困难又充满了希望。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一致,争取把小学数学课堂拓展教学的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

8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研究背景:

上级领导多次聘请专家组织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对教学中的困惑逐渐有了解决的方向。老师们在反思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一些新的教育困惑。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课学习的有效性?在我担任数学学科的时候,认真研究过相关的课题。担任科学教师和实践教师,我发现同样需要重视科学课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学科差异:

科学学科是一门重视学生实验探究的学科,是一门需要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知识的学科。科学与数学都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归纳,两者的课堂安排是不同的。要提高科学学科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善于思考,积极实践,及时总结,再次调整课堂才行。

研究条件:

学校对教师的外出培训的重视,让我汲取到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开阔了我的眼界。青岛本地的培训,胶州、胶南、济南、烟台、杭州、北京、南通的培训,领悟到非常多的全国特级教师,教育名家的教育方式方法。这些方法,让我有了加大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的前提。

现在的书籍非常多,通过读书,我认识到一个老师研究课题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教学设计的作用。前者是一种主导思想的确定,后者是一种教学细节的处理。教研主题的感知与确定,是积累的结果。

研究主题:如何提高科学课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研究主题说明:

第一,爱,是我进行教育的基本思想,学生没有精神上的负担,提高课堂有效性就不是负担。

第二,幽默的教学策略的重要性,是我在《研学》课调查问卷中总结得到的。幽默可以使学生忘记你是老师,爱上你所教的学科,老师容易把握课堂节奏,课堂效率也就容易调动。当然,在研究的课题中,还是有其它因素为辅的。但这二者是主要的,作为课题予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1、在教学中,为了避免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程的枯燥,研学课的单一,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本着爱学生的原则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我也给以评价,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乐于倾听。课堂上从来没有让学生感到排斥科学课和研学课的倾向,当学生喜欢上老师上课的感觉,课堂效率的提高变得容易了很多。

2、我采用幽默的教学方法,比如: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简单明了的态势语,灵活的眼神,及时的评价语言……其中渗透着幽默风趣的感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更多的学生善于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我让他们用文本的形式回答,发现了有见解的学生,对他们予以表扬,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幽默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学生可以将不好的学习习惯及时调整。当然,国假、周末有很多的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发生改变,需要老师及时的关注、反思和帮助。

3、科学课、研学课中,善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善于对学生的问卷予以总结。问卷调查,积累了一些宝贵的资料,为之后的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积累素材。学生虽小,他们给老师提的建议,我都十分重视,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的建议得以实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如此,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比如:上学期末,我积累了学生本学期想要探究的主题,我积累下来“有趣的纸”,“校园浪费现象”“好的学习方法”等等,学生探究的格外认真。学生提议科学课拓展课外知识,新课结束安排了几课时,效果很好。我发现更多的学生喜欢阅读科学类的书籍。

4、及时的撰写教育反思,及时的调整研究计划。及时在博客中撰写反思,可以不断反思我所忽视的教育问题,使科学和研学课上得更精彩。本学期,清明节和端午节的研学课与计划少了研究的课时,及时调整课堂节奏,调整教学计划。

5、读相关的书籍,进行读书摘抄,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通过课题研究,我重视读书,从中积累了不少教育理论和育儿理论。我相信在下一阶段的研究总结中,理论可以让我的研究更有方向。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