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告别战争演讲稿
1牢记历史,告别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一场殊死搏斗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人类文明史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不可否认,二战的爆发有其社会根源,那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的矛盾。这场战争使全球2/3 国家卷入,波及20亿人口,动员兵力1.1亿。二战中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有7000万,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15万 亿美元,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大地事实上变为一片焦土……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中苏联人民以罕见的民族牺牲,抗击了80%的德国法西斯武装力量,终于赢得了卫国战争 的胜利。英、美、法等西方国家的军民以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沉重打击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也加速了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毁 灭。
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可歌可泣。几乎是独撑东亚战场,与日寇浴血奋战八年,抗击和牵制了日本2/3以上的总兵 力,使其无法“北进”,推迟“南进”,彻底粉碎了日、德两国侵略军东西对进、会师中东的梦想。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展开 的抗日战争,谱写了反抗侵略者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60载岁月悠悠,国际形势已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
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法西斯战争并未伴随时光流逝而为人们所淡漠,它像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给 全人类留下无尽的思考和深刻的启迪。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责任。在军事技术还并不发达的20世纪上半叶,两次大战使 人类的生产力倒退几十年,无数家庭流离失所,美丽河山狼烟四起。
而在21世纪的今天,军事技术突飞猛进,几千克重的核弹头顷刻间就能使生机盎然的城市夷为平地。从这个意义上 说,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平,警惕战争。
幸运的是,在欧洲,曾经发起战争的德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犹太人、欧洲人和世界人民谢罪、忏悔。德国总理 勃兰特甚至在波兰首都华沙向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双膝下跪。
而近年来,从两德统一、欧盟建立,到德国总理获邀参加莫斯科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都已表明德国已被 世界人民接受,变成了一个让欧洲、让世界放心的大国。德国正在重新回到世界舞台。
不幸的是,在亚洲,背负历史罪责的日本,却没有勇气完成对那段历史的自我否定,完成自我救赎。在二战结束60 周年的今天,日本右翼觑视邻国的海疆,妄图修改“和平宪法”,公然颠倒黑白篡改历史教科书。更为恶劣的是,大小政要罔 顾亚洲各国的严正抗议,越来越频繁地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借尸还魂。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地区冲突绵延不绝,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 力、民族分裂势力危害上升。面对这样的情势,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人们一定要居安思危,高度警惕。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对和平的执著追求与对未来战争的忧虑,从内心深处感到,人 类的橄榄树仍在经受战火的考验,和平鸽还无法摆脱战争恶魔的阴影。
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今天的安全环境依然不容乐观。
虽然促进中日关系发展的友好人士大有人在,但如今的日本当政者执迷不悟;虽然我们盼望台海和平,但台湾当局挑 起军事危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虽然我们东南面和西面尚为安定,但欲称霸世界的美国却在这些地区筑起包围他国的军事网络 。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我们要时刻牢记历史悲情,壮大和平的力量,同世界爱好和 平的人民遏制和消除可能导致战争的各种因素,维护世界和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有朝一日,你们也将扔掉手里的武器;有朝一日,战争将变得无比荒谬”。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言,今天依 然在我们心海流连,表达着我们祈求世界和平,永别战争的渴望。
2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战争”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是无比熟悉的,那么什么是战争呢?我们都知道“战”的左半部分是“占”,占即为占领,而右半部分是“戈”,戈则是兵器的意思,而“争”字则代表争夺。“占领土地”“兵戈相向”以及“你争我夺”组成了战争。因此,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即使如此,古往今来,还是有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演绎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为什么人们知道战争这么可怕还总是发动战争呢?因为人的贪欲是永无止境的。既然人的贪欲是永无止境的,那就永远都不要有贪欲。我们知道,原始的人类是不会打架的,就因为那时的他们头脑简单,不知道去争去抢,而也就是这样的他们,最天真、最纯洁。现在的人,是极为聪明的生物,哪怕是有一丁点吃亏,都会察觉出来,并且再补回来。但这么聪明有什么用呢?正因为这么聪明,才想去多获得,才有了战争。所以说,一切战争的源头都是人类本身。然而有发动战争的人,也有许许多多渴望和平的人,于是他们便竭尽一切力量来反对战争,墨子便是一个典型的人物。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墨子一生曾提出过十大主张,这十大主张中最主要的两个就是“非攻”与“兼爱”,他希望人们能够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他反对战争,由此我们可看出他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有一次,楚惠王想要进攻宋国,墨子听说后,便不顾个人安危,一路上餐风饮露,只身来求见楚王,请求楚王收回成命,停止攻打宋国。因为墨子惊人的口才、超人的智慧以及诚恳的话语打动了楚惠王,使得楚惠王不再攻打宋国了。而楚惠王当初为什么想要攻打宋国呢?明明宋国与他秋毫未犯,他却依然要攻打宋国。因为他想要获得更多的领土,以及让楚国更加强大,就是人的贪念在作怪啊。幸而墨子制止了他,而如果当初墨子没有制止他,那么弱小的宋国就会被楚国精妙的攻城器械以及威武的铁骑攻破,就会有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在当时,云梯攻,用火箭烧;用车撞击城门,则用滚木垒石砸;用地道攻,则用烟熏……许许多多中攻城方法都被人们一一破解,然而现在,大炮、氢弹的威力是能抵挡得了的吗?还记得,日本轰炸美国珍珠港,美国防不胜防,这次进攻,几乎摧毁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现在亦已如此,我们无法想象未来的战争将会是什么样子。也许,会因为战争,人类,灭亡。不要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这个“说说而已”,可能真的会因为人类贪欲的增大而,成为现实。
现在人类对战争,思想已有了一部分觉醒,因此人们提出,当今社会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不知道这点人们是否能真正做到,因为当今世界上依然有许多地区发生着激烈的争战,但,我只愿,有一天人类的良知能够觉醒,停止战争,实现“和平与发展”,这永恒的主题。但在末尾,我还是要说,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但永久的和平是不存在的,只要有人就有竞争,而竞争,会发展成战争。不过尽管如此,和平依旧是美好的,我们呼吁和平!
3告别战争
不久前,《南方周末》报道了美国孟山都公司对中国的野生大豆申请专利的事件,一时间舆论大哗。紧接着,该报又发表了题为《要不要打基因保卫战?》的后续报道。
我对此事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关注。不过,我把它看作一个法律、科学和商业纠缠在一起的有趣事件。在中国加入关贸协定的今天,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仅要接受一套崭新的商业规则,而且还要接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我们既需要权利意识的觉醒,又需要义务观念的确立。
但是,当我读到《要不要打基因保卫战?》这样的标题时,心里却十分不舒服。刺激我的是“保卫战”这个词语。它太重了——一次狡猾的抢注专利事件,还远远达不到要我们以“保卫战”来应对的严重程度。这是一种弱者的"过度反应"。
半个多世纪以来,战争术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被泛滥地使用着。虽然早就结束了战争状态,二十多年来我们享受着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和平时代,但我们的心态并没有完全调整过来。在我们的电视、广播和报刊中,与战争相关的、或将战争泛化的语言比比皆是。播音员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诸如“文化战线”、“教育战线”、“新闻战线”一类的词语,领导干部会慷慨激昂地高声宣布“打一场轰轰烈烈的歼灭战”、“来一次全民皆兵的群众战争”。我们把政治学习、“严打”、申奥、环保统统当作“战争”来看待。我们很少使用“和平”、“爱”、“温柔”这样一些字眼,即便使用,也显得羞羞答答。但是,在使用战争或者与战争有关的字眼时,人们却显得理直气壮。
我们对战争的残酷和邪恶显然缺乏必要的体认。在我们那些有关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中,战争通常呈现出一种“凯歌高奏"的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色彩,战争遵循着达尔文社会进化论的准则,正义一方必然获得胜利,邪恶一方必然走向失败。因此,战争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于是,我们把战争“生活化”了。我们不自觉地、轻率地使用着无数与战争有关的语汇。一个专利保护和基因研究的事件,居然也被冠以“保卫战"的名称。在孩子们的作文中,也频频地使用着这些字眼。而在我看来,战争不是什么好事情。古人说,“兵”是一个国家的“不祥之物”。没有一场战争的结果不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没有一场战争的结果不是剥夺千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千百万家庭的幸福,正如有一位西方诗人所说:“每一颗子弹,击碎的都是母亲的心房。”
我希望,我们以后都谨慎地使用那些与战争有关的术语;我希望,我们更多地接近和平、爱和同情这样一些观念——尤其应当教育孩子们这样做。
4告别战争
中国人说“春秋无义战”。
西方人说“战争没有胜利者”。
中国人的意思应该是有义可战,西方人的意思应该是战胜也是战败。
后者就无需探讨了,而前者的关键问题就是义为何?我不懂。因为人各有义,或公有公义、婆有婆义。你定然要反驳我自有公义。可到底是共产党的公义还是国民党的公义?是中国人的公义还是日本人的公义?此时,你一定很生气,你说是天下的公义。我就不得不反问一句:谁的天下?你愤怒于我的“胡搅蛮缠”,你会说天下就是宇宙,就是大自然。我不由得得意地笑了,因为你也明白自然只有规律。没有什么义不义的。
此时,我们只好一起叹服“战争没有胜利者”的深刻与博大了。
然而,突然,我们又不得不惊叹如此深刻而博大的人们生活的那片土地上,似乎并不少见战火。
于是,两个问题令人不解:战争因何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人类怎样才能告别战争?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想套用一句俗语即可:战争不是万能的,没有战争却是万万不能的。即使真正爱好和平的人也有不得不拿起武器的时候,那就是有人拿着武器对着你的时候。
既然如此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没有答案的了。因为告别似乎是不可能的。总有一些所谓国家老是要野心膨胀,我说;国家不会有野心,你说;你是对的,是人才有野心,才会膨胀,我说;那么就只有将这些人灭了,才可能告别战争,你说;怎样灭呢?似乎只能靠战争。我们有绕回来了,天啊。
到底该怎么办?
孔夫子倡导“大同”。几千年过去了,非但不见“大同”,“大异”大行其道是也。卢梭坚持“返回自然”。文明人却茫茫然于找寻自然的钢铁森林中。海德格尔在浓浓硝烟里呢喃:诗意的栖居吧。人类的回答异乎寻常的一致:栖居都已艰难,更何况诗意?
或许,诗意只能在心中;
或许,告别战争是一个永远的美好愿望;
或许,和平会从天而降;
或许,看上去很美……
5告别战争超越旧时代
2014年7月17日是一个应该铭记的日子。自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的马来西亚航空MH17航班突然在乌克兰东部政府军与地方武装交战地区坠毁,一场飞来横祸瞬间夺走298个鲜活的生命。
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空难。不管调查结论如何,人死不可复生。巨大的悲剧不禁使人痛定思痛:假如乌克兰没有战火与硝烟,这298个生命是否就不会与死神遭遇?或许,答案应是肯定的。除却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战争,这个旧时代的产物,从来都是戗害生命的罪魁祸首。这场悲剧本可避免,也应该避免。
人类虽然一直在反思战争,致力于寻找避免战争,实现永久和平的有效途径。但可悲的是,战争的逆流仍在不同地区涌动。“赢者通吃”的零和思维仍时常在国际舞台上留下自己大摇大摆的身影,形形色色以改造现政权为终极目标的所谓“革命”四处开花,新一轮地缘争夺在各种听起来很美的政治辞藻包装下肆无忌惮地推进。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相继陷入政治危机和社会灾难,一个个古老而灿烂文明的面孔上留下一串串深厚新战争伤疤。
乌克兰,这颗斯拉夫文明璀灿的明珠也未能幸免。轰轰烈烈的“广场革命”像一颗炸弹打破了乌克兰平静的生活。随着新总统的选举产生,一个新时代的大幕也徐徐拉开。包含解除非法武装、赦免武装分子、在俄乌边境设立缓冲区、去集权化等15项具体政治措施的东部和平计划,以及单方面宣布停火,让人们仿佛看到了危机政治解决的曙光。但好景不长,东部、东南部烽烟再起,乌国局势再次跌入战争和动荡的深渊。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每天都在上演背井离乡、生离死别的人间悲剧。战争的硝烟让人们看不清乌克兰的前途,战争的消极影响开始外溢。这一次,马航MH17航班及298个生命成了它的牺牲品。战争,究竟要把乌克兰引向何方?逝者的鲜血,生者的哀痛,能否让战争的发动者和参与者猛然警醒,果断刹住罪恶的进程?
进入21世纪,人类本应超越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争夺的旧时代,但事态的发展却事与愿违,显得纠结而滞后。不少人身体进入了新世纪,脑袋却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之下,不和之音却总是不绝于耳。这样的局面是不是到了应该收场的时候了?放眼寰宇,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各国越来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是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着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鉴于此,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超越旧时代?又有什么理由不能彻底抛弃战争这种制约和危害人类发展进步的罪恶工具,共同构建和谐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呢?
历史昭示我们,战争是人类智慧的失败,和平是反思灾难痛苦的结晶。令人欣慰的是,国际社会始终在为早日解决乌克兰危机积极斡旋。日前,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马航客机坠毁事件的第2166号决议,就开展客观、公正、透明的调查达成共识。这是人类良知所系,也是国际社会责任使然。当务之急是危机有关各方彻查空难,并以此为契机深入反思,立即停止一切暴力行为,坦诚而务实地坐到谈判桌前,本着包容、创新和建设性的态度,找到政治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尽快结束战乱。只有这样,才能告慰那些无辜死难者的在天之灵。
6告别战争强人时代
时间成为了沙龙这位铁腕强人最无情的敌人。即便他能从死亡线边缘转身,但“后沙龙时代”的到来看来已不可避免。
在巴以这块由暴力仇恨主宰的地方,政治家的生老病故,历来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不
幸。沙龙的倒下,固然牵动着这场民族纷争的走向,更重要的是,它将标志着近一个世纪来由战争强人主宰这块土地上政治风向时代的结束。
从普通一兵到统领三军的将军,再到主政一国的总理,沙龙一生所经历的各个角色,浓缩着现代以色列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历史的缩影。这也是中东其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的共同特征。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中东这块地方就战火连绵不断。战争,创造了中东悲壮而富有传奇的年代。长期无休止的战火与仇恨,将战争强人推到了历史舞台的前台,也奠定了这些人在地区、国家与民族历史上的地位。从萨达特、阿萨德、侯赛因,到拉宾、阿拉法特,再到沙龙,这一强人群体无不是凭借军人的身份走上历史舞台。他们相互捉对厮杀,为自己赢得了无数的功勋与荣耀。无论是有“生存大师”之称的阿拉法特、被推为“大马士革雄狮”的阿萨德、“小个子国王”的侯赛因,还是同时代的其他枭雄,一场场战争铸就了他们头顶的光环,铺就了他们由军人到政治家的政治仕途。而被誉为“以色列之王”的沙龙,更是将中东战争强人的荣耀推到了巅峰。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他们光环与荣耀的背后,往往是以各自国家、民族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为代价,也为自己的国家与民族积攒了带有浓厚战争色彩的历史重负。佩雷斯在其著作《新中东》中说:一场战争的结束,应该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但是这些战争强人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时却遭遇到两个强大的敌人———极端势力与时间。第一个与以色列人媾和的萨达特,和试图换一种方式与巴勒斯坦人言和的拉宾,早就倒在极端势力的枪口下;阿萨德、侯赛因、阿拉法特等人则被时间击倒,实现和平成了他们无法释怀的遗憾。这次,沙龙也依旧没能绕开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的悲壮结局。
但时间总会抚平一切。就像没有萨达特的埃及,未曾天下大乱,离开了阿拉法特的巴勒斯坦,也在正常运转。缺少了沙龙的“后沙龙时代”,以色列的新生代便有了走出前辈光环的机会。他们虽然没有能与沙龙等强人比拟的资历和威望,但他们肩上也没有前辈几近固执的民族成见与历史重负。或许时代能给他们以机会,让他们换一种思维,换一种方式,去解开中东问题的死结。
尽管还存在着许多目前还无法预知的变数,但沙龙时代的结束,或许将成为中东问题的拐角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