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又是一年元宵节作文

时间: 05-09 栏目:话题作文

1又是一年元宵节

时间滴答过,岁月没停过,又是一年元宵节快要到了,说起元宵节,还真的有不短的历史哦……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XX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我国古代的元宵节极其热闹有放灯、拜帖、猜灯谜、偷菜等。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划旱船等则是时下元宵节期间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故有隋炀帝杨广《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现在的元宵节和一古时候元宵节比起来,也不失热闹。

看花灯

元宵节又称“花灯节”,最重要的活动是看花灯,花灯的品种很多,有的是加菲猫形的,尖尖的耳朵,粉红色的小鼻子,樱桃似的小嘴。一打开开关,加菲猫中的风车“呼”的一声,风车旋转起来。泡沫球也上蹦下跳的,站在中间拉着小提琴的小女孩还唱着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有的是蜻蜓形的,大大的眼睛,小黑点般的眼珠,薄纱似的飞翼,一节一节的尾巴,只要推一下开头,蜻蜓绿色的飞翼就有节奏地跳起舞来。我买了一个莲花形的灯,小巧精致的莲花,叶子上白里透红,闪着明亮的光。

猜灯谜

元宵节猜灯谜也是一个重要的活动,记得去年元宵节我和爸爸走在广场里,到处都是灯谜。“飘雪下雨(打一成语)”,“落花流水”,爸爸兴奋地说。“回答正确”售货员小姐说。“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打一字)”,会是什么呢?我苦思冥想,找到了答案:孙。

吃汤圆

俗话说得好“元宵节吃汤圆,家家户户都团圆”。所以这几年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所以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妈妈煮汤圆的经验,先把水烧开,把汤圆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浮出水面,看着它们一个个膨胀,我兴高采烈地喊道:“汤圆要出锅了。”我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随着祖国的日益发达,我相信,今后的元宵节一定会更好、更令人们期盼!

2又是一年元宵节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题记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便已长大。但这只是身体上的成长,我们的心灵,真的成长了吗?

今天是元宵节,我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上午空闲时,匆匆一瞥镜子里的人,不由得有些讶异。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皱眉头的呢?

你有没有什么烦心事,为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或许,这就是人的改变吧,

我默默地给出答案,心底却是一片茫然。为什么呢?

过完元宵节,年也就过完了。窗外偶尔有几声鞭炮炸响的声音,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三三两两的人们说话的声音。元宵节永远都是这样,早上永远不如晚上热闹。

天逐渐明朗起来,到达了一天中阳光最刺眼的时间,随后又逐渐黯淡了下去。直到最后一抹阳光都消失不见,天空才慢慢的变黑,一直到黑暗笼罩大地,不远处的街上,灯像一条沉睡着的火龙一般蜿蜒着,元宵节的高潮才开始。

吃过了晚饭,妈妈又煮了元宵。光线打在它们光滑的皮上,折出好看的晕。妈妈拿起一张桌子,放在地上,又拿出一些带花纹的瓷杯,在瓷杯中盛上元宵,把瓷杯一字排开放在桌子上。又点了一把香,点上了蜡烛。因为有风的缘故,使得火光摇曳不定。

这时候,窗外有烟花开始绽放。它们从炮筒里出世,跃上了它们一生的最高点,拼尽全身的力,只为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待到灯枯油尽之时,那飘落下的“哗啦”声,便是它们自己给自己的鼓掌声,随后便消散在空气中。它们的一生也就这么短短几秒,却得到了人们的喝彩,所以它们不悔,也不怨。

我问自己,你什么时候变得多愁善感了?

这个问题我同样无法解答。

人那,就这样被时间悄无声息的改造着。

下了楼,我望着正在焚烧吞噬纸的火焰呆呆地出神,直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才把我拉回现实。

鞭炮闪烁着,跳跃着,诉说着它生命的精彩。

放完鞭炮,我便开始放孔明灯。将蜡点燃,看着红色的灯壁慢慢膨胀。我好像感到手中有一股生命在成长,它想要挣脱我给它的束缚,它渴求自由,它向往蓝天——于是,我松开了手,看着它慢慢的向上升起,看着它越来越小,最后,和众多孔明灯一起飞走了,化作群星点点。

我又问自己,你为什么没有许愿?

——许了愿,愿望就能成真吗?现实不是童话,没有心想事成的奇迹,没有如愿以偿的梦想。它无情地把你的梦境撕碎,留你一脸的虚冷。

孔明灯寄托的不是愿望,而是希望。

我再次向天上看去,发现我已经找不到我的希望了。

长大是一瞬间的事,当你想长大时,你就已经长大了;而成长是一辈子的事,你永远都在成长。

——后记

3又是一年元宵节

春节的气氛还在弥漫,元宵的气息又扑面而来。

俗话说:“正月十五大似年”,元宵节下午,我们的学校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迎风招展的彩旗,醒目耀眼的标语,无不为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我怀着愉快的心情踏进教室,“欢度元宵”四个彩色大字直扑眼帘。同学们有的在黑板上画画,有的帮老师写灯谜,有的在找合适的地方挂花灯,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班主任李老师正在将同学们写在长方形红纸上的灯谜用一根长绳串起并挂在墙上。

活动开始了,首先是元宵班会,“大头博士”柏云轩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高声朗读他精心准备的元宵节资料。让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元宵节的来历习俗,接着黄洋同学又声情并茂的朗读了几首有关元宵节的诗词,其中一句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得多美啊!

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有奖猜灯谜”活动,听说猜中有奖品,同学们个个热情高涨,脸上写满了自信。其中有个灯谜是“伞兵”(打一成语),听了灯谜后我立刻思索起来:伞兵是从天上降下来了,那就是……“从天而降”,我大声地报出了答案,耶!回答正确,老师给了我奖品—一块橡皮。

最开心的要数做元宵了,老师特邀了两位嘉宾:我的妈妈和戚悦的妈妈来教我们做元宵。只见大大的“雪球”被妈妈切成了许多块,分给每个小组,然后她耐心再教我们怎么做元宵。只见她先掰下一小块面团,用双手摁、压、揉,直到紧实为止,再把它搓圆了,很快一个白白胖胖的汤圆诞生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掰下一块面团,也揉揉压压,因为力气太大了,面团散开了,我只好重新来做。我把面团做成了小窝状,在里面放上了白糖,再轻轻揉搓,哇!成功了。我再看同学们做的,有大有小,大的像乒乓球,小的像鸟蛋。王燕婷还在元宵上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还真有点像女娲造人呢。温馨还做了许多小元宵,不是想把它串成元宵项链吧!哈哈……每个同学的脸上都荡漾着灿烂的笑容。

终于元宵下锅了,过了几分钟,锅里便传出了元宵特有的香气,我舀起一个汤圆蘸点糖,送入口中,哇!好美妙的滋味。我吃完了还想盛,可是锅前已经排成了长龙。我只好耐心等待,不一会儿那么大锅的元宵就被吃了个锅底朝天,三位老师都笑了。

啊!汤圆圆圆,我祝同学们成长圆圆,学习圆圆,也祝老师们万事圆圆,尽享幸福团圆!

4又是一年元宵节

“噼-啪,啪啪-”一阵阵鞭声,迎来了节日的夜晚。

我和爸妈来到安定广场,只见满街都被明亮的灯光照得亮堂堂的。观灯的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条宽广的大路上,你拥着我,我贴着你,真是人山人海。

元宵节怎能不看花灯呢?我欣赏着各式各样的灯,有会唱歌的喜羊羊,会跳舞的小女孩,会吹泡泡的小兔子,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用纸做的小灯笼。上方是一个个小圆圈,就是把一张纸,把斜对面的“自己”对圈起来,再用一个红色的线把它捆起来,大约有20几个吧!这就形成了上方像花一样的边。下方是无数根黄色的纸,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有15厘米吧!要留一些地方留着贴在“花边”上。而中心却是一个用咖啡色纸做的“心”,把它折成六边形,坚着放在正中央。也许,这个花纸灯代表着:在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六六大顺。

妈妈看中了一个闪着五颜六色的花灯。“来,看这个!”妈妈递了一个大叔过来。“怎么了,不就是一个大叔吗?有什么奇怪的呀?”我摸了这位“大叔”的头说。“你再仔细地看一看!”沉默许久的爸爸像火山喷发一样地说。我苦皱着眉头,看了看,说:“是鸟叔!”随即把手交叉在胸前,双脚一前一后的跳着,口中还念念有词。爸爸被我的动作逗笑了,我也“咯咯咯”地笑了起来。这鸟叔什么时候变成动画版的了,怎么这么萌呢?我在心里默默地想着。

舞狮表演很精彩呢!趁我一不注意,忽然,两头长毛狮子从车上跳了下来。摇头摆尾,蹦蹦跳跳地向这儿跑来。我狮子一跳几尺高,身上的毛忽上忽下地抖动。它的眼睛一亮一暗,就像星星在闪烁。

十五的夜晚,灯如潮,人如海。让人回味无穷。

5又是一年元宵节

今天元宵节,过了今天这个年也就算悄然过去!坐在这里看到同事发的一副“元宵节打灯笼”的图片,心中突然想起了我们儿时在老家过的元宵节。

元宵节在我们哪里可谓是一个“拜祭”已逝亲人的节日,当天所有的活动都是以拜祭为主。

元宵节第一件事就是添坟,村里各家里人在下午两点半过后,会陆陆续续的前往已逝亲人的坟前,用铁锨为他们添添土换新,把已逝亲人的坟修圆修正。添坟是为了维护已逝亲人的墓穴,避免其在长时间的风吹雨淋中与地面平齐,便于后代子孙拜祭祖上的时候找到他们“休息”的地方。添坟是有规矩的,去世不过三年的亲人的坟不能添新土,只有过世三年以后的每年元宵节才去为它添土换新。添坟的时候在坟前的东南角挖出一个方正的小坑,为后面拜祭时放入的香火和灯烛挡风,以保证已逝亲人能够充分享受子孙为其送去的香火灯烛。

元宵节傍晚时分,家里人早早的吃过晚饭,晚饭年年是素馅水饺。吃过晚饭后,男人们去上坟拜祭,女人在洗刷锅碗则去村头的小庙里拜祭神仙。上坟拜祭需要带上早先准备好的烟花、纸钱、香火、灯烛等拜祭用品。到了已逝亲人坟前,先是送钱、上香、点放灯烛,然后叩头拜祭。送钱是将纸钱点燃给已逝亲人送去,纸钱放在添坟时挖好的小坑前面,在纸钱的周围画一个半圆,半圆的开口正对已逝亲人的坟,这样做的意思是让已逝亲人更好的接受送去的纸钱。拜祭过后,便是燃放烟花爆竹。小时候的烟花有“花筒”、“哧花”,“花筒”是有人去村里手工制做的:纸筒用粘土打底后放入火药,在顶部留好引线与出花口后再用粘土封装。这种简易烟花的燃放时间和火药量多少有直接关系,火药量大燃放时间就长,烟花喷射的高度也高。反之,燃放时间就短,喷射高度也低。还有一种叫做“哧花”,为形象的描述它,在这里我叫它“钻天花”。它是细小的芦苇杆上绑定纸管,纸管里装有火药,点燃时依靠火药燃烧的反冲力将芦苇杆带入天空的烟花,它估计就是古时候最简单的火箭。随着生活条件变好,社会生产能力的增强,喷出单一金黄火花的“花筒”没有了,换成了现在五颜六色的烟花。我好久没有回家了,现在那边元宵节具体都用的什么样的烟花我也不知道了。但每到元宵节我都会想起小时候的那些东西。就像每逢过年都会想起我和我哥一起做的纸炮一样。

上坟拜祭完以后就是回家散灯。散灯就是在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放上灯烛,为的就是将家里的每个角落都照亮。灯烛有红蜡烛,也有用缠有棉花绒的芦苇杆蘸取红蜡油做成的。玉皇大帝、财神爷、灶王爷等神位前设立的坎子或者堆土中、房屋门前、屋里的桌子上、放粮食的围子里、喂牛的槽子上、取水的压井旁、家门口等等,凡是家里主要的角落都放一对灯烛,当将灯泡熄灭,细看家里的灯光点点,自有家的温暖涌上心头。

那是的我们忙完以上的事情后,就迫不及待的跑到村东头家族祖坟地去看那里的烟花燃放。家族祖坟上燃放的烟花是我们每个元宵节最期盼看到的,这里的烟花是村里所有燃放烟花中数量最多,花样最多,动静最大,燃放最先开始、燃放时间最长的烟花,整个家族及村里其他家族的人往往都是成群成队的赶去看,它可是我们家族及村里其他家族每年都要去看的烟花爆竹燃放盛事。看完家族祖坟的烟花燃放后,看烟花兴趣未消的我们就三两成群的在村里追着燃放的烟花到处跑着看,就这样一直追着看到村里基本上没有燃放烟花的人家为止。

自从参加工作以后,每年的元宵节都没空在家里度过。现如今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六年了,六年的元宵节,我都没有陪着我哥和我家侄子去为我的父亲添坟、放花、送钱、放灯过,现在想起来就感觉实在对不起为我们辛勤付出的父亲。

今天的元宵节,我和二哥工作在外,我大哥又去深圳打工。我们三个都没有空去为给父亲过元宵节,去拜祭它了。家里虽说有小侄,估计也因他们年纪太小,无法替他的父亲、二叔、三叔们去给他爷爷拜祭。母亲还在,但是没有家母为家父打理这些的规矩。

今年的元宵节对已逝的父亲来说将是一个孤寂的元宵节吧!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