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畜牧良种补贴工作总结

时间: 12-15 栏目:总结

1五河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工作总结

我县自20XX年10月实施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以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充分发挥财政扶持政策导向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全面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不断强化县、镇、村三级生猪人工授精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经过近三年的建设,母猪产仔数量增加,商品肥猪生长速度加快,饲料支出得到节省,销售价格得到提高,同时大幅度减少了种公猪的饲养量,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有力的促进了我县养猪业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20XX年全县生猪存栏21.5万头,出栏43.2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5万头.今年1至2月,全县生猪存栏21.4万头,出栏8.7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51万头,比项目实施前增长18.1%。全县养猪50头以上的大户达到965户,已建成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猪场1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场43个。全县存栏良种公猪85头,比项目实施前降低了900头。现有供精单位省级种公猪站一个,建成人工授精站(点)24个,有专兼职人工授精员35人,人工授精网络覆盖各镇、村、农户。

二、项目执行情况

项目实施以来,全县辖区内及其周边部分县区(蚌埠、泗县、灵璧、固镇)生猪人工授精共授配21.16万头次,使用精液42.32万头份,受胎19.08万头次,受胎率90.2%。20XX年全年,通过配种员上门服务和农户到供精站自购精液配种,共为能繁母猪配种7.16万窝次,占项目任务量的102.3%。超额完成项目任务2.3%。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项目专家组。及时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从村级防疫员、基层兽医中考核选聘人工输精员35人,人工输精员持证上岗,定期加强技术培训。

(二)加强项目监管。

1、加强项目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根据五河县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之相关规定,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2、规范改良网点建设。一是对需采购物资的物资品种、数量进行了登记造册,集中进行了采购,并分发到各网点。二是对圈舍、操作室不规范的地方落实责任人员限期整改。对供精站点分布、设置作了进一步规范。

3、加强项目督查。一是随机抽查。项目管理单位派出技术人员每周随机突击抽检各供精单位,对饲养、采精、分装全程进行监管,确保严格按规程操作。在检查中发现种公猪、猪精液质量不合格或者高于同期市场价格的,违反服务规定的,将给予通报或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参加项目资格。同时设立公开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监督举报电话(0552-5021340),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以会带训等方式,广泛宣传生猪良种补贴政策、补贴范围、补贴对象、补贴标准等。县电台做专题报道7次,开展技术培训13场,受训人员1500多人次,发放明白纸9000多份,对养殖户进行动员,做到了家喻户晓,让全县养殖户明白生猪良种补贴的目的和意义,提高输精员和养殖户技术水平,也为项目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四)建一个高标准种公猪站。筹建高标准种公猪站,建高标准采精操作室、精液生产和质量监测室60平方米,配齐各种相关等仪器设备,建技术推广培训室40平方米,更新引进优质良种公猪,目前大约克、长白、杜拉克等优质种公猪85头。标准化种公猪舍、化验室、培训室等共计3100平方米。为更好地开展生猪良种补贴工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20XX年新建标准化种公猪舍800平方米,为项目的顺利设施提供保障。

(五)及时总结表彰。20XX年1月5日在五河县双忠庙镇保球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召开座谈总结表彰会,了解各网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20XX年生猪良补项目工作,对项目开展较好有县家畜改良站、刘集镇畜牧兽医水产站等10个单位和许春路等10个配种员进行了表彰,使项目工作规章制度更加有效执行。

四、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生猪良种水平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良种宣传、种猪佩带耳标、建档立卡、配种记录等工作,增强了养殖户的良种意识,改变了过去只重视配种而忽视种源质量的观念。项目实施以来,仔猪健康状况有较大改善,生长速度明显提高,商品猪可提前6天出栏。生猪人工授精覆盖率比项目实施前进一步提高,达到98%以上,情期受胎率提高了12%,杜长大系列的优质商品猪良种猪覆盖率97.1%。

(二)增加了养殖效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要求落实了精液收费与配种服务收费相分离的制度,养殖户可以低价使用优质精液配种,配种服务收费也有相应降低。通过培训,全县有66%的养殖户熟练掌握了生猪人工授精技术,节约了配种成本。项目实施以来,由于窝均产仔数增加0.7头,达到11.5头,改良后的育肥猪收购价比其它劣质杂猪种每公斤高0.6-1.0元,经济效益也明显增加。全县每年新增经济效益20XX万元。

(三)降低了养殖成本。项目的实施减少了种猪、猪舍及人工等投入提高了精液品质及公猪利用率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配种公猪利用率大大提高,养殖户特别是规模养猪场对项目实施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主动淘汰种公猪饲养量,全县减少饲养种公猪900多头,年可节约饲养和引种成本720多万元。

(四)减少了疫病传播。降低了由自然交配带来的疫病交叉传染风险特别是传染性流产和外寄生虫病,当生猪在自然交配时,容易使疾病蔓延,使疫区扩大。项目实施以来,此类疾病尚未见发生。

(五)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

通过项目的建设和实施,逐步完善由县改良站牵头、以省级种公猪站为核心、以乡镇服务站为重点、以村级生猪人工授精员为依托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激活了全县畜禽良种网络,调动县家畜改良站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同时增强了生猪产业的示范带动能力,项目辐射到泗县、明光、固镇、蚌埠郊区等周边县市,目前,已建改良网点 24个 ,选聘人工输精员35名。

五、存在问题

由于受传统养殖观念的影响,自然交配(本交)仍占一定的比例;部分养殖户对生猪良种补贴认识存在偏差;输精员实际操作能力与技术要求存在差距仍需加强培训。

六、下步工作打算

继续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工作,以确保达到项目实施效果,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收入。

2北流市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做好我市20XX年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组织实施工作,我市按照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和区财政厅的通知要求,开拓进取,积极工作,项目工作全面完成,现将良补工作总结如下。

一、项目补贴任务数量

在全市22个镇实施2.5万头能繁母猪良种补贴。按每头能繁母猪使用良种猪精4瓶计算,共使用良种猪精10万瓶。项目实施补贴资金100万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

20XX年8月份区下达任务到我市,我们马上组织开展实施,制定了实施方案,8月份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中标单位为北流市新诚畜牧有限公司。至20XX年1月30日止生猪良种补贴提供良种猪精100108份,实施猪人工授精累计配种改良50054头,累计补贴受益农户数19134户,占任务完成比例100.11%,发放补贴资金72万元。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为项目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2、成立项目专家组,加强技术指导。

3、成立项目督查组。由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罗世福任组长,党万洁为副组长的项目督查组,主要负责项目指导和督查工作。

(二)明确任务,狠抓落实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项目实施方案,把项目任务分解落实到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项目的有关工作按时、按要求完成。

(三)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一是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公示制度,及时公布补贴的范围、标准、数量和对象等相关信息,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二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农业部有关规定,加强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三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项目相应的管理办法,我们制订了《北流市生猪良种补贴项目良种供应服务站(点)管理暂行办法》、《猪精液的保存操作规程》、《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北流市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人工授精员和配种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四是加强项目信息登记及档案管理;五是各种制度上墙,管理上标准化、规范化。

(四)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项目效果为使项目顺利实施,采取印发技术资料、举办培训班及专题技术讲座等到多种形式开展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全年共举办了2期培训班,培训养殖户5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

(五)强化监督检查对良种补贴项目我局实施全过程监督检查,不定期组织人员到镇、到村和到户的抽查工作,走访养殖户,了解项目落实和农民受益情况,认真听取农户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共进行了2次监督检查及1次猪精质量抽检,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六)加强项目宣传,使良种补贴项目家喻户晓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宣传良种补贴政策和重要意义,扩大影响。二是印发了“给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传和技术资料3万多份,由各镇水产畜牧兽医站人员发放到养殖户手中。三是制定生猪良种补贴明白纸,宣传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主要内容、管理规定等,使人民群众全面深入地了解良种补贴的信息。

四、下一步工作

1、加强对良种补贴项目的宣传力度。

2、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授精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3、加强种猪站的管理和督促检查,确保良种补贴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4、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业务技能。

3多伦县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牧草良种补贴工作总结

我县于20XX年开始实施牧草良种补贴项目,截止目前,全县人工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面积已达11.8万亩,以适应性强、产量高的紫花苜蓿、披碱草、冰草为主,播种方式单播为主,混播为辅。饲用灌木达3.2万亩。现将四年来项目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20XX年项目覆盖全县4个乡镇46个村,累计3356户。总补助资金220万元,总规模11.6万亩,累计涉及户数3356户,当年任务全部完成且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其中:多年生牧草保留面积6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60万元,涉及20XX户;多年生牧草新建2.6万亩,每亩补贴50元,合计130万元,涉及922户;饲用灌木新建3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30万元,涉及470户。

20XX年项目覆盖4个乡镇46个村,累计1434户。总补助资金204万元,总规模10万亩,当年任务全部完成且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其中20XX年以前多年生保有面积4.5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45万元;20XX年新建多年生面积2.6万亩,每亩补贴50元,合计130万元;20XX年保留饲用灌木面积2.5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25万元;20XX年新建饲用灌木面积0.4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4万元。

20XX年项目覆盖5个乡镇35个村,累计1261户。总补助资金143万元,总规模8.3万亩,当年任务全部完成且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其中20XX年以前多年生保有面积3.7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37万元;20XX年新建多年生面积1.5万亩,每亩补贴50元,合计75万元;20XX年保留饲用灌木面积2.9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29万元;20XX年新建饲用灌木面积0.2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2万元。

20XX年项目覆盖5个乡镇。总补助资金139万元,总规模8.3万亩,其中20XX年以前多年生保有面积3.7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37万元;20XX年新建多年生面积1.4万亩,每亩补贴50元,合计70万元;20XX--20XX年保留饲用灌木面积3.1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31万元;20XX年新建饲用灌木面积0.1万亩,每亩补贴10元,合计1万元。正在进行调查表填报、信息录入、上图等项工作。

二、主要工作做法及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加强牧草良种补贴工作的落实,多伦县已成立县、乡两级牧草良种补贴领导小组,形成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办的工作格局 负责落实补奖机制的重大事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牧业局,负责落实领导小组重大决策,处理日常事宜了解人工草地现状,编制补奖机制实施方案,确实把补奖机制落实好。

(二)不断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

为切实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人工种草的积极性,业务部门抽调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按照实用、实地、实效的原则,开展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发放资料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广泛宣传人工种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科技素质,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三)做好牧草良种补贴的调查核定工作

县草原站具体负责本地区牧草良种的选定,良种确定后,由农牧业局公开向社会发布。草原站协同各乡镇、村组对农户种植的多年生牧草进行核实、监测,登记人工草地的所属(户主)、位置(GPS定位,50亩以上打四个以上的点)、品种、面积和产量等内容。填报《良种补贴调查表》,同村委会进行公示,作为牧草良种补贴的依据。

(四)完成牧草良种补贴信息录入工作

按照要求完成了牧草良种补贴《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上图及上报工作,为补奖资金的发放奠定了基础。

(五)健全牧草良种补贴档案

加强牧草良种补贴项目管理,建立健全牧草良种补贴专项档案,县、乡两级将牧草良种补贴调查表、相关文件、方案、公示资料、影像资料、发放清册等建档立案。

(六)严格补贴资金发放程序

以村为单位向“多伦县牧草良种补贴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补贴申请,办公室协同乡镇政府实地核实,公示7天无异议后, 由县财政部门、农牧业局、各乡镇政府三级把关,由县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给生产者。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补贴金额偏低

牧草良补项目得到受益农牧户的一致好评,但由于近年良种价格上涨,而且需要精耕细作,机耕费用增高,农牧户种植良种成本加大,使得补贴资金明显不够。不能充分满足种植户的需求,尽管以苜蓿为代表的牧草价格不断上涨,但受地力、水利等条件限制,达不到预期产量,效益受到影响。而且种草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从而降低了种草普及率。建议按照实际种植品种从补贴金额上适度调整,提高优质牧草种植面积,使人工种草与农民增收增效真正相结合。

(二)缺少工作经费

实施良种补贴必须对种植面积进行入户调查、核定、打点、验收、上图及制表。为此,乡镇、村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明显加大了基层工作量。而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少,导致工作进展缓慢。建议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给予适当的补贴,尤其是乡镇、村级工作人员,让他们有积极性去大力宣传人工种草,加大推广种植力度,使农民真正了解种植良种牧草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产业化水平偏低

虽然草产业逐步发展起来,但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大型龙头企业,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仅仅是打草成捆销售,还没形成规模化种植、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加工转化率低。饲草企业草产品加工生产相对滞后,技术含量偏低,存储条件较差,经常出现散捆、漏水等现象,造成饲草质量下降。而农牧户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造成田间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使牧草产量和质量降低,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农牧户种草积极性。建议对大型企业与大面积种植的农牧户给予相应的奖励,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产业化种植,以鼓励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性来带动草产业发展。

(四)一年生牧草未纳入补贴范围

多伦县青贮玉米和一年生牧草每年种植规模均在20万亩左右,是多伦县畜牧业饲草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全盟唯有我县不给予补贴,申请今后将此项纳入牧草良补项目内。

(五)草原奖补政策未全面惠及我县

多伦县自20XX年以来,开始全面实施全县禁牧政策。目前国家实施的草原补奖政策未将我县列入草畜平衡补贴中,恳请上级部门考虑多伦县农牧业发展实际,将我县413万亩草场纳入草原补奖政策实施范围。

(六) 受旱情影响严重

由于今年夏季持续干旱少雨,特别是进入伏天以来较为严重,致使部分牧草长势不很理想。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