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1生态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村两委班子带领着全体村民,围绕着县委县府“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目标,从为##村社会与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根本目标出发,参照生态村建设目标要求,严格按照《##镇##村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进行建设,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有序实施,完成了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
为确保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村根据##镇城建部门的统一安排,组织力量,配合#####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完成了《杭垓镇##村生态村建设总体规划》和《##镇##村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全套编制共分五章,同时制订了##村生态村建设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系统、全面、完整地论证了###的现有资源、建设的重点项目,力争20XX年的把##村打造成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新兴中心村,最终实现全村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
二、加强领导,成立了生态村建设实施领导小组
今年四月,##村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伊始,##村两委班子成员就把生态村建设工作列为今年必须完成的两项重点工作之一。并特别成立了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张建仁同志任组长,村主任和农村工作指导员、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抓项目、抓结合,求发展。落实了生态村创建中各项工作的具体责任人,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广泛宣传,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村创建氛围
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村始终坚持把农民群众作为创建活动的主体,不断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召开了班子会议,统一思想。随后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生态村建设动员员会等会议共7次,村干部上门到每家每户做思想工作,使创建工作在党员干部中,在广大村民中扎根;其次是在村口、路边、村中设置固定宣传牌,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三是利用村宣传栏,张贴生态村创建宣传资料。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正是依靠“群众“这个有水之源,磻溪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创建成果才得以有效巩固。
四、注重实效,强化生态村重点工程的建设
1、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明生态村,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在创建活动中,##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投入资金花大力气进行解决。从20xx年开始,全面实施了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先后投入近60万元对全村村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粉刷了大小房屋3800m2,硬化道路主干道4500m2,绿化2600m2,配置垃圾箱32只。在村庄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村又投入50万元,重点打好了污水处理、“五乱“治理、村庄绿化三大战役,其中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管道铺设3200米,建设“三格式“化粪池45只,新建的生活污水处理池达300m2,可供200余人排污;清理垃圾1000多吨,开辟绿化带2400m2,进一步优化了生态环境。同时,还对中心村进行较高标准的亭园绿化,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保洁制度、长效管理制度上墙,建立健全了全村环境卫生保洁网络,使##村的村庄环境建设步入了一个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2、农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的同进,##村更把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生态村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阵地,充分利用村民学校、村妇女学校等阵地,对村民开展良好习惯、健康生活的教育,培养他们文明生活的素养;抓教育,利用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对村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移风易俗,从思想上、观念上接受文明生活习惯。抓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卫生保洁制度,保护好生态村创建活动成果。
3、生态村创建成效明显。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作的开展,如今的##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变化:村庄更绿了、河流更清了,环境更美了,呈现出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农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人的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一些根深蒂固的陋习正被农民所摒弃,一些符合时代要求,反映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正被农民所接受。创建文明生态村,反映了农民的愿望,体现了农民的利益,受到了磻溪农民的欢迎。
下一步工作打算:
##村生态村建设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对照县委县府生态建设的具体要求,尚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做好工作:
1、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政治思想建设,着力营造一支思想好、素质高,有干劲的干部队伍,同时对村民加大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态意识和文明素质以及实用技能。
2、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使我村环境保洁工作制度化、经常化。
3、完成各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实施清水河道治理工程,进一步提高绿化覆盖率。
我们将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信心沿着生态、文明、健康、和谐的发展路子把##村建设得村美、民富,##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2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区××街道办事处东接××区,南临××,北靠××国道,幅员2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5万亩,常住人口1.4万人,是××市首批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XX年,办事处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8368万元,可用财力2239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5150元。20XX年预计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可达0.3亿元,农业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5500元。
今年以来,办事处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民政部颁布的《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工作方案》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区民政局的具体指导下,××街以“四季吉祥”景区范围内的××、××、××三个大队为试点,按照“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建设目标,进行生态文明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目前三个大队创建“生态文明农村社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现就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领导重视,村民自治,夯实三个基础
一是夯实领导基础。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办文200995号文}下发以后,××街工委、办事处对此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密部署,迅速筹备成立了××街道办事处创建文明生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街工委书记担任组长,办事处主任担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副主任担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及试点大队负责人组成工作专班。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全面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创建思路,制定下发了《××街道办事处创建生态文明农村社区试点工作方案》,先后召开了创建动员大会、创建工作会和创建推进会等多个专题性会议,对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了总体布局和具体部署,明确了创建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标准、方法步骤。同时,办事处根据分工不同,印发了《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专班职责分工》的通知,将机关工作人员分成六个专项工作组,统筹推进试点工作,为生态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是夯实组织基础。按照“民主推荐、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社区居民自治原则,自20XX年8月下旬起,办事处在以××、××、××三个大队按照《××街道办事处农村社区自治组织产生的指导意见》,通过选举准备、推荐社区筹建工作小组、选民登记和社区成员代表推选、候选人产生与竞选以及投票选举五个阶段的筹备,于9月28日由社区成员代表投票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基本形成党支部、大队、居委会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居委会成员和大队班子交叉任职的组成模式。同时,通过推选等形式产生居民小组长、居委会协商议事委员会,设立社区服务和社会福利委员会、社区治安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医疗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委员会、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社区共建和协调发展委员会等6个专门工作委员会。各社区严格按要求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明确居委会及6个专门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职责分工,建立起一套党支部领导下社区依法民主自治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是夯实群众基础。三个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大力推行队务公开、创新民主管理模式,按照全市统一标准安装了队务公开栏,每季度向社区居民公开开支情况,新农村建设资金流向以及重大决策等。办事处还引导××、××、××等试点社区的农户自发成立各类经济合作组织,现有蔬菜种植协会、蔬菜运销协会、厨嫂协会、休闲游协会等18个群众性经济合作组织。群众可通过协会组织实现对行业的统一规划、统一经营和管理,扩大生产规模和效益,从而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投入,统一规划,完善三项建设
一是完善村庄外观建设。自20XX年开始,在市区两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办事处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黄金期,把群众“住得好”和“富起来”两大工程综合考虑,以“搭建一个市民休闲旅游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平台”为目的,在××、××、××三个大队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思路,打造以“春桃、夏榴、秋桂、冬梅”四季花卉为主题的“四季吉祥”的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和休闲旅游观光带。按照“高起点策划、高品位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对“四季吉祥”景区××、××和××大队的4个试点村进行统一改造。村庄的民居外观分别取长江上、中、下游的“××、××、××”古民居为特点,在原址原规模的基础上进行“穿衣戴帽”式的改造,体现古朴与自然交融的建筑风格,房屋外观改造总投资2675.62万元。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按照××市“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的要求,投资2302.61万元同步提升三个社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四通四改一化”和“一场一室”,即“路通、水通、电通、信息网络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建设多用途活动场,建设集大队“两委会”工作室、大队卫生
室、居民活动室等于一体的大队多用途活动室”。全面完成了“十个一”工程。即:每个社区建设“一个卫生室、一个便民服务站、一个图书室、一个治安警务室、一个便民超市、一个文化娱乐室、一个休闲健身室、一个运动场、一个党员综合活动室、一个信息俱乐部”。极大的满足了农村社区居民娱乐、购物、学习等需要,实现村湾布局优化,水电道路通达,信息传递通畅,村容村貌整洁的生态文明农村社区新格局
三是完善生态环境建设。三个试点社区的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共投资690万元,其中绿化景观投资379.87万元,特色景观投资310.16万元,在绿化上体现“春桃、夏榴、秋桂、冬梅”四季植物的主题,各村穿插种植橘树、琵琶、柿树、银杏等树种,共栽植各类树木64809株,沿堤有绿化带,村湾内有经济果林,主要道路两侧有绿化景观,三个试点社区的绿化覆盖率达60%,基本形成了四季有花、四季有彩、四季有果、景因花果美的宜居生态环。村湾内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建设了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家家户户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三) 因势利导,体现特色,打造三种经济
古朴祥和的村容,生态怡人的环境,吸引了络绎不决的参观团前来休闲旅游,办事处因势利导,引导农民围绕“乡村游”的六要素,大力发展假日经济、生态经济和商贸经济,增强了生态文明农村社区的自身造血功能。
一是打造假日经济。20XX年以来,××街在三个生态文明农村社区试点大队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游,打造×ד生态牌”、 绿色食品a级蔬菜基地“安全”牌和新农村建设“文化”牌,先后成功举办“××市第二届蔬菜节”、“20XX年××区中秋文艺晚会”、“十月婚典”、“××省新农村建设摄影展”等大型活动,提升了“四季吉祥”的品牌知名度,吸引市民前来吃农家饭、住农家房、体验农事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旅游消费,20XX年十一黄金周至今,三个试点社区已接待游客31万人,获得旅游收入近400万元。
二是打造生态经济。以万亩绿色蔬菜基地、沿江绿化带和村湾内的大量经济果林为平台,引导社区居民大力发展庭院生态经济,着力发展以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和观光蔬菜瓜果、花卉盆景为特色的绿色产业,目前已建设了一批以蔬菜为主体的蔬菜观光园、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和蔬菜科技园等,重点培育生态农业、体验农业和认养采摘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三是打造商贸经济。引导社区居民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小商品、土特产等,同时进行深加工和外包装,全方位提高农产品和土特产的附加值。目前以××石榴红村为试点,已引导居民开发出“××牌”蔬菜、土鸡鸭、土鸡蛋、干菜、泡菜、腌制食品等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游产品,其中:“××牌”绿色蔬菜、干菜及××鱼等在市民中小有名气。
(四)服务群众、平安共创、构建三大网络
一是构建服务网络。围绕群众的生活、生产需求,办事处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三个社区相应成立的便民服务站正在建设中,以后将逐步形成了信息发布、医疗保健、就业培训、水电维修等多个上门服务项目,可以全方位、全天候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方便。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办事处在三个社区还分别建设了农民信息俱乐部、便民超市和社区医疗站,构建完善的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服务引进门”生活目标。
二是构建社会治安网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三个社区普建了社区警务站,建立了由社区民警、居民群众、社区干部“三位一体"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体系,各社区组建了小喇叭巡逻队,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治安双向承诺”、家庭自防、十户联防、社区群防等活动,编织了一张群防群控的安全网。全面实施了社区自治制度,通过法治的刚性约束与德治的自律意识有机结合,营造了安全、稳定、温馨的社区环境。
三是健全社会保障网络。继续推行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扩大参保覆盖面,基本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参保率均达95%以上,办事处20XX年养老保险金征缴达到631.8万元,养老金发放率达到100%。同时,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对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为三个社区的110多户低保家庭发放低保资金12万元。办事处领导非常注重在社区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和救灾救济工作,近年为96名残疾人发放救济定补金8.5万元。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在三个社区基本构建起以社会养老、社会医疗、社会救助以及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网络,。
(五)长效管理、文明共建、培育三种意识
生态文明农村社区的建设成果投资不菲、来之不易,要实现长效管理更加不易,我们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注重同步提升居民素质,调动居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培育居民的三种意识,起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培育居民的致富意识。引导居民打破死守菜地“铁饭碗”的传统就业思路,树立起他们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的致富意识,通过“农家乐”专业培训为他们找寻“金饭碗”。近2年,办事处聘请国家二级厨师,大学旅游专业教授,为居民广泛开展餐饮、客房、旅游等知识培训。20XX年,××街工委在××大队组织了4批次140多人次的培训活动;20XX年,在××、××、××三个试点社区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达360多人次。帮助三个社区的居民熟悉“农家乐”的经营操作流程,提高他们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居民原本单一的增收渠道演变成为住宿接待、餐饮接待、认养菜地、采摘蔬果、售卖土特产、短工劳务及蔬菜种植等7种致富渠道。
二是培育居民的服务意识。为提高居民的服务意识,办事处近年还邀请请酒店管理人员,商校礼仪老师和学校教师对居民开展礼仪知识培训、文明用语培训;开展普通话下乡活动,全市“推广普通话下乡启动仪式”在办事处成功举办;同时,对从事农家乐的经营户统一规范经营行为,严格按规定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严格按物价局核定的标准制定菜价、房价,防止欺客、宰客等现象发生,共同维护社区的对外形象,迎得了市民好评。
三是培育居民的文明意识。3个试点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村规民约,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科技示范户”“五好家庭”等创评活动,引导居民形成“社区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理念。目前,各社区还通过“巾帼保洁队”“小喇叭宣传队”等群众性组织,引导居民摈弃以往“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牲畜乱跑”的陋习,养成了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共同维护社区的生态文明。在节假日、农闲季节,各社区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利用信息俱乐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居民活动室、电教室等场所,组织开展电影放映、文艺表演、文体赛事及学习培训等文体娱乐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在区民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街生态文明农村社区的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一)生态文明农村社区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街虽然在前期投入上下了大功夫,但是由于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后期资金投入上存在一定困难。
(二)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建设长效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形成之后,如何引导居民参与管理,研究管理的长效机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群众参与意识还不够强。建设中仅仅依靠各级组织的力量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
三、下一步工作
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我们要与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创建工作一体推进,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坚持社区服务为主题,推动社区建设全面发展,通过社区创建推动新农村建设,力争将“四季吉祥”范围内的三个试点社区建设成为全市样板、全国一流、五年不落后的“生态文明农村社区”,让我们的新农村更美、更富、更和谐。
3龙山街道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暨乡村文明行动工作决策部署,龙山街道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结合我街道实际,以全力打造“生态美丽街道、和谐文明龙山”为目标,培育亮点、以点带面,多措并举、持续提升,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各项工作迅速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截至目前,三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如火如荼,7个文明示范一条街四德榜工作已验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成立龙山街道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对全街道25个村进行工作调度与协调,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事处主任亲自挂帅,把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小组与各工作片签订创建工作责任书,以责任书的形式明确创建工作的标准要求、时序进度,及奖惩,让各片、村不干有压力,干有动力。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领导小组对各村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每周进行一次情况调度,每月进行一次考核验收,将各村建设情况进行打分评比,并实行不定期督导,将督查情况及时通报,积极查摆问题,及时整改,既包进度,又包建设效果,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完善硬件,搭建载体。在前期深入发动,宣传造势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城乡环境,搭建不同的活动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一是与城乡环卫一体化相结合。我街道将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构建“户收集、村转运、街道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截至目前,购置钩臂垃圾清运车2台、地上五方垃圾箱34个、启用小型垃圾箱1100余个、配备保洁人员97人,对各村垃圾进行清运共8200余吨,各类漂浮物25吨。辖区内25个村已完成三大堆治理,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并推进改水、改厕、改厨工作。另外垃圾压缩中转站的土建工程计划于7月15日完成,机器设备计划于16日至25日安装完成,7月26日正式运行。辖区内海丰、新建、新生、新民、潮外、庄上、岭上、大闫家各村的垃圾箱也安置完成。辖区内集中填满场也已完成确址,一处坐落在斜山村南岭上石青内,另一处坐落在路疃村北300米处石青内。农村“脏、乱、差”现象逐步得到消除,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与绿化造林工程相结合。以建设美丽龙山为目标,着力打造“高端、优美、景观、实效”的大集中方精品绿化工程,坚持山水村田路综合绿化,突出重点,打造亮点,采用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栽植的创新模式,计划绿化1200亩,总投入480万元。到目前为止,辖区内共完成绿化面积700亩,栽植各类苗木30万株,全方位提高绿化率。目前辖区内25个村都配备绿化养护人员,村庄绿化自然、生态、美观,整村建设改造型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5%,设施环境建设型村庄达25%,设施环境改善型三类村庄达20%。三是与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相结合。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机制、逐步并轨的要求,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努力达到“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五化标准。目前辖区内达到五化标准的村庄共有21个,文化大院共有6个,农家书屋10个,所有村庄都设立“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公开栏,所有村庄都已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面提升农村社区的服务管理水平。四是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已完成善行义举“四德”榜16个,对“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优秀典型进行张榜公布,其中上榜人数最多的为大闫家村共有273人,占全村总人口覆盖率为11%,广泛带动广大村民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并以“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新风”为主题,设立了“道德讲堂”组织集中学习,编印了“弟子规”、“朱子家训”等读本免费发放到户,通过讲、评、考、奖等方式加强学习效果,深化道德教育。
三、培育典型,打造亮点。龙山街道积极打造潮外村和新建村两个典型村庄,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推进全辖区内各村的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潮外村位于龙山街道西南,全村共有980户,总人口2465人,党员104名,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0元。先后获得“烟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海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村两委立足实际、关注民生,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提高政治思想和素质能力,学习法制知识提高依法治村水平,学习实用技术提高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一是重视村庄规划。该村统一给村民门前修建红砖花墙,利用村内闲置土地修建花坛,并栽植龙柏、黑松、杏树、枣树等绿化苗木,实现全村空地绿化全覆盖;建垃圾专用箱60多个,配置保洁人员12人,清运垃圾拖拉机4辆,确保环卫工作责任到人;新上路灯230盏,浆砌排水沟3万余米,村内路面全部硬化。二是重视民生建设。村两委每年给70岁以上老人发放1000元补助;村民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每年由村委负担700元车补;统一为村民交纳家庭财产保险,为老年人交纳意外伤害保险;每年由村干部对困难群众、困难党员走访慰问并发放慰问金;20XX年新上茶园200余亩,管理到位,长势良好;在村内重要地带安装摄像头,进行有效监控,并与边防派出所联合成立潮外村警务室,建立联防队,定期进行巡逻,改善村内治安秩序。三是重视文化建设。投资20余万元,在村内修建4处建设广场和一处篮球场;投资4万多元购置音响、器材、服装,每年多次组织篮球比赛、秧歌比赛及健身舞比赛,倡导群众从事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投资10万元建设完善文化大院,购置图书2万余册,为村民提供学习交流场所;结合“四德”工程建设,村内广泛开展“好儿子”、“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典型、倡导新风;充分利用村务公开栏以及计生、法制、道德宣传栏,及时向全体村民传播新政策、新理念,树立文明新风,丰富群众的日常生活。四是引进先进技术。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解决“三大堆”问题,并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村两委开拓思路,广泛征求意见,引进新技术,投资24万元在村东建立一座秸秆加工车间,免费为村民加工庄稼秸秆,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环保卫生的完美结合。该项目总占地4亩,办公用房4间,加工间6间,配备粉碎机1台,压缩机1台,运输车辆1台,从业人员10人,主要从事农作物秸秆粉碎、挤压、加工。村里配备运输车辆将村民的庄稼秸秆运送到加工区,工作人员做好标记并进行粉碎、挤压、加工后送至村民家中。另外,今年投资300余万元在村东建设的36个沼气池正在积极建设中,总容积6000余立方,建成后将解决村民的烧水、做饭用气问题。既改善了“三大堆”引起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又有效地杜绝了资源浪费,实现了环保卫生,促进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村民减少了一项开支,真正实现了“让利于民、造福于民”。
新建村位于龙山街道西南,南邻滨海路,全村共有276户,746人,20XX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12655元,先后获得“烟台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村”、“烟台市卫生村”等荣誉称号。村两委立足实际,按照完善“健身、娱乐、示范、服务”的功能,围绕“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五化标准,创建生态文明乡村,共建美丽和谐家园。在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实行村庄自筹,广泛发动村民募集资金。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先后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浆砌排水沟8640米,硬化道路2万余平方米,硬化率达95%以上;安装路灯40余盏;主街新修砌花坛120个,高标准绿化苗木1.6万株;投资60余万元新建办公场所一处,健身广场一处,农家书屋、文化大院、道德讲堂以及远程教育室一应俱全;利用远程教育、科普大集、普法宣传活动,向村民传播新政策、新理念,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组建文艺队伍,积极开展太极拳、秧歌队、腰鼓队、健身表演等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卓有成效,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全村6名保洁员,每户发一个垃圾桶,每周集中清理、清送垃圾;弘扬“善行义举”,注重四德工程建设,大力倡导友善、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
四、广泛动员,深入宣传。在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本着“建设依靠群众,建设为了群众”的原则,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单、农村广播、远教网络、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广泛发动,全面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以倡导文明风尚为重点,在农村街道两侧、主要道路口等显著位置粉刷以生态乡村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永久性标语,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活动开展以来,共出动宣传车30余辆次,张拉横幅50多条,刷帖宣传标语70多条,更新宣传栏30余处,发放宣传单、宣传品3000余份,举办专题讲座11次,积极营造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不定期组织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为干部群众指路子、教法子,进一步增强创建信心,激发创建热情,形成“想创建、议创建、千方百计搞创建”的生动局面。
4洞尾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情况总结
一、基本情况
洞尾村是白沙镇白沙社区的一个自然村,属客家居住群落,全村68户346人(其中党员12名,预备党员5名),全村共有水田270多亩,耕地580多亩,主要经济收入渠道是竹鼠养殖、水果和蔬菜种植、运输、红瓜子以及水稻玉米等,20XX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作为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洞尾村有五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展示机会多。洞尾村位于富川南大门旁边,距贺州市中心和富川县城中心均约25公里,且距富川至贺州市主干线及国道207线仅0·5公里,显山露水,敞亮开放,有较好的展示机缘,是对外宣传推介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形象和乡村客家文化特色旅游的重要前沿地。
二是土地有效整合,有产业支撑。目前该村已把开荒土地和零星小水塘全部进行了整合,竹鼠水果和蔬菜种植、运输、红瓜子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三是生态环境优良,村容格局好。洞尾自然景观秀美,樟树林、松林、枣林和石林等保护完好;洞尾客家民俗文化极其明显,特别是始建于清末道光年间的洞尾客家围屋,距今已有120多年,是极为罕见的特色客家文化建筑;洞尾村道规整,民房规格相统,庭前屋后园地舒展,极易打造成“庭院式”新农村。
五是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高。洞尾新农村建设涉及到16个私人鱼塘,36户70间危房、闲房,5份私人宅基地,村民在没有任何补偿的情况下能以全村发展大局为重,勇于做出牺牲;全村闲杂危房的拆除以及大部分场地的平整均由农户自愿投工投劳,没有发生一起阻碍行为和不安定因素,体现了村民建设新农村的高涨热情。
二、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20XX年9月开始,我们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部署要求,将洞尾村作为镇里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重点突出洞尾村“小青瓦、白墙面、花格窗”的民居建筑风格,通过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整治村容环境、开展民居风貌改造、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营造新农村文化氛围等,力争将洞尾村打造成为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生态型庭院式”新农村。我们采取镇政府出大部分资金,群众无偿提供土地、投工投劳并筹小部分资金的方式,目前,洞尾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已投入资金250多万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党建工作特色突出,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区、市、县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是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规划。我们根据根据洞尾的经济基础、自然生态等要素,制定了《洞尾新农村建设规划》,理清了洞尾新农村在改善生产条件、培育主导产业、优化生活环境、提升乡村文明、构建和谐农村等方面的工作思路,使洞尾村庄建设有了规划,产业发展有了规划,农民增收有了计划,人口发展有了计划,和谐创建有了目标,为洞尾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一村一品”格局初步形成。该村已通过土地整合,建成人均0。5亩的水产品综合养殖区,人均0。5亩的水果种植区,人均0。5亩的精细蔬菜种植区,全村将近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事竹鼠特色养殖或运输业。连片120亩的“异桃”种植基地和连片80亩的“大果山渣”种植基地明年将可开花挂果。
三是村容村貌有了彻底的改变。目前,洞尾进村主干道、村部办公楼、村门、风景湖、农民休闲公园、生态停车场、三面光引水渠、农民大舞台、综合性球场、村屯绿化、人饮工程等项目基本完成;我们还对村内不符合规划、影响长远发展的建筑设施进行合理拆除,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整治。目前洞尾生态环境优良,村容格局良好。随着土地治理项目、小流域治理项目、路灯安臵和民居风貌改造等项目的实施,洞尾将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四是党建工作扎实,党员作用明显。目前白沙社区支部已扩展成党总支部,在洞尾村设立党支部,并参照行业特点、技术专长、党员个人的兴趣爱好,村党支部下设水产品养殖、水果种植、竹鼠养殖、精细蔬菜种植及运输业5个产业开发党小组,探索出了一条“把党支部建在自然村(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党员示范作用发挥在创业上”的农村党建之路。“党总支部-自然村党支部-产业党小组-党员致富能手”四级服务管理网络不断完善
三、十个一建设进展情况
洞尾村原来是镇级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XX年7月5日,被市委列为全市12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之一统筹推进,并由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李国强挂点联系。
(一)“一室”:建成一个农民科技文化活动室。进展情况:洞尾村已建立了一个党校,配备了远程教育网络,经常性的组织党员和群众开展竹鼠养殖、水果种植、水产品养殖、精细蔬菜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还建立了一个图书室,配备了一些群众感兴趣的书籍,方便党员、群众查阅资料,学习技术。
(二)“一会”:建立一个农民科技文化协会。进展情况:洞尾村已经成立了农民科技文化协会,并在科技文化协会的指导下还成立了一个竹鼠养殖合作社。协会积极参与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由村协会组织并带动全村农民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学习科学致富技能,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道德纲要,学习市场经济有关知识,了解国际国内形势等,构建学习型新农村。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致富技能有所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三)“一队”:组建一支村文体活动队。进展情况:洞尾村的亲少年都爱好打篮球,很早以前就组建了本村的篮球队,镇里面每年高篮球比赛洞尾村都能组队参加。我们还打算在洞尾村成立一个舞狮队。
(四)“一网”:建立一个信息宽带网络。进展情况:洞尾村已由电信部门安装了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还配备了投影仪,竹鼠养殖协会会员用自家的电脑在网上建立了一个竹鼠养殖、销售的网站。
(五)“一景”:建设一个新农村生态旅游景点。进展情况:洞尾村自然景观秀美,我们正在将洞尾农民休闲公园打造成全镇的农民公园,目前公园的绿化、草坪、花圃、球场、青石板小路、石桌石凳、生态停车场都已基本建设完成,农民大舞台已建成投入使用,风景湖建设也接近尾声,很快都会投入使用。洞尾村很快就会成为集休闲、娱乐以及乡村旅游于一体且能体现当地乡土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景点。
(六)“一长廊”:建设一个科技时事政策文化宣传长廊。进展情况:洞尾村部楼已设臵了一个宣传栏和一个村务公开栏,村规民约、村务公开、诚信计生、党建亮点、政策法规以及创先争优活动相关材料都已上墙,文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
(七)“一场地”:建成一个篮球场地。进展情况:洞尾村已建好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农民大舞台即将投入使用,确保有文体活动场所并经常性地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八)“一基地”:建立一个科技示范基地。洞尾村已创建了竹鼠养殖、异桃种植、水产品养殖、精细蔬菜种植等四个科技种养示范基地,确保农民群众致富有榜样、有示范、有思路、有措施。
(九)“一品”:创立一个农业品牌,逐步形成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进展情况:竹鼠养殖是洞尾村的主导产业,目前已发展200只以上竹鼠养殖户20多户,接近全村的三分之一。引进的异桃和大果山楂两个市场行情非常好的新品种,已分别整合土地120亩和80亩,明年将可开花挂果。
(十)“一标兵”:树立一个模范标兵(致富能手或道德模范)。进展情况:洞尾村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争当敬业先锋、和谐先锋、兴业先锋、诚信先锋、服务先锋、奉献先锋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我们准备拿出专项资金,在年底对创先争优活动中出现的先进典型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促进创先争优活动向深度、广度发展。
四、生态文明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情况
我镇按照“基础强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支部带村和生态和谐家园建设”的基本要求,把生态文明新农村连片示范与党建连片创建结合起来,将白沙社区的洞尾、梅子关、水冲和檠田村委的木塘、新寨、下村等6个自然村集中连片创建,重点在“五个同步”上率先突破,实现基层党建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双赢。
1、区域同步规划。我镇坚持规划先行,邀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了《白沙镇生态文明村落总体规划》和洞尾、梅子关、水冲、木塘、新寨、下村等6个自然村建设规划,使连片创建有思路有目标。
2、党建同步创新。我镇参照行业特点、技术专长、党员个人的兴趣爱好,在区域内各自然村成立党支部,村党支部下设产业开发党小组,通过“村党总支—自然村党支部—产业党小组——党员致富能手”四级服务管理网络,目前区域内的6个自然村均已设立党支部,并成立了产业党小组12个,新建了洞尾、水冲两个自然村党支部办公楼。同时,在各党支部积极开展“创五星支部、培五会支书、育五强党员”活动,努力打造干事创业抓落实的党员队伍。
3、产业同步提升。我镇按照“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的思路,根据各村不同的生产生活习惯发展不同的产业:在白沙洞尾、檠田新寨等村规模发展红瓜子种植,在白沙洞尾、梅子关等村规模发展竹鼠养殖,白沙水冲形成了以运输和水产品养殖为主导的支柱产业。
4、风貌同步改造。我镇以县委、政府规划建设“富川岭南瑶族文化展示长廊”为契机,按照“小青瓦、白墙面、花格窗”的建筑风格,通过整和资源,整村推进富八公路旁的村庄民居风貌改造工作。同时依托白沙土地治理项目和小流域治理项目的规划实施,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使各村“路相通、渠相连、树成荫”,成为极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型庭院式”新农村,努力打造岭南瑶族文化展示长廊。目前,洞尾民居风貌改造工程已全面完工,计划用1—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其余村风貌改造工作。
5、环境同步治理。按照“生态奠定基础、居住提升文明”的思路和“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的新农村生活理念,我们把生态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旅游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村道硬化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圈”五改工程和“清垃圾、清杂物、清破旧、清污水”四清工程。20XX年,我们对洞尾、水冲、木塘村内不符合规划、影响长远发展的建筑设施进行合理拆除,并绿化草坪500多平方米,种下小叶榕、香桂等树种150棵,扦插柳树近千棵,改变村环境“脏、乱、差、散”的状况,并通过民主选举成立村容村貌管理和监督小组,进行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