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国培健康领域总结

时间: 10-25 栏目:总结

1心理健康国培总结

在我们的人生中,心理健康国培可能只是个小得很不起眼的驿站,可是,人生不就是这些小小的驿站一站一站地拼成的吗?为期三周的国培即将划上句号,而我们的思考与追寻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将这次国培当作一个加油站,当我们再次踏上征途,必会充满信心,充满希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本次国培课程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系列培训课的一部分,主要由来自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心理教育研究中心刘晓明主任主讲。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框体《教师心理的自我调适》主要以专题的形式,聚焦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自我调适,努力帮助教师认识典型心理问题的现实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策略,走出心理问题的现实困境,学会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将教师心理问题分为认知、情感、个性、行为及职业适应不良五大领域,以此形成教师心理问题的五大专题。问题典型具体,分析全面合理,方法科学可行,适合中小学教师的现实特点。要求我们理解:

1、理解教师职业适应不良、角色冲突、职业认同的概念;了解教师各种职业适应问题类型、成因、表现及危害;掌握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的调适方法为教学实践服务。

2、理解认知问题是教师心理问题的核心;了解教师各种不良认知的类型、成因、表现及危害;掌握各种不良认知的调适方法。

3、理解压力过大是教师产生各种情绪问题的根本原因;了解教师各种情绪问题的类型、具体成因、表现及危害;掌握各种情绪问题的调适方法。

4、理解教师个性与教师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了解教师个性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的类型、具体成因及表现;掌握各种个性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5、理解什么是教师行为问题;了解教师行为的分类、成因、表现及危害;掌握教师行为问题的调适方法。

第二框体《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主要以专题的形式,聚焦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自我调适,努力帮助教师认识职业倦怠问题的现实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策略,走出职业倦怠的现实困境,学会职业倦怠的产生,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本课程重点在于帮助教师掌握职业倦怠的自我调控方法,从优化社交技能、学会管理压力、驾驭班级管理、有效管理时间、寻求社会支持等五大方面,帮助教师掌握调适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要求我们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各种危害;了解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人际关系的影响;学会职业倦怠的各种调适方法。

通过这次教师上网培训活动,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对于我的实际工作、生活帮助很大,了解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能会影响我的一生。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拥有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自己排解一些困扰,如果能把这些知识传播给周边的人,也许可以帮助不少人自己消除心里的阴影。心理学是一门很有用的科学,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会我如何面对生活,面对挑战。也是一门心灵的学问,更是一门教人心理健康心灵愉悦的学问。我在心理学的学习中收获到的决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理态度与心理境界。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有句名言:“爱和工作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或许这正是心理学带给他的,也是心理学将会带给我们人类的。

(1)因为参加国培,让我有机会站在对面认识自己。培训之前,我每日里慵懒地做着工作与家务,渴望着生活发生一些变化,却又没有勇气去追寻什么。这患得患失的感觉将我扰得烦乱不堪。我开始对很多事情失去耐性,心头动不动就腾地燃起一团火苗。家人常被我莫名其妙的恼怒惹得心情不愉快,家里开始变成战场,儿子有时候也免不了遭些池鱼之殃……就在我彷徨的时刻,心理健康“国培”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我开始清醒地面对我自己,开始理智地面对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于是,我努力摆正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努力理顺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工作的时间,我让自己全力以赴,力争最高效地完成任务;属于个人的时间,我则最大限度地放松自己,听听音乐,做做运动,这样我总能保证在工作的时候投入全部的精力。回头想想,其实,专心做一件事情,真的是一种享受。

(2)因为参加国培,让我知道不仅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更要正确地认识别人,尤其是学生。我任教的一年级,有五六个同学属于接受力、记忆力都比较差的那种类型,无论什么作业,他们总是最后交,效果也并不好。最初我总想拼命地把他们拉得跟别的孩子“一般齐”,当他们达不到我的要求时,我便火冒三丈,满肚子的“恨铁不成钢”。学生见我满脸的怒气,越发变得“笨”了,干脆什么也不知道了。后来,我从“正确认识自己”中得到启发,知道人与人总是不一样的,我不能倔强地拿着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孩子。于是,我每次听写生字的时候总让那几个稍稍落后的孩子少写几个字,一次只写一课,不仅提高了他们写字的正确率,甚至也激发了他们写好生字的信心。我看得出来,他们有些喜欢上语文课了。其实,这些落后的同学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就连跟人说话,都缺乏抬头的勇气,他们才六七岁,我们应该尽力在他们心里种下自信的种子,让他们有信心去追求美好的人生。

(3)因为参加国培,让我有机会去完善自己的性格,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我是个“直肠子”,说话、做事,很少转弯抹角,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的方式。我曾因为心直口快得罪不少人,但自己并未察觉。在这次培训中,通过读同行的日志与帖子,我发现很多意思本是一样的话换一种方式来说就更能让人接受。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比如我们评课时,有些同事跟我一样,也是直性子,那么你直接提出人家的缺点,人家不仅不会怪罪,甚至还会感谢,可是有的同事并不能接受这种方式,那么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用“我建议……”“如果我上这一课的话,可能会这样处理”之类的语言,效果比直接指缺点也许更好。或者,狂风暴雨更具威慑力,但春风化雨更能沁人心脾。有时候,良药不一定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非得“逆耳”。同时,这次培训对培养我乐观、坚韧的良好性格也是很有好处的。

(4)因为参加国培,让我明白我是全国一千多万教育大军的一员,生活在这支大军里,我并不孤单。都说老师的圈子很狭小,可是把全国的老师都联系到一起,那圈子还小吗?往常,我们只是习惯把自己束缚在小天地里,甚至有些下意识地逃避与外界往来,而这样做,只能更加剧我们的心理问题。让我们把眼界放宽,从与同事的交往慢慢扩大到与同行的交往,一点一点地扩大人际交往范围,不再去做那只“井底蛙”。

2心理健康国培总结

近几个星期,我参加了沙洋县心理健康班网络培训,受益匪浅。经过学习,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这段时间来,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参加培训。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小船驶入了知识的海洋,短短的几星期里,在各位心理学专家教授的指引下,在培训班各位老师的共同帮助下,收获了许多……

我的工作单位在农村,我也就农村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教师的待遇较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收入不会随着劳动强度和数量的提高而提高。由于收入的限制,他们往往产生自卑感。加上外出打工教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而大部分清贫教师连住房都有问题。于是,不少教师情绪消极,对自己的社会地位感到焦虑,甚至有放弃教师角色的念头。

二、教师的心理承受超负荷,容易产生哀怨情绪。

在农村,教师只要稍微不注意一点自己的形象,有人就会说:“这是你当教师做的!”在“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下,教师不管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不得不掩盖自己的情绪,而教师也是普通人,同样有常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许多教师在长期的压抑中、挫折中就产生了哀怨的情绪。

三、领导的不重视,群众的不理解,教师烦恼多。

农村小学由于位置偏、规模小、教学设备不到位,好多教师不愿意去。而有些领导也常说:“表现不好的老师,送到下面去任教。”无形中,下面的学校成了最差的,老师也成了最差的。刺伤了教师的积极性、自尊性。久而久之,当地的群众也产生了同感,再加上社会的不良风气,只要有“鸡毛蒜皮”之事就会到学校找老师泄气。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的心情会愉快吗?

但我们既然选择了教书这个行业,就应该做一个好“蜡烛”。要让自己从心里障碍中走出来。通过培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由于工作在农村小学,没有更好地了解现在教育的现状和教师成长方面的情况,就像井底之蛙,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全面的了解。通过此次培训,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通过培训,提升了现代教育技能。

原来,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通过经常光顾我们的国培学习网页,如今,我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理想的电子稿件。国培学习网页,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知识的空白。

三、通过学习,学会了交流。

21世纪倡导的主旋律是“和谐进取”,新课程倡导的主旋律是“师生互动,师师互动”。而平时,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多数情况下还是自己研究,自己思考。通过这次国培,我彻底打开了固步自封的思想,无所顾虑的和学友们、同事们共同交流,共同研讨,开拓了教研视野。

320XX年“国培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小结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国培计划”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通过一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下面我就对此次培训做一个总结。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教师的职责来看,教师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要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教师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教师,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