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总结
1**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总结
农村实用人才是活动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镇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培养出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示范”的人才队伍,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镇域基本情况概述
我镇位于**区东南部,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万亩,下辖1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0552人,流动人口20XX人,是以宜农产业为主的都市型小城镇,全镇46.1%的劳动力从事一产生产,主要以瓜菜种植为主。20XX年实现属地财税收入2.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553万元,人均劳动所得10156元;20XX年预计实现属地财税收入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700万元、人均劳动所得10968元。
**镇享有“京郊蔬菜第一镇”的美誉,近年来,我镇在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同时,提出“打造鲜切花生产专业镇”的发展目标,逐步优化种植结构,改善农业生产设施,举办“**”采摘文化节,“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4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000余万元,加快一产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产业,延长产业链,目前我镇有康一品、高天顺、嘉博文等多家加工、配送企业,配送网点30余个,年配送量可达20XX万公斤。
二、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组织体系,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工会主席任副组长的专门领导机构,贯彻落实市、区关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各项方针、政策,研究制定全镇推进实用人才建设的重大措施,拟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负责全镇实用技术培训的组织、指导、协调工作。二是搭建培训平台。成立镇成人教育学校,开办兴农讲堂、田间学校、花卉中专班等项目,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课堂与田间地头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培训。20XX年兴农讲堂共开课15期,累计培训1000人;共开设10所田间学校,每校每月至少开班1次;组织外出观摩6次、开展集中培训4期,全年共累计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花卉中专班20XX年共84人毕业。三是建立人才库。严格评定程序,明确申报、审核、推荐、评定、公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将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各类人才选拔出来,按照不同领域,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分类管理、动态管理,为我镇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政策的制定、开发和使用提供依据。截至目前,人才库中共有农村实用人才335人。
(二)强化技能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针对镇域农村劳动力,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层次以及岗位需求等情况开展梯次培训,创建“普通班”、“特色班”和“一对一”式培训,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另一方面,将培训工作与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相结合,实现“学为所需、学以致用”。一是“普通班”通过成人教育学校、远程教育网等平台,针对35岁以下青年,重点开展“学历+职业技能”培训,开办了计算机、财会、物流管理中专班和经济管理、农科园艺大专班;针对“40、50”人员,以转变就业观念为切入点,开展园林绿化工、公共场所保洁、家政服务等易于掌握的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办培训43期,累计培训476人次。二是“特色班”主要依托镇内各大农业特色基地和农业合作社开展培训,在社员中推广西瓜蜜蜂授粉等种植技术,推广面积420亩,减少瓜农劳动强度、增加西瓜品质,亩效益提高了10%;与花卉龙头企业北京福劳尔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镇党员学习实践基地”,鼓励党员学习花卉种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开展“一对一”培训,农民和企业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向培训,包括叉车、电焊、面点制作等多项实用技能,五年来累计成功推荐就业2450人次。
(三)树立典型示范,增强带动效果
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中,我镇十分重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启动一个、激发一批、带动一片”的思路,对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技术能人、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和高效农业模范户进行表彰,给予奖励,并利用**网站、有线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小珠宝村村民闫竹,通过参加大专班学习,拓宽了眼界,自己制作了网站——“绿缘新农网”,通过网站销售农产品,接到了不少大客户订单,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还专门对她进行了采访。该事件被报道后,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尝试将所学到的技能和生产经营相结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收入。
除此之外,我镇还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规章制定和落实等方面进行规范,并积极开展培训,宣传成立合作社的必要性,引导农民加入,改变“各自为战”的生产模式,实现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共享。目前我镇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特瓜”、“特菜”产业党小组,将特色产业和产业化经营、基层党建有机结合。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促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加大农村实用技能培训,促进一产农民向二三产业加快转移,截至目前,有近500名农民从单纯的瓜菜种植,转型至发展采摘产业;同时,瓜菜销售价格也翻了一番,有效增加了收入。二是涌现出一批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通过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一批农民不仅学到了种植技能,还获得了荣誉。如**村村民**20XX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入户种瓜能手”;**村村民**20XX年被评为**区“学习型个人”,20XX年度荣获**区“十佳农村妇女科技带头人”荣誉称号。三是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农企对接、农商对接、农协对接,有效整合了农业资金、技术、产销等方面力量,解决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降低了农业经营成本,提高了农业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按照“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由一产向二三产业合理有序转移”的工作思路,本着农民“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教什么”的原则,以成人学校、兴农讲堂、田间学校等已有平台为阵地,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同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水平。
2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总结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以村为基本实施单元,以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为重点,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创业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农民培训工作基本情况
X、农业科技大培训。以XX个行政村为单元,以农民技术员为主,利用农闲季节,并根据农民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集中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依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集中授课,共培训XXXX人次,XX期。
X、现场指导培训。以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为依托,以富民村和二站村为重点,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以X个行政村XXX户为单元,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员以实际操作培训为主,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直观的、手把手的指导,根据生产季节进行现场培训,每周X次,主要生产季节天天下基层。现已培训XX期,共培训人员X。X万人次。
X、外出重点实用人才培训。为更新技术,改变原生产理念,共组织农业骨干技术力量和农民科技示范户重点人才XX人,到山东、陕西、安徽、河南培训进行重点培训,带动一批农民发展农业生产。
X、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结合专业技术培训和农业政策法规的宣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共培训X期,XX人次,增强了企业的自律观念和质量安全意识。
X、农业科普宣传。结合科技三下乡、放心农资下乡、科普宣传等活动,深入农村集市,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XXXX份,《农村实用技术手册》XXX本。
二、培训形式
以现场指导和集中学习理论实用技术为主,主要以农业技术员和农村示范户为主,根据生产季节,以及农民的需求,以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为主,使每一户农民基本掌握X-X门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三、工作原则
X、分类培训原则。面向基层农村工作人员、农业生产骨干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创业者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民企业家等不同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培训。
X、服务产业原则。以设施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等产业需求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致富为目标,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围绕当地的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培训。
X、注重实效原则。紧密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使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要加强案例和实践教学,切实增强培训效果。
X、创新机制原则。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注意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形成长效培训机制,构建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便捷渠道。
四、存在问题
X、农业劳动力科技文化结构偏低,在培训工作中因留守农业种植户文化程度不高,对科技的需求不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强。
X、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推进,促进了农民的增收,但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大多以年轻力壮且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男性为主,使得留守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老龄化、妇女化、没文化的“三化”现象,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现象日益突出。
3东海县农村实用人才赴山东寿光培训班总结
为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生产能手、经营能人、农技专家等实用人才,推动我县高效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县委组织部、党校、科协于11月26日至29日组织了50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赴山东寿光进行高效农业现场培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培训基本情况
本期培训班共4天时间,从11月26日开始至29日结束。培训班学员共有50名,主要从白塔、石榴、洪庄、青湖、山左口、石湖等蔬菜种植成规模有特色的乡镇中选拔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在山东寿光培训期间,共安排了3个专题讲座和3个现场教学以及1次交流座谈。来自寿光市的高级农艺师和专家们为我们重点讲解了寿光市高效农业的发展经验、寿光市蔬菜流通体系建设以及大棚蔬菜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现场教学中,我们考察学习了大棚蔬菜育苗基地—红梅园艺公司,蔬菜科技及品种推广中心——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罗城特菜基地、蔬菜专业化种植基地——圣泉菇业、名优蔬菜推广基地——以色列海泽拉种子公司,此外还参观了寿光市展览馆、蔬菜批发市场、种子市场、三元朱村的第五代蔬菜大棚。
培训期间,学员们踊跃提问,积极讨论,就蔬菜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问题请教了专家,专家倾其所有给予了一一解答。在交流座谈中,县内种植大户们畅谈了学习收获,分享了彼此经验,参加培训的科协及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又从中给予了针对性很强的指导和建议,大家普遍感到受益非浅。
培训班主要特点如下:
1、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周密细致。本期培训班是我县首批组织实用人才赴外地培训,县委组织部、党校、科协的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常委、组织部高部长亲自过问,负责人才工作的刘部长从培训对象、培训课程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安排,并在动员会议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希望。为了加强班级管理,县委组织部、党校、科协、农技推广中心各派1人跟班管理,并明确了班委会,确定了班委工作职责。制定印发了《学员手册》,强调了学员培训期间的管理制度和注意事项,使全体学员进一步认识到外出培训的目的和意义,了解了整个行程安排及相关要求,增强了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
2、学员求知欲高,对外形象良好。培训期间,每个学员都能认真听课,积极提问,主动交流和探讨有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胜过以往任何一期培训班。教师讲课经常被学员的提问所打断,每个专题讲座结束后,我们都安排了半个小时的互动交流时间,但半个小时远远不能满足学员的提问要求,经常延误了下课及吃饭时间。在现场教学点,学员们的兴致更高,一边提问一边认真的记录,有些写字慢的学员,回到宿舍还对笔记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学员们最感兴趣的是寿光的科普书籍、种子和农药,每个人都购买了很多,这些物品在东海或其它地方很难买到。寿光市委党校的老师对我们学员的求知欲和组织纪律性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3、教师经验丰富,内容生动实用。参与教学的老师,一直从事寿光高效农业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既有很深的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课期间案例较多,信息量大,见解独到,学员们基本上听得入迷。课堂教学既有教学资料又配合板书,高深理论结合大量案例给了学员们许多启示,激发了思考和提问的积极性,精彩之处往往引发一阵阵掌声和欢笑。
二、培训班主要收获
寿光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耕地141万亩,现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08万。20XX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36元,连续九届跻身“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是“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在有着“中国蔬菜之乡”之称的寿光市培训期间,时间虽短,但学有所得。
1、学到了技能,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通过现场教学和专家讲解,大家普遍感到学到了真经。特别是专家讲解的蔬菜种植和管理中的一些技巧,让学员们迷雾顿开,耳目一新。洪庄镇科技助理韦明在发言中提到“寿光老师讲的蔬菜防冻技术处理,给我印象最深,书本上根本学不到这种技术,回去后我会马上采用这种技术为一些菜农服务”。来自青湖镇河口村种植大户高建说“在家摸索10年,也不如出来培训一天”。
2、拓宽了思维,丰富了相关知识。在整个学习和考察过程中,学员们亲身感受了寿光市蔬菜产业发展的风采。既了解了世界蔬菜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种植模式,也实地考察了代表蔬菜最前沿的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现场。特别是寿光农民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本地实际,大胆采用大棚滴灌、立体栽培、生物组培等新技术,推行“两作两收”、“三作三收”、甚至“四作四收”,创出一大批5万元田和10万元田的经验做法,让学员们大开眼界,填补了知识和思想认识上的空白。
3、实地感受了寿光蔬菜二十年发展成就。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20XX年以前,以大田菜为主的粗放式生产阶段,全市只有5万亩左右的大田菜和少量的土温大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也不高。第二阶段,即20XX年到20XX年前后,以冬暖式大棚保护地栽培为主的蔬菜大发展阶段。在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同志带领下发明了冬暖式蔬菜大棚,蔬菜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大跨度发展,使寿光蔬菜逐渐闻名全国。第三阶段,即20XX年至今,蔬菜产业由量的扩大为主开始向质的提高转变,开始严格按国际标准组织蔬菜规模化生产。
4、积累了经验,开辟了实用人才县外培训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的专业较多,培训的层次不同,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此次赴山东寿光培训,对该市培训机构的师资、教室、费用、运作等情况有了全面了解,建立了良好的培训联系。通过课堂教学、实地考察、研讨交流发现,寿光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为我县大规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开辟了县外培训基地。
三、几点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寿光高效农业4天时间的学习、考察、参观、交流和思考,给所有参加学习的人员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印象,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和深刻启迪。
启示一:高效农业必须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农业发展要取得高效必须转变管理方式,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近年来,寿光市大力推行蔬菜质量标准化,对蔬菜生产进行全程精细化管理。培训期间教授、专家多次把农民种蔬菜比喻成为“父母带孩子”,只有善于用心、勤于动脑才能有比较满意的收获。在我们参观的每个蔬菜大棚内都挂着一本管理记录本,详细记录了每天的生产情况,包括施用肥料和农药的品种、数量、时间、温度等情况。这样的记录为蔬菜病虫害防治、施肥、通风等提供了第一手准确的资料,从而保证了蔬菜的科学管理。正是这种精细化的管理,使得寿光农民创出亩产黄瓜3万公斤的国内最高水平和一亩地大棚蔬菜年收入达18万元的神话。
启示二:高效农业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科技创新始终是寿光蔬菜在市场竞争中一路领先的源泉。从20XX年起寿光市借助举办蔬菜博览会大量聚集世界各地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充分利用各类示范基地搞好试验、示范和推广,积极推行大棚滴灌、臭氧抑菌、无土栽培等标准化新技术,促使全市蔬菜质量全部达到A级或AA级标准。成功引进了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跨国种子公司在寿光建立基地,不仅为寿光带来了优质的蔬菜品种,更带来了全新的种植理念,作物组培、植物克隆等最新的生产技术,工厂化育苗也使寿光蔬菜在品质上有了真正的保证。科技进步对寿光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7%。正是科技创新促使寿光农业在全国一直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全市有60多个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乐义”蔬菜、“洛城”特菜等30多个品牌蔬菜走红市场,畅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海外。20XX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寿光考察农业时指出“农业的希望在科技!”。
启示三:高效农业必须走人才兴农之路。高新技术是现代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支撑点,而高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离不开农村实用人才。寿光蔬菜产业辉煌的今天,也是由一位普通的山东农民首先发明了冬暖式大棚蔬菜而带来的。寿光市共有十大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和17个职业技术学校,21处乡镇科普学校,国家科技部在寿光建立了国家星火技术蔬菜行业培训中心。全市90%以上的农村基层干部和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受到了科技培训,95%以上农民掌握了1门以上农业新技术。目前寿光市有8.9万农民获得"绿色证书",2.4万农民取得了"农民技术员"资格,130人获得"农民科技专家"称号。此外,政府还开设了“中国农业人才热线”、“农业人才信息库”,组建90多家农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坚定地走实用人才兴农之路。
启示四:高效农业必须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现代农业只有实行工厂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商业化运营才能真正提高效益。寿光蔬菜附加值高、市场风险小、规模效益好,关键是从种子研发、种苗栽培、管理经营及销售等环节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自20XX年以来先后投资2亿多元组建了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电子收费结算中心、蔬菜配送中心,配套建设了大型农资市场和蔬菜批发市场。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切实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快捷、方便、高效的公共服务,从而保证了这个产业十几年来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