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2012年5月29日,全市公安机关干部交流调整,法制支队赵立忠支队长就任后,对支队全体民警提出了要有“灵敏的反应、创新的意识、综合的能力、表率的行为和负责的态度”的总体要求,并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以提高法制部门执法服务水平为根本,以取得工作成效为目标,提出了“走基层、接地气、长才气、出力气”的工作新思路。由支队领导分片包干,组成五个走基层工作组,深入各分县局开展执法服务,提出了“无论是支队领导还是普通民警,要树立良好形象,要树立执法威信,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明确我能为基层服务什么,我能为基层指导什么”的走基层工作要求。按照工作安排,我随同副支队长曹立楠同志先后走访了八百垧、乘风、大同等六个分局,主动向各单位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与法制民警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倾听基层的心声,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我们的走访服务,不仅拉近了机关与基层的“距离”,而且融洽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但发挥了市局法制部门的宏观指导服务作用,而且还达到了为基层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目标。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走基层的一员,荣幸之余更多的是感触,并深刻体会到:
一、走基层“接地气”是掌控执法状态的重要途径
基层天天面对的是群众,基层是执法活动的主力军,基层是执法质量好坏的晴雨表。执法经验源自基层、工作智慧出自基层,但发生执法问题最多的也是基层。在法制支队工作的几年里,我通过案件调查、执法考评等工作方式也经常深入基层,对基层执法现状、执法管理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掌握的不全面、不具体,没有统一完整的认识。通过这次走基层“接地气”,使我对法制工作,特别是对基层执法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与基层主要领导及基层法制民警“面对面的沟通,心贴心的交流”,交流的内容大到“如何深化人性化执法理念、如何加强执法管理、如何强化执法安全”等重点执法工作,小到“执法考评项目的设定、法制队伍建设、法制员人数配备及具体疑难复杂案件解决”等等。同时,向基层传达了市局党委关于法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法制支队新班子关于法制工作建设的新思路、新措施,了解基层在人性化执法、执法安全、重点工作考评、法制员配备等方面的情况,倾听基层的工作意见和建议,更直接、更明确、更深入的掌握基层执法现状,倾听来自基层的执法“民声”,及时掌握来自基层一线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到了静动结合,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和有效指导提供了奠定了基础。
二、走基层“长才气”是促进执法工作的有效措施
长基层的“才气”,使之善为法制工作谋策。基层是执法实践先锋,是执法工作之基,力量之源,来自基层的工作经验、工作才智,是我们“施策”基层的根本。作为长期工作在机关的民警,特别是作为指导全局执法工作的法制支队民警,通过此次走访基层活动,使我在法制工作理念上有了质的飞跃。通过认真倾听,通过汲取来自基层的“批评和建议”,我最直接感触就是,法制支队要在制定有关全局执法活动等方面的方案、文件,及开展全局性的执法监督、指导等活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来自基层的“民声”,长长来自基层的“才气”。如果脱离基层、脱离实际,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或者仅凭对基层“一知半解”起草制定相关文件,出台相关工作措施,不仅给基层造成执法障碍,而且还会增加基层负担,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下基层“长才气”工作思路的提出,能够有效消除工作阻力,达到上下级的和谐统一。认真了解和倾听各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把“身子”沉下去,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执法单位执法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不仅能够促进法制支队的工作,而且还能有效指引和带动全局执法工作的持续提升,达到事半功倍的执法效果。
三、走基层“出力气”是解决执法问题的关键环节
下基层就是要带着问题下去,不是简单的倾听和了解,关键是为基层“出力气”,解决实际执法问题,宗旨就是要促进工作。通过走基层活动,我感到基层各单位在社会管理创新、执法服务等执法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上级法制部门予以指导解决的执法问题,主要体现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突出问题整治、执法质量提高和疑难复杂案事件处理等方面。在我们走访的六个分局当中,或多或少的均存在一些执法问题。有的问题需要上级法制部门定方向、定性质、出高招;有的需要帮助协调;有的需要全市统一标准等等。我切身体会到“不深入不知道,不走访不明了”的道理,基层需要上级法制部门的指导和服务,更需要“出力气”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法制支队班子成员还是普通民警,都要放下架子,与基层打成一片,同甘苦、共患难,与基层同志共同研究解决执法问题的良策,真正为基层“出力气”。如果上级法制部门在走基层活动中,不把解决问题放在工作重点,对基层存在或提出的问题视而不见,敷衍搪塞,一推了之。那么走基层就成了走过场、摆花架,失去了走基层的实际意义。不但不能促进工作,反之会影响工作,阻碍问题的解决,影响执法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法制支队新班子牢牢抓住了解决问题这一关键,结合各单位主要领导刚到任的契机,不失事宜、有的放矢的推出了走基层的工作举措。通过走基层开展执法服务,使我体会到法制支队新班子提出走基层活动的良苦用心,也体会到法制支队新班子“保全省第一,争全国先进”的决心,更增强了我干好法制工作的信心。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民间还流传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心得体会
。
自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全国新闻单位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切实践行“三贴近”原则。
带着思考走,怀着感情转,迎着问题改。广大新闻工作者走向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传达民意民愿,回应百姓关切。一大批来自基层的鲜活事、动人情呈现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作为一线新闻工作者,我由此深切地体会到:
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芳香。根植于什么样的土壤,就会获得什么样的营养。新闻工作者只有扎根广阔大地、扎根基层一线,新闻报道才能汲取充足养分,新闻“大厦”才能牢固根基。
这个不平凡的8月,人们欣喜地发现,报纸上普通百姓的故事多了,电视上小人物的镜头多了,广播里基层的声音响了……
我台以多种形式的报道分别开设专栏,推出“走基层 听民声”专题,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持续刊播记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制的报道。
新闻工作者到广阔天地锤炼真本事。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既是听从党的召唤、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又是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更是写就新闻精品和锦绣文章的不二法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编辑记者们走出高楼大厦,到改革开放前沿,到普通民众中间,挖掘鲜活素材,采写现场报道。
“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我们也应该审视自己:走基层,是蜻蜓点水,还是真正沉到下面?是走马观花,还是带着真情融入其中?就采编工作而言,深入才能生动感人,深入才能深刻透彻,深入才能使新闻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农村采访室副主编赵永平说。
“走基层,才能知道‘依靠谁’;转作风,才能知道‘我是谁’;改文风,才能知道‘为了谁’。”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调研采访,接地气、俯下身、抓活鱼,才能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锻炼人的舞台在基层。身为“80后”的我们,光走到基层还不行,还要真正走进群众,和群众交心、向群众学习,这样,感受才真切、语言才丰富、稿子才鲜活。
让记者和百姓的心贴得更近,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人民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最好的老师。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推进,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受到群众欢迎。
在网络上,网民们对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讨论越来越热烈。网友“犄角旮旯”认为,一些年轻记者在大城市生活惯了,对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没有真切了解,自然写不出贴近生活的好新闻来。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正是由于记者下到最基层,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才使新闻报道真正触到了人民的脉搏、生活的本质。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联系服务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整改方向等。最近,我深入到一些乡镇、村组、街道、社区,就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查了解。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一些体会。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总体的好的,特别是乡镇纪委书记和街道社区、村纪检员,在转变工作作风、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增强基层工作透明度、促进“四风”改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纪检监察干部在案件查办、违规违纪典型事例惩处上显得无所事事、无所作为,而群众对干部的作风、政风很不满意,违纪违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时有发生,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一些基层组织在群众中威信不高,说话无人听,安排的事无人干,党的决策、决议、决定在基层得不到落实。
二是相当一部分群众不信任基层纪检干部,认为基层纪委书记、纪检员办不了案,管不了事,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不能管、不敢管,有线索、有问题不向基层纪检干部反映,而是采取越级上访、网曝等非正常途径,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三是基层领导不重视基层纪检工作,认为纪检干部就是批刺儿、找麻烦,对上级纪委安排的工作,不研究、不讨论,认为只要没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跟纪委无关,导致常规的纪检监察工作开展不了。
四是监委会很难独立行使监督权。存在着监督不到位,履职较困难的现象。个别村务事前并不通过监委会,事后告知也无法监督。
在调查过程中,还有一些细小的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基层纪检干部无权独立开展工作。按照规定,同级纪委必须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而同级纪委对同级纪委又有监督权。这就形成被领导监督领导的局面,所以同级纪检监察干部很难开展监督工作。
二是基层纪检监督干部履职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无大案就可以了,忽视了日常监督和对干部的日常管理。
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直接联系着人民群众,是解决干部作风、落实群众诉求、化解基层矛盾的重要基础。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做好了对增强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起到重要作用,要做好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我认为应以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修身戒行、率先重范,努力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
自身素质,必须做到:能力素质要经常提升,纪律制度要率先重范,工作履职要积极主动。要全面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使之保持高昂、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二、强化选人用人关。要把公道正派、敢于任事、作风逗硬的干部选派到纪检监察岗位上来,及时淘汰无所作为,不敢担当、无责任感、事业心的纪检监察干部。
三、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检监察干部的领导,增强对下级纪检监察干部的保护和关心,及时表彰、奖励工作较好的干部,保护因工作受打击、报复的干部,使他们能放心、大胆地开展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四、强化监委会工作职责。使各项重大决策在事前、事中、事后能充分得到监督,增强基层工作透明度,消除群众疑虑,化解矛盾。
总之,加强和改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在各方面进行努力,就一定能在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上有新突破。就会更好的服务人民群众,使我们党风更正,民顺更顺、社会更和谐。
20**年以来,市民政局在“走基层”工作中,坚持“三个三”工作模式(即:组织保障做到“三有”,建章立制“三个”, 活动载体开展“三送”),秉承“三颗心”,(即:诚心、爱心、责任心),以双脚丈量民情,以心灵感受民生,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让干部走出办公室,走到田埂上,走进院坝里,真心实意访民情、听民忧、办实事、惠民生。
一、主要做法
(一)做到“三有”,打牢工作基础。
一是有方案。按照上级统一安排,我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走基层”活动的实施方案。方案以查找、解决基层和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落实了“两个集中”,即“集中时间走基层”和“集中精力解问题”,紧密围绕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定人、定责、定效进行解决落实,切实为民办好事、实事;二是有机构。我局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机关中层干部和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走基层”活动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由纪委牵头,成立走基层活动督查组负责整个活动的督促检查。至此,全局上下形成了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专人负责,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三是有人员。在“走基层”活动中,除了落实专人负责活动开展之外,全局机关各科室、下属事业单位所有干部职工全部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从局领导到一般干部,每人都对口联系了1—2户困难群众,并到联系村(社区)开展走访活动,要求全年下基层不少于48小时,为群众办实事不少于5件。
(二)建立“三制”,强化工作推进。
一是建立业务考核制。将机关各科室、各站所(中心)开展此项活动的情况作为对各科室、站所(中心)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每周四上午12时前要求各办公室将活动开展情况上报给局办公室。凡此项活动开展走过场、工作不力的,将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底评优资格,确保任务落实。二是走访服务制。创新为民服务形式,建立民情通道。局办公室挂牌群众接待室,落实专人负责,要求信访件逐人逐件建立台帐,对群众来信来访做到“日清月结”,对网上信访做到“24小时内回复”,并将信访按期分类,定期分析趋势,及时掌握重点上访群众动态,了解民情、倾听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干部职工全年不少于48小时深入民政对象家中调查情况、宣传政策、解决困难,帮助发展,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入千家万户,将群众的现实困难解决在基层。三是定期督查制。对干部下基层以及民情日记本记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同时对党政关切、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城乡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优待抚恤等重点难点热点工作,将每年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并主动与纪检、财政等部门联合督查,确保政策落实、工作规范和资金安全。
(三)突出“三送六关爱”,务求工作实效
我局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量身定制了有民政部门特色的“三送六关爱”活动载体。“三送”即为生活困难群众送生活救助金,为治病困难群众送医疗救助金,为寒门学子送教育救助金;“六关爱”活动即春节开展“关爱困难群众”,六一开展“关爱留守、残疾儿童”活动,七一开展“关爱贫困党员”活动,八一开展“关爱功臣”活动,老年节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寒冬开展“关爱流浪乞讨人员”活动。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局按照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工作模式,一是明确列出“三送六关爱活动”项目的完成时限、工作任务、责任人、责任部门;二是与对口联系村(社区)对接,全局所有干部职工每人联系一户困难群众,并对照“三送六关爱”活动的工作要求认真开展走访帮扶工作。截止目前,我局已开展了“春节关爱困难群众”和“寒冬关爱流浪乞讨人员”活动,春节期间对全市16331名困难群众进行慰问,共发放慰问金439.89万元;开展“零距离救助”200余次,使50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获得了救助。
二、几点启示
(一)用诚心去走访群众,就能收集到最真实的社情民意。在走访群众时要“立足民政、跳出民政”,要告别以往“发发钱、拜拜年”传统工作模式,杜绝做样子、走过场、搞形式。要真正把群众当成亲人,放下架子,沉下身子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不打官腔、不说官话,才能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群众心里有杆秤”,党员干部要带着诚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需问计于民,才能听到群众的实话,赢得群众的信任。
(二)用爱心去抚慰群众,就能真正解决问题。在工作中要始终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用心听取诉求、认真做好记录、耐心解释疏导,积极处理问题。做到以心换心,以心交心,加大人文关怀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切实解决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如去年5月,马井双堰村一位名叫程家勇的上访群众来到市民政局,心急如焚地告诉办公室工作人员,他的哥哥去年查出了癌症,今年其孩子又不幸患了白血病,现在全家人唯一的希望就是救救孩子。我局收集到情况后立即按照台账工作法进行了建账、议账,最后责成由市慈善会办理。市慈善会通过入户走访调查,及时给予解决了8000元慈善医疗援助金。“走基层”活动开展之后,市民政局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对该家庭进行了关注和帮扶,并再度为其向XX市慈善会争取了医疗援助金6000元。2014年1月7日,重病患者程奇勇的母亲刘祖英来到市民政局,送上一面印有“人间自有真情在,爱心捐款暖人心”的锦旗,她激动的说:“感谢政府,感谢党给我们送来的温暖,我们一定坚强地撑下去!”
(三)用责任心去面对群众,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面对问题要做到不推诿,不避让,正视困难,努力创新工作方法,让群众认识到,解决困难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只要存在困难和问题,党和政府总会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让群众看到我们为其解决问题而付出的艰苦努力,最终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今年2月11日,一名网友在新浪微博发帖称春节期间发现一名残疾老人捡拾垃圾,看似无家可归,十分可怜。很多网友相继转帖,希望民政部门关注。收集到该情况后,我局立即责成救助管理站加大了对路面的巡查力度,2月13日中午,经过一番寻找,救助站工作人员终于找到网贴中提到的捡垃圾的残疾老人。但老人并不愿意前往救助站接受救助,在救助站工作人员近40分钟的耐心劝说后,老人终于同意了。救助站工作人员立即为其送去了食物和干净的衣物。据查,该老人系广汉人,单身,长年在xx以捡拾垃圾为生。我局又及时与广汉市救助站取得了联系。2月14日元霄节当天,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将该老人送到了广汉救助站,为其妥善安置。“残疾老人拾荒”事件最后得到圆满妥善解决,为广大关心民政工作的网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短时间点击率超过了5000次,网友纷纷给我局留言,“xx同城会”在网上称道:“xx市民政局办事效率高!”
在此次事件中,我局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直面网友提问,及时更新政务微博,随时为网友通报事件处理进展,保证了事件处理过程的公开、透明、时效。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网民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开展好服务群众温暖行动。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与村(社区)和基层群众最迫切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广泛开展“三送、六关爱”活动,使开展“三送”活动常态化,“六关爱”活动制度化。
二是继续开展好志愿服务惠民行动。协同社会组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以服务弱势群众为主体,分批次深入农村低保户、散居五保户、优抚对象和敬老院,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四个一”:即开展一次嘘寒问暖、征求一次意见或建议、进行一次义务大扫除、捐赠一次物资活动。志愿者服务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4次,党员志愿者每年累计完成义工服务时间不少于16小时。
三是继续开展好建强组织参与行动。切实抓好第九届村(居)“两委”换届选举结束后的后期工作,由局党委与联系帮扶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围绕建强组织“六个一”要求(即谋划一个好思路、形成一个好规划、订立一套好规矩、培养一支好队伍、建设一个好阵地、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帮助换届后的新班子制定发展规划,健全村规民约,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的有效制度,创新治理机制,提高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能力。
去年以来,中组部在全国组织系统启动了“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对于体察基层实情、密切党群关系、改进部门作风、服务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作为组织部副部长,结合全县开展的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过一年中多次赴水阜乡长川村、砂岗村和其他有关部门乡镇下基层搞调研、送温暖、作检查等具体实践体验,看到了一些现实,听到了一些情况,也触及了我的思想,对此,我也有一些切身的体会和感触,如何更好地开展好“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这一问题我一直在琢磨和思考,现就这一问题谈一些自己肤浅的体会和看法。要想真正把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织好、开展好,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认为就应始终坚持做到“五个结合”。
一要做到组织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组织部门是下基层活动的主办单位,组织部长是下基层活动的主角,既是活动本身的实施者、参与者、实践者,又是本部门具体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策划者。因此,在制定下基层活动的具体方案时,既要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落实好中组部会议精神及省市组织部门的具体安排部署,又要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制定出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和相关措施,保障各项子活动能落实到实处。在活动中,组织部长要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在活动中时时刻刻、时时处处要亲力亲为、事必亲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组工干部做好表率、做好榜样、树好形象。
二要做到贴近群众与真情实意相结合
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不能只喊口号、不搞实际,只发文件,不搞行动,更不能敷衍了事走过场,应付差事造影响。而是要把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真正掌握了解情况,为民排忧解难。这就要求组织部长要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近群众,保留此标记既要做到身子下得去,与镇村干部、社区党员、贫困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保证人员到位、时间到位、精力到位、落实到位,又要做到用心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尽自己倾心之力,尽自己之所能,解基层之所盼,办群众之所急,真心实意地为干部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三要做到帮民解忧与学习经验相结合
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的重要内容就是要与各乡镇、各部门党委、党(总)支部书记、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大学生村官、困难党员群众开展结对帮扶。带着问题下基层,了解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期待与要求,发现和总结基层工作的好经验、好作法,形成有调查情况、有分析问题、有意见建议的调研报告。开展“双联帮建” 活动同样也是下基层活动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这就要求组织部长和组工干部要在送思路、送政策、送信息、送项目、送钱物的过程中,既要让基层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组织部门的真情实意,更要通过“送温暖”、“千名干部促春耕”、“双联帮建”活动了解实情、掌握真情,为进一步改进工作、完善机制提供第一手翔实资料,也为今后确定思路、制订措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要做到释惑解疑与排忧解难相结合
与干部谈心谈话,是下基层活动的重头戏,也是组织部长关心了解干部的重要途径。它既不同于平时的干部考察也不同于年底节前的下乡慰问。重点要掌握了解基层单位的总体情况,还要注意了解基层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身体、家庭等各方面的情况,帮助解决一些组织部门能够切实解决的实际困难。开展谈心谈话是下基层活动的重要一项工作,就是要掌握了解干部情况,理顺思想情绪、解开干部心结、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工作热情,帮助基层干部解决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主要把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干事创业、谋求发展上来,使谈心谈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