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时间: 08-28
栏目:方案
方案一: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教师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为此,特制定郭集镇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推进我校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实施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
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上确保一致。以培养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首要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使我校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全体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贯彻与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实施步骤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亲自挂帅,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各年级组成立了以年级组长负责的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在校内形成了三级管理网络。主要职责分别是:
组长:李长青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吴长明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徐金宝邵士阳茆永适金伟刘学斌贾立明
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二)课程设置
1、课程门类
我校校本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是指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的主题活动展示和安排在课表中由语文教师实施的经典阅读课。
(2)选修课包括指的是七年级的汉字书写课。
(3)课时安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七年级每周3节,八九年级每周2节地方和校本课程。“崇德笃学”主题活动展示安排在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阅读、写字课排进课程表。
2、课程安排
(三)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认识和工作态度是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我校将采取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外请专家讲座、开展专题研究、交流经验座谈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统一认识,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四)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的管理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如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听评课、调控指导,经验总结,问题解决等。具体如下:
1、校本课程开课过程管理
①校本课程排进学校课程表,教师实施情况纳入教师工作量,工作量与教师绩效挂钩。
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听课、教法学法指导。
③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和组织校本课程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④由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评教评学活动,以便教师及时作出合理调整与改进。
2、场地的使用及学生管理
①必修课程《崇德笃学主题活动展示》由政教处安排,主演班级在学校四楼多媒体展示厅展示,电视转播到各班级。
②写字课和阅读课在各班教室,由各科任教师执教。
③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分制管理,根据平时考勤及考核情况综合计分。严格学生考勤制度,规范课程管理,对学生的出勤进行月公示。
3、课表的安排及教师管理
①所有校本课程都编入学校课程表,课程表下发到各班级。
②上课情况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③严格考勤制度,规范课程管理,对教师的出勤情况、授课时数、简案检查情况进行月公示。
四、课程评价
(一)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评价的要素
1、校本课程目标:
教师要把全班学生培养成推力紧密、思想方法、行为方式、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助于学习的学习者。
2、校本课程设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开设适宜的校本课程。
3、校本课程管理:
教师要管理校本课程,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
4、促进校本课程向纵深发展
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内容,广泛开展活动,不断的总结提炼,为校本课程的深层次开发进行谋划。
(二)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评价的标准
1、深刻领会校本课程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
3、逐步提高本人的规划、组织、管理、知识以及与其他教师协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4、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与教育情景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教师要肯定其存在的价值,并加以运用,有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对开设的校本课程统筹规划不限制其生成性,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和成效的能力。
(三)对学习校本课程的学生评价
五、实施保障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明确职责,让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意义。做好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评估与对老师平时检查、期末检查、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结构工资结合起来,与考核实验成果、考核先进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
3、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协调社会、家庭共同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机制。
4、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园环境改造与建设,加快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络、实践基地的建设步伐,建设好学校网站和开发校本课程主页,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方案二: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一、学校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学校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积极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学校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学校实践活动的研究者、指导者,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文化知识的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感召下,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发学校课程,向多学科延伸开来。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孙向海
学校课程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和决策者,负责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计,总体把握学校课程的全面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
分管具体实施校长的决策及负责学校培训、督察学校课程实施、协调各学科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学校教材、安排教师有效实施课程计划、对学校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学校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选择并制订学校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学校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学校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线,指导开课、听课、评课等工作,与参与实施的教师一起研究课题、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学校课程实施的经验积累或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其中。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坚持资源学校化。
3、认真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确保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学校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五、学校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在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学校课程的新的亮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中实施,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做人、安全、法制、交通、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为契机,进行合理开发与研究。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之成为学校开展生活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学校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好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学校的优势资源生成为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向拓展型课程的方向去研究和开发。
六、课程的实施:
1、相关教师每学期应撰写学校课程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来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灵活性。
3、在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呈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学校课程活动后,及时做好记录。
5、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学校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便整理总结,并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推广,做好展示汇报工作。
七、学校课程的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学校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爱好、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适当时加以必要的奖励。
八、学校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学校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学校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学校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定时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尽量肯定教师学校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学校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学校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把优秀的学校课程活动或案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学校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方案三: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汲取祖国及世界文化精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灵魂的世界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目标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保证落实地方课程,规划开发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基础教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课程培养目标,及学校的“全面发展,外语见长”的学生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根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及《石景山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七到九年级开设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与校本课程。
四、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
(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学校安排地方课程、英语活动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二)每周活动总量
1、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
2、每节课的授课时间进行长短相结合的方式,上午每节课45分钟,下午每节课40分钟。
五、课程设置说明
1、课程的选择
根据区及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分科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体育与健康课所要求的健康知识,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所了解,不组织笔试测试。每周3课时,另外安排上、下午两次课间操时间,早晨与下午结束课程之后,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学生自主活动。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关注生活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信息技术在七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共70课时。
第二,劳动技术在七至八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不足课时总量部分,组织
学生到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等机构和场所集中使用进行教学。总课时100课时。
第三,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情况,采取课堂与课余集中使用相结合的方式,
主要在八至九年级开设,共60课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学校组织与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共80课时。总课时140课时。
5、地方课程
根据区教委规定和安排,在七至九年级开设六门地方课程,包括写字、预防
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等。其中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在学校的机动时间内完成。在七至八年级开设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每学年6课时;在七年级开设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每学年6课时;在八年级开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9课时,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9课时。同时,在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中,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心理健康在每周一的地方课中安排,在七至八年级开设,共35课时。写字课在八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共70课时。
6、校本课程
作为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学校,在外语课程方面有以下一些思考和做法。
首先,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的前提下,就英语课程而言,遵循新课标倡导的教学和学习理念,力求在教学中改变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讲授,忽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从听、说、读、写语言学习的技能层面上,根据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心理特征进行课程设计。我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如下:
(1)核心课程:配套区统一教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完成教育部门规定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南,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大平台,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2)拓展课程:配套经过选择和批准的辅助教材,其目的和任务是加大学生听、说、读、写的密度。拓展课形式有口语课、阅读课、视听课、外教课等。
(3)活动课程: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举办不同活动,如朗诵比赛,美文背诵大赛,学唱英文歌曲,百词竞赛,英语棋比赛,英文写作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辩论赛,英语广播等,每学年在年级活动的基础上,搞一次有影响力的全校性的英语活动周,并通过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体现“人人经过努力都能取得成功”的现代教学思想。
(4)双语课程:在其它学科课程中,渗透专业词汇,中英结合,让学生掌握一些各学科的专业词汇,提倡有条件的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
(5)家庭课程:求得家长配合,请家长有规律的督促学生完成校外时间的外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背诵习惯。
(6)隐性课程: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同学们耳熏目染,在生活中感受教育。
其次,在开设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并对语言学习感兴趣的学生第二外语的选修课程。目前学校选择法语课作为学生第二外语选修课程。
六、课程实施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依据市区课程计划,制定学校课程计划,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首先保证国家课程和市区规定的地方课程的开设。学校按照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制定本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表,从实际出发安排好本校的校本课程。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校课程表开展教育教学,做到开齐课程科目,开足课时。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七、课程评价
加强义务教育课程评价机制建设,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方案四:初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在教学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保新课程工作在我校顺利实施,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提升办学理念,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和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扎实有效的开展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主要目标任务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现代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学科课程改革实施研究小组,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改革和探索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课题研究,以教研推进课改。
1、促使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3、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与合作的i。
4、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
5、注重学科整合,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种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逐步形成新型的课程体系。
三、组织机构
1、课改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邹平
副组长:于少军、莫宝珍、于建军
2、课改实施学科组:
语文组:组长:武小翠
成员:宋九丽、黄秀民、王玉凤、贾国军、黄丽娜、胡艳华
数学组:组长:于泽
成员:吴凤芝、樊学文、庞艳银、武小微、刘素芬、齐迎春、赵颖
英语组:组长:马玉
成员:何慧、韩晓玲、于秋云、李文韬、翟子文
理化生组:组长:李明远
成员:张振国、马建新、宋久兴、宁德宪、宁志伟、张冰洁
政史地组:组长:朱君科
成员:王亚民、李翠萍、柴继华、宁晓丽、于小红、左文玲、张久明、于秀梅、
于少军、于建军
体音美:组长:景永旺
成员:郑国珍、陈永新
信 息:组长:庞艳春
成员:陈晶晶、谢海民、穆荣
校 本:组长:李仁
成员:张金、武小翠
四、资源配备:
1、教师配备:为确保新课程实施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组建一支文化素养较高、业务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
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教师发展,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为此,特制定郭集镇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推进我校教育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实施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
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上确保一致。以培养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首要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使我校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使全体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贯彻与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实施步骤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亲自挂帅,教务处具体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各年级组成立了以年级组长负责的校本课程实施小组,在校内形成了三级管理网络。主要职责分别是:
组长:李长青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吴长明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员:徐金宝邵士阳茆永适金伟刘学斌贾立明
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二)课程设置
1、课程门类
我校校本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是指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的主题活动展示和安排在课表中由语文教师实施的经典阅读课。
(2)选修课包括指的是七年级的汉字书写课。
(3)课时安排: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七年级每周3节,八九年级每周2节地方和校本课程。“崇德笃学”主题活动展示安排在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阅读、写字课排进课程表。
2、课程安排
(三)师资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认识和工作态度是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我校将采取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外请专家讲座、开展专题研究、交流经验座谈等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统一认识,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四)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的管理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如校本课程的监控、测评、听评课、调控指导,经验总结,问题解决等。具体如下:
1、校本课程开课过程管理
①校本课程排进学校课程表,教师实施情况纳入教师工作量,工作量与教师绩效挂钩。
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巡视检查、听课、教法学法指导。
③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培训和组织校本课程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④由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评教评学活动,以便教师及时作出合理调整与改进。
2、场地的使用及学生管理
①必修课程《崇德笃学主题活动展示》由政教处安排,主演班级在学校四楼多媒体展示厅展示,电视转播到各班级。
②写字课和阅读课在各班教室,由各科任教师执教。
③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分制管理,根据平时考勤及考核情况综合计分。严格学生考勤制度,规范课程管理,对学生的出勤进行月公示。
3、课表的安排及教师管理
①所有校本课程都编入学校课程表,课程表下发到各班级。
②上课情况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
③严格考勤制度,规范课程管理,对教师的出勤情况、授课时数、简案检查情况进行月公示。
四、课程评价
(一)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评价的要素
1、校本课程目标:
教师要把全班学生培养成推力紧密、思想方法、行为方式、社会价值观念都有助于学习的学习者。
2、校本课程设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开设适宜的校本课程。
3、校本课程管理:
教师要管理校本课程,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
4、促进校本课程向纵深发展
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内容,广泛开展活动,不断的总结提炼,为校本课程的深层次开发进行谋划。
(二)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评价的标准
1、深刻领会校本课程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
3、逐步提高本人的规划、组织、管理、知识以及与其他教师协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4、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与教育情景交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教师要肯定其存在的价值,并加以运用,有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对开设的校本课程统筹规划不限制其生成性,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和成效的能力。
(三)对学习校本课程的学生评价
五、实施保障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明确职责,让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目的和意义。做好对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评估与对老师平时检查、期末检查、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结构工资结合起来,与考核实验成果、考核先进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
3、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协调社会、家庭共同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机制。
4、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园环境改造与建设,加快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网络、实践基地的建设步伐,建设好学校网站和开发校本课程主页,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方案二: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一、学校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学校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积极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学校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学校实践活动的研究者、指导者,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技术文化知识的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感召下,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发学校课程,向多学科延伸开来。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工作小组。
组长:孙向海
学校课程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和决策者,负责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计,总体把握学校课程的全面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
分管具体实施校长的决策及负责学校培训、督察学校课程实施、协调各学科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学校教材、安排教师有效实施课程计划、对学校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学校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学校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选择并制订学校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学校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学校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学校课程实施的第一线,指导开课、听课、评课等工作,与参与实施的教师一起研究课题、了解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学校课程实施的经验积累或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其中。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坚持资源学校化。
3、认真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确保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学校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五、学校课程开设计划:
1、发掘学校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在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学校课程的新的亮点。
2、各学科在确定的年级中实施,要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中做人、安全、法制、交通、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为契机,进行合理开发与研究。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之成为学校开展生活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学校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好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学校的优势资源生成为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向拓展型课程的方向去研究和开发。
六、课程的实施:
1、相关教师每学期应撰写学校课程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来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灵活性。
3、在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允许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呈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学校课程活动后,及时做好记录。
5、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学校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便整理总结,并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推广,做好展示汇报工作。
七、学校课程的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学校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爱好、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适当时加以必要的奖励。
八、学校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学校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学校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学校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定时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尽量肯定教师学校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学校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学校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把优秀的学校课程活动或案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学校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方案三:初中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汲取祖国及世界文化精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中国灵魂的世界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目标
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保证落实地方课程,规划开发校本课程,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区基础教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的课程培养目标,及学校的“全面发展,外语见长”的学生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根据《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及《石景山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七到九年级开设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以及地方与校本课程。
四、课程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1、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假期(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等)13周。
2、教学时间:每学年上课35周(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减少2周)、复习考试2周
(九年级的第二学期增加2周)、学校机动2周(用于学校安排地方课程、英语活动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二)每周活动总量
1、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课时总量见课程设置表。
2、每节课的授课时间进行长短相结合的方式,上午每节课45分钟,下午每节课40分钟。
五、课程设置说明
1、课程的选择
根据区及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分科课程。
2、体育与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体育与健康课所要求的健康知识,让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所了解,不组织笔试测试。每周3课时,另外安排上、下午两次课间操时间,早晨与下午结束课程之后,学校提供场地、器材安排学生自主活动。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
3、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关注生活和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信息技术在七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共70课时。
第二,劳动技术在七至八年级开设,每周一课时。不足课时总量部分,组织
学生到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等机构和场所集中使用进行教学。总课时100课时。
第三,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生情况,采取课堂与课余集中使用相结合的方式,
主要在八至九年级开设,共60课时;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学校组织与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共80课时。总课时140课时。
5、地方课程
根据区教委规定和安排,在七至九年级开设六门地方课程,包括写字、预防
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等。其中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在学校的机动时间内完成。在七至八年级开设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每学年6课时;在七年级开设毒品预防专题教育,每学年6课时;在八年级开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9课时,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教育9课时。同时,在预防爱滋病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中,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心理健康在每周一的地方课中安排,在七至八年级开设,共35课时。写字课在八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共70课时。
6、校本课程
作为一所具有外语特色的学校,在外语课程方面有以下一些思考和做法。
首先,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的前提下,就英语课程而言,遵循新课标倡导的教学和学习理念,力求在教学中改变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讲授,忽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从听、说、读、写语言学习的技能层面上,根据本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认知心理特征进行课程设计。我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如下:
(1)核心课程:配套区统一教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完成教育部门规定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以新课标为指南,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大平台,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2)拓展课程:配套经过选择和批准的辅助教材,其目的和任务是加大学生听、说、读、写的密度。拓展课形式有口语课、阅读课、视听课、外教课等。
(3)活动课程: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举办不同活动,如朗诵比赛,美文背诵大赛,学唱英文歌曲,百词竞赛,英语棋比赛,英文写作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辩论赛,英语广播等,每学年在年级活动的基础上,搞一次有影响力的全校性的英语活动周,并通过活动课程的组织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挖掘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体现“人人经过努力都能取得成功”的现代教学思想。
(4)双语课程:在其它学科课程中,渗透专业词汇,中英结合,让学生掌握一些各学科的专业词汇,提倡有条件的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
(5)家庭课程:求得家长配合,请家长有规律的督促学生完成校外时间的外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背诵习惯。
(6)隐性课程: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同学们耳熏目染,在生活中感受教育。
其次,在开设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对学有余力并对语言学习感兴趣的学生第二外语的选修课程。目前学校选择法语课作为学生第二外语选修课程。
六、课程实施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依据市区课程计划,制定学校课程计划,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首先保证国家课程和市区规定的地方课程的开设。学校按照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制定本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表,从实际出发安排好本校的校本课程。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和学校课程表开展教育教学,做到开齐课程科目,开足课时。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七、课程评价
加强义务教育课程评价机制建设,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实施。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方案四:初中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在教学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保新课程工作在我校顺利实施,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提升办学理念,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方法和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扎实有效的开展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主要目标任务
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确立现代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建立学科课程改革实施研究小组,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改革和探索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课题研究,以教研推进课改。
1、促使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3、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与合作的i。
4、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
5、注重学科整合,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种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逐步形成新型的课程体系。
三、组织机构
1、课改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邹平
副组长:于少军、莫宝珍、于建军
2、课改实施学科组:
语文组:组长:武小翠
成员:宋九丽、黄秀民、王玉凤、贾国军、黄丽娜、胡艳华
数学组:组长:于泽
成员:吴凤芝、樊学文、庞艳银、武小微、刘素芬、齐迎春、赵颖
英语组:组长:马玉
成员:何慧、韩晓玲、于秋云、李文韬、翟子文
理化生组:组长:李明远
成员:张振国、马建新、宋久兴、宁德宪、宁志伟、张冰洁
政史地组:组长:朱君科
成员:王亚民、李翠萍、柴继华、宁晓丽、于小红、左文玲、张久明、于秀梅、
于少军、于建军
体音美:组长:景永旺
成员:郑国珍、陈永新
信 息:组长:庞艳春
成员:陈晶晶、谢海民、穆荣
校 本:组长:李仁
成员:张金、武小翠
四、资源配备:
1、教师配备:为确保新课程实施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组建一支文化素养较高、业务素质较好、教学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