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分一分(一)教学反思

时间: 08-15 栏目:反思
反思一:分一分(一)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作为分类的对象,如食品、玩具、书本、动物、交通工具、树叶等。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特点,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验简单的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为以后学习数学打基础。在整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感受了掌握了分类的方法,还感受了分类的必要,并拓展了思维。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改变了例题的呈现方式。

例题呈现一幅商店里摆放商品的图片,其中的许多商品不仅摆放得整齐,而且是相同的商品摆在一起,不同的商品分开摆放。让学生观察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并思考这样摆放的好处,从中初步体会什么是分类、为什么分类和怎样分类。我在思考如何让分类的需要在学生的心中显得更加的迫切呢?分类到底有什么好处?为了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到分类的必要,我把例题的图片做成了一张张活动的卡片,创设了一个“整理我们的小小超市”的情景:把超市里的一些物品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老师报名称,要求学生很快地找到。结果学生找得很困难,于是教师及时提问:有没有好办法,一眼就能找到所需要的东西呢?学生马上就想到了“分一分”的好办法,而且根据经验,轻而易举把物品分成了玩具、书本和食品三类。分好后,教师又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这样分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二、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得到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全班交流讨论和小组交流讨论的一些方法,这样不但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使学生的智力水平提高。“合作”是开放式的交流信息。学生的各种见解、思路,在交流中得到肯定或否定,培养学生虚心和求实的精神,使他们能在比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合作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不甘为人后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拓展延伸至生活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分类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因此,在教学后,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回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把桌上混合在一起的文具和学具分别装在文具盒和学具盒里。再一次进行书包的整理或者对自己的房间进行整理,鼓励学生选取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尝试。


反思二:分一分(一)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第五单元《认识分数》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概念的基础知识。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意义的认识,分数大小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法。《分一分(一)》则是从学生熟悉的简单问题出发,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进而引入一个全新的数字概念——分数。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做到突出一下几个方面:

一、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感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另外一方面,通过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素材,如“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试一试”、“练一练”等。同时,师还要求学生准备了不同形状的彩纸用于涂色、折叠等动手操作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了数学、体验了数学。

三、把学习分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练一练”中第4题),要求比较“图形的蓝色部分与1/2”的大小。除开学生用眼直接辨别之外,我还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涂一涂”,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的理解。另外,我也十分注意数学的抽象,以逐步减少学生对直观图形的依赖。

这一节课我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分苹果),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和问题。通过上述过程,学生已能初步掌握分数的意义,而且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与此同时,我认为在教学本课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在此简单罗列一二,供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一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怎么样才能够很好地运用反例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呢?二是我们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个别化教学?三在充分肯定学生主体的前提下,老师的角色如何更好地把握?如何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践行新课标,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实践、探索、思考。


反思三:分一分(一)教学反思

在学习本节教材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已经有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经验基础,对于“一半”这样的词语在生活中也接触过,通过实践操作,对于分数这类知识不难掌握,但是学生建立分数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定位于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是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一分(一)》这节课,我创设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生日礼物”的情境,引出1/2这一分数,让学生在各个环节中初步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下内容就是我上完课后的一些感受:  

1、创设情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源于丰富、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我通过创设分生日礼物这一生活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分礼物契机,为学生在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这一方面作了铺垫,接着利用分蛋糕让学生发现1/2的存在,让学生在涂一涂中体会到1/2能表示任何一个物体的一半。  

2、面向全体学生,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这节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全体动手操作、思考逐步认识分数。在认识1/2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学生都动手画一画,涂一涂,感悟1/2,在认识分数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又一次通过折一折并涂一涂,了解2/4,3/4,4/4。  

3、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被激活的一个活动,让学生大胆探究“一半”的表示方法中,学生用平均分一个字,平均分一个图形等一些方法来表示,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反思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这节课有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1、课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精神过于紧张,在板书的及时书写上、及重点的突破上出现环节缺漏,造成学生对分数存在的必要性体会不足、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过于浅显;  

2、对于1/2的提前出现,没能抓住契机进行及时切入重点,未能及时针对学生突发生成进行有效地处理;  

3、由于时间有限,各个环节活动多,孩子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较少,孩子的体会不够深刻,不够到位;  

4、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还不够,倾听还不足;  

5、课前对学生的分析还不足,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点没能得到较好地突破。  

上完这节课,感想颇多。除了对本课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安排进行反思之外,更多的是在思考,如何在以后的课中做到一环扣一环,如何运用语言把学生吸引到我的课堂中,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有助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