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反思

时间: 07-08 栏目:反思
反思一:扁鹊见蔡桓公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掌握查找资料和引用资料的方法,能让学生表演等文学活动。

《扁鹊见蔡桓公》这则寓言比较易懂,学生基本上能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资料搜集、结合注释理解文本、回顾表演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具体安排了3个环节:一是导入课题、激发兴趣。课前让学生搜集扁鹊的资料,介绍扁鹊,以达到了解扁鹊的目标,并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本,为接下来课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二是,以扁鹊四次给蔡桓公看病为主线,通过研读蔡桓公的反应,来探究文本,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想象来丰富文本。并且从中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从崇高;体会蔡桓公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以达到明理。三是通过表演来回顾课文内容,达到复述课文的目标,通过跨越时空的对话,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四是评价学生的表演。

一堂课下来,有成功的地方,当然不足也有很多,具体是:

优点:

1、我能够引导学生从了解扁鹊医术入手,紧扣主题,给学生营造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学生热情度高,积极回答问题。

2、教法、学法灵活,学生展示比较精彩。在表演这一环节中,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演一演的方式,达到了复习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的目的。尤其值得的一提的是初三(3)班同学对此特感兴趣,就连平是不喜欢表现的黄雨军也积极的参与到表演中来,我相信他对这本文理解定是不错。

3、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明显,参与率较高,结构清晰,问题设计有针对性。读悟表演结合得好。最主要的是本文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效率较高。

缺点:

1、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强。由于本节课上有表演的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在表演时,不能很好地遵守课堂纪律,使课堂有一些混乱。

2、做好课前预习。由于课前预习不充分,导致课堂上表演环节时,学生不能很好的脱离书本,影响了表演的质量。

3、第一轮表演指导不到位。寓意提炼急促,还应侧重联系学生实际用寓意导行。

4、在第一轮表演结束后,让学生点评环节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以致学生点评流于形式,只会针对表演的同学用模糊的语言如:“好,很好!”作无意义的评价。我应该引导学生对表演者的语言、神态以及对人物的把握上去评价,这样效果会更好,亦更能达到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总之,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自己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如何使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更好的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今后工作的重点,我将更加努力锤炼自己。
 

反思二:扁鹊见蔡桓公教学反思

我在本周教研活动中,讲了《扁鹊见蔡桓公》一课。文章通过叙述桓公因讳疾忌医而死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本文以时间先后的顺序,时间线索清清楚楚。在复习第八部分我设计了两道小题,第 1 题是文学常识,第 2 题写作顺序在教学中等等紧紧抓住这条线,及时板书以第一次拜见为起点画了一条射线,分别标出三个居十日和一个居五日。而后带领学生分析第一次拜见扁鹊和桓侯的表现并画出病情不治后果及桓侯反应等等,并从刚刚的起点中画出另一条线段及时标出腠理这一病情发展过程。

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后,很快就可把板书不上分别在相应位置上标出肌肤、肠胃、骨髓,之后共同学习第二层,学生就会在相应位置上写上汤熨、针石、火齐、无可救药等词语。在次整体观看板书会发现我其实画了一个锐角,从第一次见时桓侯的小疾到最后一次“望而还走”开口越来越大,最后以桓侯的死,留给人们的教训是“讳疾忌医”。

在课上我还设计了小练笔——替桓公写遗言,学生们很有兴趣,写后及时交流学生们有的给桓公的子女写,有的给大臣写,还有的给世人写,写出了桓公临死前的悔悟,交流时有声有色兴趣盎然。

但是细想一下文言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在此堂课上重视了分析、讨论,练笔和交流环节对文章的朗读背诵方面重视不够。今后教学中还要加以重视并改进。


反思三:扁鹊见蔡桓公教学反思

在讲这一课之前,我对同学们说:“本文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法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喻老’的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韩非子想要说明老子的什么观点呢?同学们在学课文的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同学们露出疑惑的神情,他们大约在极力搜索着学过的《老子》名句。
    
为了让学生了解扁鹊其人,我想给他们讲扁鹊的“起死回生”之术,我顺便问了一句:“谁听说过扁鹊的‘起死回生’之术?”没想到田田站起来把这个故事很具体地讲清楚了,连扁鹊针灸的穴位“百会穴”也没落下。他的表现让我很吃惊,因为他是个不太能静下心来看书的人,即便有时在看书,我也认为他并不专心,只是走马观花、心不在焉地了解个大概罢了。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故事的?”我以为他是通过看动画片知道的,没想到他告诉我他是通过看书知道的。我表扬了他,同时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我们不能小看他们,也不能轻言放弃。
    
在初读课文后,我请学生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样?让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理清课文条理,练习简要讲述课文内容。随后,我通过问题“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这一问题来了解蔡桓公固执己见,讳疾忌医的性格特点。通过“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这一问题来体会扁鹊高尚的医德。
    
为了更好地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我请学生想一想蔡桓公每次听到扁鹊的劝告都会想什么?学生们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说得妙趣横生。读了“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的句子,有的同学猜测说:“蔡桓公可能会想:又在这里胡说八道,要不是看着你是神医,我一生气可能早就把你杀了。”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派人去请扁鹊却没请到时,有的同学好像把自己当成了奄奄一息的蔡桓公,用悲伤的、后悔莫及的语气说:“此时躺在病床上的蔡桓公可能在想:扁鹊早就预料到我有今天呀。我真后悔不听他的劝告。看样子我要躺在这里等死了,我真不想死呀。扁鹊呀,你快回来救救我吧,你可是神医呀!”
    
最后我问学生:“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要人命呢?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有同学说:“虽然他一开始得的是小病,但是因为不马上医治,所以就发展为大病了,不能治了。这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发现问题马上处理,要防微杜渐。”这时,有好几名同学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一位同学站起来激动地说:“我知道韩非子想通过这个故事说明老子的哪个观点了。他想说明‘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蔡桓公本来只是患的皮肤上的小病,如果马上治的话就比较容易医治,但是他总是不治就拖成大病,不好治了。”我马上给学生出示了《扁鹊见蔡桓公》原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理解。
    
教学本课,我通过补充资料“扁鹊的起死回生之术”,推敲扁鹊简单行为里蕴含的机警,以及想像蔡桓公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通过孔子和老子名言的运用,使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通过这个小故事,他们又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把握。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