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2)
时间: 07-04
栏目:反思
在这“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春季,我上了《月亮的心 愿》这一课。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关心父母,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情感的体验教育。本课故事情节富有幻想,发人深思。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之所以选了这篇 课文,是因为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思路比较容易理清,就抓住“月亮”的两个不同的心愿来展开,最后总结出月亮最终的心愿。
在备课时,根据低年 级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在理解课题的同时,先说说自己的心愿.再通过读,图,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投入文本之中,让学生用心 灵去感悟月亮那美好而善良的心愿.在思维和情感的震撼中,让学生领会文本那美好的情操.在结束课文时,我又再次让学生说出自己那份经文本震撼,而酝酿形成 的愿望.
思想上非常重视了,做了课件,仔细研究了教材,对教学设计改了又改,还自以为是个不错的设计,课文的教学也似乎有了属于自己的亮点,满怀信心地上课。结果却是喜忧参半。
喜 的是善于活用文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我注重调动学生直接生活的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对话,让学生通过看图,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从而来畅谈自己在 郊游前的激动心情。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再从生活走入文本,实现文本和生活的有机结合。创设情境:月亮姐姐怎样去跟太阳公公商量的,让学生体会“商量” 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语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口语交际中,同时也感受到月亮姐姐的美好心愿。语文新课标指出,让课文的学习和生活的体验相结 合。
忧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朗读,在朗读中感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们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说出了自己的情感。从这让 我更感觉到朗读的重要性。只是在读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指导朗读的能力有限,有些力不从心,没有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读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缺憾有待 于自身能力的提高。还有一忧是
没有把字词作为重点了,只是在开始上课的几分钟象走过场一样让学生开火车认了一认,应该再花点时间、再想些花样,让学生跟生字宝宝多次见面,毕竟一年级的课不同于中高年级的课。
我的教学生涯虽然还长,但我必须抓住每次上课的机会,好好准备。更重要的是,每次上完课后,要看清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
反思五: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
《月亮的心愿》是新课程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有趣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准备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让明天是好天气。后来又看到另一个小 女孩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而宁可不去郊游,她决定还是让明天下雨。第三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我觉得,课文有很多悬疑吸引着我的注意, 同时也吸引着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却采取了各自不同的上法。我是这样设计环节的: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学 生体会月亮的两个不同的心愿:一个是明天晴天,一个是明天下雨,产生这样的矛盾现象,让学生带着新奇,带着疑问,去学习整篇课文。课文没有明讲第二天是晴 天还是雨天,只是说“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在学到最后一小节时,我问学生,月亮的哪个心愿实现了?虽然学生中发生很 多争执,但仔细阅读课文的同学还是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我接下来的设计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我这样问:同学们,其实月亮的心愿也可以说只有一个,你能读读最 后一小节,想想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吗?这个问题直到下课,也没能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那就是月亮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去郊游。
同年级的另一位老 师是这样上的:她没有像我似的提炼出月亮的两个心愿,而是在整体感知的情况下,让学生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分析课文以前,已经能知道月亮的心 愿是“让孩子们都去郊游”了,学生的回答没有遇到我教学时的那种困难。但这样的设计在教学时则缺少些悬念,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也有其他的老师没有把教材挖得这么深,教得倒也顺畅,目标也能较好地达成。所以教完这篇课文后,引发我几方面的疑问:
1、月亮的心愿到底应定位在两个矛盾的“晴天、下雨”上,还是“让孩子们都去郊游”。
2、如果月亮的心愿是“让孩子们都去郊游”,那应该采用怎么样的教法让学生保持学习时的强烈好奇心。
3、把月亮的心愿定位在“晴天、雨天”上,是不是也可以?而揭示“让孩子们都去郊游”目标的达成,是否可老师适当点拔?
4、一年级的课文到底应该是较粗浅地分析,还是带领孩子深入地体验课文的意思?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以上的疑问,希望各位有见识的同仁能给我有用的建议,这也是我的“心愿”。
在备课时,根据低年 级好奇,好动,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在理解课题的同时,先说说自己的心愿.再通过读,图,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自觉,主动的投入文本之中,让学生用心 灵去感悟月亮那美好而善良的心愿.在思维和情感的震撼中,让学生领会文本那美好的情操.在结束课文时,我又再次让学生说出自己那份经文本震撼,而酝酿形成 的愿望.
思想上非常重视了,做了课件,仔细研究了教材,对教学设计改了又改,还自以为是个不错的设计,课文的教学也似乎有了属于自己的亮点,满怀信心地上课。结果却是喜忧参半。
喜 的是善于活用文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我注重调动学生直接生活的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对话,让学生通过看图,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从而来畅谈自己在 郊游前的激动心情。让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再从生活走入文本,实现文本和生活的有机结合。创设情境:月亮姐姐怎样去跟太阳公公商量的,让学生体会“商量” 应该是怎样的一种语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到自己的口语交际中,同时也感受到月亮姐姐的美好心愿。语文新课标指出,让课文的学习和生活的体验相结 合。
忧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朗读,在朗读中感悟。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们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说出了自己的情感。从这让 我更感觉到朗读的重要性。只是在读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指导朗读的能力有限,有些力不从心,没有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读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缺憾有待 于自身能力的提高。还有一忧是
没有把字词作为重点了,只是在开始上课的几分钟象走过场一样让学生开火车认了一认,应该再花点时间、再想些花样,让学生跟生字宝宝多次见面,毕竟一年级的课不同于中高年级的课。
我的教学生涯虽然还长,但我必须抓住每次上课的机会,好好准备。更重要的是,每次上完课后,要看清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
反思五:月亮的心愿教学反思
《月亮的心愿》是新课程语文第二册的一篇有趣的课文,课文讲述了月亮看到一个小女孩准备第二天去郊游,于是想让明天是好天气。后来又看到另一个小 女孩因为要照顾生病的妈妈,而宁可不去郊游,她决定还是让明天下雨。第三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我觉得,课文有很多悬疑吸引着我的注意, 同时也吸引着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却采取了各自不同的上法。我是这样设计环节的:
在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先让学 生体会月亮的两个不同的心愿:一个是明天晴天,一个是明天下雨,产生这样的矛盾现象,让学生带着新奇,带着疑问,去学习整篇课文。课文没有明讲第二天是晴 天还是雨天,只是说“两天后的一个艳阳天,孩子们一个也不少地走在郊游的路上”。在学到最后一小节时,我问学生,月亮的哪个心愿实现了?虽然学生中发生很 多争执,但仔细阅读课文的同学还是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我接下来的设计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我这样问:同学们,其实月亮的心愿也可以说只有一个,你能读读最 后一小节,想想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吗?这个问题直到下课,也没能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那就是月亮想让每一个孩子都去郊游。
同年级的另一位老 师是这样上的:她没有像我似的提炼出月亮的两个心愿,而是在整体感知的情况下,让学生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分析课文以前,已经能知道月亮的心 愿是“让孩子们都去郊游”了,学生的回答没有遇到我教学时的那种困难。但这样的设计在教学时则缺少些悬念,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也有其他的老师没有把教材挖得这么深,教得倒也顺畅,目标也能较好地达成。所以教完这篇课文后,引发我几方面的疑问:
1、月亮的心愿到底应定位在两个矛盾的“晴天、下雨”上,还是“让孩子们都去郊游”。
2、如果月亮的心愿是“让孩子们都去郊游”,那应该采用怎么样的教法让学生保持学习时的强烈好奇心。
3、把月亮的心愿定位在“晴天、雨天”上,是不是也可以?而揭示“让孩子们都去郊游”目标的达成,是否可老师适当点拔?
4、一年级的课文到底应该是较粗浅地分析,还是带领孩子深入地体验课文的意思?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以上的疑问,希望各位有见识的同仁能给我有用的建议,这也是我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