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认识固体教学反思(2)

时间: 07-30 栏目:反思
教师的作用将主要通过中介——活动来体现,也正是由于这些材料,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体验的探究经历。

(三)、关注探究方法,明确研究方向。

在教学中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的同时,要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教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是形成一切问题的基础。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科学课,不可能一开始有独立从事探究学习的能力。要给学生一个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不要一步到位。因为认识固体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先可以让学生整理出固体可能有哪些性质,并讨论出认识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分组研究,这样能保证所有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能够顺利参与研究。这样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逐步让学生学会独立探究的能力。

(四)、关注学生表达,深化探究观点。

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使学生如实地自由自在地说出自己的发现,使发现的事实更加丰富和真实。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他们不仅能认识到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方面的一般特性,而且还有更多的发现。而孩子也的确是是观察的天才,孩子的眼睛是敏锐的,他们的观察细致入微。如学生观察到把小石头放进水里,不仅看到石头上有一些碎沫掉下来,更可贵的是还能观察到小石头刚放进水里时有许多小气泡。在头脑中还形成了新的问题:为什么会有小气泡呢?而问题正是思维的起点,许多发明都是从“疑”开始的,通过质疑,去激发学生的思维与研讨兴趣,把矛盾的化解教给学生。而这时老师就不应该满足学生已得到的研究成果,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派生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后的再研究。最后提出的两个问题,也为他们开展有序的后续探究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所以一节课不是一个研究内容的终点,而应是下一个研究问题的起点。而我们的科学课课堂并不应因铃声的响起而结束,有吸引力的课外活动更能延伸课堂的精彩。


反思五:认识固体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给固体体分类、观察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方面的性特点及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的能力。 

第一部分,给周围常见的物体按固体和液体分类。这个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固体、液体的已有认识,以便提升其对固体和液体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分类能力进行训练。活动中我出示几种让孩子感兴趣的物体,让学生说说是固体、液体。孩子们踊跃回答。然后我又不失时机地问道:“关于固体和液体,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时,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正是教师引发学生进入探究性学习的最佳切入点,面对来源于学生中的大量问题,我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肯定,并把它写在黑板上。当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面的学习时,他们会更专心。因为只有这样积极性的支持态度,学生的内心才能激起科学探究的欲望,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情感和探究意识。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的性质。通过利用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固体的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性质,培养学生在探究中随时收集证据的良好习惯。

第三部分,通过混合和分离认识固体。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混凝土和筛沙子的例子引出固体的混合和分离。接下来引导学生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整个活动实施下来,我觉得有几个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1、备课不充分,对课堂中时间的把握心中没数,致使拖堂。

2、课堂上有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没认真的去听,也没能及时的给予评价。其实这期间我是在思考我自己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

3、最后一个环节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其实应先让学生看书上的那两个最典型不过的例子,然后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去举一些例子。

4、以后还要在备课上大下功夫。除了备教材之外还要认真的去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知识,学生先想到的自己早一步想到。准备好多种方案,以及时的应付课堂上会出现的一些尴尬局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