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教学反思
时间: 07-02
栏目:反思
反思一:植树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中最头痛的一环,因为它本应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在教学上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仅仅就题讲题,只考虑到它的解题方法、步骤而不考虑它的应用性,所以导致本应是妙趣横生的应用题成了许多老师、学生心中的棘手题。本月教学的《植树》一课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部分案例:
师: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北方春天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生:风沙大、干燥。
师:为什么会出这种现象呢?
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树木被破坏。
师: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生:植树造林。
师:你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吗?
生:想。(生积极踊跃)
师:现在学校想组织植树造林,涉及到哪些必须解决的问题?
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小组觉得首先应该决定到哪儿植树?
生2:我们小组认为应确定去多少人。
生3:还有要知道栽什么树最好。
生4:要想好怎样去的问题。
师:你们想得可真周到,现在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而且完全没有以往应用题教学的沉闷严肃,就是因为我抓住了环境这一热点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学生们感到自己能为环保做一些贡献他们才十分的高兴,能够非常积极地解决植树中的几个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家庭入手,从学生周围环境着眼,是我们对如何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几点感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一定深入,所选择的方法更是不尽相同,不论怎样,只要注意挖掘,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更是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反思二:植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是:(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是:
1、中上程度的学生都能正确地口算如36/3先算30/3=10再算6/3=2,10+2=12还有的学生先算6/3=2再算30/3=10还有的说做除法想乘法。3*( )=36也就是3*12=36所以36/3=12。
2、不足之处:就是学困生还没有掌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课堂上提问怎样算的有很多学困生都会说口算方法,结果做作业时就不会做,正确率偏低。如黄成凯做的68/2=43、84/4=20从这两题看(1)乘法口诀不熟练。(2)口算方法没掌握。
3、采取措施:36/3这一题我应该指导学生摆小棒拿3捆小棒和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3梱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10.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1,合起来就是12根。
总之在教学时最好用小棒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困生理解便于学困生口算,这样我想正确率肯定会很高的。
反思三:植树教学反思
《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第10、1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反思四:植树教学反思
《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上几点做法:
1、提倡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教学中我并不急于提示孩子们怎么做,而是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怎么做,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尊重学生思维方式。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展示与汇报中,学生学会了口算除法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中最头痛的一环,因为它本应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但在教学上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仅仅就题讲题,只考虑到它的解题方法、步骤而不考虑它的应用性,所以导致本应是妙趣横生的应用题成了许多老师、学生心中的棘手题。本月教学的《植树》一课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部分案例:
师: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北方春天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生:风沙大、干燥。
师:为什么会出这种现象呢?
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树木被破坏。
师: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生:植树造林。
师:你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吗?
生:想。(生积极踊跃)
师:现在学校想组织植树造林,涉及到哪些必须解决的问题?
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小组觉得首先应该决定到哪儿植树?
生2:我们小组认为应确定去多少人。
生3:还有要知道栽什么树最好。
生4:要想好怎样去的问题。
师:你们想得可真周到,现在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很浓,而且完全没有以往应用题教学的沉闷严肃,就是因为我抓住了环境这一热点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学生们感到自己能为环保做一些贡献他们才十分的高兴,能够非常积极地解决植树中的几个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他们服务于社会的意识。
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的家庭入手,从学生周围环境着眼,是我们对如何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几点感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一定深入,所选择的方法更是不尽相同,不论怎样,只要注意挖掘,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更是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服务!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反思二:植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是:(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是:
1、中上程度的学生都能正确地口算如36/3先算30/3=10再算6/3=2,10+2=12还有的学生先算6/3=2再算30/3=10还有的说做除法想乘法。3*( )=36也就是3*12=36所以36/3=12。
2、不足之处:就是学困生还没有掌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课堂上提问怎样算的有很多学困生都会说口算方法,结果做作业时就不会做,正确率偏低。如黄成凯做的68/2=43、84/4=20从这两题看(1)乘法口诀不熟练。(2)口算方法没掌握。
3、采取措施:36/3这一题我应该指导学生摆小棒拿3捆小棒和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3梱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个10.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1,合起来就是12根。
总之在教学时最好用小棒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困生理解便于学困生口算,这样我想正确率肯定会很高的。
反思三:植树教学反思
《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第10、11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反思四:植树教学反思
《植树》是北师大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口算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上几点做法:
1、提倡算法多样化。
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同一道口算题时,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他们往往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另外,学生在计算时口算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除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教学中我并不急于提示孩子们怎么做,而是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怎么做,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尊重学生思维方式。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展示与汇报中,学生学会了口算除法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