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教学反思

时间: 07-15 栏目:反思
反思一: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教学反思

《西地平线上的落日》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文中运用了联想的方法,在对落日的描写中引进文学和历史文化典故,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对世间有大美”之深刻诠释。因此从自然又升华到了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故要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悲剧美、英雄美的能力。

课后,对这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点感悟。

第一,强调预习。由于本篇文章脉络较为清晰,但内容和深层挖掘的东西较多,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做好较充分的预习工作,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注重研习。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这堂课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好。因此,我想,如果在这堂课开始时,就设计一个赏析环节,让学生谈一谈哪一次落日写得最好或者他们最喜欢哪次落日,并说说理由,在此基础上,再加强朗读和赏析的能力。这样,学生可能会更快地融入文本。

第三,深入探究。本文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感悟和倾听,还有就是从对大自然的感悟引发开了对生命对历史等的思考,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内涵进行探究、思考领悟。

这堂课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感悟自然和鉴赏语言的能力有一定的点拨。课上充分运用了学生讨论和朗诵的这两个重点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很可惜问题探讨时难以深入,升华不够。而学生发言又比较浅,此时应该适当加入一些背景材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反思二: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教学反思

文章尽管写了三次落日,但都是建立在西部辽阔的疆域和人文内涵之上,如果不能体会西部的雄伟和壮观,就理解不了落日的壮美。  

文章的导入从解题入手,把题目补充成完整的句子。“‘我’看‘西地平线上的落日’”,从而引出“在哪里看”,看了“什么样的落日”,从而到达理清文章的思路。
    
散文最重要的是就是语言的鉴赏。要求他们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次落日,然后进行语言的探讨。这样几乎把几个难懂的句子都找出来了。如“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在他们自己的一些理解之后我补充讲解了电影《泰坦尼克号》(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与其说是描述爱情还不如说是表达对人类生命的关怀和尊敬,它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在死亡面前的从容和尊严),把这点联合落日讲开,还是有效果的,把自己怎么理解文章的也让学生领会就够了。
    
我认为如果一堂课能让学生提出问题而且让他们自己回答,便是成功的。也即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自己说话。尽管有很多做得不成熟,但正努力朝这方面努力,便也是一种进步吧。
    
希望每节课都能让他们有所收获,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能够留点烙印。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更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反思三: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教学反思

《西地平线上》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二篇学习材料。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但由于文中运用了联想的方法,在对落日的描写中引进文学和历史文化典故,不仅仅是增加了文章的历史文化韵味,更是对“对世间有大美”之深刻诠释。因此从自然又升华到了对生命和历史的思考。故也要培养学生欣赏与感悟自然美、悲剧美、英雄美的能力。

学生通过文本研习,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感受壮美的审美特征。对“世间有大美”的解读;理解想像和联想在文中的作用,对联想内容的深层思考和解读。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研习文本、探讨问题。

我一开始对于设计这堂课有三点想法:

(1)要学生重视预习:由于本篇文章脉络较为清晰,但内容和深层挖掘的东西较多,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做好较充分的预习工作,并给他们提出具体的预习内容,这样,上课时就可细可深,上出语文味。因此,我选择忽略文本的结构,直接切入落日,重点放在对落日的描写和思考上。

(2)重视研习:本专题的教学呈现方式全部为“文本研习”,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因此我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赏析环节,让学生谈一谈哪一次落日写得最好或者他们最喜欢哪次落日,并说说理由。在此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赏析的能力。

(3)适当探讨:本文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感悟和倾听,还有就是从对大自然的感悟引发开了对生命对历史等的思考,应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内涵进行思考领悟。因此,我又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

上好课后,我又深思了这几个环节。

(1)在第一个赏析环节虽然有加强学生朗诵和感悟的意识,但对语言的赏析和写作手法的表达上并没有很透彻的深入。最后只能让学生个人读集体读去体会自然之美。对于为什么美即描写手法的妙处只是让一个同学总结了下而已。

(2)第二个探讨环节,问题设计的太多了,难以深入,而学生发言又比较浅,此时应该加入自己的看法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到深层次的思考。但在上课过程中引导性语言和意识不足;探讨时加入一些补充材料,但没有很好的运用起来,材料出现得太迟了,没有时间让学生讨论;而最后本来设计好的从“自然之大美”引发到“生命之大美”和“历史之大美”的一个升华的小结被遗忘了,没有对“世间有大美”进行层层诠释,非常可惜。

这堂课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感悟自然和鉴赏语言的能力有一定的点拨。课上充分运用了学生讨论和朗诵的这两个重点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很可惜问题探讨时升华不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