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反思
时间: 07-01
栏目:反思
反思一: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设疑引新:首先出示两组数据(1)1.028 1.0280 1.02800 (2) 1.028 10.28 102.8 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将四个相同数字分别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自主探索、猜想验证。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1)0.004米= 4毫米 (2)0.04米= 40毫米 (3)0.4米= 400毫米(4)4米= 4000毫米 先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观察将(2)式同(1)式比较后,学生自主将(3)(4)式比较。交流谈谈自已的看法。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后做96页做一做,巩固知识,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巩固做97页做一做,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三、灵活应用。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A、基本练习,出示两排数,让学生观察说出从上排数变成下排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扩大还是缩小了多少倍。B、加深练习:比一比谁是最棒的数学医生。实际上是判断,先让学生诊断,然后对症下药。C、提高练习:赛一赛,谁最聪明,出示一个数,向左向右移动多次,让学生看谁先得出结果来。来一齐巩固小数点左移和右移的灵活应用。
四、课堂总结:先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内容简单复习。然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作激励性评价。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1、设疑引新,激发探究意识。出示由相同数字组成的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
2、改变模式,以自主探索为核心。新课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索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动眼、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讨论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3、练习设计,改变枯燥无味。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设计有坡度练习,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比一比谁是最棒的数学医生,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很好掌握知识(知道哪错了)更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4、存在不足,有待以后改进,本节课虽然有很多讨论活动,但我在引导的过程中缺乏适当的鼓励,课堂气氛后来不如先前活跃,少部分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不够。
反思二: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我就进行了调查,“通过刚才的习题检测谁学掌握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谁能正确移动小数点?请举手!”数了数23人,全班58人,不到一半人掌握了所学知识,如此不尽人意的教学效果使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根据我及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已经预料到学生学习会有困难,所以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小数点的移动方法。但事与愿违。
小数点的移动变化规律不是学生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探索规律中,学生完全是在我的引导之下发现的,这就使学生失去了主动性,变成了简单的记忆。我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感到操作记忆要比模仿记忆时间更长久,有时达到终生不忘。这节课过于注重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
在实际移动小数点时,遇到困难如数位不够怎么办,虽然指导了,但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太少,以致在独立练习时,纷繁复杂的情况学生无从下手。教学内容安排的多,练习少,对学生掌握的方法不能及时巩固。
小数点的移动是较为抽象的,教师的“笔尖代替小数点”,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路线很模糊。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也在网上查找了相关课件,但没有效果好的,通过这节课的失败,我一直在思考怎样使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有一个生动的认识呢?我觉得利用课件,让学生在大屏幕上真真实实的看到小数点蹦来蹦去,及移动的路线、小数的变化情况,这样既生动又直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的努力方向是:留给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习惯,致力于教学研究。
反思三: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个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互换以及小数计算的基础。
我在教学时,先讲了《西游记》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新知时采取直接给出一个小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使学生清楚的看到移动小数点后的变化,然后通过把移动后的小数换算成低级单位数量,使学生看出长度不同,接着我请学生从上往下观察并讨论换算后的结果有着怎样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讨论能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老师把规律板书出来,再请学生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倍数有着怎样的联系,趁热打铁,我又让学生尝试着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学生也能尝试说出。接着我就利用这个规律让学生把指定的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请学生进行小数点的移动。
但通过课后的作业,我发现学生掌握的不太好,尽管学生能说出变化的规律,可是实际应用是还不太得心应手,我分析了原因:一、过于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偏多。二、由于时间紧张,移动小数点位置数位不够时0的添加没有理解透彻,以及小数点移动后的位置不明确。
改进方法是:合理安排内容,调整教学难度。应该删除利用规律这部分内容,移到下一课,第一节的教学目的只放在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原来的数发生的变化规律,把规律真正理解透,第二节课再进行规律的应用。这节课我在设计时受到教参和练习册作业安排的影响,没有估计到本班学生实际接受情况,使我深刻认识到教材的教学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设疑引新:首先出示两组数据(1)1.028 1.0280 1.02800 (2) 1.028 10.28 102.8 从学生己有知识出发,将四个相同数字分别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自主探索、猜想验证。教学例1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1)0.004米= 4毫米 (2)0.04米= 40毫米 (3)0.4米= 400毫米(4)4米= 4000毫米 先引导学生从上往下观察将(2)式同(1)式比较后,学生自主将(3)(4)式比较。交流谈谈自已的看法。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后做96页做一做,巩固知识,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巩固做97页做一做,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三、灵活应用。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A、基本练习,出示两排数,让学生观察说出从上排数变成下排的数,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扩大还是缩小了多少倍。B、加深练习:比一比谁是最棒的数学医生。实际上是判断,先让学生诊断,然后对症下药。C、提高练习:赛一赛,谁最聪明,出示一个数,向左向右移动多次,让学生看谁先得出结果来。来一齐巩固小数点左移和右移的灵活应用。
四、课堂总结:先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内容简单复习。然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作激励性评价。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1、设疑引新,激发探究意识。出示由相同数字组成的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
2、改变模式,以自主探索为核心。新课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索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动眼、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讨论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3、练习设计,改变枯燥无味。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设计有坡度练习,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比一比谁是最棒的数学医生,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很好掌握知识(知道哪错了)更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4、存在不足,有待以后改进,本节课虽然有很多讨论活动,但我在引导的过程中缺乏适当的鼓励,课堂气氛后来不如先前活跃,少部分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不够。
反思二: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我就进行了调查,“通过刚才的习题检测谁学掌握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谁能正确移动小数点?请举手!”数了数23人,全班58人,不到一半人掌握了所学知识,如此不尽人意的教学效果使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根据我及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已经预料到学生学习会有困难,所以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指导小数点的移动方法。但事与愿违。
小数点的移动变化规律不是学生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在探索规律中,学生完全是在我的引导之下发现的,这就使学生失去了主动性,变成了简单的记忆。我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也感到操作记忆要比模仿记忆时间更长久,有时达到终生不忘。这节课过于注重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
在实际移动小数点时,遇到困难如数位不够怎么办,虽然指导了,但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太少,以致在独立练习时,纷繁复杂的情况学生无从下手。教学内容安排的多,练习少,对学生掌握的方法不能及时巩固。
小数点的移动是较为抽象的,教师的“笔尖代替小数点”,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路线很模糊。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也在网上查找了相关课件,但没有效果好的,通过这节课的失败,我一直在思考怎样使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有一个生动的认识呢?我觉得利用课件,让学生在大屏幕上真真实实的看到小数点蹦来蹦去,及移动的路线、小数的变化情况,这样既生动又直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的努力方向是:留给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习惯,致力于教学研究。
反思三:小数点位置变化教学反思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个难点,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互换以及小数计算的基础。
我在教学时,先讲了《西游记》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新知时采取直接给出一个小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使学生清楚的看到移动小数点后的变化,然后通过把移动后的小数换算成低级单位数量,使学生看出长度不同,接着我请学生从上往下观察并讨论换算后的结果有着怎样的变化规律,学生通过讨论能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老师把规律板书出来,再请学生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倍数有着怎样的联系,趁热打铁,我又让学生尝试着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学生也能尝试说出。接着我就利用这个规律让学生把指定的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请学生进行小数点的移动。
但通过课后的作业,我发现学生掌握的不太好,尽管学生能说出变化的规律,可是实际应用是还不太得心应手,我分析了原因:一、过于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偏多。二、由于时间紧张,移动小数点位置数位不够时0的添加没有理解透彻,以及小数点移动后的位置不明确。
改进方法是:合理安排内容,调整教学难度。应该删除利用规律这部分内容,移到下一课,第一节的教学目的只放在小数点向右(或左)移动,原来的数发生的变化规律,把规律真正理解透,第二节课再进行规律的应用。这节课我在设计时受到教参和练习册作业安排的影响,没有估计到本班学生实际接受情况,使我深刻认识到教材的教学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