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二)教学反思
时间: 06-09
栏目:反思
反思一:丑小鸭(二)教学反思
《丑小鸭》是人教版二(下)的一篇课文,也是安徒生非常有代表的一篇童话故事,寓意是非常深刻的,可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是无论无何也不会真正理解安徒生先生写这篇童话的真正用意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指导他们读好这篇童话才是教学的真正难点和重点。
一、读准读好课文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空间。例: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默读课文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指名读,男女分角色读,这些多种的读书形式让孩子在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二、想象是理解和朗读之间的桥梁
课堂上,我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你是丑小鸭的朋友你会怎样嘲笑他?如果你是丑小鸭你会想些什么?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并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课文,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自然,想象会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三、语言文字积累也很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再三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感悟,例如: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 “欺负、讨厌、孤单、讥笑”等词语重点理解,,他们更能深刻感受到丑小鸭所遭遇的悲惨命运。课文中的很多词语课后我也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这样会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反思二:丑小鸭(二)教学反思
其实很喜欢这个故事,对这个故事有着特殊的情感。虽然自己没能成为白天鹅,但我也确实曾经像丑小鸭那样努力过。但是,教学不会因为你喜欢就能教得好,不会因为喜欢就能上得好。上《丑小鸭》已经不下四次了,但是真正觉得有收获,令自己较满意的还是刚刚过去的这一次。
第一课时,上次已经有老师上过。上第二课时,我的想法是,如何让学生既能走进丑小鸭,了解这个艺术形象的内在魅力,又能比较巧妙地对文章的篇章构局及其实一些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执教时,在让学生回顾读了课文的第1、2、7自然段后(是上一位老师所教的),我提出一个问题:丑小鸭从出生直至成为白天鹅时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让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思考。当然,如果指望学生能够很完整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我让学生知道多少说多少,大家组合在一起就能理清文脉了。经过大家的努力,最后得出这个一条线索:出生后样子长得丑,受到大家的欺负——离家出走,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冬天,几乎冻死在冰面上——春天,变成白天鹅。然后,再通过四张图片,让学生看图连说故事的脉络。这个练习,课程中是规定从四年级开始,但是,我发现,那个时候才开始训练,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不去思考一个文章主要写什么,分哪几方面写了。因此,我现在提早进行训练,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再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的3、4、6自然段,说说,丑小鸭都受了哪些苦。在学生反馈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大家怎么欺负丑小鸭?然后,用“如果是爱它,会怎么做?”进行比较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大家都受到呵护时,唯有丑小鸭受着苦。学生读着读着,声音就开始变低了,高兴不起来了。
这时,有学生发现,为什么中间第5自然段没写丑小鸭受得苦,反而写他看到白天鹅,并且又惊奇又羡慕呢?当然,我依然把这个问题抛还给学生。他们的理解一样令我十分惊奇——
有的说:“丑小鸭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一样美丽。”
有的说:“天鹅的美丽给了丑小鸭希望和信心,自己一定要努力,好好活着。”
有的说:“如果没有看到白天鹅,说不定丑小鸭熬不过冬天了。”
……
那一句句,我发现,原来教师说多了,不一定能让学生理解得多,但放手让他悟,让他们自己交流,会有许多的收获。
然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是什么让丑小鸭最终变成了一只白天鹅?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十分幼稚,但当你听了学生的回答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们理解得很透彻。
有的说:“那本身就是一个天鹅蛋,到了春天,自然会变成天鹅。”
有的说:“是因为丑小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依然不放弃,很坚强地活着,让他变成天鹅。”
有的说:“是因为他想成为美丽的白天鹅那个愿望让他一直努力,最终成为白天鹅。”
有的说:“是一个善良的心,一份热爱生活的信心让他成为白天鹅。”
……
瞧!他们能从方方面面进行阐述这个问题,非常了不起。
最后,问他们现实生活中,那些人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他们说出了“南丁·格尔”、“爱迪生”“毛泽东”、“陈景润”……从中国到外国,从古至今,他们知道的很多很多。
上了课之后,发现学生的眼里闪着温柔的光芒,我知道那是文学的魅力,那是丑小鸭的故事在影响着他们,在柔化了他们的心。
反思三:丑小鸭(二)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一定的容量,整个教学过程能紧扣目标,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识字学文、读文悟道、说话练习和写字指导等环节彼此衔接,顺理成章。识字和朗读的环节安排妥当,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自然有效。
教学过程中比较有收获的有以下三点:
(1)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模仿能力较强,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多种识记汉字的好方法,因此在每个识字教学的环节中,我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识字教学各有侧重,课文要求识记的8个生字都是常用字,识记难度不大。对不容易读准的“丑、冷、影”三个字,重点指导读准字音,尤其是“冷、影”的后鼻音;对“丑、单”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容易出错的,则教师示范指导正确的笔顺。在生字学习过程中还注意积累部首相同的生字,学习“冷“字时,让学生说说已经积累的带两点水的汉字,仔细想想这些两点水的字之间有什么小秘密?既发现了两点水的汉字与温度有关,表示寒冷的意思,又巩固了已学汉字。
(2)依托教材,进行有效地说话训练,不仅帮助学生深入学文,而且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重要材料。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多种语言环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反馈学生预习环节,就出示丑小鸭、白天鹅的图片和相关的词语,让学生介绍“这是一只丑小鸭,( )。”“丑小鸭长大后变成了白天鹅,( )。”创设情境紧扣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印象中的丑小鸭和白天鹅的样子。在完成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再通过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自读课文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感悟文章的内涵。课结束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词语,讲讲《丑小鸭》的故事。另外,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口头表达时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说正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问题就及时提醒学生并指导学生改正。让学生在说正确的基础上再指导他们说具体、说生动,注意语言的规范。
(3)加强朗读指导,做到“在悟中读,在读中悟”。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在朗读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指导读课文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形象的语句借助多媒体图片这种形象直观的手段;描写丑小鸭遭遇的有关语句在学生各抒己见,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加以点拨,读出丑小鸭的可怜、孤单;朗读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那种既惊奇又兴奋、激动的句子时,适时配上激情、愉悦的音乐,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体会后再读。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做到读有成效,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感悟文章的主旨,明白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反思四:丑小鸭(二)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丑小鸭因“丑”而到处受人欺负,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终因由丑变美而获得了新生的故事,在教学中,为了教出祖国语音文字的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片浓厚美的氛围,我重视学生的感知性活动,让感知性活动发挥以下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一、发挥感知激趣功能
直观形象是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直观印象,反映的对象是非符号性和象征性物体,小学生们的思维特点是直观性强,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
在教学《丑小鸭》时,为了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利用幻灯和图片突出了丑小鸭的“丑”,让学生在感知中体会到了丑小鸭当时的艰难处境,帮助学生在内容上形成上位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发挥感知质疑功能
低年级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因此,感知环境尽量做到能多感官感知,包括视觉、听觉、动觉等,其中视觉形象直观性尤为强烈,在教学中,老师通过简笔画把丑小鸭生活的环境都勾画了出来:从家到森林、从芦苇地再到冰面上,每到一处,都用不同的语言配合简笔画把丑小鸭的生活环境勾勒出来,并在创设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合理想象,产生疑问。
如,在森林中时,老师渲染出了一片欢乐的气氛:这儿可热闹了,听,松鼠蹭蹭蹭地窜上树梢;看,小鸟儿正站在枝头唧唧喳喳地炫耀自己的歌喉呢,丑小鸭心里很高兴。在这欢乐气氛中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心理活动。热闹中对比出丑小鸭的孤单受欺负,从而让学生自己产生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境况的疑问,并产生对美对丑的正确评价。
三、发挥感知表象功能
感知自身最主要的功能是积累表象。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引导,以积累正确而有序的表象,有用且有意义的表象。
在教学中,老师主要抓住丑小鸭的丑及受人欺负,感到孤单这条主线来展开感知。通过幻灯、实物、学生表演动作、简笔画等手段引起学生对丑小鸭的同情,从而给学生以强烈的印象。
四、发挥感知想象功能
感知想象又叫感知欣赏,这是感知过程中的较高境界。在教学《丑小鸭》过程中,老师把音乐艺术形象与语言艺术形象结合起来,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音乐形象以渲染学习情境:当春天来临时,在《春之声圆舞曲》中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在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耳边想起老师的配乐朗诵:
“小草儿路上绿了,耳边似乎听到鸟儿的叫声。春天,是年年岁岁又一次蓬蓬勃勃的开始。瞧。湖面上的冰融化了,透明清亮的湖面上映出朦胧的薄雾,映出洁白的云朵,更映出了鲜艳的桃花。”
优美的音乐旋律,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丑小鸭》是人教版二(下)的一篇课文,也是安徒生非常有代表的一篇童话故事,寓意是非常深刻的,可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是无论无何也不会真正理解安徒生先生写这篇童话的真正用意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理解课文内容,指导他们读好这篇童话才是教学的真正难点和重点。
一、读准读好课文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空间。例: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默读课文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指名读,男女分角色读,这些多种的读书形式让孩子在读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二、想象是理解和朗读之间的桥梁
课堂上,我多处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你是丑小鸭的朋友你会怎样嘲笑他?如果你是丑小鸭你会想些什么?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生活经验,并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课文,让他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心自由地去体验自然,想象会潜移默化地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三、语言文字积累也很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再三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学生加强语言积累、加强感悟,例如: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 “欺负、讨厌、孤单、讥笑”等词语重点理解,,他们更能深刻感受到丑小鸭所遭遇的悲惨命运。课文中的很多词语课后我也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这样会对他们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反思二:丑小鸭(二)教学反思
其实很喜欢这个故事,对这个故事有着特殊的情感。虽然自己没能成为白天鹅,但我也确实曾经像丑小鸭那样努力过。但是,教学不会因为你喜欢就能教得好,不会因为喜欢就能上得好。上《丑小鸭》已经不下四次了,但是真正觉得有收获,令自己较满意的还是刚刚过去的这一次。
第一课时,上次已经有老师上过。上第二课时,我的想法是,如何让学生既能走进丑小鸭,了解这个艺术形象的内在魅力,又能比较巧妙地对文章的篇章构局及其实一些语言的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执教时,在让学生回顾读了课文的第1、2、7自然段后(是上一位老师所教的),我提出一个问题:丑小鸭从出生直至成为白天鹅时一共经历了几个阶段?让学生默读课文,进行思考。当然,如果指望学生能够很完整全面地回答这个问题,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我让学生知道多少说多少,大家组合在一起就能理清文脉了。经过大家的努力,最后得出这个一条线索:出生后样子长得丑,受到大家的欺负——离家出走,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冬天,几乎冻死在冰面上——春天,变成白天鹅。然后,再通过四张图片,让学生看图连说故事的脉络。这个练习,课程中是规定从四年级开始,但是,我发现,那个时候才开始训练,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不去思考一个文章主要写什么,分哪几方面写了。因此,我现在提早进行训练,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再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的3、4、6自然段,说说,丑小鸭都受了哪些苦。在学生反馈时,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大家怎么欺负丑小鸭?然后,用“如果是爱它,会怎么做?”进行比较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大家都受到呵护时,唯有丑小鸭受着苦。学生读着读着,声音就开始变低了,高兴不起来了。
这时,有学生发现,为什么中间第5自然段没写丑小鸭受得苦,反而写他看到白天鹅,并且又惊奇又羡慕呢?当然,我依然把这个问题抛还给学生。他们的理解一样令我十分惊奇——
有的说:“丑小鸭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一样美丽。”
有的说:“天鹅的美丽给了丑小鸭希望和信心,自己一定要努力,好好活着。”
有的说:“如果没有看到白天鹅,说不定丑小鸭熬不过冬天了。”
……
那一句句,我发现,原来教师说多了,不一定能让学生理解得多,但放手让他悟,让他们自己交流,会有许多的收获。
然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觉得是什么让丑小鸭最终变成了一只白天鹅?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十分幼稚,但当你听了学生的回答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们理解得很透彻。
有的说:“那本身就是一个天鹅蛋,到了春天,自然会变成天鹅。”
有的说:“是因为丑小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依然不放弃,很坚强地活着,让他变成天鹅。”
有的说:“是因为他想成为美丽的白天鹅那个愿望让他一直努力,最终成为白天鹅。”
有的说:“是一个善良的心,一份热爱生活的信心让他成为白天鹅。”
……
瞧!他们能从方方面面进行阐述这个问题,非常了不起。
最后,问他们现实生活中,那些人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他们说出了“南丁·格尔”、“爱迪生”“毛泽东”、“陈景润”……从中国到外国,从古至今,他们知道的很多很多。
上了课之后,发现学生的眼里闪着温柔的光芒,我知道那是文学的魅力,那是丑小鸭的故事在影响着他们,在柔化了他们的心。
反思三:丑小鸭(二)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有一定的容量,整个教学过程能紧扣目标,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识字学文、读文悟道、说话练习和写字指导等环节彼此衔接,顺理成章。识字和朗读的环节安排妥当,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自然有效。
教学过程中比较有收获的有以下三点:
(1)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由于二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模仿能力较强,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多种识记汉字的好方法,因此在每个识字教学的环节中,我都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识字教学各有侧重,课文要求识记的8个生字都是常用字,识记难度不大。对不容易读准的“丑、冷、影”三个字,重点指导读准字音,尤其是“冷、影”的后鼻音;对“丑、单”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容易出错的,则教师示范指导正确的笔顺。在生字学习过程中还注意积累部首相同的生字,学习“冷“字时,让学生说说已经积累的带两点水的汉字,仔细想想这些两点水的字之间有什么小秘密?既发现了两点水的汉字与温度有关,表示寒冷的意思,又巩固了已学汉字。
(2)依托教材,进行有效地说话训练,不仅帮助学生深入学文,而且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重要材料。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材内容,积极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多种语言环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反馈学生预习环节,就出示丑小鸭、白天鹅的图片和相关的词语,让学生介绍“这是一只丑小鸭,( )。”“丑小鸭长大后变成了白天鹅,( )。”创设情境紧扣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印象中的丑小鸭和白天鹅的样子。在完成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再通过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自读课文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感悟文章的内涵。课结束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词语,讲讲《丑小鸭》的故事。另外,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口头表达时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说正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问题就及时提醒学生并指导学生改正。让学生在说正确的基础上再指导他们说具体、说生动,注意语言的规范。
(3)加强朗读指导,做到“在悟中读,在读中悟”。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在朗读的同时加深对文章的感悟。指导读课文描写丑小鸭和白天鹅形象的语句借助多媒体图片这种形象直观的手段;描写丑小鸭遭遇的有关语句在学生各抒己见,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加以点拨,读出丑小鸭的可怜、孤单;朗读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那种既惊奇又兴奋、激动的句子时,适时配上激情、愉悦的音乐,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体会后再读。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做到读有成效,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感悟文章的主旨,明白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反思四:丑小鸭(二)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丑小鸭因“丑”而到处受人欺负,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终因由丑变美而获得了新生的故事,在教学中,为了教出祖国语音文字的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一片浓厚美的氛围,我重视学生的感知性活动,让感知性活动发挥以下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一、发挥感知激趣功能
直观形象是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直观印象,反映的对象是非符号性和象征性物体,小学生们的思维特点是直观性强,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
在教学《丑小鸭》时,为了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利用幻灯和图片突出了丑小鸭的“丑”,让学生在感知中体会到了丑小鸭当时的艰难处境,帮助学生在内容上形成上位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语言感受力,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发挥感知质疑功能
低年级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形象性,因此,感知环境尽量做到能多感官感知,包括视觉、听觉、动觉等,其中视觉形象直观性尤为强烈,在教学中,老师通过简笔画把丑小鸭生活的环境都勾画了出来:从家到森林、从芦苇地再到冰面上,每到一处,都用不同的语言配合简笔画把丑小鸭的生活环境勾勒出来,并在创设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合理想象,产生疑问。
如,在森林中时,老师渲染出了一片欢乐的气氛:这儿可热闹了,听,松鼠蹭蹭蹭地窜上树梢;看,小鸟儿正站在枝头唧唧喳喳地炫耀自己的歌喉呢,丑小鸭心里很高兴。在这欢乐气氛中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心理活动。热闹中对比出丑小鸭的孤单受欺负,从而让学生自己产生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境况的疑问,并产生对美对丑的正确评价。
三、发挥感知表象功能
感知自身最主要的功能是积累表象。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引导,以积累正确而有序的表象,有用且有意义的表象。
在教学中,老师主要抓住丑小鸭的丑及受人欺负,感到孤单这条主线来展开感知。通过幻灯、实物、学生表演动作、简笔画等手段引起学生对丑小鸭的同情,从而给学生以强烈的印象。
四、发挥感知想象功能
感知想象又叫感知欣赏,这是感知过程中的较高境界。在教学《丑小鸭》过程中,老师把音乐艺术形象与语言艺术形象结合起来,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音乐形象以渲染学习情境:当春天来临时,在《春之声圆舞曲》中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在音乐声中让学生闭上眼睛,耳边想起老师的配乐朗诵:
“小草儿路上绿了,耳边似乎听到鸟儿的叫声。春天,是年年岁岁又一次蓬蓬勃勃的开始。瞧。湖面上的冰融化了,透明清亮的湖面上映出朦胧的薄雾,映出洁白的云朵,更映出了鲜艳的桃花。”
优美的音乐旋律,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