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反思

时间: 06-28 栏目:反思

反思一: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反思

本文描写了一个老人凭着对大山的热爱和一股坚毅执着的精神所创造的奇迹。文章并没有具体描写老人这几十年是怎样植树造林的,只通过简单的外貌、对话和动作描写,将老人的艰苦、坚强和执着就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  在教学中,学生们在读文中也感受到文中的“我”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看到这张脸的感动“心里有点儿发热”到随着听到老人生活艰苦“我的心里有点酸”,再到得知老人孤独时“我好像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忧郁牵扯着、牵扯着……”

老人平凡,平凡中见证着伟大!如果这位老人当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他的颁奖词又该怎样写呢?

(此时,我介绍了颁奖词应注意的要领,然后当场拟定了四份颁奖词)

其一:一山葱绿,一间石屋,一把铁锹守住了多年的孤独,换来了无边的绿意,你是大山杰出的化妆师!

其二:简短的话语藏不住你生活的艰苦,一幅粉笔画叙述着你内心的孤独,石头一样的双手耕耘着山的梦想。你是一个大写的人!

其三:石屋、铁锹、粉笔画,他们陪伴着你,你用豪迈的歌声驱散难耐的孤寂,你用双手装扮苍翠的群山,漫无边际的绿色记载着你的功绩。你是一个值得敬仰的人!

其四:孤独的石屋,干硬的窝头,艰苦的生活没有改变你绿树植满坡的愿望,你是山梁中金色的云彩,演绎着一曲植树造林的欢歌!

接下来是学生写。几分钟过去,学生的颁奖词也已出炉。我随意点了几名同学朗读自己写的颁奖词,也许是对课文深入的理解,也许是教师例文的作用,感觉比以往的习作更好些!现摘录四则:

您是勤劳、朴实的人,您是生活艰苦的人,您是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人,您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山上默默无闻地植树,您用双手创造了一片绿洲。(郎慧)

您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山上种树,您真是大山上的绿色使者。(陈嘉琦)

您多么勤劳,多么善良,多么执着。您一个人,用一双手,种植了无数参天大树,这源于您那颗无私奉献的心,您在清苦的大山里,与树为伴,与树为友。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您用一生的精力创造了绿色,让森林再现。(裴培)

一个人,一双手,一把锹,种植了无数参天大树。这奇迹,这力量,这动力,源于您那颗无私奉献的心。您在清苦的大山里,与树为伴,与树为友,默默地奉献着您对树的爱。您用一生的精力,一生的艰辛,一生的信念,创造了大山的美好。(王晶晶)

教学于此,感慨于学生恰到好处的颁奖词。我想,是我的教学触及了学生的情绪吧,使得他们笔下生辉不逊于老师。“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语文课程标准》)喜之于心,运之于笔,更应是教者如植树老人一般:执着与爱的收获!

教学此课,更深的领悟到教师“下水文”的魅力所在!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便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下笔如行云流水,尽吐其言,尽舒其情,加上这篇文章真挚感人,写颁奖词,当然就信手拈来。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由于老人生活的环境与学生相差太远,学生对老人的艰苦可能感受不够深刻,甚至如“被子上压石头,被蝎子蛰”等情景会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因此,教学是要引导学生沉下心来,咬文嚼字的读,设身处地的读,入情入境的读,与自我对比的读,在读中有所顿悟。说自己的感受,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深入体会老人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反思二: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反思

“轻松、如释重负!”这是讲完课的最初感受。时隔两天,静下心来细细分析自己讲的这节课再细细品味着局、校领导的点评,感受颇多。
  
慨叹!作为语文教师自身有许多的不足:
  
1、对重点词语理解的透彻但要注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确实,在本节课中,对老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描写的相关语句抓得面面俱到,分析的也很细致,但细细体会觉得理解了部分而丢掉了整体,原来听课时也总听评课领导说某某把课文讲得太碎,怎样才能把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一直困惑着我,今天听了滕老师的面对面的点评之后,方感顿悟。
  
2、虽然抓准了知识点但没有的情感延伸。听了滕老师的点评我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语文教学活动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南朝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就是说教师要把作者寄寓于文中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传送到学生的心田之中,使其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三方情感——教师情、作者情、学生情的和谐统一,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想到自己的课堂真是汗颜,感觉自己的当务之急,就是多看书丰富自己的语言。
  
庆幸!磨练后收获最多的总是自己。
  
以前几次校领导听课后的点评我就一直在思忖,直到今天我才有一种豁朗的感觉,其实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就是,简简单单上语文。这也正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本义,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本义。过去教学尤其是上公开课,教学环节多,教学方法多,学生“活动”多,课件运用多,花花哨哨,热热闹闹,学生到底获得了多少语文知识和读写能力,连我也说不清楚。可以说是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
  
我认为,简简单单上语文,就是要让语文课有“语文味”   
  
有人说,语文教学要讲“八字法”: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这八个字落实好了,语文课就一定能出语文味。
  
在这八个字中,首先要落实好“读”。“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理解的前提,是感悟的依托,是表达的基础。语文课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读通顺,读到位,读充分,读出感情。高质量的“读”,可以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落实听、说、写的训练。
  
其次还要注重写作训练,在读中体会作家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在写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对这种感悟转化为自己的财产。说道这里还要感谢张杰老师,因为在她的课上就特别注重说写的结合,受她的启示,我在分析课文的时候也常爱让学生作批注。在本节课上,我抛出:哪里最让你感动?的问题的时候,让他们随文作批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了每个人的思维,避免了以往优等生说,差等生听的现象。
  
总之,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语文课,简单一些又何妨?


反思三: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反思

本文描写了一个老人凭着对大山的热爱和一股坚毅执着的精神所创造的奇迹。文章并没有具体描写老人这几十年是怎样植树造林的,只通过简单的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将老人的艰苦、坚强和执着就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  

本节课与以往相比,从语文观的角度来说完成了任务,孩子们的语言与以往相比成熟了许多,同时小组长的总结能力也渐渐成熟了,但是孩子们的胆量不是很突出,这在今后需要不断地去培养。  

教学中,在读中,学生们,也感受到文中的“我”的情感变化:从最初看到这张脸的感动“心里有点儿发热”到随着听到老人生活艰苦“我的心里有点酸”,再到得知老人孤独时“我好像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忧郁牵扯着、牵扯着……”  

老人平凡,平凡中见证着伟大!如果这位老人当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他的颁奖词又该怎样写呢?孩子们课堂进行书写,有了很大进步。几分钟过去,学生的颁奖词也已出炉。我随意点了几名同学朗读自己写的颁奖词,也许是对课文深入的理解,也许是教师例文的作用,感觉比以往的习作更好些!  

教学于此,感慨于学生恰到好处的颁奖词。我想,是我的教学触及了学生的情绪吧,使得他们笔下生辉不逊于老师。“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语文课程标准》)喜之于心,运之于笔,更应是教者如植树老人一般:执着与爱的收获!教学此课,更深的领悟到教师“下水文”的魅力所在!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便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下笔如行云流水,尽吐其言,尽舒其情,加上这篇文章真挚感人,写颁奖词,当然就信手拈来。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由于老人生活的环境与学生相差太远,学生对老人的艰苦可能感受不够深刻,甚至如“被子上压石头,被蝎子蛰”等情景会让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因此,教学是要引导学生沉下心来,咬文嚼字的读,设身处地的读,入情入境的读,与自我对比的读,在读中有所顿悟。说自己的感受,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深入体会老人不求索取、无私奉献的精神。  

语文课需要不断地摸索,同时也要力求精美。今后的路还很长,我要不断地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