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习惯(三)教学反思
时间: 06-24
栏目:反思
反思一:培养良好的习惯(三)教学反思
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苏教版教材每册书的开篇就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从不敢懈怠。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我一改传统式的看图说话、模仿操练,以学生朗读活动替而代之,教学中,我以一篇小诗《今天我真快乐》让学生去练习朗读。在朗读活动中贯穿读书姿势的训练与读书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随之高涨,朗读能力也在自己练习与欣赏同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告诉学生,朗读时,光读也不行,应该带着思考去读,每次训练时,提醒学生要养成身正、肩平的读书姿势,以及读书时的专注。当然,光靠课上几分钟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时时提醒学生,关注学生,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朗读、背诵、阅读变成一种真正的乐趣。当然,课堂上我们只能教学朗读背诵的方法要求,课题中的“勤于”两字要在课后落实。所以,习惯养成功夫在课外。 现在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对我们班极大部分同学能逐个养成一个又一个好习惯充满信心,但班级里大概还有那么五六个同学我也很担忧,今天的习惯课堂都是我行我素,东张西望,一直在做小动作,甚至今天的小烨就坐在校长的眼皮底下还是一贯常态,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所改变,期待!不知各位同仁有什么妙招,能改变这些让我头疼的小家伙,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反思二:培养良好的习惯(三)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课习惯篇的教学,由于一改传统式的看图说话、模仿操练,以学生朗读活动替而代之,也给我自己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在朗读活动中贯穿读书姿势的训练与读书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随之高涨,朗读能力也在自己练习与欣赏同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综观全课,在沉浸于教学快感的同时,也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
一、习惯篇教学要有“整体意识”
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拿起书来对着“习惯篇”就开讲。孩子们不是很感兴趣,自己也认为只是走过场,让孩子们知道一下而已。其实内涵并不如此简单,而教法更不能如此应付。在这一课“习惯篇”的教学前,我认真地通读了全篇教材,作了全面的梳理。梳理中发现,朗读背诵是本学期语感培养的重点所在,而教材的开篇也正安排了“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要求。这正体现了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有着强烈的整体意识。作为教者,让这种整体意识决定自己的教法,显得更为重要。这就决定我们不能仅仅把“习惯篇”当作说话课来教,也不能仅仅只着眼于课本上的几幅图,应该着眼于全册教学,甚至更远。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我让学生从全册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去练习朗读。有选择必定也有通览、有比较,孩子们在通览、比较的选择中也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朗读。
二、在习惯实践中培养朗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低年段阅读要求中有这么一条: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朗读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细化成: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对于“勤于朗读背诵”这一习惯篇的教学,我的语文实践就是——朗读比赛。学生在自主选择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又在比赛中大胆展示自我。朗读者不仅能熟练流利地朗读课文,有的还加上了适当的提示语,更有两位同学已经把《青蛙看海》、《乡下孩子》背得滚瓜烂熟,背诵起来声情并茂。这正是因为在朗读的实践中兴趣被大大地激发出来。而听者,也在欣赏别人朗读时,来了兴趣。记得课堂上采取的非点名,自愿者上台的方式。一开始寥寥无几,而到后来每次都有很多同学要求上讲台前朗读。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活动中高涨起来,朗读水平也产生了向优力,有了提高。
三、在品质点拨中形成朗读习惯
有了兴趣,没有品质,朗读习惯得不到很好的养成,朗读能力得不到很快的形成。所以,课堂上,对于学生朗读品质的培养,时时处处注意点拨。孩子们会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课文的感受时,便适时告诉学生“读书时就是带着思考去读”。准备朗读时,不忘提醒学生身正、肩平这些良好的读书姿势。在同学们能做到这一点后,再往更高的品质引领,那就是“读书要专注”,如果说“身正、肩平”形于外,那么“专注”就是动于中了。专注,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思考才会有一定的效度,朗读才会真正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乃至一种优秀品质。
反思三:培养良好的习惯(三)教学反思
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重点讲述了两种好习惯:一是勤于朗读背诵;二是乐于课外阅读。对于这两个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已经相当了解了,但是,要想真正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这两种良好的习惯却是很难很难,教师教育学生要坚持,而想让学生坚持,教师必须先做到坚持,这种坚持是双向的。那么,从哪些方面去做才能使学生主动坚持、自觉地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呢?
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给学生讲述名人成功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确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好的习惯必将成就好的人生;同时,让学生明确这些好习惯不是一节课两节课的时间就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坚持、去历练,让这些好习惯伴随自己的终生。其次。我凭借教材中的插图,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读书经验,通过模仿示范,落实正确的读书、背诵姿势;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谈阅读感受,当然,谈的时候要求很低,没有太多的要求,由少到多地进行训练,慢慢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从书中体会到快乐,进而真正落实“勤”与“乐”,为今后学生能够主动读书、背诵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做到善于指导,勤于检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读书经验并不是很丰富,识字量也不是很大,因此,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地走,根据学生发展的进程确定读书背诵的目标,循序渐进,善于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背诵优美诗篇,不断丰富自己的读书经验。同时,教师要勤于检查,善于评价,多鼓励,积极组织进行各种相关的竞赛活动,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促使他们朗读、背诵与课外阅读的兴趣与日俱增。
反思四:培养良好的习惯(三)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习惯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苏教版教材也在每册书的开篇就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从不敢懈怠。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我一改传统式的看图说话、模仿操练,以学生朗读活动替而代之,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全册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去练习朗读。在朗读活动中贯穿读书姿势的训练与读书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随之高涨,朗读能力也在自己练习与欣赏同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
在教学背诵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愿报名上台背诵课文。一开始,孩子们觉得难为情,在我的鼓励下,有两名学生上台背诵了,而且背得声情并茂,兴趣被大大激发了,其余学生也跟着要求上台背诵,课堂气氛显得轻松而活跃。
当然,课堂上我们只能教学朗读背诵的方法要求,课题中的“勤于”两字要在课后落实。所以,习惯养成功夫在课外。
好习惯让人终生受益,苏教版教材每册书的开篇就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从不敢懈怠。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我一改传统式的看图说话、模仿操练,以学生朗读活动替而代之,教学中,我以一篇小诗《今天我真快乐》让学生去练习朗读。在朗读活动中贯穿读书姿势的训练与读书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随之高涨,朗读能力也在自己练习与欣赏同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告诉学生,朗读时,光读也不行,应该带着思考去读,每次训练时,提醒学生要养成身正、肩平的读书姿势,以及读书时的专注。当然,光靠课上几分钟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生活中,时时提醒学生,关注学生,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朗读、背诵、阅读变成一种真正的乐趣。当然,课堂上我们只能教学朗读背诵的方法要求,课题中的“勤于”两字要在课后落实。所以,习惯养成功夫在课外。 现在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对我们班极大部分同学能逐个养成一个又一个好习惯充满信心,但班级里大概还有那么五六个同学我也很担忧,今天的习惯课堂都是我行我素,东张西望,一直在做小动作,甚至今天的小烨就坐在校长的眼皮底下还是一贯常态,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所改变,期待!不知各位同仁有什么妙招,能改变这些让我头疼的小家伙,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
反思二:培养良好的习惯(三)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课习惯篇的教学,由于一改传统式的看图说话、模仿操练,以学生朗读活动替而代之,也给我自己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在朗读活动中贯穿读书姿势的训练与读书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随之高涨,朗读能力也在自己练习与欣赏同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综观全课,在沉浸于教学快感的同时,也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
一、习惯篇教学要有“整体意识”
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拿起书来对着“习惯篇”就开讲。孩子们不是很感兴趣,自己也认为只是走过场,让孩子们知道一下而已。其实内涵并不如此简单,而教法更不能如此应付。在这一课“习惯篇”的教学前,我认真地通读了全篇教材,作了全面的梳理。梳理中发现,朗读背诵是本学期语感培养的重点所在,而教材的开篇也正安排了“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要求。这正体现了教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有着强烈的整体意识。作为教者,让这种整体意识决定自己的教法,显得更为重要。这就决定我们不能仅仅把“习惯篇”当作说话课来教,也不能仅仅只着眼于课本上的几幅图,应该着眼于全册教学,甚至更远。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我让学生从全册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去练习朗读。有选择必定也有通览、有比较,孩子们在通览、比较的选择中也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朗读。
二、在习惯实践中培养朗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低年段阅读要求中有这么一条: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朗读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细化成: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对于“勤于朗读背诵”这一习惯篇的教学,我的语文实践就是——朗读比赛。学生在自主选择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又在比赛中大胆展示自我。朗读者不仅能熟练流利地朗读课文,有的还加上了适当的提示语,更有两位同学已经把《青蛙看海》、《乡下孩子》背得滚瓜烂熟,背诵起来声情并茂。这正是因为在朗读的实践中兴趣被大大地激发出来。而听者,也在欣赏别人朗读时,来了兴趣。记得课堂上采取的非点名,自愿者上台的方式。一开始寥寥无几,而到后来每次都有很多同学要求上讲台前朗读。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活动中高涨起来,朗读水平也产生了向优力,有了提高。
三、在品质点拨中形成朗读习惯
有了兴趣,没有品质,朗读习惯得不到很好的养成,朗读能力得不到很快的形成。所以,课堂上,对于学生朗读品质的培养,时时处处注意点拨。孩子们会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课文的感受时,便适时告诉学生“读书时就是带着思考去读”。准备朗读时,不忘提醒学生身正、肩平这些良好的读书姿势。在同学们能做到这一点后,再往更高的品质引领,那就是“读书要专注”,如果说“身正、肩平”形于外,那么“专注”就是动于中了。专注,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思考才会有一定的效度,朗读才会真正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乃至一种优秀品质。
反思三:培养良好的习惯(三)教学反思
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重点讲述了两种好习惯:一是勤于朗读背诵;二是乐于课外阅读。对于这两个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已经相当了解了,但是,要想真正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这两种良好的习惯却是很难很难,教师教育学生要坚持,而想让学生坚持,教师必须先做到坚持,这种坚持是双向的。那么,从哪些方面去做才能使学生主动坚持、自觉地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呢?
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给学生讲述名人成功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确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好的习惯必将成就好的人生;同时,让学生明确这些好习惯不是一节课两节课的时间就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坚持、去历练,让这些好习惯伴随自己的终生。其次。我凭借教材中的插图,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读书经验,通过模仿示范,落实正确的读书、背诵姿势;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谈阅读感受,当然,谈的时候要求很低,没有太多的要求,由少到多地进行训练,慢慢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使学生从书中体会到快乐,进而真正落实“勤”与“乐”,为今后学生能够主动读书、背诵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做到善于指导,勤于检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读书经验并不是很丰富,识字量也不是很大,因此,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地走,根据学生发展的进程确定读书背诵的目标,循序渐进,善于指导。指导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背诵优美诗篇,不断丰富自己的读书经验。同时,教师要勤于检查,善于评价,多鼓励,积极组织进行各种相关的竞赛活动,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促使他们朗读、背诵与课外阅读的兴趣与日俱增。
反思四:培养良好的习惯(三)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习惯对于孩子的重要性,苏教版教材也在每册书的开篇就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我从不敢懈怠。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我一改传统式的看图说话、模仿操练,以学生朗读活动替而代之,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全册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去练习朗读。在朗读活动中贯穿读书姿势的训练与读书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兴趣也随之高涨,朗读能力也在自己练习与欣赏同伴中不知不觉提高了。
在教学背诵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愿报名上台背诵课文。一开始,孩子们觉得难为情,在我的鼓励下,有两名学生上台背诵了,而且背得声情并茂,兴趣被大大激发了,其余学生也跟着要求上台背诵,课堂气氛显得轻松而活跃。
当然,课堂上我们只能教学朗读背诵的方法要求,课题中的“勤于”两字要在课后落实。所以,习惯养成功夫在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