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远景图教学反思(2)
时间: 06-21
栏目:反思
反思四:桥梁远景图教学反思
《桥梁远景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杰出的桥梁设计师,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充满想象力,有着很强创造能力的人。
我们的设计是先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始。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情从事学习和思考,会迸发出无穷的智慧火花。
学生平时在家爱看电视,课文学习就从故事片入手,形象生动地叙述茅以升的童年故事,使学生明白茅以升正是因为小时候看了家乡桥倒塌造成的悲剧,而从小立志建造更大更好更坚固的桥梁,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从而投入到对知识的渴求中去。
一、以“研究性学习”贯穿始终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了语文课,班级中以四个同学为一个研究小组,新授之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学习此篇课文的兴趣;新授后让学生再去搜集各类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故事。然而对这些资料的搜集工作就由学生自己去做,并分门别类地加以分析、研究、归纳、整理,最后在课内交流,达到知识共享。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以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进行教学
由于本课内容比较抽象,为此我们在两堂课上力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化。第一堂课上,教师出示茅以升未来桥梁设想的图画,在听录音的同时对八种桥有个感性的认识。设计“小蜜蜂勤采蜜”的环节,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交流、总结中体会科普作品的特点。第二堂课,学生在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桥梁时,配上了相应的图画,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采用“歌唱”的形式结尾,从美妙的音乐中进行情感的教学,再次领悟文章中心,升华主题。
三、注重口语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
在这两堂课上,我们紧紧围绕二期课改的精神,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如介绍茅以升的生平;“说古道今”对桥的知识交流;通过“小小辩论赛”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
因为《桥梁远景图》本身就是一篇对未来桥的想象,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自然成了教学的重点。我们同样的,让学生以研究小组开展学习,在第一堂课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述说桥的模拟图;在第二堂课上,请学生设计除书上以外的未来桥梁,来一个“金点子”发布会;围绕“将来的桥梁”这个话题进行想象说话。我们力求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能使小组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多媒体的运用
通过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内容,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最终达到学生乐于学习的目的,这是我们真正所期望的。
五、读写结合
学生围绕着“将来的桥梁”这个话题进行想象说话,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设想写下来。在作文评讲会上,我让孩子在小组内朗读自己的文章,并说出它的特点和可行性,评选出组内的“小小茅以升奖”。
反思五:桥梁远景图教学反思
一 背景和创意说明
《桥梁远景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是一篇以科学精神进行大胆而合理地想像、对未来的桥梁做出形象描述的科普文章,作者茅以升使用了下定义,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想像了未来桥梁建筑的发展远景,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桥梁方面的科学知识,同时文中的想像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奇思妙想,七年级的学生必须精心引导才能透彻理解。
说明文学习,不管是知识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参与中实现,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讨论,才能构造师生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本课堂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看说、写、画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才趋于完整的。教学旨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知识和能力: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说明身边的事物,培养以科学为基础的想象能力。过程和方法:看VCD和图片,听解说,创绘未来桥梁,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情感和态度:感受未来科技的发展,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和方法。
二 教学反思
孔子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程改革推行创新教育,因此,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勇敢质疑,并能够学以致用尤为重要。
本节课,设计符合课课程的三维设计,设计了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给他们空间,允许异想天开,鼓励破陈立新,培养发现式学习能力,如学生李婷想像的未来桥梁“用大磁铁作两端桥墩,用遥控器控制桥梁的上升或下降,开启或关闭,直伸或弯曲……”想象奇特且合情合理,充分培养了学生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大胆想象的能力,也掌握了桥梁的有关知识,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本节课始终有一个主要问题贯穿全文,并能成为贯穿整个课堂的一条线索,那就是学习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说明桥梁,能结合身边的具体事物加以介绍说明,如“我们的多媒体教室有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器、空调……“我们的教室长约10米、宽约7米,”这样就很好地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和主要知识点,同时,学生随时质疑,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创设了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引出一系列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彩发言,提高了学生学习相对枯躁的说明文的兴趣,这是本节课的亮点。
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比如用“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三维公司创作的桥梁设计”和学生绘桥梁图并进行解说的结合,就文中用的说明方法例句和引导就身边事物用适当说明方法介绍说明的运用,都很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特点。
总之,本节课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学生回答问题,勇于质疑和知识运用方面都是相当成功的。稍显不如人意之处,在于就学生问的关于“下定义和作解释”说明方法,举例、讲解得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还是有相当的难度,这些都需要自己在今年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早日让身边的学生更加自信、聪明而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