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教学反思

时间: 06-17 栏目:反思
反思一: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教学反思

在教学《离开妈妈的小黄鹂》一课时,我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三维”目标。
  
一、自主学习,贯穿阅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书,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于我讲授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我以“小黄鹂第二次离开妈妈又干什么去了,结果又会怎样呢?”这一与上节小黄鹂第一次离开妈妈有紧密联系的问题为切入点,把学生读书的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时,我安排了第一个层次读书,并且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或问老师,问同学。读完后,我鼓励学生站起来轮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紧接着我安排了第二个层次读书,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每一自然段写小黄鹂干什么去了?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三个层次读书,也就是随文识字,分角色朗读。以上三个层次的朗读设计,环环紧扣,层层递升,使得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有目的,有层次,体现了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得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真到实现了读的目标。
  
二、多样识字,读中悟情
  
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这节课我注意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多种方法识字,再借助课文内容,入情入境的读,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比如,“真”先从拼字音开始,再想从这个字中想到哪些字,谁真可怜,怎么读出老白头翁的可怜呢?然后在范读和仿读中,为学生以后的情感升华作了铺垫。再比如学习“跟着”时,我把对字形和字义的认识做为重点,鼓励学生用换偏旁法记,在自己的身上找带有“跟”的词,然后再结合课文理解“跟着”的含义。特别是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达到情感的升华,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老师来做解说,由学生来做小黄鹂和黄鹂妈妈,看谁读的像。学生在这种趣味的读和演中再次体验到小黄鹂热情助人和虚心好学的情感,此时情感目标的完成有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和失误,比如:对于每个字的字形的认识还不能做到有轻有重,学生的一些情感体验不能做到有收有放,这些都需要各位同行们批评指正。
  
总之,整节课的学习中,我本着只是起着一个引导作用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学生的自读、自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老师说教式的灌输,而是学生自我体验后的感悟。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真正使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反思二: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教学反思

这是我参加市里举行的一节公开课,多次备课,几经修改。本节课我没有使用多么华丽鲜艳的多媒体,而是很朴实、真实、扎实地和学生在一起学字词,读课文,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容地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教学目标是:熟悉12个字,重点认识其中的5个,学写2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目标看起来清楚,简单。但真要在40分钟内完成好任务,感觉时间太紧张了。我是如何完成任务的呢?  

1、焕发激情,在情境语境中学习字词。  

本节课要熟悉12个字,我把12个字分成3组。  

第一组:离与鹂,这是一组同音字,它们都出现在课题中,所以我首先创设了一个你熟悉她吗,看老师写她的名字这一情境来学习“鹂”字,学生熟悉小黄鹂的名字的爱好很浓,激发了学习的乐趣。课题本身又提供了学习离的语境,通过读学生能感悟离的意思。  

第二组:次、她、请、大、跟。这几个字学生以前都熟悉了,教学中我没有特意提到,我只侧重补足学生欠缺的,节约了教学时间。  

第三组:送、真、邻、病、比。这几个字教学我在读文中随机出现,让学生在读字,扩词,说话的情境中学习记忆,充分唤起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经验,人人争当小老师,促使孩子愉快地学习。  

2、抓住重点,在鼓励指导中朗读课文。  

本文10个自然节,通过对话描述小黄鹂两次离开妈妈的做法,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小黄鹂第二次离开妈妈做了哪些事上,这样减轻了教学任务。  

(1)示范引路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教学小黄鹂的语言,我采用了范读,读出小黄鹂的年龄特征,果然同学们练得爱好盎然。
   
(2)激励等待 学生读文出现问题时,我耐心等待,鼓励他们,给孩子自己读好课文的机会,让他们体验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全班学生的热情都会激发出来。  

(3)学词练句 段由句构成,句由词构成,教学时,我注重读好词,连成句。减轻了学生读文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朗读能力。  

3、识读结合,在相互作用中提高效率。  

随文识字,使识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前我们的教学往往先搞一块孤立的识字教学环节,把几个生字音、义、形都解决了,然后再来阅读。这样做识字的时间拉得很长、很孤立,阅读的时间被侵占了,结果使识字和阅读互相干扰,两败俱伤。教学中我以读为本,寓识于读,识字与阅读同时进行,音、义、形可以分散难点,分布到位,这样既加强了识字又联系了阅读,使识与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样效果就好了。  

本节课成功在我不断地钻研上,出色在学生自主学习上。回过头来看,一节好课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喜欢学习,乐于学习。


反思三: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教学反思

听了舒颖老师的随文识字课《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下面我来谈谈对这节课的体会:

1、焕发激情,在情境语境中学习字词。  

离与鹂,这是一组同音字,它们都出现在课题中,舒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你熟悉她吗,看老师写她的名字这一情境来学习“鹂”字,学生熟悉小黄鹂的名字的爱好很浓,激发了学习的乐趣。课题本身又提供了学习离的语境,通过读学生能感悟离的意思。

2、抓住重点,在鼓励指导中朗读课文。  

(1)示范引路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教学小黄鹂的语言,舒老师采用了范读,读出小黄鹂的年龄特征,果然同学们练得爱好盎然。  

(2)激励等待 学生读文出现问题时,老师耐心等待,鼓励他们,给孩子自己读好课文的机会,让他们体验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全班学生的热情都会激发出来。  

(3)学词练句 段由句构成,句由词构成,教学时,老师注重读好词,连成句。减轻了学生读文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朗读能力。

3、识读结合,在相互作用中提高效率。  

随文识字,使识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前我们的教学往往先搞一块孤立的识字教学环节,把几个生字音、义、形都解决了,然后再来阅读。这样做识字的时间拉得很长、很孤立,阅读的时间被侵占了,结果使识字和阅读互相干扰,两败俱伤。教学中舒老师以读为本,寓识于读,识字与阅读同时进行,音、义、形可以分散难点,分布到位,这样既加强了识字又联系了阅读,使识与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样效果就好了  最后我有一点疑惑,就是一节课学完这么多的字是不是太多了,学生会不会记得不扎实?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