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量一量教学反思

时间: 06-17 栏目:反思
反思一:量一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面积单位”的表象是重点。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操作的权利叫给学生,让他们在画一画,看一看,摆一摆的活动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感受统一和使用适合的面积单位是很有必要的,亲身经历面积单位的形成过程,便于帮助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正确感知建立扎实。对于抽象的“面积单位”,只有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了准、鲜明的空间表象,才能牢固的掌握知识。同时,在认识了每个面积单位之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类似面积单位大小的物体,进一步在熟知的、现实的情境中增强对面积单位的正确感知。这样不仅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体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和思考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发现和构建所学数学知识的“原型”,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此外,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认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把教学变为一种动态的活动形式,能更好的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的平台。
  
本课教学节奏不够紧凑,问题的设计需要精练些,若在认识完一个面积单位以后,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面积单位去亲自量一量,会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


反思二:量一量教学反思

1、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2、本课教学中我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积的意义,我补充了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不断扩充和完善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灵活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时,也处处设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3、在教学常用的面积单位时,认识平方厘米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量一量等活动去认识1平方厘米,清晰地建立起1平方厘米的表象。在教学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学生就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和推导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4、有层次、有趣味、有深度的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体会。因为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周长与面积两组概念很容易混淆,我通过两道习题的解决,很好的将这两组概念区分,为学生后面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基础。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三:量一量教学反思

《量一量》是北市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课的内容,本节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cm2,dm2,m2,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让学生感受1 cm2,1dm2,1m2的实际大小,并对它们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所悟:

一、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引入新课,这点做得比较好,学生也很顺利的进入新课的学习中。我利用两张一大一小的白纸,提出疑问“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学生很自然的就想到前面刚学过的比较面积的方法:剪拼、摆实物、画格子,紧接着我提出“用摆实物或画格子的方法我们要注意什么?”“大小一样”(因为上节课学生已经找到这一点)然后我出示三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问学生“你觉得用哪种图形来摆好呢?为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的选择正方形,一学生说“因为正方形没有空隙,简便”,我马上补充到“也就是说正方形能密铺,而且操作简单方便!”也乘势表扬了该学生,“你真能干,和我们数学家想的一样!”然后再引出用正方形来定义面积单位。此环节,我觉得我的提问到位,学生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并且回答问题干脆利落,也没有费多少时间。这是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所以有效的教师提问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放手不够。在教学完1 cm2后,教学1dm2,1m2应放手,让学生根据1 cm2的内容来类比出1dm2,1m2的定义、写法以及读法,不应由老师来包办。教师只是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让学生感知到用1 cm2来测量课桌桌面的大小太麻烦了,麻烦在测量次数太多,所以要有更大点的面积单位1dm2,以及用1dm2来测量黑板面的面积也是太麻烦了,所以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1m2,彻底让学生感知到测量的需要而出现更大点的面积单位,是为方便我们解决问题。而且在1m2时没让学生感知到位,虽然用了四根长一米的直尺来摆出1m2,但学生没有真实的感知到1m2到底有多大,可以马上请几个学生在1m2的地面上站一站,看能站多少个学生,再利用课本上的情景1m2大小的地面能画多少个脚印,那样学生更能感知到1m2到底有多大。

三、板书没有跟上。一怕书写定义浪费时间,二是以为课件出示就可以不用板书定义了,所以没有及时将1cm2的定义书写在黑板上,也导致了学生不能根据1cm2的定义来定义1dm2以及1m2,更不能知道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定义其实是类似的,只是个别的单位换一换就可以。

教学是一条长长的路,在教学的路上我还需要更多的思考以及学习。
 

反思四:量一量教学反思

《量一量》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分别是这节课的重难点。

反思本节课有如下特点:

1、巧设陷阱,引发“冲突”。

教 学实践证明,适当地构思、设计一些易使初学者上当受骗的陷阱,能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引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的强烈意识。在课伊始,我承 接“数格子“比较面积的方法,提问:“三个图形分别有9格、6格、15格,可惜你们看不到,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呢?”学生判断为 15格的大,6格的小。当将实际图形呈现后,学生发现,6个格子的面积反而最大。强烈的认识冲突使学生恍然大悟,悟出了“统一方格大小”的必要性,面积单 位的出现可谓水到渠成。

此外,1平方分米、1平方米两个面积单位也是在不断的“冲突”中出现的。比如,故意让学生拿着1平方厘米的纸片测 量课桌桌面的面积;还有当学生兴奋地完成了用1平方分米测量桌面面积是40平方分米时,提议让学生继续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教室地板的面积,引起学生极 大的骚动,从而让学生体会认识各种单位的必要性,这是本课设计的一大亮点。

2、注重体验,形成表象。

课例中三个面积单位 的认识后,都有生活列举的环节,这正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将建立的表象与自己的生活观察相链接,感受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的过程。课中在学生了 解了面积单位的规定方法,我通过看、记、比、找,让学生体会1平方厘米的大小,由“看”从抽象到直观,由“记”将1平方厘米的感知进一步内化为表象, “比”而找到类似指甲表面的大小,由“找”对形成的表象检索提取,进行实际的再认识。而在认识1平方分米时,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