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

时间: 04-02 栏目:反思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一:

    《十几减5、4、3、2》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学习基础上学习的,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与前面的十几减9、8、7、6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课开始,我首先复习了有关十几减9、8、7、的计算,为学习本课新知做好铺垫。新课时,我出示例题:
    12-5=      11-4=
    12-4=      11-3=
    12-3=      11-2=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片刻之后,好几个同学,都举起小手汇报说计算完了,我赶紧走到这几个做得特别快的同学身边巡视,结果让我惊讶,几个同学错误现象居然如出一辙:
    12-5=7      11-4=7
    12-4=6      11-3=6
    12-3=5      11-2=5
    显然,他们在计算每一组的第一题时,都是通过“想加算减”或“破十法”等方法进行认真计算的,而在计算第二、第三道时是利用规律在计算的,可惜的是,他们没找到这种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应该反而变大的规律,所以答案错得一模一样。看到他们的情况,我并没有急着告诉他们规律,而是让他们再用方法认真算一遍。与此同时,我巡视了一些算得比较慢的同学,他们的答案更是算对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想加算减”、“破十法”还是掌握得不错,但速度不是很快。
    讲评时,我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学生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对他们给予了积极鼓励。同时,我针对刚才尝试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现象,耐心引导学生共同探索“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或变大,差变化的规律”。首先我肯定了那几个同学特别爱动脑,能够观察题目特点,找规律,算答案,这种学习习惯和方法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但找规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思考,减法计算与加法计算的变化规律是否会相同呢?我们一起来认真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为,看看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怎样变的?
    本来这一知识点是安排在下一节课的,既然这节课出现了这一问题,那我就只好随机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了。
    当学生汇报完正确答案时,我故意把刚才错误答案写在正确答案旁边,让学生看看算式再想想,他们为什么错了?
    在正确答案与错误答案对比的情况下,一些反应很快的同学似乎想到了这些算式存在变化规律,于是一位同学激动得叫起来了,答案应该是一个比一个多1,不是越来越小。我趁机问,为什么得数会越来越大呢?很多同学举起了小手。指名回答,学生说:因为减数越来越小,所以差就越来越大,虽然这样总结不完整,但在引导之后,大部分同学还是能慢慢说清楚,逐步体会了“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小,差反而变大”的关系。
    巩固练习中在做练习第3题时,很多同学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一题每组题的特点: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大。所以,很多同学能正确利用规律计算:先算每一组的第一个算式的答案,后面两个计算就只看减数,减数多1,差就少1。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所提高。
    反思这节课,感觉我们有些同学还是很爱动脑筋的,但思维还不够完善,需要我们老师好好引导、启发,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化错误为有效教学资源,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节课本堂不太成功的地方是:很少同学会联想前面的十几减9、8、7、6来计计算相应的十几减5、4、3、2,可能是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不够熟练,希望在下一节练习课中,这种“想减算减的联想 ”计算方法能有所突破。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二:

    今天学习了《十几减5、4、3、2》,与学习《十几减8、7、6》时的状态相比,发现学生在利用迁移方法解决新知的过程中显得大为轻松,绝大多数学生不仅能自主迁移、正确解答,就连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也能顺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计算速度有点慢),真是让我高兴。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渐渐熟悉、掌握了这种类型的题目的思维方式;二是,重视学生对已学减法算法的口头表述;三是,我这段时间带着学生把20以内的进位加好好的训练了一下。
    但是也有令我烦恼和做的不足的地方。有一个环节我处理的也不是很好。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下面的算式:
    11-2            13-4            12-2
    11-3            13-5            12-4
    11-4            13-6            12-6
    我是让学生先做,再仔细观察每一组,你发现了什么?我是希望学生能说的比较完整,如:减号前的数一样,减号后的数每次增加一个,那得到的结果就每次少一个,其实每一组只要算第一道算式,下面两道根据第一道的得数直接写出得数。可是我发现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总结这样的结论是非常困难的,第一个数是一样的,第二个数越来越大,学生还能说出来,其他的就很难表达了。所以当有学生这样说全了后,我就“逼着”学生强行“吸收”,结果是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学生还是按自己的方法一道一道算。后来在网上找了些教案,发现他们对这一题的要求是强调“减的多了,剩的少了”,而且还出了两道针对性很强的题目,如12-4和12-6, -4和 -2在不计算的情况下哪个结果大?一比较就明显看出我对学生提的要求太高,使得学生有挫败感。
    想到这样一句话 “不要用少数人的顿悟来掩盖大多数人的茫然,不要用少数人的一知半解来掩盖大多数人的迷惑不解”,我想这对我今后的教学会有很大启发。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三:

    今天教学了《十几减5、4、3、2》一节课,这节课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大量练习基础上,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与前面的十几减9、8、7相比,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教学中有让学生说计算过程时,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
    这堂课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了几道十几减9、8、7的口算题,在最后的一题中我让学生用“想加算减”、“破十法”这两种方法来计算,引出算这类20以内退位减法题的方法。然后直接过渡到《十几减5、4、3、2》这个新课中,我觉得这样的过渡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是采用书中给的六道口算题,让孩子分别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计算的。我觉得这点还能有再改进的地方,可以让孩子对第一道题12-5用多种方法计算,用这一道题把所有计算十几减5、4、3、2的方法吃透。然后再让孩子做其他题的时候串一下,应该是比较凸显教学重点的。
    另外我觉得我这节课中比较出彩的地方是后面的数学小游戏,我把做出的算式卡片发给孩子,然后在说“开始”以后让他们找朋友(找和自己卡片算式得数一样的人),这样孩子为了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就需要把全部的算式都算一遍。
    这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训练口算的时候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让孩子用手势打出算式的结果,或者老师说算式,学生站起来抢答。这些都能够让每个孩子都练习到。


十几减5、4、3、2教学反思四:

   《十几减5、4、3、2》这节课,是在学生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6》的大量练习基础上教学的,这时学生的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
    与前面的十几减9、8、7、6相比,学生学得相对轻松,绝大多数学生能将“想加算减”、“破十法”等方法自主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教学中在让学生说计算过 程时,关注平日里不太会表达、思维较慢的几个学生,虽然在回答中还有些不自信,但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种肯定,对我来说更是高兴。
    这堂课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了几道十几减9、8、7的口算题,在最后的一题中我让学生用“想加算减”、“破十法”这两种方法来计算,引出算这类20以内退位减 法题的方法。然后直接将六道题写在黑板上,让孩子自己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并且试着说一说用哪种方法计算的。然后找学生汇报12-5=几的方法。学生依 次说出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方法。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