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
时间: 03-31
栏目:反思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一:
也许是因为我很喜欢大草原,一直都很向往大草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在设计这课教学时比较投入,花了比较多的心思去备课,设计教案。课堂上我首先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想象美丽的大草原的景色和生活。在听觉的刺激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带进课文学习。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挂图展现草原的美丽,再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找出草原的特点,使学生切实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进行表达,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学习野草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通过抓住“满眼绿色”想到草很多,我问:“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时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草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兴奋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草原的广阔。而在教“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这句话时,我让学生站起来,用手比一比,想象一下,草原上的草到底有多高,在里面捉迷藏是不是很有趣。指导学生读出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在学习湖水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是难点。学生通过读句子了解了湖水的清透干净,湖水很多,但并没有感受到湖水的神奇。于是,我引导学生想象那清亮的湖水还能映出什么呢?学生们说:“映出了圆圆的蒙古包”、“映出了青青的野草”、“映出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静下心来慢慢回顾这一堂课,感觉到整堂课很成功,课堂气氛活跃而井然有序,充满着探究的意境,尤其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我让学生先找到描写人和动物动作的词,并问孩子们,你们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到了什么。接着,我再让学生全体起立,在一曲《赛马》中让学生都跟这感受草原上骑马的快乐,然后一边背诵第四自然段一边把人和动物的动作表演出来,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本位”。
在充分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后,我问学生:“我们即将要离开草原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学生说到:“我想用《敕勒歌》这首诗表达我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我想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我想用照相机把这美丽的景色照下来。”……句句发自肺腑的语言道出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真挚感受,这样的方法让他们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是美丽、广阔的,更是充满生机的。
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自己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课文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得比较到位。但在教学中学生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这让我对我的教学环节的设计陷入了思考,比如:我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感受草原的广阔时,我问:“此时我们已来到美丽的大草原上,草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兴奋地向前奔跑着,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很多学生都回答看到了野花、牧民、百灵鸟等,并没有感觉到草原的广阔,之后,我只有再启发学生,那你们在草原上跑着,看到了草原的边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无边无际。现在再来回顾这一教学环节,我觉得,我是不是换一种方式来启发学生更好。
当然,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作为老师并不能事先一一预设好,一切都要以学生为本,但我真的很期待有机会的话再给学生们上这一堂课,通过课堂来验证我的想法。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我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找出做桥梁作用的过渡段,认识过渡段的作用,这一步做得很成功.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二: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写景短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色,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
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图片、动画等场景展现草原的美丽,再通过深入阅读理解找出草原的特点,使学生切实感受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欢腾,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进行表达,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在交流感受时,孩子们抓住“满”、“一直铺向”、“没过”等词感受野草的广阔与茂盛;抓住“清亮、一洼洼、映出”感受湖水的清透;通过“开满”、“各种各样”、“清香”等词感受野花的多、美、香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品味,加深了孩子们对草原美景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我还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想象,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图象,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二、放飞想像,感受美景。
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还不够,若要亲身感受草原的景色就要披文入境、发挥想像。在学习湖水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我引导学生想象“那清亮的湖水还能映出什么呢?学生们有的说:“映出了圆圆的蒙古包。”有的说:“映出了蓝天白云的影子”还有的说:“映出了牛羊喝水的倒影……”等。于是,我又让他们将想像的画面用下面的句式说出来“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映出了( ),映出( ),还映出了(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丽,又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运用音乐、动画营造学习氛围。
教学中我两次使用音乐,第一次在导入时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并配了一段体现草原美景的动画短片,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过来,一下就将同学们带进了学习的氛围。第二次在结尾时,我又一次以蒋大为演唱的这首歌结束了这次“草原之旅”。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整节课在歌声中结束,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对自身课堂教学素质的反思:
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自己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课文内容、重难点的把握得比较到位,但在一些教学环节的时间上还不能合理分配,比如:在感悟第二段时,用的时间太长,分析的过于细致,以至于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朗读的太少。另外,在教学细节上还不够精益求精,尤其是教学语言,如:导入语、过渡语、总结语,在备课中没有重视,而恰恰是这些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语文老师的一项基本功就是用语言创设学习的场景、氛围,自己以后在这方面还要多多锻炼。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三: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写景短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色,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
草原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教学时,我感到要让学生感悟草原之美是十分困难的,往往会出现教师反复引导,学生反应冷谈的冷清局面。为了让学生的心处于被激活的状态,课堂上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一、在引导感知上下足工夫。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老师的配乐朗读中无拘无束地想像草原景象,再让学生欣赏一段优美的草原风光。这两次感知,一虚一实,前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广阔的想像空间,让学生通过倾听教师的诵读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产生建立在自己已有经验之上的独特感觉;后者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草原图景,丰富了学生的表象,弥补了因地域差异、经验缺乏而可能造成的学生想象缺憾。这样虚实结合,两次感知,层次分明,帮助学生自己用心参与,逐步构建起草原的概念,因而感触是深刻的。
二、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感悟。
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探究,弄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个核心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的体会。在此基础上,结合图片让学生感知,这样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图象,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四:
上周,我和于主任到芳星园小学听王文莉老师讲了《锡林郭勒大草原》这一课,听后我觉得收获很大,尤其是在中年级朗读这方面,王老师用了很多方法值得我学习。
《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描写了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和草原上欢腾的场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