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时间: 03-27
栏目:反思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一:
圆柱圆锥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非常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我校开展的“提纲导学、自主探究”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做了积极的尝试,效果非常不错。
首先,在新授课之前,我在去年去老师设计的道学提纲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了自己的导学提纲:
1.找一个圆柱形的物体,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尽可能取整数,最多保留一位小数)
2.你能动手用彩色纸给这个圆柱形的物品穿上漂亮的“外衣”吗?动手试一试
“穿衣”之前先思考:圆柱形物品有哪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
3.把圆柱体的漂亮外衣脱下来,展开铺在桌面上观察:圆柱的外衣包含哪几部分?都是什么形状的?
4.你能算出用了多少彩色纸吗?注意观察:计算每部分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就是圆柱的什么?
5.将你的计算过程试着写在反面。
把这个提纲发给学生,作为晚上的作业。因为学生有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提纲导学探究经历和体验,对这次的探究比较有兴趣,加之家长的大力支持,全班同学都很认真很用心的进行了探究实践,不及给圆柱体穿的外衣漂亮、精致,而且认真按提纲的要求进行了观察、思考。
课堂上,学生饶有兴趣的互相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实践过程和操作中的乐事。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发现:给圆柱穿上外衣需要一块长方形的彩纸和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形,长方形那个彩纸的长等于圆柱地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而两个圆形就是圆柱的底面。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很自然很直观地得到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老师在这其中只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的轻松愉快而且扎实。
不足的是,课后练习时,学生计算时由于数字不好算,常有为难思想,计算失误较多。还有的学生,列式时容易丢三落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后会注意以下问题:
一、提纲导学法是很不错的方法,以后会根据课题继续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作业学生比较喜欢,并且各种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能够按提纲步骤探究,避免了上课探究时小组活动中部分孩子的“观众、听众”角色,每个人都要自己亲手去做,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家长参与了孩子的活动过程,关注了孩子的发展过程,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情况;
二、探究不能只重过程忽视结果
在学生探究得到结果后,更要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注意不能让学生重过程轻结果,更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时,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要列综合算式,以免把本来会做的题弄错,提高正确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二:
“圆柱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难,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探索侧面积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易混淆,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涉及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以及圆的周长与面积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计算难,无论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中都涉及圆周率;经验少,类似烟囱、通风管、水桶之类,很多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在操作中建立表现。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对表面积的概念并不陌生。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制作圆柱体、在动手做一做的过程中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一个曲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围成的,从而真正建立圆柱侧面的表象。
二化曲为直沟通联系。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找一贴有商标纸的圆柱实物,沿高剪开你有什么发现。课上学生交流,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把侧面展开,成为一个长方形。我在圆柱的教具上包一张长方形纸,然后张开,在黑板上画上教具的直观图,长方形纸的图(1: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长方形与圆柱底面的关系。两者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通过“展”、“围”的几次操作,让学生切实建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三抓住本质,理清思路。本堂课中学生虽然很明确的知道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求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同学是因为对其中的公式或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侧面积先求什么,求了圆底面周长又和圆的面积混淆,而且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已有所遗忘,列式计算时漏洞百出,计算的难度又导致一部分学生前功尽弃。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用了哪一个公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遇到计算比较繁琐的提供计算结果,我觉得不必在计算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当然,学生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浅薄,对一些物体的认识不够,不能完全准确的来判断求的物体是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还有实际中求表面积时采用的近似法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另外我认为在教材的编排上也有一定的问题,五年级时学了圆的知识,过了差不多一年再来运用,根据学生遗忘曲线规律,大部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比较生疏,虽然通过新授前的基础训练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但毕竟要能熟练地用于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原来教材的编排相对来说更有系统性,学习间隔的时间不长,可以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相互巩固内化。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三:
《圆柱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圆柱与圆锥之圆柱表面积第一课时,这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及计算方法。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来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除了长方形,还可能是什么图形?发现、创新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识理解掌握之后,他们对于书本上没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兴奋点与关注点。学生自己准备的圆柱,沿高展开后还可能得到正方形,这是一种特殊现象。学生自己得出了与书上不一样的结果,觉得很兴奋。趁着学生发现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将圆柱的侧面怎样展开。有的说横着从中间剪一刀,立刻有人反对说那还是两个圆柱。横剪不行,竖剪过了,还能怎么剪?同学们犯起了愁。在一阵思考之后有人冒出一句:“斜剪!”“展开之后是什么图形?”有人猜是三角形,有人说是梯形,有人说平行四边形,带着种种可能同学们又开始拿出另一个准备好的圆柱,然后沿着斜线剪开,平行四边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紧接着用长方形的面积推导侧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宽是圆柱的高。得出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深入研究,同学们打开了探索、创新的思维,知道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面的内容,应深入探讨,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实践也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这个不断的操作、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学生都在思考,都在感悟。体验的越丰富,对概念的感悟也就越深刻。圆柱侧面计算方法和表面积计算方法都是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的。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四: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关键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在各个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
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圆柱圆锥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非常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结合我校开展的“提纲导学、自主探究”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做了积极的尝试,效果非常不错。
首先,在新授课之前,我在去年去老师设计的道学提纲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了自己的导学提纲:
1.找一个圆柱形的物体,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尽可能取整数,最多保留一位小数)
2.你能动手用彩色纸给这个圆柱形的物品穿上漂亮的“外衣”吗?动手试一试
“穿衣”之前先思考:圆柱形物品有哪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
3.把圆柱体的漂亮外衣脱下来,展开铺在桌面上观察:圆柱的外衣包含哪几部分?都是什么形状的?
4.你能算出用了多少彩色纸吗?注意观察:计算每部分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就是圆柱的什么?
5.将你的计算过程试着写在反面。
把这个提纲发给学生,作为晚上的作业。因为学生有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提纲导学探究经历和体验,对这次的探究比较有兴趣,加之家长的大力支持,全班同学都很认真很用心的进行了探究实践,不及给圆柱体穿的外衣漂亮、精致,而且认真按提纲的要求进行了观察、思考。
课堂上,学生饶有兴趣的互相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实践过程和操作中的乐事。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发现:给圆柱穿上外衣需要一块长方形的彩纸和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形,长方形那个彩纸的长等于圆柱地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而两个圆形就是圆柱的底面。孩子们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很自然很直观地得到了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老师在这其中只起到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的轻松愉快而且扎实。
不足的是,课后练习时,学生计算时由于数字不好算,常有为难思想,计算失误较多。还有的学生,列式时容易丢三落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后会注意以下问题:
一、提纲导学法是很不错的方法,以后会根据课题继续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作业学生比较喜欢,并且各种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能够按提纲步骤探究,避免了上课探究时小组活动中部分孩子的“观众、听众”角色,每个人都要自己亲手去做,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家长参与了孩子的活动过程,关注了孩子的发展过程,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情况;
二、探究不能只重过程忽视结果
在学生探究得到结果后,更要重视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注意不能让学生重过程轻结果,更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时,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要列综合算式,以免把本来会做的题弄错,提高正确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二:
“圆柱的表面积”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难点在于:理解难,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探索侧面积的计算过程,有一个“化曲为直”的过程;易混淆,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涉及到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以及圆的周长与面积等概念,学生容易混淆;计算难,无论是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中都涉及圆周率;经验少,类似烟囱、通风管、水桶之类,很多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如何有效组织教学,谈谈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在操作中建立表现。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对表面积的概念并不陌生。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制作圆柱体、在动手做一做的过程中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一个曲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围成的,从而真正建立圆柱侧面的表象。
二化曲为直沟通联系。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找一贴有商标纸的圆柱实物,沿高剪开你有什么发现。课上学生交流,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把侧面展开,成为一个长方形。我在圆柱的教具上包一张长方形纸,然后张开,在黑板上画上教具的直观图,长方形纸的图(1: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长方形与圆柱底面的关系。两者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通过“展”、“围”的几次操作,让学生切实建立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三抓住本质,理清思路。本堂课中学生虽然很明确的知道求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求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的面积和。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同学是因为对其中的公式或意义没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侧面积先求什么,求了圆底面周长又和圆的面积混淆,而且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已有所遗忘,列式计算时漏洞百出,计算的难度又导致一部分学生前功尽弃。所以在解决问题时,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用了哪一个公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遇到计算比较繁琐的提供计算结果,我觉得不必在计算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当然,学生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都比较浅薄,对一些物体的认识不够,不能完全准确的来判断求的物体是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还有实际中求表面积时采用的近似法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另外我认为在教材的编排上也有一定的问题,五年级时学了圆的知识,过了差不多一年再来运用,根据学生遗忘曲线规律,大部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比较生疏,虽然通过新授前的基础训练可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但毕竟要能熟练地用于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原来教材的编排相对来说更有系统性,学习间隔的时间不长,可以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相互巩固内化。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三:
《圆柱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圆柱与圆锥之圆柱表面积第一课时,这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以及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及计算方法。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来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图除了长方形,还可能是什么图形?发现、创新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识理解掌握之后,他们对于书本上没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兴奋点与关注点。学生自己准备的圆柱,沿高展开后还可能得到正方形,这是一种特殊现象。学生自己得出了与书上不一样的结果,觉得很兴奋。趁着学生发现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思考还可以将圆柱的侧面怎样展开。有的说横着从中间剪一刀,立刻有人反对说那还是两个圆柱。横剪不行,竖剪过了,还能怎么剪?同学们犯起了愁。在一阵思考之后有人冒出一句:“斜剪!”“展开之后是什么图形?”有人猜是三角形,有人说是梯形,有人说平行四边形,带着种种可能同学们又开始拿出另一个准备好的圆柱,然后沿着斜线剪开,平行四边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紧接着用长方形的面积推导侧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宽是圆柱的高。得出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深入研究,同学们打开了探索、创新的思维,知道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面的内容,应深入探讨,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实践也使我们体会到,创建“生活课堂”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的平台,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个性得以发展。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这个不断的操作、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学生都在思考,都在感悟。体验的越丰富,对概念的感悟也就越深刻。圆柱侧面计算方法和表面积计算方法都是学生在操作、体验中获得的。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四: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关键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在各个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
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