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

时间: 03-22 栏目:反思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内容,数学课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很少看到理论这样居多的内容,但是分析四年级的教材,使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课中,并不是一味、简单的学习计算,一些理论上的东西还是有必要了解的。备课时,我也参考了相关的教学设计,总觉得这些设计偏重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环境下,要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面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能行不通吗?
    通过课前调查,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计算工具已有一些相关的知识,并且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希望他们通过网络能收集到更多这方面的信息,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学习。毕竟网络的学习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大知识的容量,并且能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但是,后来在课堂中发现,学生收集到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可以说少之又少。经过了解才发现,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可对于查取信息的能力和方法上,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一部分家庭生活水平达不到有电脑配置。显然让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这样的情况,我把教学调整为讲授式学习,介绍我在网上找到的相关知识。显然,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预设。
    令人欣慰的是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中介绍计算器的功能,然后,以抢答等形式来加以巩固,对于学生了解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像这样类型的课,根据我们现有的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该如何上才能跟得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呢?教师的教学如何做好只要“引领”,而不是死板的传授学习呢?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1、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在设计教案之前,我对两个班的学生(30人)进行了调查,其中只有2人未用过计算器,其他学生都会使用计算器。有的是家长教的,有的是自己拿计算器按按就会了,所以用计算器计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教师做补充的环节,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价值与应用上。
    2、巧妙安排,体验计算器的好处。
    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计算器的好处 ,我设计一个数目较大的计算(统计表求合计)。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学生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在汇报时对两种方法我都呈现其计算过程。能主动用计算器计算的学生选择计算工具的能力较强,很有成就感;而用竖式累加的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正确计算也显示了其较强的计算能力。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3、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本节课实践应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有口算、笔算、简算、估算、计算器算,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方法。课堂设计较大胆,出示4个情景后让学生任选两个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刚学完计算器,所以很多学生都选用计算器算。在汇报中,当有的学生指出第二题口算更好时,学生们恍然大悟。于是有的学生说第三题可以估算,第一题还可以用简便算法。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4、反思与教学相结合。
    我在学生用计算器和笔算两种方法后,设计了反思内容:请同学们反思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用哪种计算方法好?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反思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简便准确,同时引导学生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第二个反思时机是,让学生解决四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刚学完计算器这一计算工具,多数学生都用计算器计算,在反馈时有些学生提出较小的数可以口算,大约花多少钱时可以估算,其他同学也受到启发。以往的教学到此就结束了,但此时,我安排反思环节──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请你反思一下: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你对使用计算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学生有的说:在生活中不仅可以用计算器计算,还可以用口算、估算、巧算。还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较大的数用计算器算,较小的数可以口算很快,当生活中不需要准确值时可以估算。学生通过反思收获很大,相信在将来的计算中学生会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三:

    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计算器,所以在这个环节以尝试使用、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顺应了学生使用计算器的需要,师生互动的交流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自然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快捷、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计算工具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人类不断创造和探索的过程,凝聚着人类的心血和智慧,形成了独特的数学文化。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不能把数学仅视作一件实用工具,而要通过数学教育达至更广阔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中获得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大发展,让学生在对数学文化的欣赏和再创造中,获得心灵的愉悦以及对文化的敬仰和尊重。
    这节课我就抓住了计算工具的文化发展史这根纽带,营造了一种数学文化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充分的体验、感悟、思考。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首先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接着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算盘,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如何计数、如何定位以及正确的拨珠方法,引导学生在算盘上拨数。从而保证了教学目标的逐步完成。其次是让学生认识当代最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器。学生对计算器已并不陌生,因此,不再需要老师花太多的时间去教授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上一些常用键的名称和作用,这样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间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目的方便、快捷,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还把大量的时间节省下来,为后续的教学留下空间。
    整节课的安排上,我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定位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计算工具文化发展史的学习上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在课教学过程中,我还让学生去发现计算器的不足,让学生以辨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让学生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更新的计算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本节课中,我最大限度地去营造数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了数学的文化价值。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四:

    计算工具的认识是新教材新增的一节内容,自认为是我上的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首先、课前谈话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这样说的:“今天阳光灿烂,老师心里特别高兴。”“你们呢?”有的学生说:“我猜今天要学习新知识,我很高兴。”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拿了个大算盘和计算器,心里感到很新颖。”还有的学生说:“老师今天穿的衣服很漂亮。”“前几天由于连续下雨,天气阴沉沉的,久违了的太阳公公今天也出来了,为我们的学习新知识助威,今天咱就比一比看谁的学习效率最高,好吗?”我接着说。短短的两分钟,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今天我深切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其次、教学设计层次性强。由你知道哪些计算工具导入。学生回答得比我预想的精彩。有算盘、计算器、电脑,还有个孩子说手机。看来孩子们很聪明,还知道手机上也有计算器。我接着问:“你在哪儿见过算盘?”农村的小卖部里、乡下的诊所里。能说来的孩子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我及时表扬他们。第二层次介绍算盘。我没有直接介绍算盘,而是请见过和在幼儿园学过算盘的孩子介绍。有了大概的认识后,我说了几个数请学生拨。熟悉算盘后,进行第三层次,介绍计算器。把你知道的键介绍给同学们,重点的键进行逐一练习。
    第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这节课由于学生带有计算器,我在教学时,边介绍边让学生操作,学生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有些遗憾的是,没能在多媒体教室上这节课,如果能借助展示台上这节课,教学效果会更加。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反思五:

    一直以来,在我校网络环境下,我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就《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
    1.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在本节教学的第一部分安排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报你知道的计算工具。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为学生准备的课件,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大了知识的容量,并且为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自身差异,彻底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的地位,掌握学习的绝对主动权,自己驾驭学习的进程,与此同时也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生自主探索实践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先由教师来介绍计算器的一些按键功能,在逐步的通过一道一道的题目计算来巩固。然而,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环境注定,学生已不再是、也绝不可能是一张白纸,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对经验现象的逻辑归纳和引申。因此,我给了学生自主学习计算器功能键的机会。学生自己摸索,试验。互相讨论,交流。自己寻找,发现。学习兴趣浓厚。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向学生提供探索、讨论、实践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机会。
  而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将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探索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我考虑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使用计算器的经验,就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在游戏的进程中去解决计算器使用的一些重点,如:按顺序的两步计算、不按顺序的两步计算等,教学完重难点后,让学生到多媒体前面边讲解边演示。使整个探究实践活动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只是在自主的运用,其思维也在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中被深化。
    3.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尝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在教学中,“通过网页搜集整理资料”和计算机设计“闯关游戏”这两个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价值,特别是后一环节,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加强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的同时,学生将主动承担任务,如:读题、计算、键盘输入等,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可贵的是,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拥有成功的体验。
  以上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其中难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勇于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为学生积极创设有充分从事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