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2)
时间: 02-19
栏目:反思
在接下来的质疑探究环节和自悟自得环节,也进行得比较顺利。本来达标测评我准备让小组长批改完进行反馈的,由于前面的展示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只是让学生订正了一下错误就下课了。就整堂课而言,各个环节基本上还算顺畅;就目标达成上,也算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但展示环节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生成点来,也在提醒我以后备课要更加细心,特别是备学生要到位。另外,小组长的培训也要加强。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流畅和谐。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四:
《毛主席在花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泽东1948年春夏之交在花山村的几件事。重在通过抓住人物描写体会毛泽东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一、教授本课时,自认为做得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实际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读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在花山的几件事。接着,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关于毛泽东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的句子,体会毛泽东的情怀。正暗合了选编课文意义所在。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读课文同时圈点勾画相关内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师生双边交流较好,注重鼓励性评价。在学生回答的的同时教师能够及时运用鼓励性言语进行反馈,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不足之处还是需要及时发现总结并不断改进的。在本课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后谈自己的收获,教师适当进行点拨,总结。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过多的干预了学生的交流,几乎与讲读课文没有区别。
课文阅读欠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习新课文文章贵在学生的多次阅读中品悟文章的深意。可是在教学中因为教师一再赶进度,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取而代之的是以讲代读。
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不仅仅是面对个别优秀学生,而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但是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我仅仅关照到个别爱发言的学生,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必要的提示。
自我素养不够。在教学中,自我语言修养尚不到家,多次出现语误或语言表述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反思五:
这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是我却安排了两个课时。原因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就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而本篇课文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因此,我安排了两个课时,重点就是了解毛泽东的在花山的三件事,并抓住毛主席的神态、动作、语言去体会毛主席关心、热爱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高尚品质。下面,我就本环节作如下的反思:
1、课前一定要好好的钻研教材,构建知识树。课前,我先对本单元进行了总的知识梳理,明确了单元训练重点。接着,把本单元的每一课分别构建成知识树,梳理出重点的字、词、句、段、篇,就这样,这一课的知识点就一一展现在我眼前,文章的脉络一览无余。最后,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切入教学。正因为这样,这节课我上起来感觉得心应手,学生们学起来也是那么轻松愉悦。
2、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关注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地驾驭课堂,有效地引导教学,提高效率。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关注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引入教学重点。当学生积极性不高时,不妨提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如,本环节中的反问句变陈述句,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的表现,就知道他们的注意力集中了,课堂上也更有自信了。
3、充分认识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思维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产生的,不是凭空产生的,当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发时,教师应多角度引导。在环节的教学中,虽然学生能从毛主席的话中感受到他热爱群众、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但感受却不深刻。怎么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这样一个伟大的领袖呢?于是,我就抓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那“一筒茶叶”,从文本上去引导学生体会茶叶的来之不易,茶叶的珍贵,连毛主席自己都舍不得喝,却毫不犹豫地拿给老百姓喝,这样,学生们才深刻地感受到“在毛主席的心里,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一个真正为群众着想的领袖。”
4、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努力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同时,不能丢了语文最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本节课上,在引导学生感受毛主席高尚品质的同时,我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变换,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在课堂上要适时地训练。同时,感悟作者用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是我教学的重点。不难看出,我在教学中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个重点来展开的,引导学生抓毛主席的语言,抓毛主席的动作去感悟等等。课后,我还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用这样的方法去进行练笔,写一位老师。可以说,课堂上较好地实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5、还应多学习,厚积薄发,才能有效引导。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和知识容量,才能在课堂上从容地应对突发事件,自然地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不至于弄得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