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培心得体会(2)
时间: 12-01
栏目:心得体会
心得四:省培心得体会
6月11日至21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学前教育专家培训团队培训班的学习。本次培训班的举办者精心策划、周到安排,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本次培训活动量身定做,开设了针对性很强的讲座内容:
一、关注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本次活动,省级专家分别就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为我们做了专题讲座: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晖老师的《个别化教育——英国幼儿园课程的启示》、省幼教特教研究所尹坚勤老师的《中美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经验与思考》,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我们这些没有走出过国门的老师敞开了一扇世界之窗。精美的照片配以精彩的讲解,形象又生动、具体而真实,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拓展了知识面。
二、关注国内学前教育发展,注重素质教育
自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反过来也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自身的学前教育工作作进一步的审视和提高。本次培训,围绕《幼儿品德发展与教育》、《幼儿园美术的理论与实践》《通过美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理论探索》等课程,都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作了讲解和提升。
三、现场体验先进幼儿园的教育教学
本次培训,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和南京军区政治部幼儿园作为教学活动现场,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教学活动。这两所幼儿园我以前都曾经观摩过,每一次参观,都有不同的切身感受。南京军区政治部幼儿园是一所以艺术特色教育的军队机关幼儿园,其优美意境的园舍环境、优越完善的保教设施,以及充满艺术特色的两节音乐教学活动,令我们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一只洁白的小天鹅,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实验幼儿园则围绕他们的国家级立项课题,以图标为载体,展示了图标在综合课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数年的潜心研究,他们的课题研究已经开花结果,形成、出版了一本数百页的研究书籍,课题研究进入成果运用推广阶段。
四、注重培训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理论得到应用,行动才得以提高。活动中安排的《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个人课题研究》、《幼儿园教育科研常用方法例举》、《研究问题、管理问题,是业务园长的必备能力》等讲座,内容紧密结合一线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大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给我的启发和反思:
一是结合政策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幼儿园发展特色。
“国十条”“国五条”的出台,将我们的学前教育提到了新的发展平台。我们要结合这样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形成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凝心聚力、教书育人,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首先是强化教职工对幼教工作的敬业意识与奉献精神,切实把幼教工作当成一种事业、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求真奉献。其次,要引导教职工强化对从事幼教工作的幸福感,在充实而繁忙有序的工作中寻找乐趣、体验幸福。全体教职工对幼教工作树立了敬业的精神、乐业的心态,就为实现幼儿教育科学发展提供了思想原动力。
幼儿园要在发展才过程中,彰显、放大自己的特色。一所幼儿园要得到科学可持续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园所特色,走特色发展之路。我园有这深厚的乒乓球特色教育基础,在次基础上,应以促进幼儿身体健康为宗旨,走乒乓特色发展之路,争取办出特色,办好特色。
二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必须坚持培训。
一所幼儿园得到可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为幼儿园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应当通过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教师队伍的实情,开展园本培训、园本教研,促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成长。通过传帮带的形式,发挥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示范作用,使所有青年教师在思想业务方面尽快成熟起来,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锤炼组织教育活动与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不断提升业务素质,沿着校级名师、市级名师、省级名师的道路明确发展目标,切实打造我园名师团队。
三是幼儿园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科研工作是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相对而言,教科研工作是我园工作的弱项,教师对教科研工作有种惧怕心理,教科研积极性不是很高。
为期十天的学习,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从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反思。
一位学者说过:“对培养人的培养,比直接培养人更重要。”通过本次培训,更加明确了在促进幼儿园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学习与发展的必要性。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能学有所用,在工作中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把自己的幼儿园管理水平提升一个档次。也希望在实践一段时间以后,能再有机会参加提高班的培训,让自己的各种水平得到质的飞跃。
心得五:省培心得体会
怀着崇敬之心来到曲阜师范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二十天的培训班学习。
在这里,研修主要是聆听了毛振明、孙晋海等专家、教授智慧而实用的专题讲座、报告,学习的内容是理论前沿、思想前瞻、实践前端,非常充实而精彩;无论是高水平的集中研修,还是耳目一新的教育实践,都给予我们脱胎换骨似的“充电”,荡涤了我们的精神和灵魂,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
在学习中领悟新课程。在开班典礼上,傅永聚教授讲了孔子是一位关怀人性、启迪智慧的卓越智者。在学习中感悟一种精神。在每次的活动中,开课老师给我们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我们的一种人格魅力的培训。因为每一次的开课都是一个学校体育教师团队的智慧,无一不给我们感受到他们团结协作,和睦共处的这种可贵的精神。让我们体会到无论什么时候到应该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我认为“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难以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一个没有激情的课堂,难以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上课。”
在学习中提升教育理念,理会体育教学“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重要理念。教育是一种良心事业,要对学生负责、要对家长负责、要对学校和社会负责。一名学生对我们老师而言可能只是几百分之一,但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那可是百分之百,甚至是百分之几百啊!因此,用我们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对待我们的学生吧,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我们做教师的良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的是去挖掘教材内容,赋予其情,赋予其境,让枯燥的教材内容灵动起来,鲜活起来。让“一潭死水”变成“源头活水”。
在学习中提高教育技能。研修班的学习活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毛振明教授的讲座让体育回归本色,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以前的课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在很长一段时期体育课淡化甚至丢弃了技能教学,体育课变成了游戏课,学生虽然动了起来,但技能方面的学习却没有。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动,不愿意上体育课,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对动作技能没有掌握,何来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在培训学习中,来自全国、全省的一线优秀教师的讲座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学习交流的机会。正如西方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就有了两种思想。在培训中我们开展了同课异构、如何听课评课、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等主题的研讨活动,让我在教材处理、队形调动、教材教法与学法等方面有一定的提高。让我客观地了解自己教学的优缺点,可以取长补短。
关于今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两个建议:
1.做“学习型”、“研究型”体育教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育教师不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应及时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学习、探索,做一个“研究型”体育教师,促进自身体育素养的持续发展。
2.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作为“体育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用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引领所在学校其他年轻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想这也是研修班活动开展的本意所在。
在教学中,选择性、个性化的;教师如何把教科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怎样备课更精准;如何保证学生的眼球“长久”闪闪发光;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改变教师“单干式”备课文化为“共享式”文化;如何培养英语思维和交际能力;如何从“公开课”磨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都值得我们反思。
通过培训,让我明确了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教师教学行为将发生巨大的转变,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选择,要超越书本,发表独立见解,教师要大胆创新,使教学成为充满创意和激情的过程,要解放学生,为学生创设自由思想和自由选择的空间,学会容忍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质疑,学会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做一个有“心”的教师,让更多的学生“追随你”。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时刻反思学生的成长过程,那看到的将不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熠熠生辉的生命;反思每一次讲课、每一次感动、每一个遗憾、每一次困惑……都将让教师的心变得更加丰富;反思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教学艺术将不断改进、不断成熟。“思考着往前走”,是教师成长的写照,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这是一古老的哲学话题。世界上虽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位教师,但肯定会有这样两类教师:一类是充满思想的,一类是成为思想的奴隶的。学会反思,做一名有“的”教师,是你我共同的选择。
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吸引,如果不做有“心”人,就不可实现。我要像他那样,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幸福和精彩,做一名有“心”的教师,实现充实、快乐、成功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