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总结
时间: 11-29
栏目:总结
总结一:出国留学总结
这个项目已接近尾声,回家的喜悦如潮水般涌来。这项目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不论从最初理念到后来实施阶段都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由于这是第一期,我们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困难面前,我们第一批出国全体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智慧及经验都将这些困难化解了。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证明这个项目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先进的而且是非常成功的。下面我对这个项目进行总结,通过这个总结,希望能给其他的同志以帮助。
一、学习时间
我们从20xx年10月15日出发开始算,算上路上的时间,到20xx年2月1日回国,这个项目的总时长是16周5天。总共学习了15周。
中方学习:15周,105天的中方学习时间里,去掉15个周日,第一周7天的寄宿家庭生活,万圣节1天,感恩节4天,圣诞节11天,共去掉38天,总共学习了67天,周六70小时+周一到周五106个小时+早放学日12个小时+晚自习180小时=共计学习368个小时,陈伟负责了80个小时的理科学习,共计:90个小时,马威负责了108个小时的文科学习及180个小时的晚自习学习,共计278个小时。周日外出及最后一周大学游均由中方教师主要负责。
美方学习:15周,105天里,节假日共去掉15天,周六日去掉32天,下雪不能上学及外出4天,共计学习54天,学习334个小时。
总结:所以从时间上看,我们中美方的课程总时数基本相当,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方课程只上了80个小时的理科,所以,学生在这里的英语学习时间达到了,278+334=612个小时。相当于在这15周的学习时间里我们平均每天学习6个小时的英语。
最后一周,我们参观大学,其实也是学习。加上平常听讲座,购物,帮厨,旅游,参观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所以,我们参加这个项目的孩子们每天是相当的充实,而且,时间按排的也很合理。
二、学习成果:
中方学习:在我的278个小时里,从数量上分析,得到如下成果(以下数字均不算美方课业量):
1、原阅读目标:8万到10万字;实际结果(到截稿):平均阅读量是13万3以上。最多22万字的阅读,最少8万。超额完成任务。
2、原写作目标:1万5千字;实际结果(到截稿):平均2万6千多字,最多39000字,最少13000字。超额完成任务。
3、原词汇目标:认知达到8000,三会达到600至1000。实际结果(到截稿):认知8000左右,三会500-600,基本完成任务。
4、在中期总结中提出了词汇计划难以完成之后,后期想了很多办法来调高词汇学习效率和量,采用方法:(1)句子背诵;100个托福句子背诵后,考试平均得分88分。 (2)文章背诵(三周的时间里);背诵量平均每人达到6千8百多字。最多背了1万字,最少背了6千字。
5、英语完成了托福初级写作的教学,并进一步提高写作教学难度及讲解难度。由于大量的写作练习,孩子们的写作进步速度飞快。同时由于阅读量的加大,阅读水平也突飞猛进。
6、理科学习(由陈伟附上)
7、根据这段时间的了解,我提出“挑大旗”理论,就是,我们班上有特长的学生,要在自己的特长方面能够挑大旗,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我同时给每个孩子制定了成长路线,把近期目标先制定出来,有的孩子远期目标也有了。例如,我们班上的理科高手张逸帆,现在正在自修AP微积分,准备5月份考一次,动力很大,在没提出这个计划之前时,这个孩子晚自习看视频,闲的没事干,之后,天天学到11点。文科高手杨丹,写日记跟写小说似的,因此我就要求她近期要出本书。口语高手王婉晨,准备拿口语比赛大奖。电脑高手王赫,正在自修电脑科技,背诵高手周成龙,正在准备汇报表演的背诵类,读书高手侯润青,王悦琪等等这些人,现在在班里都是领军人物,掀起了不小的波涛呢,这个班好就好在大家都愿意追随身边的榜样。大家攀比的是谁读的书多,而不是谁花的钱多。
几点感受:1、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高,观点新颖,论据充分,逻辑清晰,运用的词汇难度明显提高。自认为,受益于多写,多读,多背。横向比较的话,现在孩子们的写作水平要高出同龄人2-3年的英语学习水平。
2、学生的口语水平不仅是在发音上,还有内容上都有所丰富。不是简单的回答yes,no,而是更多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在交流上占尽主动。
3、记忆力明显提高,有的学生1600字的背诵,可以在1个小时内完成,而且还不止一个学生能够做到。最差的也能在40分钟之内,背完400字以上的文章。所背内容的难度均是托福文章难度,有的学生甚至背诵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还有的背《哈利,珀特》等名著。所以,孩子们的文学素养或知识面得到了拓宽。
4、词汇的背诵也达到了高效、高质。受益于背诵的手段和方法,我把单词放到了句子中去背,效果显著。加之班中的领头羊的作用。每当我留了背诵作业,都会有人超额完成任务,别人看见了也效仿之,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5、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输出能力有明显提高。
6、作为管理者,这群孩子们现在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都可堪称一流,下一步的问题是如何保持速度继续提高。
总结二:出国留学总结
我荣幸地于20xx年8月作为土木系的一名学生到美国南方州立理工大学交换学习一年。20年的成长岁月里,这是我第一次孤身一人踏入语言障碍重重,文化风俗习惯与中国大相径庭的国度里,其间饱受泪水与欢乐,挫折与成功。生活时间虽短,但是经历颇多,这将成为我以后人生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我于20xx年8月13号登上从首都机场出发前往美国的飞机。早已听说美国航班的空姐多已上了岁数,今一见果真如此。飞机上的一班乘务人员年纪均较大,打扮的浓妆艳抹,甚是诡异,看着倒像是印度人。这是我第一次分明地感到一种别样的气息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它不至于让人惊恐却又感觉是那么地怪异,我的旅美体验便从这里开始了。我在飞机上呆了15个小时,经历了黑-白-黑并倒退12个小时后,终于与美国时间13号晚10时到达美国机场,在那里早有两位接机的学长等候多时了,那一刻,我从未像当时那样真切地感受到看到同胞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
我被分到和一名美国人同屋的寝室里,室友是一名黑人,善良滑稽。有一天夜里宿舍报警器响了,Willy把我叫醒,说是要和我一起跑,见我没有反应,竟二话不说把我从床上拽起,不容我穿好衣服,便拖着我一溜烟地向外跑,幸好当时是夏天,我才没有感冒受凉,事后调查发现是有人用烤箱烤面包,导致厨房烟气过大,触发报警器,其实这是常有的事。Willy先天性听力障碍,常常需要借助助听器才能听清别人说的话。我们平时交流,我大多是口形、眼神、手脚并用,不过这倒培养了我勇于开口说话的好习惯,我想反正他听不见,我又何尝担心怕说错话而不说话呢。
我不喜欢美国的食物,住在校园里一天二餐基本上都是薯条、汉堡、炸鸡翅,这是为什么后来我搬到校外自己做着吃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不愧为世界上的头号发达国家,马路上全是汽车,没有自行车道,所以骑车买食物是一件危险的事。我被撞过一回,自行车撞坏了,人还好没大碍;又有几次提着装满食物的塑料袋往回走,结果塑料袋漏底,食物洒了一马路;后来索性推着超市的车回家,被工作人员发现,差点报了警。我做饭谈不上手艺,能吃就行。结果又一次食盐放多了,引起反胃,好几天没吃菜,因为一沾上有点咸味的食物,我就想吐。那时我就在想,这是何苦?花着大把的金钱来美国却过着清苦的生活,这不是自己找罪受么?可是我又坚信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后来的一次事实证明我是对的。那次,我请几位外国人来家里吃饭,他们连连称赞我做的菜好吃,尤其是糖醋鸡翅,那个印度人一个劲地问我究竟是怎么做的。
我到美国时英语基础不好,其间走了不少弯路,熬夜加班背单词复习功课是常有的事。我想建议学弟学妹们,如果你打算出国,最好在国内把英语练好了,出国后可以达到正常交流的程度,不必为语言障碍而犯愁,这样于己于金钱,都是一个万全之策。有些人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以为到了一个完全说英语的国度,英语自然就会好起来的,其实则不然。美国教授教学方法风格迥异,有的讲着讲着会突然唱起歌;有的讲课嘻嘻哈哈,课堂气氛很轻松;有的则满口脏话,像Son of a bitch! God damn it! 简直成了口头禅;不过也有满脸严肃的,我就在这个教授的课上拿下致命的一个C,导致我没有申请上学费减半的州内学生待遇,而打包回国。美国的课程普遍简单,书本上的一切公式不用背诵,考试时会发一张列有各种公式的单子,只要照着往里套数就好了。课程设置也很灵活,经常会发现同一门课程的授课老师会使用不同的教材,而且有的也不按教材的顺序讲,全凭经验来。学生若有学习困难,可以向教授说明,往往会有惊喜。我的很多同学都喜欢上Pro. Watter 的课,原因是他的课允许中国学生不用上课,不用考试,只要平时交交paper,就可以拿到A。我相信这不是特权主义在做事,因为有很多教授都曾给过学生这样或那样的恩惠,因为他们更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我在美国一年共学九门课,其中五门得A,俩们B,俩们C,平均GPA3.43,成绩不是理想,但门门是真成绩,无丝毫作假之嫌,全是刻苦读书,熬夜复习的结果。有成绩较低的科目,含金量甚至要大于拿A 的科目,这跟课程难易程度和选课老师有关,不可相互比较。我引以自豪的是我拿A的一门专业课—《交通》,最终以全班第二的平时成绩通过审核,特批免考期末考试而直接拿A,而《英语作文2》又是在所有选该课的华人同学中成绩最高,这些都与我努力奋斗的结果相联系。
美国是一个宗教气氛很浓厚的国家,信教的人数众多,教堂也遍地都是。信教之人,善良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因为圣经里说: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得怎么对待别人。我在美国曾受到美国人的多次邀请及随一些朋友到美国人家里做客,又曾出去漂流、探险、淘金、野炊,深切感受到美国人民的友好以及他们纯真善良的一面,很受感动。
我从一个小镇来到首都北京看到天安门已经算是一件奇迹,能够在20岁出国,感受发达国家的文化风俗更是一件幸事,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再接再厉,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总结三:出国留学总结
我得到中国科学院留学基金资助,于20xx年2月-20xx年2月作为普通访问学者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并于20xx年2月22日按期回国。我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国外计算机在数学、管理及科研方面的应用,考察和学习国外在管理及科研方面的优点和先进的经验,感受东、西方社会在思想、文化、生活上的差异。
我在阿尔伯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访问期间,进修了生物信息及计算生物学、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现代数据库管理系统等3门研究生课程,并参加了林国辉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主要从事建立适当的算法模型应用于生物领域并解决问题,或者改进已有的用于解决生物问题的算法,并完成应用化的算法软件包。小组成员包括6位博士,2位硕士,1位本科生。小组工作很有特色,完全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先是由导师提出工作目标,结合各人专业分配小组成员的研究课题,各组员独立或协作完成各自工作,其间每周导师都会安排与各个组员的单独会面时间,并每周由导师召集一次集体讨论班,每次由一名成员作自己阶段性工作的汇报,然后是导师点评及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这样的形式既强调了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又保证了学生对不同专业的了解及全盘进度的把握,从而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整体思路。
暑假期间我还走访了卡尔加里大学数学系的陈戈麦教授和约克大学统计系的王晓刚博士,就科研思路和方式进行了探讨,感触很深,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加拿大大学科研最大的特点和与国内不同之处就是他们非常重视科研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几乎他们所有的研究课题都是来自于实际的需求,无论从国家基金还是从公司的研发计划获得的课题,都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而且课题的完成不只是得出理论结果,而是必须要形成终端的可以马上投入使用的产品。另外,加拿大大学里的计算机网络普及和管理都非常好,无论是老师、学生,每人一个校园网的帐户,在学校里需要的一切信息几乎都可以从校园网上查到。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人主页,包括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正在进行的课题,教授的课程信息,包括给学生留下的作业、参考资料、课件等全部都放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老师探讨问题。学校的管理也非常值得称道,计算机化程度非常高,系里的日常管理都通过计算机实行,相关信息会发到每个人的信箱里,每个系只有一名秘书,却管理得井井有条。加拿大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国家,人民生性淳朴,乐于助人,绝大多数人都很谦让有礼,很容易相处。他们对于不同人种,不同文化采取包容、接受和融合的态度。近些年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加,中国及中华文化在加拿大也有着越来越深的影响力。这种对不同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很值得我们借鉴。
总之,通过一年的学习、生活,感觉无论在思想上、观念上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上都有很大收获,对西方社会的制度、文化、习惯等方面也加深了了解,这一年的经历将会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非常感谢院里给我提供了这个机会,感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及林国辉博士给我提供的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条件,还要感谢院人教局的各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这个项目已接近尾声,回家的喜悦如潮水般涌来。这项目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不论从最初理念到后来实施阶段都是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由于这是第一期,我们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困难面前,我们第一批出国全体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智慧及经验都将这些困难化解了。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证明这个项目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先进的而且是非常成功的。下面我对这个项目进行总结,通过这个总结,希望能给其他的同志以帮助。
一、学习时间
我们从20xx年10月15日出发开始算,算上路上的时间,到20xx年2月1日回国,这个项目的总时长是16周5天。总共学习了15周。
中方学习:15周,105天的中方学习时间里,去掉15个周日,第一周7天的寄宿家庭生活,万圣节1天,感恩节4天,圣诞节11天,共去掉38天,总共学习了67天,周六70小时+周一到周五106个小时+早放学日12个小时+晚自习180小时=共计学习368个小时,陈伟负责了80个小时的理科学习,共计:90个小时,马威负责了108个小时的文科学习及180个小时的晚自习学习,共计278个小时。周日外出及最后一周大学游均由中方教师主要负责。
美方学习:15周,105天里,节假日共去掉15天,周六日去掉32天,下雪不能上学及外出4天,共计学习54天,学习334个小时。
总结:所以从时间上看,我们中美方的课程总时数基本相当,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中方课程只上了80个小时的理科,所以,学生在这里的英语学习时间达到了,278+334=612个小时。相当于在这15周的学习时间里我们平均每天学习6个小时的英语。
最后一周,我们参观大学,其实也是学习。加上平常听讲座,购物,帮厨,旅游,参观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所以,我们参加这个项目的孩子们每天是相当的充实,而且,时间按排的也很合理。
二、学习成果:
中方学习:在我的278个小时里,从数量上分析,得到如下成果(以下数字均不算美方课业量):
1、原阅读目标:8万到10万字;实际结果(到截稿):平均阅读量是13万3以上。最多22万字的阅读,最少8万。超额完成任务。
2、原写作目标:1万5千字;实际结果(到截稿):平均2万6千多字,最多39000字,最少13000字。超额完成任务。
3、原词汇目标:认知达到8000,三会达到600至1000。实际结果(到截稿):认知8000左右,三会500-600,基本完成任务。
4、在中期总结中提出了词汇计划难以完成之后,后期想了很多办法来调高词汇学习效率和量,采用方法:(1)句子背诵;100个托福句子背诵后,考试平均得分88分。 (2)文章背诵(三周的时间里);背诵量平均每人达到6千8百多字。最多背了1万字,最少背了6千字。
5、英语完成了托福初级写作的教学,并进一步提高写作教学难度及讲解难度。由于大量的写作练习,孩子们的写作进步速度飞快。同时由于阅读量的加大,阅读水平也突飞猛进。
6、理科学习(由陈伟附上)
7、根据这段时间的了解,我提出“挑大旗”理论,就是,我们班上有特长的学生,要在自己的特长方面能够挑大旗,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我同时给每个孩子制定了成长路线,把近期目标先制定出来,有的孩子远期目标也有了。例如,我们班上的理科高手张逸帆,现在正在自修AP微积分,准备5月份考一次,动力很大,在没提出这个计划之前时,这个孩子晚自习看视频,闲的没事干,之后,天天学到11点。文科高手杨丹,写日记跟写小说似的,因此我就要求她近期要出本书。口语高手王婉晨,准备拿口语比赛大奖。电脑高手王赫,正在自修电脑科技,背诵高手周成龙,正在准备汇报表演的背诵类,读书高手侯润青,王悦琪等等这些人,现在在班里都是领军人物,掀起了不小的波涛呢,这个班好就好在大家都愿意追随身边的榜样。大家攀比的是谁读的书多,而不是谁花的钱多。
几点感受:1、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高,观点新颖,论据充分,逻辑清晰,运用的词汇难度明显提高。自认为,受益于多写,多读,多背。横向比较的话,现在孩子们的写作水平要高出同龄人2-3年的英语学习水平。
2、学生的口语水平不仅是在发音上,还有内容上都有所丰富。不是简单的回答yes,no,而是更多的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在交流上占尽主动。
3、记忆力明显提高,有的学生1600字的背诵,可以在1个小时内完成,而且还不止一个学生能够做到。最差的也能在40分钟之内,背完400字以上的文章。所背内容的难度均是托福文章难度,有的学生甚至背诵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还有的背《哈利,珀特》等名著。所以,孩子们的文学素养或知识面得到了拓宽。
4、词汇的背诵也达到了高效、高质。受益于背诵的手段和方法,我把单词放到了句子中去背,效果显著。加之班中的领头羊的作用。每当我留了背诵作业,都会有人超额完成任务,别人看见了也效仿之,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5、孩子们对所学知识的输出能力有明显提高。
6、作为管理者,这群孩子们现在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都可堪称一流,下一步的问题是如何保持速度继续提高。
总结二:出国留学总结
我荣幸地于20xx年8月作为土木系的一名学生到美国南方州立理工大学交换学习一年。20年的成长岁月里,这是我第一次孤身一人踏入语言障碍重重,文化风俗习惯与中国大相径庭的国度里,其间饱受泪水与欢乐,挫折与成功。生活时间虽短,但是经历颇多,这将成为我以后人生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我于20xx年8月13号登上从首都机场出发前往美国的飞机。早已听说美国航班的空姐多已上了岁数,今一见果真如此。飞机上的一班乘务人员年纪均较大,打扮的浓妆艳抹,甚是诡异,看着倒像是印度人。这是我第一次分明地感到一种别样的气息弥漫在周围的空气中,它不至于让人惊恐却又感觉是那么地怪异,我的旅美体验便从这里开始了。我在飞机上呆了15个小时,经历了黑-白-黑并倒退12个小时后,终于与美国时间13号晚10时到达美国机场,在那里早有两位接机的学长等候多时了,那一刻,我从未像当时那样真切地感受到看到同胞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
我被分到和一名美国人同屋的寝室里,室友是一名黑人,善良滑稽。有一天夜里宿舍报警器响了,Willy把我叫醒,说是要和我一起跑,见我没有反应,竟二话不说把我从床上拽起,不容我穿好衣服,便拖着我一溜烟地向外跑,幸好当时是夏天,我才没有感冒受凉,事后调查发现是有人用烤箱烤面包,导致厨房烟气过大,触发报警器,其实这是常有的事。Willy先天性听力障碍,常常需要借助助听器才能听清别人说的话。我们平时交流,我大多是口形、眼神、手脚并用,不过这倒培养了我勇于开口说话的好习惯,我想反正他听不见,我又何尝担心怕说错话而不说话呢。
我不喜欢美国的食物,住在校园里一天二餐基本上都是薯条、汉堡、炸鸡翅,这是为什么后来我搬到校外自己做着吃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不愧为世界上的头号发达国家,马路上全是汽车,没有自行车道,所以骑车买食物是一件危险的事。我被撞过一回,自行车撞坏了,人还好没大碍;又有几次提着装满食物的塑料袋往回走,结果塑料袋漏底,食物洒了一马路;后来索性推着超市的车回家,被工作人员发现,差点报了警。我做饭谈不上手艺,能吃就行。结果又一次食盐放多了,引起反胃,好几天没吃菜,因为一沾上有点咸味的食物,我就想吐。那时我就在想,这是何苦?花着大把的金钱来美国却过着清苦的生活,这不是自己找罪受么?可是我又坚信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后来的一次事实证明我是对的。那次,我请几位外国人来家里吃饭,他们连连称赞我做的菜好吃,尤其是糖醋鸡翅,那个印度人一个劲地问我究竟是怎么做的。
我到美国时英语基础不好,其间走了不少弯路,熬夜加班背单词复习功课是常有的事。我想建议学弟学妹们,如果你打算出国,最好在国内把英语练好了,出国后可以达到正常交流的程度,不必为语言障碍而犯愁,这样于己于金钱,都是一个万全之策。有些人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以为到了一个完全说英语的国度,英语自然就会好起来的,其实则不然。美国教授教学方法风格迥异,有的讲着讲着会突然唱起歌;有的讲课嘻嘻哈哈,课堂气氛很轻松;有的则满口脏话,像Son of a bitch! God damn it! 简直成了口头禅;不过也有满脸严肃的,我就在这个教授的课上拿下致命的一个C,导致我没有申请上学费减半的州内学生待遇,而打包回国。美国的课程普遍简单,书本上的一切公式不用背诵,考试时会发一张列有各种公式的单子,只要照着往里套数就好了。课程设置也很灵活,经常会发现同一门课程的授课老师会使用不同的教材,而且有的也不按教材的顺序讲,全凭经验来。学生若有学习困难,可以向教授说明,往往会有惊喜。我的很多同学都喜欢上Pro. Watter 的课,原因是他的课允许中国学生不用上课,不用考试,只要平时交交paper,就可以拿到A。我相信这不是特权主义在做事,因为有很多教授都曾给过学生这样或那样的恩惠,因为他们更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我在美国一年共学九门课,其中五门得A,俩们B,俩们C,平均GPA3.43,成绩不是理想,但门门是真成绩,无丝毫作假之嫌,全是刻苦读书,熬夜复习的结果。有成绩较低的科目,含金量甚至要大于拿A 的科目,这跟课程难易程度和选课老师有关,不可相互比较。我引以自豪的是我拿A的一门专业课—《交通》,最终以全班第二的平时成绩通过审核,特批免考期末考试而直接拿A,而《英语作文2》又是在所有选该课的华人同学中成绩最高,这些都与我努力奋斗的结果相联系。
美国是一个宗教气氛很浓厚的国家,信教的人数众多,教堂也遍地都是。信教之人,善良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因为圣经里说: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得怎么对待别人。我在美国曾受到美国人的多次邀请及随一些朋友到美国人家里做客,又曾出去漂流、探险、淘金、野炊,深切感受到美国人民的友好以及他们纯真善良的一面,很受感动。
我从一个小镇来到首都北京看到天安门已经算是一件奇迹,能够在20岁出国,感受发达国家的文化风俗更是一件幸事,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再接再厉,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总结三:出国留学总结
我得到中国科学院留学基金资助,于20xx年2月-20xx年2月作为普通访问学者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并于20xx年2月22日按期回国。我这次访问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国外计算机在数学、管理及科研方面的应用,考察和学习国外在管理及科研方面的优点和先进的经验,感受东、西方社会在思想、文化、生活上的差异。
我在阿尔伯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访问期间,进修了生物信息及计算生物学、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现代数据库管理系统等3门研究生课程,并参加了林国辉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主要从事建立适当的算法模型应用于生物领域并解决问题,或者改进已有的用于解决生物问题的算法,并完成应用化的算法软件包。小组成员包括6位博士,2位硕士,1位本科生。小组工作很有特色,完全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先是由导师提出工作目标,结合各人专业分配小组成员的研究课题,各组员独立或协作完成各自工作,其间每周导师都会安排与各个组员的单独会面时间,并每周由导师召集一次集体讨论班,每次由一名成员作自己阶段性工作的汇报,然后是导师点评及成员之间的互相交流。这样的形式既强调了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又保证了学生对不同专业的了解及全盘进度的把握,从而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的整体思路。
暑假期间我还走访了卡尔加里大学数学系的陈戈麦教授和约克大学统计系的王晓刚博士,就科研思路和方式进行了探讨,感触很深,给我很大的启发。我觉得加拿大大学科研最大的特点和与国内不同之处就是他们非常重视科研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几乎他们所有的研究课题都是来自于实际的需求,无论从国家基金还是从公司的研发计划获得的课题,都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而且课题的完成不只是得出理论结果,而是必须要形成终端的可以马上投入使用的产品。另外,加拿大大学里的计算机网络普及和管理都非常好,无论是老师、学生,每人一个校园网的帐户,在学校里需要的一切信息几乎都可以从校园网上查到。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个人主页,包括研究方向,发表的论文,正在进行的课题,教授的课程信息,包括给学生留下的作业、参考资料、课件等全部都放在网络上,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老师探讨问题。学校的管理也非常值得称道,计算机化程度非常高,系里的日常管理都通过计算机实行,相关信息会发到每个人的信箱里,每个系只有一名秘书,却管理得井井有条。加拿大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移民国家,人民生性淳朴,乐于助人,绝大多数人都很谦让有礼,很容易相处。他们对于不同人种,不同文化采取包容、接受和融合的态度。近些年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加,中国及中华文化在加拿大也有着越来越深的影响力。这种对不同文化的吸收和融合很值得我们借鉴。
总之,通过一年的学习、生活,感觉无论在思想上、观念上和看待问题的方法上都有很大收获,对西方社会的制度、文化、习惯等方面也加深了了解,这一年的经历将会对我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非常感谢院里给我提供了这个机会,感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及林国辉博士给我提供的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条件,还要感谢院人教局的各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