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魔鬼经济学读后感(2)

时间: 09-15 栏目:话题作文
明确结论——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绝大多在于基因,即父母自己是什么样的,而后天影响,即对孩子做些什么,对孩子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让我极其不解的是,作者在解释其他很多问题,诸如“为孩子挑选名字”对孩子影响的时候,经常使用的解释是:精心为孩子挑名字的父母,是由于其对待孩子的认真态度而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而不是名字挑得好)。这(父母的行为/态度对下一代有影响)显然与先前的结论(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并不对下一代发展有主要影响)矛盾。难道这里那种态度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吗?书里并没有指出,然而作者却可以在一个小问题上绕两个弯、说点冷笑话;还是他喜欢低估读者的智力,或美国读者事实上就是不怎么聪明。
    写到这里,我惊觉自己居然还没有开始说自己真正想说的——以上这些本来并没有想说,只是顺便提到,然后写开了。对于很多书,我并没有批评的能力,连提意见都说不上——因为我无法完全掌握作者的意思。能够提出我的意见,并非是我不喜欢这本书,有时甚至相反——也许我很喜欢这部书!我高兴,我能读懂它,并能够说出其不足之处。这不是梦寐以求吗?
    关于投票。这才是我真正想说的。
    在书的最后,作者附上了几篇纽约时报专栏发表和freakonomics.blog上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关于投票的。读到这篇文章,使我眼前一亮,因为它与我在两年前关于选秀比赛中的短信投票一文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我很高兴我的想法居然有经济学家的研究作为支撑,我简直兴奋。事实上,所有经济学家都会站在我一边。
    文中(Stephen&Steven's)讲了这样一个冷笑话:两名经济学家在选举投票时相遇,尴尬一笑——原来都双方都是被妻子逼来投票的,他们互相承诺保守秘密,谁也不将对方来参与投票一事外传,然后悄悄转身离开了。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参与投票是一种资源浪费。早有研究证明,个人投票对投票结果产生影响的概率几乎为零——约等于买彩票中奖的概率,而买彩票在经济学家眼中显然不是一笔明智的投资,一张彩票的几乎全部价值在于为你提供了一个缥缈的梦,一个白日幻想中奖的理由;而统计资料显示,在美国历史上所有大小选举中,“一票定胜负”的情况只出现过一次(水牛城的一个选举),毫无疑问,又是小概率事件(即概率约为0);更值得普通人注意的是,即便是“一票定胜负”的情况下,那“关键的一票”通常也绝非由普通人决定,而是掌握在“首席大法官”手中(如04年美国大选)。文章还讨论了在扩大的社会条件下,投票的理由更多的是为尽公民义务,而“尽公民义务”,从更深层的角度看,也可被理解为——为自己提供一种社会化的便利,即为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赢得认同,而非不认同、或者瞧不起、反对。文章的最后,举了瑞士社会的投票情况:瑞士在近年采取了邮寄式投票的方式,原以为这大大降低了投票的成本,会大大提高选举参与度,可事实恰恰相反——投票数目下降了一半。原因是在改为邮寄投票后,社会约束消失了,人们对于投票的兴致更低了。这也是为何在小城镇的投票参与度总是大大高于大城市的原因——社会监督。(不知这是否侧面反映了瑞士人受教育程度较高。)
    对于这样的疑问:若真有一天我的一票起了决定性作用怎么办?若人人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选举就不能进行下去了。——这些是自大狂、或者极端的怀疑论者的想法。
    若不能说服你,就去投票吧,事实上,我也不想说服别人,有时我也很自大,很怀疑。
    至于短信投票,除了满足一些我难以理解的狂热心态之外,就真没意思了——也许促进GDP增长,拉动消费了吧。那好吧,我的态度改一改,这里不尝试说服任何人了。


篇七: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即便是盗版书,即便是错字满篇,只要还能让你读下去,这种书读完还是值得写点什么的。而恰恰今天6点被吵醒,躺在床上横竖睡不着,索性起来把这个任务完成了。
    我给这本书的评价是值得一读,但就其读后的感觉,却远远未达到其书封面上所宣称的“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因为书中的很多观点,甚至说大多数观点对我来说并不是那么新颖。这大概是因为其中的精华部分,或者说作者需要反复说的事情,恰恰我在寒假看得另外一本书《从惊讶到思考——数学悖论奇景》中看到过。
    我一开始迷上经济学的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很多生活中的问题,的确能得出很多有别于“传统智慧”(《魔》一书中的用语》的东西,因此经济学可以算是教给人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者是理性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二是经济学中居然可以将很多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进行解决,这无疑可以将很多问题简化,因为数学总能给人特别简朴的形式。《魔》一书主要满足前者,几乎没有涉及任何数学问题,如果硬要说有,只有一点点统计学知识在里面。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估计此书读起来比较上口,
    《魔》一书主要探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的五个问题:(1)欺骗;(2)掌握信息力量的可怕;(3)比如贩毒之类高风险的职业吸引人的原因;(4)后天教育和先天遗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5)名字的演变。列维特在这五个方面的出与传统智慧不一致的结论却能让人觉得可信的原因在于其用大量的调查数据说话,通过对这写数据进行分析,老列发现,如果一项政策能够很好的激发人们的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便能够很好的抑止人们进行欺骗,在这种情况下,人民要表现的比想象中的诚实。另外列维特还给我们描述了3K党和房地产商之间的共同点都在于其掌握了一班人所不容易掌握的信息,从而使得人人惧怕3K党,普通人被房地产商忽悠;因此诸位要买房子的同志们大家应该联合起来,打破房地产商所拥有的信息优势,这样才能在与其打交道的过程中占据优势,这个和买卖东西时候讨价还价是一个道理,得让他们觉得你是内行才好,当然这点得需要大多数同志的一致努力,一个人努力没啥用,毕竟卖方市场啊。同样通过数据发现,普通的贩毒分子拿到到的收入根本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高,至少和自己所要承担的风险想必是如此,可为什么那么多人同志还热衷此道,原因就在于尽管普通贩毒分子待遇不是那么好,但一旦混到了小头目,那可就不一样,白花花的银子啊,而且还不用自己去冒生命危险,因此人人都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到那种程度,可惜大多数人永远也到不了,这就是诱惑的力量。非法传销和此类似。孩子的成长则对每个人父母来说,非常重要,可惜列维特通过对数据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孩子的成功与否,孩子的聪明程度和父母正相关,而且后天培养的效果及其有限,因此要想要个聪明宝宝,还是先找个聪明的另一半再说:)
    总之,《魔》一书可以发拿过你对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得到再认识,也会启发你一些思考,而且会让你感受到这种思考的快乐,能达到这点,大概能够称为一本好书吧


篇八:魔鬼经济学读后感

    《魔鬼经济学》---动机是人类社会的基石,主要来源有三: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欺骗无处不在,越是高层,越是懂得如何欺骗;父母对孩子影响,不在于你对孩子做什么,而在于你本身是什么;信息是一种资源,掌握更多的信息,你能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大的影响力;普通民众并不会理性的考虑概率的问题,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公式:风险=危险+愤怒;人们更加害怕失去而不是得到,害怕未知而非已知,往往夸大自己对事物发展的控制力;事情不能想当然,一些似乎很合乎传统逻辑的,“传统智慧”的东西,不一定正确。下结论是需要谨慎,需要深思熟虑。因果关系的确定,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证明和内在的联系或解释来说明;混杂因素无处不在,偏倚在各个学科中要做专门的考虑。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