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菜单

天行者读后感

时间: 09-10 栏目:话题作文

篇一:天行者读后感

  《天行者》,为什么是天行者?什么人是天行者?什么人配得上称为天行者?
  这几天读完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天行者》,我被书里的一群人牵绊住了,梦里都是他们的身影。书中说,和他们在一起呆一段时间就会中毒,我信!
  这本书描写了界岭小学的几位民办老师艰难曲折的转正过程。为了孩子们,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然而到头来,他们依然贫穷,依然痛苦,依然在替天行道。他们背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安抚着全国所有乡村儿童痛苦的灵魂,让他们识了字,认识了国旗,学会了做人,懂得了爱。
  写到这儿,我想起我们上小学时候的一位张老师,他也是一位民办教师,由于收入菲薄,看到村里很多人都盖起了新房,要强的他也不甘人后。于是他白天上课,晚上熬夜做木工活,苦苦打熬了三年,一座漂亮的平房终于拔地而起。大家赶去祝贺,他也觉得自己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然而仅仅住了半年,张老师就去世了,村里人都知道他是累死的。盖棺之前,他爱人趴在棺材上不让盖,哭完之后她将张老师的手表调在了6:00上,她说:“你每天早上上课,都是6:00起床,到时候别迟到了。”一村人全哭了。
  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走出了小村庄,走向了全国各地;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国家的经济才日新月异,而犯罪率并没有与日俱增;正是有了他们,我们国家才由愚昧走向文明,弱小走向强大,贫穷走向富有。。。。。。
  感谢这些天行者,向他们致敬!


篇二:天行者读后感

  我带着异常沉重的心情读完了刘醒龙的《天行者》,可是沉重的心情却一直无法轻松下来。
  《天行者》以三个在一个名叫界岭的偏僻山村的民办教师为主线,讲述了民办教师在偏远、落后、贫困地区,为了广大贫困农民的孩子能够早日走出贫困,早日摆脱无知,早日融入现代社会而默默无私地奉献着。
  界岭是一个偏远、落后、贫困的地方。离最近的小镇也有30里的山路,一到大雪天,几乎和外界隔绝。村民几乎都是文盲。让孩子们上学受教育,得用各种手段去动员。让村里出一个大学生是这些人多少代的愿望,也是这些民办教师的终生奋斗目标。贫穷得最好吃的就是油盐饭,即用一点油将剩饭炒一下,然后加点盐水;贫穷得许多孩子交不起学费。
  民办教师就是那些农村中受到教育程度较高些的、愿意为当地农村中的孩子摆脱文盲、愚昧状态而甘于奉献的、而被选拔到当地学校中任课的那批人员。小说中的几个民办教师,完全不同于公办教师,他们与公办教师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有着天壤之别。
  公办教师拿着国家工资,退休后可以无忧无虑地领取退休金,安度晚年生活;而他们不在国家正式编制之内,他们的收入甚至不及在城镇家庭保姆的收入。小说中的几位民办教师的工资是70元,其中35元由地方教育系统支付,另外35元由村里支付。而在当地县城当保姆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20元。
  公办教师从来不用担心开支的问题;而他们由于工作在偏远、落后、贫困地区,所以该由村里支付的那一半儿工资,经常因为村里没钱、或是教育不被村长重视而被长期拖欠。
  公办教师在课外可以用开办各种补习班、特长班的名义,再挣些额外收入;而他们由于上学的孩子因贫困而交不起学费,买不起书本,学校没钱维修教室等等,为了使教学能够进行下去,他们经常要将自己的钱垫进去。在业余时间还不得不进行些开荒种地等额外工作,以创些收入,维持学校的各种开支和补贴贫困孩子的学习生活之用。
  公办教师放学后,除了业余时间教学额外创收外,其它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而他们在偏僻的山沟里,既没有地方可去,也没有电视可看。他们在放学后,还要照顾那些离家很远不能天天回家的学生。到了周末,还要步行一、二十里路,护送那些远道的孩子回家。
  他们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与公办教师的不同点:公办教师只是把学生当作学生来教;而民办教师则是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这最后一点就让人明白了为什么条件那么艰苦,收入那么低,那些民办教师还在那里坚持着。
  能让民办教师坚持下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偶然会有一两个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名额,让那些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工作了一、二十年的老教师有了改变命运的可能。转为公办教师,对民办教师来说,无异于一步登天。但那种名额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民办教师到死依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和待遇。这点希望,也成为了支持他们坚持下来的一个终生梦想。
  小说中几位民办教师,十几年来一起工作,同甘苦,共患难,使得他们有了生死之情。每当有了一个转正指标后,他们既想自己转正,有不愿意舍弃自己共患难的同事,最后将名额让给新来的年轻人。
  随着时代的变革,随着一些年轻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随着一些公办教师也来支教体会了他们的疾苦,随着民办教师的重要性慢慢地被更多的人关注,民办教师的疾苦慢慢地被更多的人了解,最后由中央出台了新政策,将所有的民办教师全部转成公办教师。这对界岭的几位民办教师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但当这让无数人当作一种渺茫的希望、当作终身的梦想的好消息真正实现时,却让他们高兴不起来了。因为要转为公办教师,还要买断转正之前那些年的工龄,以参加社保。买断工龄的钱,工龄长些的要一万多元,少点的也要七、八千元。这笔钱对于这些最早每月只拿几元钱、到后来也不过70元工资的民办教师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由这么一个看似是好消息的消息,却又引发了一系列的感人的悲欢故事。
  小说中还描述了这些民办教师,不仅要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还要同形形色色的落后观念和势力进行斗争。这更加深了我们对他们的敬重。
  尽管他们的教学水平比起新一代人有着很大的差距,更不能和那些有着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公办教师相比,但正是由于他们的默默辛勤奉献,才使我们国家那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没有被应受的义务教育所遗弃。
  据说我国曾经有四百多万民办教师,他们担负着农村中一亿多的中、小学生义务教育任务。
  民办教师这一称呼虽已成为历史,但民办教师的历史作用在我国教育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小说将几位民办教师的工作事业和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向我们讲述了他们许多悲欢动人故事。让我们在阅读时,也随着作者的情感一起高兴、悲伤、愤怒、惋惜和遗憾。尽管小说的结尾似乎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但留给我们思考空间似乎更大,让你放下小说后,还在继续为他们的命运而担忧着。


篇三:天行者读后感

  这几天读完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天行者》,我被书里的一群人牵绊住了,梦里都是他们的身影。书中说,和他们在一起呆一段时间就会中毒,我信!
  《天行者》,为什么是天行者?什么人是天行者?什么人配得上称为天行者?虽然民办教师这个词汇已成为历史,但历史是不会忘记这些民族英雄的。
  有那么一群人,农民的身份,拿着微薄的工资,承担着繁重的教育任务,他们是几乎翻不了身的民办教师。作家刘醒龙的《天行者》描写的就是这样一群人,支撑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大半个天,为了农村的孩子早日摆脱贫困,呕心沥血,不辞辛苦。
  这部书中讲到了在偏远、落后、贫困的界岭,有余老师、孙老师、邓老师等三位甘于奉献的民办老师,为了让当地贫困人家的孩子早日摆脱无知而默默奉献着。他们的工资由起初的每月几元钱到后来的每月70元钱,其中乡里发35元,另外的35元由对教育不太重视的村长长期拖欠。工作几十年的他们竟然赶不上县城里小保姆第一个月的120元的工钱。可怜的工资还经常用去垫付孩子的课本费、学费,学校维修教室的费用等等。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他们在业余时间还不得不进行些开荒种地等额外工作,以创些收入,维持学校的各种开支和补贴贫困孩子的学习生活之用。
  他们这样做到底为了什么?也许为了那少之又少的民办教师转正名额。多年的同事,血浓于水的感情,当来之不易的转正名额来到他们身边时,割舍不下朝夕相处的同事,而把名额让给了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物质上极度贫困,精神上却极其富有。可他们也想过上公办老师温饱的生活,终于政府出台了所有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政策。可是,需要交上一万多元的买断工龄钱,这么多的钱又从何而来呢?奋斗了一生的三位民办老师梦想破灭了。非常欣慰的是,原来转为公办老师的一位年轻老师回到界岭,与他们相伴。
  我敬重这些乡村教师,他们可能是物质上的贫困者,却又是精神上的富有者,在他们身上,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了当今社会正逐渐缺失、人们又渐渐淡忘的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一种不屈不饶、奋发自强的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让我们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篇四:天行者读后感

  落雪的时候,鸟都不飞,雪也不飘,只有界岭小学的笛声还能与雪花一道轻舞飞扬。那些住在界岭深处的人家,从未听过这样的笛声。
    中国农村的民办教师,一度有四百万人之多。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亿几千万农村小学生“传到授业解惑”的重任,将现代文明播撒到最偏僻的角落,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十多年前,一曲“凤凰琴”让多年在山乡村落默默奉献的民办教师站在了全国民众面前,无数读者为之动容,流下眼泪,作者刘醒龙意犹未尽,而今又以一部《天行者》继续讲述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又充满希望的故事,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在中国大堤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献上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
  当我读完长篇小说《天行者》,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充满感恩。因为,我懂得了,如果没有那些可以被后人认为是水平不高的乡村教师的哺育,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乡村心灵,只能是一片荒漠。
  小说以民办教师们所经历的三次转正而分成三个部分,因为一次比一次荒诞,因而一次比一次疼痛。
  高考落榜生张英才焦急等待舅舅给她安排工作,身为乡教育站的万站长将有文艺爱好的张英才分配到盛产男苕女苕深山里的艰苦卓绝的界岭小学。张英才委屈进山了,从此,他融进了民办教师勉励办学的爱与恒、忧与痛。进教室吃粉笔灰的猪,自刻油印课本的学生,辍学打工的优等生叶萌,每天笛声伴奏的升降国旗......单纯热血的张英才体味着严峻的教育现状,也感触、认识三位资深同事:教学、照顾瘫妻之余,担负着几十个寄宿家里的学生的吃住管理的老好人余校长;节俭、灵活,一切未转正做准备的,一丝不苟进行自己人生计划的副校长邓有米;清高、孤傲,与有瘫痪丈夫的王小兰暗中苦恋多年的教导主任孙四海。他们在深山演绎着寂寞、卑微、五味陈杂的岁月,为实现界岭高考零的突破呕心沥血。
  我喜欢乡村中所有的人。在这部小说中,我最喜欢的是叶碧秋的那位苕妈。在丰厚而神秘的乡村,一棵从不言语的大树都会是旷世的智者。也许生活中,像夏雪这样既时尚又纯美的女孩儿,是唯一的。我希望她是一种美的标本。我更希望她是一种美的真实。我敬重一切前往乡村任教的人,不管他们是以何种理由,也不管他们心中怀有何种想念,哪怕他只是在某所学校里带上一个星期,只要他们教会孩子一个字。
  当民办教师明爱芬病死在工作岗位,一生的“转正”梦想无法实现时,当张英才带着悲壮的感情离开界岭村时,那种悲凉中的悲壮,可以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乡村知识分子的命运本质。
  作为乡村知识分子的民办教师,一切的乡村奇迹的酝酿与发生,本应当首先归功于他们。然而荒诞历史让历史与现实一次次地无视其伟大的不能再伟大的顽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诗,正是刚刚过去的那个年代的乡村知识分子的无与伦比的写照。
  在今日中国,一切都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的人们眼睛盯着“前沿”,目标追逐“高端”,那些沉寂在“前沿”、“高端”之下的群体鲜有人过问。就拿教育来说,升学率、高考“状元”、著名教授、博导等等,抢占着这一领域的高地,民办教师早已是个无人问津的人群。民办教师,这个在今天已经很难记起的群体,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人然发挥着难得的力量,这就像每天都在界岭小学升起的国旗,有几分悲壮,更有一种信念的执着。
  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从中感受到了一种默默的“民间英雄”的存在,这些人的精神世界,让人想起鲁迅对好友韦素园的评价,认为他“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是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贺栽培者,绝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篇五:天行者读后感

  向万站长、明爱芬、徐校长、孙四海、邓有米、张英才、夏雪、骆雨......等等的中国大地的民办教师深深致敬。因为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义务教育阶段的亿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传到授业解惑”的重任,将现代文明播撒到最偏僻的角落,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他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人,他们是二十实际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他们是山区孩子们的精神脊梁。“民办教师”这个词,也许将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他们的精神不能让人忘记也不应该忘记。他们用默默奉献、匍匐前行、乐观向上的精神谱写一曲曲人间最美的赞歌。
    这是一本相当令人震撼的书,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我看着看着都流下了眼泪,随着故事情节一起喜怒哀乐。看完之后都有一种想当民办教师的冲动。民办教师也许是物质的匮乏者,但绝对是精神的富足者。在他们身上,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了当今社会正逐渐缺失、人们又渐渐淡忘的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一种不屈不饶、奋发自强的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让我们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虽说没有华丽的辞藻,曲折的情节,但朴实的语言更能让我感动。文中通过界岭小学几个民办教师生活遭遇的叙述我们了解、感受、体知当地中国农村成千上万个乡村民办教师生存环境的辛酸苦辣、情绪焦灼和痛苦无奈,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修养,没有更高的精神境界,身上没有所谓的气质修养,听不到华丽的言语,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乡村建设者,是真正农村文化的苦行者,他们是在用心、用情,全身心地做着别人不屑,而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他们的故事似乎与我们很远,有些听起来甚至让人感到不解,觉得不可思议,但我却又分明感受到他们离我很近,因为那是一种从内心深处产生的碰撞与共鸣。
  在中国的社会阶层中,他们可能是微乎其微的那种,很少有人去关注、正视他们的工作、生活及其生存现状,但他们还是用自己的羸弱的身躯所蕴含的良心、道德顽强支撑起了中国农村社会不断向前前行。
  中国的前途在哪里?或许更多的人认为在城市,在工业化,但大家是否想过,一旦离开农村、离开土地,我们城市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前途又在哪里。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农村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我由衷地敬佩我们的乡村民办老师,他们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奉献的是民族的希望;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站在人格高地的人。对照他们,我们应该扪心反省,更应该象他们那样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简单介绍一下此书,《天行者》---作者刘醒龙,第八届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还是概括一下本书吧:
  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交织一首动人心弦的感人乐章;
  粉笔、黑板、板擦、教学楼谱写一曲震撼人心的精神诗歌。


篇六:天行者读后感

  寒假里,我带着异常沉重的心情读完了刘醒龙的《天行者》。
  届岭地处偏僻,离最近的小镇也有30里的山路,一到大雪天,几乎和外界隔绝。村民几乎都是文盲,为了让孩子们上学受教育,得用各种手段去动员,去强制家长将孩子送来上学。这样才将适龄孩子的入学率从10%多一点提高到60%多。让村里出一个大学生是这些人多少代的愿望,也是这些民办教师的终生奋斗目标。那个地区贫穷,贫穷得最好吃的就是油盐饭,即用一点油将剩饭炒一下,然后加点盐水;贫穷得许多孩子交不起学费。小说中的几位民办教师的工资是70元,其中35元由地方教育系统支付,另外35元由村里支付。由于工作在偏远、落后、贫困地区,所以该由村里支付的那一半儿工资,经常因为村里没钱、或是教育不被村长重视而被长期拖欠。由于上学的孩子因贫困有的交不起学费,有的买不起书本,学校被大石块撞塌后没钱维修教室等等,为了使教学能够进行下去,他们经常要将自己的钱垫进去。在业余时间还不得不进行些开荒

为你推荐
20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