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2)

时间: 08-04 栏目:反思

篇四: 《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课文还准确而得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组,要注意让学生积累并学会使用。

     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通过学生的交流,学生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为后面进一步理解、进一步分析课文打下了好的基础。然后,我让学生继续读课文,进一步领会、感悟,理清课文的顺序,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最后再整体体会本课在表达人物内心活动上,和上一课有不同之处。上一课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间接表现,本课则多是直接表现。如,“我却犹豫了”“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我感动极了”。让学生比较一下,体会写法的不同。

     另外,我还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并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参见参考资料)。如有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讲讲。这一背景也说明“国际理解”是双方的行为,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在非洲是多么深入人心。

     本课的对话较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篇五:《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好的课堂提问应该是连贯、严谨的,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流畅,让教学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这就要求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将教材特色和教学思路结合起来。

     在《卖木雕的少年》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第一自然段为切入点,先明确了文中的“我”所要做的两件事,即游览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以及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然后出示了大瀑布的图片和相关介绍,学生在对大瀑布有感性的认识后,再去看看课文是如何来写大瀑布。壮观的大瀑布,课文却用一句话就介绍完了,这是因为文章的重点不在此。引导学生解决这一疑点,有利于学生明确在写作时要抓住重点这一方向。可我想,如果在这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显得过于生硬,突兀,与我接下来要介绍的非州木雕也很难衔接。于是,我把这一问题延后。在学生领略了大瀑布之壮观后,我又出示了一些非州木雕的图片,并让学生用上好词好句来形容,学生不仅用上平时所积累的词语,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四字词也为他们所用了。就在他们沉浸在对非州美景和木雕的赞叹中时,我提出这个问题:此次非州之旅,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瀑布和木雕吗?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已有了解,一致给予了否定的答案,并不约而同认为: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卖木雕的少年。这个时候我再引导学生:正是因为文章的重点不是瀑布和木雕,作者对它们的介绍所花的笔墨也就不多。瀑布是那么壮观,木雕是那么精美,但却没有卖木雕的少年给“我”印象深,这样的比较,给学生带来较强的思想碰撞,对课文的重点内容更加明确,对于卖木雕的少年更加好奇,自然也就更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

     这节课我在提问方面也有做的不恰当的地方,如我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小小的木雕象墩,“我”却感到“沉甸甸”的呢?学生的答案令我哭笑不得,什么因为象墩是木头做的,很重等,虽然最后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还是顺利理解了,但其实有更好的方法。因为“沉甸甸”在前文中也出现过,但前者的意思就是重量大,后者是指情意重。如果我将这两处句子以比较的形式出示,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去理解。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