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时间: 07-02 栏目:反思
反思一: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中华少年》是小学语文六上第二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李少白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由于课文是一首诗,诗歌偏重于抒情,许多诗句比较凝练,包含的知识较为丰富,在表达上也比较含蓄。所以在教学时中,我有些矛盾。略读课文只安排一课时,那么这一课时,我究竟是选择以学习体会诗的含义为主还是选择以读代讲,以读抒情?

经过一番权衡,我觉得读懂诗比读好诗更重要,因为诗的精妙之处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老师点拨的。上课之前,我预设了以下一些知识要点:

第一节:知道这节是全诗的总起,知道“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分别来自哪里以及各自的比喻义。说起乳燕,结合介绍高尔基的小说《海燕》,说起雏鹰,引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理解含义,增加积累。

第二节:关注黄河、昆仑两词之前的修饰词,“北国的雪花”,可以结合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感受祖国的锦绣山川。

第三、四节:

1、感受英雄。从女娲、大禹到屈原到“水浒”、“三国”到东子、雷锋,交流他们的事迹,从感受人物的精神中感受民族的精神。

2、感受文化。交流端阳的来历,中秋的传说,蒙古人民和西藏人民的民族传统,知道这都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由枫桥的钟声,结合回顾张继的《枫桥夜泊》,由大漠的孤烟,回顾一些边塞诗。

第五节:知道这节在文中起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洋炮的弹片”一词,引出鸦片战争,交流百年耻辱及人民的苦难生活。由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由东方雄师引出拿破仑的“东方睡狮”说,由春天的故事,介绍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第六至八节:知道第八节是全诗的总结,知道这三节主要写中华少年的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的坚强决心和豪迈情怀,略讲。

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解决了上述知识点,几乎没有像样的朗读时间。但是编者编排本诗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朗诵诗歌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果就此结束本课教学,似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不得不再准备一节课的时间来组织学生朗读。在读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由朗诵、分角色朗诵和表演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进一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反思二: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中华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要求增进学生对祖国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第一个班级上课时,我一开始就出示图片,然后激情独白导入,顺势进入课文。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包括分组读、分角色读、师生合作读、个别读等等。最后让孩子说说在祖国母亲生日即将来临之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口语能力,也检测了本堂课的学习效果。

我认为诗歌教学最重要的是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合二为一。但是这堂课下来后,我认为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本首诗歌段落多,难懂的词语也比较多,因此花了不少时间处理这些难点。当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预想不一致时,有点慌乱。2.作为一首抒发中华少年自豪之情的诗歌,孩子们在朗读的时候,感情并不到位,很多时候都是老师生硬的引导他们去感受某种情怀。3。我预想的是课堂结束时孩子们会很激动,心情是澎湃的,但是这堂课结束时,孩子们的反应比较平淡。

之后,我也反思了很多。因为时代原因,现在的孩子对祖国荣誉、爱国情怀理解的都不是很深刻,后面要想他们读出自己的满腔热情,开课的导入就至关重要。而我出示图片,深情地诉说并没有很好的激发起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第二次在其他班级上这堂课时,我就以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事件为切入点,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兴趣,更有的同学一开始就能义愤填膺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怒。在这样的气氛中,我再让孩子读课文,感受中国曾经遭受的千灾百难,并对中国屈辱的历史作简要介绍,此时,孩子的心情更激动了,他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身上肩负的责任。最后,让他们读出内心的自豪感,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就水到渠成了。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去让孩子理解,结果教学时间比较仓促。其实,我认为,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没有必要让孩子自己去猜测、体会某些词语的含义。比如: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学生没有历史经验,再怎么循循善诱,他们也很难知道这句话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老师直接说出。再如: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我完全可以一笔带过,让孩子课下去查找这句话的出处,这样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能锻炼孩子查阅资料的能力。

第二次上这节课时,我在结尾的处理上听取了詹老师的意见,不仅让孩子口头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还要将自己的深情诉说写下来。这是孩子们感情的深化,也符合语文新课标中课堂上留一点时间让孩子动笔的要求,一举两得。

通过两次的上课,我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虽然问题还有很多,但是带着一颗善于反思的心,我就会更上一层。


反思三: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在语文诗歌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找到这个撬起课文的“支点”?为此我们安排了一次专题研讨活动,使大家明确略读课文怎样教学才有效。

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需要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课前阅读课文,搜集资料,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指导,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喜欢课文,愿去探究,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需要学生积极的诵读,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体味语言的魅力,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这次活动是在9月18日上午在保定中心小学开展的,三山区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观摩了施萍萍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中华少年》,观课的老师充分发表意见,并与施老师面对面交流对话,下面选录部分教师的评课以供研讨。

龙湖中心小学杨春老师的观点是“把诵读放在诗歌教学之首”:

能把一篇课文教得简单是我们每位教师所愿意的,能简单快乐地去学习课文是每位学生所希望的。语文课能否上得简单而有效呢?我认为应该是可以的。因为语文学习的内容即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学生只要“读进去”即可,就这么简单。

但要让学生简单而有效地学,教师须简单教;教师要做到简单教,还须先做些复杂的工作: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寻找一些巧妙的方法等。

《中华少年》一课是一首诗歌,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本文的教学,我认为让学生逐步“诵读好”这首诗,就足够了。诵读诗歌对于老师、学生而言都应该是快乐而简单的事情,但若要做到“逐步诵读好”却需老师先诵读好并多想办法进行设计。本课若是我上,我会注意以下两点:

一、师生课前要做好一些准备,搜集相关的资料

对文中语言的理解、感悟,不能没有相关知识的支撑,所以一课的学习,常常需要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在学习这首《中华少年》时,一些文字、图片可以使学生对中华的了解更深,更有利于情感的激发。师生共同努力搜集准备资料,不但利于本课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利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施老师在这方面较注重。)

二、引导学生想象,激发情感,加深感悟

一篇课文的学习,不能没有读者的情感投入,不然,读而无获。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了。我们教师要能巧妙引导学生去想象,想象能激发情感,诗歌的学习更需想象。指导诵读《中华少年》时,可在某些地方适时地问问学生:“读了这句,你想到了什么?”例如,学生读“冬子、雷锋的脚印引导我向前”时,这样去问,学生也许会想到生活中一些有冬子、雷锋精神的人和事以及冬子、雷锋一类的故事对他产生的一些影响。从而,学生心中的崇敬感、自豪感等都会油然而生,诵读起来自然就会更好。另外,让学生做动作表演读也利于产生想象,利于读出情感,加深感悟。例如,让一名女生表演读时,做个雪莲花状,她怎么会不想象到那种情境?她怎能不产生一种纯洁、美好和因自己的祖国而自豪的情感呢?

三山中心小学范园园老师的观点是“创设情境,有效学习”:

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从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本节课教学伊始,教师就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富于激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了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沉浸在这种情境中无法自拔。这个特定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体会、领略、想说、要说、掌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轻松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教学效果。

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的时候,虽说沿用的是以前的学习方法,但每一步的学习都主动征求了学生的意见。这种教学民主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凸显了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的只是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教师一味地包办,什么事都亲力亲为,那会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无法真正体现课改的精神。

当然,施老师的这节课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深厚的阅读教学功底外,就是这节课的真实性。从施老师的课堂上,仿佛看到了自己上课时的影子。她并没有像其他老师上公开课时的“作秀”——将课堂上所有不和谐的因素都掩盖起来,使我们只看到美的一面,而是出现了平时我们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我们也并没看到老师着急去掩饰,看到的是老师从容不迫解决问题的身影,使我们不得不为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感到喝彩。也使我们听课的人从真真切切中学到了好的教学方法,还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教学机智。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可感,有所收获的课堂。


反思四:中华少年教学反思

《中华少年》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综观全诗,结构 清楚,一韵到底,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而且新课程提倡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应该成为小语阅读教学的主旋律。所以我想在这课堂 上,更应该把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吐露心声,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情感。

因为本文是要求一课时完成的,而内容多,朗读花 的时间久,方式多,所以,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