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来了观后感(2)
又是"我''.送来了鬼子的是"我'',下令鬼子杀了马大三的,还是"我''.
其实,片里还有第三个"我'',那就是鬼子屠村时,背景响起的天皇投降诏书."吾为天下苍生着想,停止战争.''这个"我(吾)'',让鬼子放下了屠刀,但我们也不会忘记,几十年前,正是这个"我",让鬼子举起了屠刀.
也许,要真正弄懂此片,就要知道,"我"是什么?"鬼子"是被"我"送来的,"鬼子"来了,实际上是"我"来了.
看过以前的抗日电影,村民总是与鬼子斗智斗勇,掩护八路军战士,打击鬼子,宁死不屈.我们先不讨论他们的真实性,只是问一句:村民,有义务一定要这样做吗?
也许答案再明显不过:当然应该.中国向来,不就是提倡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吗?为国献身,那是最光荣最伟大的事.李陵即使面对十倍于己的兵力,浴血奋战,不敌而降,依然被视为背叛祖国的可耻行为.谁要敢说我的生命高于国家,那更是不可饶恕的卖国贼,大汉奸了.
但看完<鬼子来了>,这疑问却始终挥之不去:我们真的有义务这么做吗?为了国家,毫不犹豫的献出生命?
是的.中国如此回答. 是的.日本也如此回答.
所以,日本有开着飞机撞美国军舰的神风敢死队,有为了天皇随意杀人,剖腹的日本军人.
我们骂他们:愚蠢的武士道精神!
那我们呢?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大家都知道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的区别,德国诚心悔改,日本则死不认错;但同样的,二战后,整个欧洲都在反思,为什么自己会引发这场战争,而亚洲,直到今天仍只懂得互相仇恨.这欧亚间的区别,又有谁注意过?
特别是中国的农民,从古至今,他们为国家牺牲的还少吗?秦始皇筑长城,汉武帝逐匈奴,这些让世人惊叹的壮举,哪一个不是靠搜刮民脂民膏,征发沉重徭役,才做到的?中国历代王朝的崛起,兴盛,哪一个又不是建立在无辜百姓的累累白骨上?国家要走工业化现代化道路,难道不是靠着无数农民的血汗,靠着他们的牺牲,实现的吗?
我向来不掩饰自己对<<狼图腾>>的反感,以及现在兴起的对农民及农耕文明指手画脚的风气.什么叫奴隶性?什么叫羊性?一群在大街上看见有人偷钱包也不敢叫唤的知识份子,却大大咧咧批评起为中国贡献最多,也吃苦最多的农民,笑他们懦弱,笑他们愚昧,笑他们胆小怕事,笑他们明哲保身.对!他们就是这个样子,可是是谁让他们变成这样的?不正是我们吗?不正是那冠冕堂皇的为了国家吗?
我们扪心自问,从古至今,我们和我们的国家,除了向农民索取,索取,索取之外可曾还给过农民什么?那么,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他们,要他们为这个只知道剥削他们的国家拼命?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当汉奸,但我们应该明白,什么叫国家.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是为了保障人民权益的.我们为了这个国家拼命,为的是争取自己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全部权利
但哪一次,我们又得到了自己应有的权利?只有无穷无尽的义务,没有选择,没有权利.为了国家,为了皇上,为了天皇,你就得去死,毫不犹豫得去死."我'',不正是老百姓最无可奈何的义务和灾难吗?对于马大三,
"我''顶着的是国家大义的名目,扔下两个鬼子,把他逼入绝境;而花屋小三郎,他也只是个农民,"我''顶着天皇的权威,要他去侵越,杀人.他们都曾作出反抗,马大三不愿杀人,坚持要送两人回去;花屋也醒悟过来,痛骂天皇:他让我上战场送死,这群农民却省吃俭用养活了我半年!
但结果呢?马大三全村被屠,自己被当众斩首;而花屋在被一顿暴打后,再次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并对马大三的村子第一个举起了屠刀.最后,在高司令的命令下,花屋对马大三进行斩头,当他看见马大三脖子上的蚂蚁时,他弹走了它,因为他不想滥杀无辜,但却能毫不留情地斩下马大三这照顾了自己半年的恩人的头颅.因为他必须遵守命令,这是他这个小人物所摆脱不掉的义务.
如同高司令所说:我是一个军人,我必须服从命令.
谁又不是呢?
这就是中国农民,日本农民过去的现实,没有权利,只有必须遵守的义务.所以它是黑白片.但当马大三人头落地的一瞬间,一息尚存的马大三发现世界有了色彩.他对砍了自己头的花屋眨了三下眼,以示感谢,他还想笑一下,但嘴角刚翘起,他就死了.
也只有死,他才能逃开那永无止尽的义务.
我想这就是该片被禁的理由,它第一次向国家发出质问:我们是否有一定要为国献身的义务?董汉臣不想死,所以他当汉奸.临死前,高司令问他:你还有什么好说的.他只能笑.笑自己,也笑这个世界.但马大三,他甚至没做任何对不起国家的事,他只是不愿履行自己的义务,在该杀鬼子时不杀鬼子,在不该杀鬼子时杀了鬼子,就要承受家破人亡的结局.所以,当高司令问他还有什么好说的时,他要仰天长啸!
他还能说什么?他还可以说什么?
<<鬼子来了>>被禁,姜文又还能说什么?还可以说什么?
只能仰天长啸!
篇六:鬼子来了观后感
前几天,看了姜文自导自演的电影《鬼子来了》,心情自今不能平息。
从网上的资料来看,这部影片获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但作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鬼子来了》在立意取向、价值观念方面与国产主旋律电影严重不合拍,所以一直没有公映。但是,我觉得这部片子是我看过的所有国产抗日题材电影中最震撼人心的一部了。
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深夜,一个神秘人物给挂甲屯的村民马大三(姜文饰)送来了装在麻袋里面的两个俘虏:一个日本兵和一个翻译官,让他先看管着,并说过几天来把人领走。谁知道,神秘人物走了以后就再也没出现。村民们想杀了这两个俘虏,却又没有胆量,结果一养就是大半年。最后,村民们决定把俘虏送还给日本军营,结果却招来了杀身之祸……
电影也像《辛德勒名单那样》被处理成了黑白色。但是前四分之三的情结却是非常的幽默诙谐。一直围绕者村民想杀却不敢杀,心里虽然很狠日本鬼子,却还得好吃好喝养着他们展开故事。看得我忍不住哈哈大笑。可是,我一边笑,心里一边犯嘀咕:难道这是一个喜剧片?!看到日本鬼子竟然很守信用的答应给村民六车粮食,我就更迷惑了!直到日本军官让马大三通过电话通知村里人晚上一定都要到场分粮食时,我才隐隐感觉到,这决不是一个喜剧片!果然不出所料,在酒足饭饱之后,在已经得知日本宣布投降的情况下,日本军官还是下令屠杀了所有的村民,并放火烧了整个村子。而马大三由于去接自己的相好的回来分粮食而逃过一劫。看到这里使我的心情一下冰到了极点!因为这跟前面的情节反差太大了!而这种手法更反映了日本鬼子的凶残!
谁知道,更加震撼的还在后面。
马大三为了给村民们报仇,独自一人冲进了战俘营,用一把斧头砍翻了N个日本鬼子。这一段看得我是热血沸腾,连呼杀的好。可是马大三却因为违反和平条约而被捕。最后竟然被接受日本投降的国民党军官判处死刑,而他竟然命令日本战俘来行刑。而行刑的那个日本战俘正是被马大三好吃好喝的养了大半年的那个日本鬼子。行刑的时候,周围是冷漠麻木的围观人群。还有人因为想看清楚点儿而从城墙上掉下来而引起一阵哄笑。他们想看的仅仅是杀头而已,至于被杀的是汉奸还是砍翻N个日本鬼子的马大三,他们并不关心。这不禁让我想起鲁迅在《药》里面对杀头时围观的人的描写:“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真是可悲呀!
电影的结尾变成了彩色,马大三的脑袋滚了九圈,最后终于看清了杀他的那个日本鬼子,被破布堵住的嘴角也露出了一丝笑容。这样的死法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有过交待--含笑九泉。我想,在马大三看来,他为村民们报了仇,可以笑着去面对惨死的他们了。
这部电影之所以给我那么大的震撼,是因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那场打了8年给中国带来N多苦难的抗日战争。没有军队之间的正面冲突,故事就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面。前面四分之三的喜剧效果更加烘托了结局的悲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马大三为首的村民们看起来是有些愚昧,但是这正是因为他们太淳朴,太善良了。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杀了那两个俘虏,就什么事儿也不会发生了。可是他们不敢,不是因为怕日本鬼子的报复而不敢,仅仅是因为下不了手。在马大三的眼里,日本鬼子也是人,不能像杀鸡一样那么就轻易的杀掉。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日本鬼子是一点儿人性都没有,杀人的时候连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的。
其实,我对这部片子里面的那个汉奸翻译官倒是挺同情的,他也只是用自己的所学混口饭吃而已,到死手上也没有沾过一滴血。现在国内有那么多日企,有那么多中国人在这些企业里面打工,难道他们也是汉奸?……
纵观整部电影,死的人里面除了被马大三砍翻的那N个日本鬼子(说实在的,他们也称不上是人)外,全部都是中国人--汉奸翻译官,无辜的村民,马大三。这也更加反映出,无论是什么战争,真正受苦受难的还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