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2)

时间: 08-18 栏目:反思
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在学习“音乐城市”这一部分时,学生借助专题网站“漫步维也纳”,从众多的音乐家塑像、许多用音乐家名字命名的城市建筑和巨大的音乐符号中感受到维也纳浓郁的音乐氛围,带着深入的感受通过朗读真正表现出“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在教学中,一幅幅维也纳的迷人图片,一段段优美的音乐,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的情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阅读课文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传达的内涵。
  二、抓住感情朗读和丰富想象扎实训练
  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能“读得进”、“用得出”,要训练得扎实、到位,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在充分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和想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在教学“音乐摇篮”这一部分时,我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网站的补充资料了解音乐家的伟大成就,欣赏具有特色的“优美的乐章”,想象“从两段名曲中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联系已有经验,在学习《二泉映月》的基础上,感受到了乐曲表达的情感,体会到了音乐家的鲜明个性和乐曲的“优美、不朽”。从而进一步理解“摇篮”的意思,深入感受“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发源地”。
  在教学“音乐城市”这部分时,我设计了这两个环节:(1)看音乐家的塑像展开想象“你看,这是贝多芬石像,他静坐沉思,仿佛在思考什么?这是施特劳斯铜像,他手拉提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想象回答:“贝多芬静坐沉思,仿佛在思考着新乐曲的创作。”“施特劳斯手中的提琴,传出了悠扬的《蓝色的多瑙河》乐曲。”……(2)创设情境,采访游客“这位游客,你看到这么鲜红而又巨大的高音谱号,你有什么感受?”“你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我感受到了浓郁的音乐氛围!”“我觉得维也纳人民特别爱音乐,就连草坪也要用音乐来装饰,其它的就更不用说了。”……从学生的想象中不难看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是深层次的。由“音乐塑像”“音乐符号”展开想象,能紧密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出音乐之都维也纳的魅力。
  三、借助网络平台拓展学习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提出了“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要求。课堂教学是有限的,借助网络平台,可以拓展学习空间。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我利用网络向学生展现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盛况。学生欣赏着这欢乐的乐章,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之中,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录像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深入地体会到了“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给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维也纳声名远扬。”
  在教过《音乐之都维也纳》之后,及时组织相应的语文课外活动“我们的维也纳之旅还没有结束。课后,你可以再找找关于维也纳的其它资料,进一步了解这座文化古都,在博客上交流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搜集有特色的世界名城资料,与同学共享。”让学生借助博客进行后续专题学习,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锻炼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真正实现大语文教学观。
  但是,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高级智慧型学习,不仅受学生思维、想象等学习习惯的影响,而且受到网络操作技能的影响,课堂教学中的“在线留言”,迫于时间限制,学生交流得还不够充分。


篇五:《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课文的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这样一篇课文编入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感受到文中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教师提供材料,学生朗读感悟,那么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实现,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对话,如何创设氛围,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乃是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这课文的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问题。2、继续学习积累与表达,在阅读中读懂文章结构,学习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3、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音乐氛围。针对这三个目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说一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样提纲挈领地抓住了本课的目标,让学生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总的印象,然后分别从: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接着对这四个方面进行提问,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由于课文描写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较难理解,因此,我制作了许多图片,帮助学生通过比较直观的画面的欣赏,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学习第一节时,老师让学生看图片,欣赏维也纳的风光,知道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为了说明音乐在当地的普及,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了贝多芬广场、海顿街……等图片,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效果不错。
  最终我将目标落实在朗读上,只有让学生读出、悟到,才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我在教学中尽量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给学生创设了音乐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悠久的音乐文化和独特的音乐氛围,但是学生的情绪还是跟着老师一起走,没有很好的发散出去。原因在于教师不能脱离教案,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如: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一个问题,认真仔细地读课文,将自己读后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确实考虑到了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但在交流过程中,老师还是针对着一个一个问题而来,看似教学过程很流畅,但学生的思维被老师控制了,因此真正的感悟没有到位。从而我也感受到了,我所制作的课件不应该为教案服务,而是应该为学生的学习做铺垫。那么,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才会得到真实的感悟,真正的感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