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案例(2)
时间: 04-01
栏目:反思
所以不一样的感觉在于,他的课是必须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的,而我的课这样的状态已经是很理想了的。层次不一样,看待的结果也不一样。可能一样的感觉有:在海宁听课的时候我在旁边记下了,那位老师在三拍子的“强弱弱”上没有做到位。而我的课上也是如此。我是故意不去引导三拍子要做到怎样的“强弱弱”,因为在试教的时候我要求了,学生做得特别的突出,他们控制不了强弱的度,以至于强调了就做的过分了,把歌曲的优美的感觉也破坏了。所以在后来的课上我就不去强调“强弱弱”了,就只提到了一下让学生知道。在这一点上我在想,那位老师是不是和我是同样的想法,以至于也把“强弱弱”给忽略掉了的。
从教学构思上,《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唱好轮唱的两个关键:第一,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并且,唱好本歌曲,学生三拍子的节奏感要好,否则当第二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容易相互的带跑音调。所以,引导学生用太阳下山的下行音乐来开展练唱,并变化着结合图形谱来练习声音处理及进行轮唱,多次反复的练习,同时创设黄昏的情境能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我觉得在歌曲的二部轮唱时我的引导欠缺,第二组的进入我没有事先说明清楚,由于一边在钢琴旁伴奏,一边腾出左手来指挥,应该请第二声部看着老师,听着老师帮助他们的音高一起进入轮唱。庆幸的是第一声部唱的挺好,并没有受第二声部的影响而跑调。本课最主要的就是二部轮唱了,唱好唱不 ......
从教学构思上,《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唱好轮唱的两个关键:第一,是学生的听觉要既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部也能听到另一个声部的歌声,另一个关键是教师要有准确的动作提示,让第二声部进入,当然学生也要知道在何处进入。并且,唱好本歌曲,学生三拍子的节奏感要好,否则当第二声部进入的时候,两个声部容易相互的带跑音调。所以,引导学生用太阳下山的下行音乐来开展练唱,并变化着结合图形谱来练习声音处理及进行轮唱,多次反复的练习,同时创设黄昏的情境能够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我觉得在歌曲的二部轮唱时我的引导欠缺,第二组的进入我没有事先说明清楚,由于一边在钢琴旁伴奏,一边腾出左手来指挥,应该请第二声部看着老师,听着老师帮助他们的音高一起进入轮唱。庆幸的是第一声部唱的挺好,并没有受第二声部的影响而跑调。本课最主要的就是二部轮唱了,唱好唱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