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案例
时间: 04-01
栏目:反思
音乐教学案例
篇一:歌曲《雪花》教学设计——音乐教学案例
年级:二年级
课时:1课时
授课教师:保亭县二小 黄海虹
教学内容:
《雪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册第六单元的歌曲,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也是一首科学知识歌曲。通过歌曲使学生知道,雪花是个六角形的物体,遇热就化成了水。歌曲富有童趣,在演唱时要注意启发学生表现出情绪的变化。如开始的顿音唱法表现的天真活泼,“哈哈”的重音唱法表现出的骄傲自豪,以及“咦”的语气组词所表现出来的疑惑等。
设计思路:
在寒冷的冬天里唯一能让学生感到快乐,是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体验冬天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我采用了音乐、谜语、课件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能用玩球的动作配合音乐节奏。不但掌握了连音和顿音的唱法,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启发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体验并用动作表现音乐中的连线与顿音的唱法。
3、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对雪花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准确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唱好歌曲中的连线与顿音记号。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雪花模型、篮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歌曲《找朋友》的音乐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放松心情,随着音乐走进课堂。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我们快乐的音乐教室,让我们随着快乐的音乐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吧!(播放音乐)
师:今天黄老师很高兴和我们二(2)班的同学们成为好朋友,老师我感到特别的高兴,我们来问候一下吧。(师生问好)
师:为了表达老师高兴的心情,我带来一个谜语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分享猜谜的乐趣吧,请你们竖起耳朵听好了……
二、谜语导入:
1、猜谜: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出来时,飘落千万家。
2、请学生揭示谜底:雪花。
师:雪花只有冬天才会出现,由于地理位置、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我们南方这里是不会下雪,只有北方才会下。
3、了解雪花的形成;
激趣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让老师来告诉你吧,小雪花原来是江、河、湖、海里的小水珠,受到太阳的照射,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上去了,在天空中它们冷得受不了,就变成了小雪花,又飞回大地母亲的怀抱。你们见过雪花吗?没关系,老师今天把小雪花也请到我们的课堂里来了……
4、出示教具——雪花模型。
师:雪花有几个花瓣呢,让我们一起数数就知道了。(全班同学一起数)
生:六个
师:六个花瓣的雪花的到来不仅给大地带来美丽的景色,而且还给人们带来快乐。现在就让我们去领略一下……
5、播放课件图片:把学生引入雪的世界里,有利于激起学生学唱歌曲的欲望,为歌曲的学习奠定下基础。
三、歌曲教学:
1、引言:雪花飞舞的景色是很迷人,玩雪的小朋友们见了心情特别的开心,他们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玩雪橇,所以他们特别的喜欢下雪;其实呀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个的名字叫《雪花》。
2、教师板书课题《雪花》,并把大小不同的雪花贴到黑板上。六颗花瓣的小雪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歌曲都唱了什么……
3、播放flash歌曲《雪花》,请学生初步聆听歌曲,使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歌曲。
师:六颗花瓣的小雪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师:别着急,我们先来认读歌词。
4、全体学生有感情认读歌词
5、学唱歌曲
①、教师用琴教唱歌曲,学生跟琴的节奏唱歌曲
②、接唱游戏,师生互动
③、请学生小声跟歌曲旋律完整地跟唱歌曲
④、引言激趣,鼓励学生有感情的大声表演唱歌曲。
师:从你们的歌声中,老师感觉到同学们很喜欢雪花,那就让我们带着对雪花的喜爱而放声歌唱歌曲《雪花》,让我们的歌声像小雪花一样飘落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吧。
6、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欲望,把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师:看吧,你们动听的歌声把两位小朋友给吸引过来了,这两位朋友特别想认识我们二(2)班的同学,让我们一起欢迎它们吧……
7、学习音乐记号——顿音记号和连线的唱法。
师:我们现在一一请出两位朋友,看它是怎么出来和我们见面的呢?
①、播放动画课件图片,引出顿音记号和连线,请学生通过观察它们出来方式回答;
②、了解、掌握顿音记号和连线;
③、运用篮球感受顿音记号和连线的唱法;
8、游戏巩固歌曲中音乐记号——顿音记号和连线。
师:我们请这两位朋友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连与断这种歌唱的技巧)
四、创设音乐情境,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师生互动,合作)
传球唱歌曲《雪花》,一边有感情的唱一边传球,师生共同听音乐,做边唱边玩球的活动。
五、课堂拓展
通过观看课件图片,让北方的冬天给学生带来快乐。
六、课堂小结,组织学生下课
师:老师希望你们把今天在课堂所学的、看的、想到、玩的拿回家和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吧,让他们也和你一起感受北方的冬天给带来的快乐!
篇二:初中音乐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电子空间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内容以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丝绸之路》、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以及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为主,让学生对电声乐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
3.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乐曲: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致爱丽丝》。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2.介绍电子音乐的发展。
师:现在是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那么,人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制作电子音乐的 电子音乐又是如何发展的 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查找的结果。
生1:大约在70年前,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音乐创作。
生2: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
生3: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
生4: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子音乐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创作电子音乐的电声乐器。
二、介绍电声乐器。
多媒体显示各种乐器的图像和声音并做相应的介绍。
电子琴:电子乐器。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琴也能与电脑连接,将音乐和乐谱合二为一,既能打印出乐谱,也能自动演奏音乐。
电声吉他: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
电声贝司: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爵士鼓:爵士鼓不是电声乐器,但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加世纪初,由美国新奥尔良的一种黑人爵士音乐中用的鼓演变而来。
电子鼓:电子乐器。用电子技术来模仿各种鼓声的打击乐器。
这一层次通过多媒体介绍电声乐器,让学生对平时接触较少的电声吉他、电声贝司、电子鼓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三、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
师:在这些电声乐器中,电子琴以它的丰富音色、变化多端的自动伴奏系统列居首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①斗牛是哪一个国家独特的民俗活动
②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斗牛场面
③有几种节奏型(伴奏音型)
④音色以弦乐还是管乐为主
师生一起完整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听的时候暗示学生边听边拍节奏。
四、欣赏《丝绸之路》。
1.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老师描述的是一条什么路——这条路是从我国陕西渭河流域开始,向西绵延数千里,联结着欧、亚、非三大洲,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粱。
生:丝绸之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学生回答略。)
这一层次通过学生讲述张骞、玄奘等人的故事,将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从学科渗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2.观看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
师:我们来看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图片。
教师播放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片,有图像,没声音。
师:看完这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后,假如你是一个作曲家,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它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用平时学到的知识为画面配乐;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生1:用朴实无华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2:用带有浓厚中国情调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3:用舒缓柔美的旋律来表现它。
师:我们课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现丝绸之路风光的主题音乐。请把课本翻到第44页。大家先在下面小声视唱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3.视唱《丝绸之路:》主题曲。
师:现在老师完整弹一遍,同学们小声地跟唱。
这里安排视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提高。
4.让学生选择音色、节奏、速度。
师:电子琴有很多种音色,老师试荦几种,大家选择一下,哪几种最能体现《丝绸之路》的意境。学生回答略。师:那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它 (学生回答略。)
师:电子琴也有很多种节奏,你们听听哪种节奏比较合适 (学生回答略。)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音乐配器方面来,难度较大。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也是考虑到学生对电子琴功能不熟悉,如果班级有学生学过电子琴,可以考虑让学生亲自动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大家都当了一回配器大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如何为它配乐的。
5.欣赏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丝绸之路》音乐。(有图像,有声音。)
五、学唱歌曲《橄榄树》。
师:电声乐队既可独立演奏各种各样的乐曲,也常常为歌曲伴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
1.播放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有图像,有声音。
2.让学生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3.学生跟唱歌曲。
4.完整地演唱歌曲。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乐色彩更加独特,更加丰富。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交流。
用作业的形式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开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电子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学过的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感受和鉴赏美为核心,从情感人手,介绍电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将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电子空间站》这一课音乐材料比较新,所以我设置课前曲《致爱丽丝》,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的搜集、查阅资料、回答、实践等活动为主线,教师给予引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回答问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出乎意料,让我吃惊不小,也让我感动了好久。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本节课达到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电声乐器及感受和鉴赏音乐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一节课。
但这节课中同样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是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的音乐教育相对较薄弱且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视唱不太理想,节奏感偏差,音乐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篇三: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音乐课,我今天给他们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新歌《祖国印象》,这是一首八六拍的歌曲,主题鲜明集中,语言简练形象,歌词通过一系列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热爱祖国的歌曲,准备在同学们学会歌曲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唱唱、演演、拍拍、跳跳、画画、说说等来一个祖国颂的综合活动。发声练习也是准备的与歌曲有关的断音练习。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
如果我按照备课本去强行完成预定的教学歌曲《祖国印象》,而不顾及学生的身心感受和渴望心情,显然不是新课程实施的原意。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更是活的。我们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抛开教案的束缚,抓住机会及时展开灵活教学。在这堂音乐课上,学生显得是那么的快乐和兴奋,他们的创造表现应得到鼓励,因为他们在这堂课上快乐的学会了歌曲。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堂课后,学生们更好的对每首歌都进行了认真的学唱,并进行创造性表现和感受,真正在歌唱中得到了美的享受。这不是我们新课标所要实现的吗?
篇四: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本人以“心中有歌”为主题来展开这一节课(《心中有歌》是李忠翔先生的云南版画名称,版画的内容是一个小姑娘坐在钢琴边正在弹琴,虽然听不到她的歌声,但我们仿佛依昔可以听到她那清脆的歌声和流畅的钢琴旋律,正如‘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
由于这一节课歌曲涉及作品众多,除了选教材规定欣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时代特点的歌曲,因此我选择了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歌曲《我爱你中国》等。
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拓展探究中外音乐文化存在的差异。
本节课以演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歌曲作品为主线,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歌曲创作的主题和风格不同点,比较中外作品风格异同,拓展思维训练。并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特点的开展综合的音乐实践活动(可将音乐、舞蹈、演唱、表演、创作、绘画、文学、电脑音画制作等各种不同方法互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创造并表现音乐作品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要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新中国的建立为我国音乐历史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这一时期的歌曲题材广泛,题材多样,民族文化多元化,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时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群众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通过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的综合活动。
这节课中涉及的歌曲基本上都是早于学生出生时创作的,他们所学唱一些经典唱段也只是通过现如今的电视广播媒体或长辈们的口传心授而学会的,因此他们不可能完全体会到当时作曲家、歌唱家等人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再就是考虑学生偏爱流行歌曲的程度远远超过这些经典的老歌,基于这两点考虑,我用从选材、设计课堂步骤、提前下达预习、表演任务和教法(采用聆听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拓展思维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使得这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并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篇五: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教案《美丽的黄昏》就是来自于本次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中的优秀教案,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了一下。虽然有了现成的教案,但是这一课却也不是那么好上的。因为《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是一个新事物,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二部轮唱很难施行。面对音乐基本素质不是很好的学生,我该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这是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但是这一教案的巧妙精心设计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觉得不好好地利用起来实是资源的浪费,所以我就权当作为一种尝试,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同样的教案,一个是优秀教师,一个是年轻教师,我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课堂描述:
《美丽的黄昏》这一课的难点就在于二部轮唱,所以教案的重重设计都是为着歌曲的二部轮唱做着充分的准备。教案的设计分六个步骤,第一步骤是引入教学(引发问题,引出主题);第二步骤是结合太阳下山的情景,练唱“miredosol”;第三步骤是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第四步骤是听音乐:欣赏黄昏的景色,感受黄昏的意境;第五步骤是学唱歌曲;最后一步骤是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一步骤,我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下一个太阳,问学生这是什么。越是简单直白的问题学生越显得兴奋又好奇,思绪紧紧地跟着。“这是太阳!”此时我可以感觉到聚焦在我脑后的好奇的眼神。我再次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这下你觉得太阳是要下山了还是刚刚升起来呢?学生一片议论。“我们都不确定太阳到底是要上山了还是下山,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吧!”(我慢慢地弹奏miredosol)并朗诵似的说道:“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吧!”
第二步骤就是练唱miredosol。通过优美抒情地多次练唱,分齐唱、二部轮唱,从这里开始的设计是为后面歌曲的二部轮唱做充分的准备了,课堂也开始在我的调度之中,我要根据实际情况听学生练唱的效果和程度再做出相应的指导,注意音色美、声部齐、声音慢慢渐弱等的要求。学生在达到一定的效果后我继续引导下去,“再过一会儿,你们说太阳将怎么了?是上升还是继续下降呢?这下我们唱的音乐应该高起来呢?还是要唱得更低了呢?你听,太阳慢慢下山了,这个是什么音?”师逐个慢弹dosilasol,最后停在sol上,唱准低音sol。
第三步骤进入正题,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我首先引导:“黄昏的景色真美,黄昏的音乐也美,让我们变化着来唱唱黄昏的音乐”,接着我画一图形谱,让生认出是:312|5--‖认出后齐唱,二部轮唱,我在音色的和谐、整齐上特别注重,在情绪上加以引导,效果还行。然后我连续画两个图形谱要求学生认出:123|1--‖和312|5--‖也注意音色和声部的效果,这一设计又更进了一层,刚才是同一歌谱的二部轮唱,这一环节先通过分开练习掌握,再把两个不同的歌谱进行二部轮唱,如果这一环节的程度学生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歌曲的二部轮唱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了。在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练习的时间长了一点,但我觉得根据不同的学生素质,时间是需要自己掌握调整的。第三步骤的第三环节是给出歌谱:523|1--‖让学生来画图行谱,这一设计又是考验学生对音高的线条概念,学生上来后不是很清楚,我就让他观察刚才老师是怎么画的,学生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但我知道坐在下面的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明白的,课后我才想到应该给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代表上来画图形谱,老师再加以指导会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要点。最后一环节我用另外颜色的粉笔慢慢把图形谱连起来问学生这个音乐像什么?先是让一个学生起来唱唱,再小组讨论,再一起来唱,最后得出像钟声。
二部轮唱的铺垫练习到了第四个步骤,我打开课件,让学生欣赏图片,美丽的黄昏的图片我找了十几张,并且都是很迷人的照片,我的用意在于给学生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美丽黄昏那醉人的意境,这一步骤主要是带学生进入意境中来,并且在欣赏图片的后半部分时间我播放出歌曲的音乐,让学生听觉与视觉结合,并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旋律。
第五步骤也是课堂的核心,学唱歌曲。第一环节是读歌词。虽说读歌词,但一点都不约束学生,我只需加以引导,黄昏的景色美吗?谁能陶醉地来说说“啊,那黄昏,美丽的黄昏!”就这样很自然的过渡,引导学生有节奏、陶醉的念歌词。再来一句:“听,那钟声,美妙的钟声!”就这两句歌词连起来感叹,让生先念前一句我再念后一句示范,再把学生分两组来感叹,前后高低起伏。有老师在此处评价道:“发现王老师期间的感情朗读,还真的有点语文老师的感觉。”也有老师指点到:“艺术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之美直接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冲击,如果音乐、绘画能再配上教师的语言渲染,艺术课堂会真正体现‘美’的特点。这与语文老师的文学化语言有很多相通之处,希望音美专职老师也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以给学生‘美’的感受。”第二环节是歌谱学习,让学生跟着我分句学唱歌谱,再连起来唱唱看。第三环节就是唱歌词了。我先范唱,学生跟着琴一句句地学,期间点到要求学生注意强弱弱的三拍子感觉,再一起有感情的唱歌词。在学生熟悉掌握歌曲的时候再进行二部轮唱的训练,先是我示范,和学生进行二部轮唱,再是请两个好点的学生上来示范一遍,再就全班分组尝试练习了。这节课应该是学生体验的多,说的少,老师引导的多,提问讨论的少,一路跟着感觉走的一节课。
因此到了最后一块,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原先沉浸在昏昏状态下的学生一下子被唤醒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对于打击乐器学生一直都是很喜欢的,课堂也因此被带入了高潮。我选用铃鼓和三角铁为伴奏乐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应该多多运用,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
反思:
开头提到,《美丽的黄昏》教案是来自于山东省优质课的优秀案例。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用于一名新教师的课堂,会产生不一样的课堂情景和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记下了上完课后的感受:
1.这一课《美丽的黄昏》原本是一位男的音乐老师上的课,虽然是男教师,但他在课堂上的用语让我们感觉鸡皮疙瘩都能起一身,但正因为语言上如此放得开,所以才能带学生进入美丽醉人的黄昏境界。有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学生才会带着感情去唱歌,歌声也才会动听。他的课上完后,有两种反应,一种赞扬他的语言,一种就是觉得他的语气太过了。我个人觉得如果他在语气方面欠缺一点的话,可能课堂的效果就没那么好了。在这一点上我是在学习他,尽量地让自己放开。但由于本身的性格,我还是放得不够开。其实从整节课一开始就应该带入情境了,而我给学生的情境开始于引入歌词的节奏朗诵那会儿。在教师放开方面,听了优质课后我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这么一句话:谁战胜了自己,那么谁就会最终走向胜利!感觉放开自己是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也是挺难的一件事,要克服自己相违背的性格。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战胜自己这一点的话,我就可以上升一个台阶,在课堂上放开自己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
2.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素质,真正到了课堂上就不是照搬教案上课了,还需要根据情况做出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与学生已经达到怎样的接受程度了,老师再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都是即兴的。虽然说我的学生在我的带领下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对于最关键是学生的这一节课来说我已经觉得很庆幸了。
篇一:歌曲《雪花》教学设计——音乐教学案例
年级:二年级
课时:1课时
授课教师:保亭县二小 黄海虹
教学内容:
《雪花》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册第六单元的歌曲,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也是一首科学知识歌曲。通过歌曲使学生知道,雪花是个六角形的物体,遇热就化成了水。歌曲富有童趣,在演唱时要注意启发学生表现出情绪的变化。如开始的顿音唱法表现的天真活泼,“哈哈”的重音唱法表现出的骄傲自豪,以及“咦”的语气组词所表现出来的疑惑等。
设计思路:
在寒冷的冬天里唯一能让学生感到快乐,是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体验冬天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我采用了音乐、谜语、课件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能用玩球的动作配合音乐节奏。不但掌握了连音和顿音的唱法,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启发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体验并用动作表现音乐中的连线与顿音的唱法。
3、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对雪花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准确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唱好歌曲中的连线与顿音记号。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设备、雪花模型、篮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歌曲《找朋友》的音乐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放松心情,随着音乐走进课堂。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我们快乐的音乐教室,让我们随着快乐的音乐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吧!(播放音乐)
师:今天黄老师很高兴和我们二(2)班的同学们成为好朋友,老师我感到特别的高兴,我们来问候一下吧。(师生问好)
师:为了表达老师高兴的心情,我带来一个谜语作为礼物送给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分享猜谜的乐趣吧,请你们竖起耳朵听好了……
二、谜语导入:
1、猜谜:叫花不是花,夏天不见它,寒风出来时,飘落千万家。
2、请学生揭示谜底:雪花。
师:雪花只有冬天才会出现,由于地理位置、环境和气候的影响,我们南方这里是不会下雪,只有北方才会下。
3、了解雪花的形成;
激趣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让老师来告诉你吧,小雪花原来是江、河、湖、海里的小水珠,受到太阳的照射,变成水蒸气升到天空上去了,在天空中它们冷得受不了,就变成了小雪花,又飞回大地母亲的怀抱。你们见过雪花吗?没关系,老师今天把小雪花也请到我们的课堂里来了……
4、出示教具——雪花模型。
师:雪花有几个花瓣呢,让我们一起数数就知道了。(全班同学一起数)
生:六个
师:六个花瓣的雪花的到来不仅给大地带来美丽的景色,而且还给人们带来快乐。现在就让我们去领略一下……
5、播放课件图片:把学生引入雪的世界里,有利于激起学生学唱歌曲的欲望,为歌曲的学习奠定下基础。
三、歌曲教学:
1、引言:雪花飞舞的景色是很迷人,玩雪的小朋友们见了心情特别的开心,他们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玩雪橇,所以他们特别的喜欢下雪;其实呀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个的名字叫《雪花》。
2、教师板书课题《雪花》,并把大小不同的雪花贴到黑板上。六颗花瓣的小雪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歌曲都唱了什么……
3、播放flash歌曲《雪花》,请学生初步聆听歌曲,使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歌曲。
师:六颗花瓣的小雪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师:别着急,我们先来认读歌词。
4、全体学生有感情认读歌词
5、学唱歌曲
①、教师用琴教唱歌曲,学生跟琴的节奏唱歌曲
②、接唱游戏,师生互动
③、请学生小声跟歌曲旋律完整地跟唱歌曲
④、引言激趣,鼓励学生有感情的大声表演唱歌曲。
师:从你们的歌声中,老师感觉到同学们很喜欢雪花,那就让我们带着对雪花的喜爱而放声歌唱歌曲《雪花》,让我们的歌声像小雪花一样飘落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吧。
6、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欲望,把课堂氛围推向高潮。
师:看吧,你们动听的歌声把两位小朋友给吸引过来了,这两位朋友特别想认识我们二(2)班的同学,让我们一起欢迎它们吧……
7、学习音乐记号——顿音记号和连线的唱法。
师:我们现在一一请出两位朋友,看它是怎么出来和我们见面的呢?
①、播放动画课件图片,引出顿音记号和连线,请学生通过观察它们出来方式回答;
②、了解、掌握顿音记号和连线;
③、运用篮球感受顿音记号和连线的唱法;
8、游戏巩固歌曲中音乐记号——顿音记号和连线。
师:我们请这两位朋友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连与断这种歌唱的技巧)
四、创设音乐情境,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师生互动,合作)
传球唱歌曲《雪花》,一边有感情的唱一边传球,师生共同听音乐,做边唱边玩球的活动。
五、课堂拓展
通过观看课件图片,让北方的冬天给学生带来快乐。
六、课堂小结,组织学生下课
师:老师希望你们把今天在课堂所学的、看的、想到、玩的拿回家和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吧,让他们也和你一起感受北方的冬天给带来的快乐!
篇二:初中音乐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电子空间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内容以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丝绸之路》、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以及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为主,让学生对电声乐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材料、音响,初步认识常见的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
2.感受与鉴赏电子琴、电声乐队所演奏的乐曲,扩大艺术视野。
3.体验歌曲《橄榄树》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课前播放乐曲:电声乐队演奏的器乐曲《致爱丽丝》。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2.介绍电子音乐的发展。
师:现在是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领域。那么,人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制作电子音乐的 电子音乐又是如何发展的 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说说查找的结果。
生1:大约在70年前,美国人约翰·凯奇利用电子管振荡器和留声机进行音乐创作。
生2:法国人皮埃尔利用磁带录音机通过改变磁带速度、颠倒方向、随机剪辑、多轨录音等方法制作一种合成的音乐——具体音乐。
生3:德国人艾默尔特利用电子合成器制作电子音乐。
生4:随着计算机的发明,人们又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音乐。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子音乐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创作电子音乐的电声乐器。
二、介绍电声乐器。
多媒体显示各种乐器的图像和声音并做相应的介绍。
电子琴:电子乐器。用电子元件来发声,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带有多种自动功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子琴也能与电脑连接,将音乐和乐谱合二为一,既能打印出乐谱,也能自动演奏音乐。
电声吉他: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拨弦乐器。
电声贝司:电子乐器。现代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低音拨弦乐器。
爵士鼓:爵士鼓不是电声乐器,但它是电声乐队中起重要作用的打击乐器。加世纪初,由美国新奥尔良的一种黑人爵士音乐中用的鼓演变而来。
电子鼓:电子乐器。用电子技术来模仿各种鼓声的打击乐器。
这一层次通过多媒体介绍电声乐器,让学生对平时接触较少的电声吉他、电声贝司、电子鼓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三、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
师:在这些电声乐器中,电子琴以它的丰富音色、变化多端的自动伴奏系统列居首位。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电子琴独奏曲《西班牙斗牛舞》,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①斗牛是哪一个国家独特的民俗活动
②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斗牛场面
③有几种节奏型(伴奏音型)
④音色以弦乐还是管乐为主
师生一起完整欣赏电子琴曲《西班牙斗牛舞》,听的时候暗示学生边听边拍节奏。
四、欣赏《丝绸之路》。
1.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看老师描述的是一条什么路——这条路是从我国陕西渭河流域开始,向西绵延数千里,联结着欧、亚、非三大洲,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增进友谊和文化交流的桥粱。
生:丝绸之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学生回答略。)
这一层次通过学生讲述张骞、玄奘等人的故事,将文学、艺术相结合,让学生从学科渗透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2.观看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
师:我们来看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图片。
教师播放丝绸之路的地理风貌片,有图像,没声音。
师:看完这一组丝绸之路的风光后,假如你是一个作曲家,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它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用平时学到的知识为画面配乐;同时,也能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生1:用朴实无华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2:用带有浓厚中国情调的旋律来表现它。
生3:用舒缓柔美的旋律来表现它。
师:我们课本里面也有一段表现丝绸之路风光的主题音乐。请把课本翻到第44页。大家先在下面小声视唱一下。(教师巡回指导。)
3.视唱《丝绸之路:》主题曲。
师:现在老师完整弹一遍,同学们小声地跟唱。
这里安排视唱是为了检验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让学生的视唱能力得到提高。
4.让学生选择音色、节奏、速度。
师:电子琴有很多种音色,老师试荦几种,大家选择一下,哪几种最能体现《丝绸之路》的意境。学生回答略。师:那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速度来表现它 (学生回答略。)
师:电子琴也有很多种节奏,你们听听哪种节奏比较合适 (学生回答略。)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音乐配器方面来,难度较大。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也是考虑到学生对电子琴功能不熟悉,如果班级有学生学过电子琴,可以考虑让学生亲自动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大家都当了一回配器大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日本电子音乐大师喜多郎如何为它配乐的。
5.欣赏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丝绸之路》音乐。(有图像,有声音。)
五、学唱歌曲《橄榄树》。
师:电声乐队既可独立演奏各种各样的乐曲,也常常为歌曲伴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
1.播放电声乐队伴奏的歌曲《橄榄树》,有图像,有声音。
2.让学生结合歌词,说说乐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
3.学生跟唱歌曲。
4.完整地演唱歌曲。
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学会演唱歌曲。
六、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电声乐器及其音色特征,懂得它能使音乐色彩更加独特,更加丰富。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用电声乐器演奏或伴奏的录音资料。下节课带来和同学们交流。
用作业的形式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开来,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电子音乐的兴趣,进一步巩固本堂课学过的知识。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感受和鉴赏美为核心,从情感人手,介绍电声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将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电子空间站》这一课音乐材料比较新,所以我设置课前曲《致爱丽丝》,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为导入新课做好准备。
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的搜集、查阅资料、回答、实践等活动为主线,教师给予引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回答问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出乎意料,让我吃惊不小,也让我感动了好久。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本节课达到了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电声乐器及感受和鉴赏音乐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从这个角度说,这节课是成功的一节课。
但这节课中同样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是农村中学,学生在小学的音乐教育相对较薄弱且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学生视唱不太理想,节奏感偏差,音乐知识、技能有待提高。
篇三: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五年级的音乐课,我今天给他们上课的内容是学唱新歌《祖国印象》,这是一首八六拍的歌曲,主题鲜明集中,语言简练形象,歌词通过一系列比喻和排比的手法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课前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热爱祖国的歌曲,准备在同学们学会歌曲后,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唱唱、演演、拍拍、跳跳、画画、说说等来一个祖国颂的综合活动。发声练习也是准备的与歌曲有关的断音练习。我预料这一定是气氛活跃而又和谐美好的一课。
果然,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学生们整齐的走进了教室,并随着我的琴声进行着发声练习,在我的指导下,断音练习短促而富有弹性,我心里甜甜的。有了这顺利的开场,教学也就自然的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我面带笑容的对同学们说:“祖国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一首表达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祖国印象》。”我想同学们一定会象往常一样很乐意的打开课本准备学唱。可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站起来怯怯地说:“老师,过几天就是圣诞节了,我们想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来迎接圣诞节的到来,你能在这堂课上教我们吗?”顿时,班上很多同学有了共鸣,热烈的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对,我也想学唱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很好听,我早就想学唱了。”……,看来,同学们对这首歌曲有着热切的向往。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案例分析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在这堂音乐课上,我根据学生的要求临时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了教学策略,如果单从预设的教案来看,是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可是,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这堂课是适合学生们的。
如果我按照备课本去强行完成预定的教学歌曲《祖国印象》,而不顾及学生的身心感受和渴望心情,显然不是新课程实施的原意。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更是活的。我们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抛开教案的束缚,抓住机会及时展开灵活教学。在这堂音乐课上,学生显得是那么的快乐和兴奋,他们的创造表现应得到鼓励,因为他们在这堂课上快乐的学会了歌曲。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堂课后,学生们更好的对每首歌都进行了认真的学唱,并进行创造性表现和感受,真正在歌唱中得到了美的享受。这不是我们新课标所要实现的吗?
篇四: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本人以“心中有歌”为主题来展开这一节课(《心中有歌》是李忠翔先生的云南版画名称,版画的内容是一个小姑娘坐在钢琴边正在弹琴,虽然听不到她的歌声,但我们仿佛依昔可以听到她那清脆的歌声和流畅的钢琴旋律,正如‘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
由于这一节课歌曲涉及作品众多,除了选教材规定欣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时代特点的歌曲,因此我选择了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歌曲《我爱你中国》等。
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拓展探究中外音乐文化存在的差异。
本节课以演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歌曲作品为主线,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歌曲创作的主题和风格不同点,比较中外作品风格异同,拓展思维训练。并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特点的开展综合的音乐实践活动(可将音乐、舞蹈、演唱、表演、创作、绘画、文学、电脑音画制作等各种不同方法互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创造并表现音乐作品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增进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要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新中国的建立为我国音乐历史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这一时期的歌曲题材广泛,题材多样,民族文化多元化,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时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群众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通过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的综合活动。
这节课中涉及的歌曲基本上都是早于学生出生时创作的,他们所学唱一些经典唱段也只是通过现如今的电视广播媒体或长辈们的口传心授而学会的,因此他们不可能完全体会到当时作曲家、歌唱家等人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再就是考虑学生偏爱流行歌曲的程度远远超过这些经典的老歌,基于这两点考虑,我用从选材、设计课堂步骤、提前下达预习、表演任务和教法(采用聆听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拓展思维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使得这节课能够顺利地完成,并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篇五:音乐课堂教学案例
教案《美丽的黄昏》就是来自于本次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中的优秀教案,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了一下。虽然有了现成的教案,但是这一课却也不是那么好上的。因为《美丽的黄昏》是新教材中第一首要求进行轮唱的歌曲,学生之前未接触过二部轮唱,是一个新事物,如果不具备很高的音乐素质,二部轮唱很难施行。面对音乐基本素质不是很好的学生,我该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这是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但是这一教案的巧妙精心设计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觉得不好好地利用起来实是资源的浪费,所以我就权当作为一种尝试,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同样的教案,一个是优秀教师,一个是年轻教师,我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课堂描述:
《美丽的黄昏》这一课的难点就在于二部轮唱,所以教案的重重设计都是为着歌曲的二部轮唱做着充分的准备。教案的设计分六个步骤,第一步骤是引入教学(引发问题,引出主题);第二步骤是结合太阳下山的情景,练唱“miredosol”;第三步骤是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第四步骤是听音乐:欣赏黄昏的景色,感受黄昏的意境;第五步骤是学唱歌曲;最后一步骤是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一步骤,我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下一个太阳,问学生这是什么。越是简单直白的问题学生越显得兴奋又好奇,思绪紧紧地跟着。“这是太阳!”此时我可以感觉到聚焦在我脑后的好奇的眼神。我再次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这下你觉得太阳是要下山了还是刚刚升起来呢?学生一片议论。“我们都不确定太阳到底是要上山了还是下山,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吧!”(我慢慢地弹奏miredosol)并朗诵似的说道:“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吧!”
第二步骤就是练唱miredosol。通过优美抒情地多次练唱,分齐唱、二部轮唱,从这里开始的设计是为后面歌曲的二部轮唱做充分的准备了,课堂也开始在我的调度之中,我要根据实际情况听学生练唱的效果和程度再做出相应的指导,注意音色美、声部齐、声音慢慢渐弱等的要求。学生在达到一定的效果后我继续引导下去,“再过一会儿,你们说太阳将怎么了?是上升还是继续下降呢?这下我们唱的音乐应该高起来呢?还是要唱得更低了呢?你听,太阳慢慢下山了,这个是什么音?”师逐个慢弹dosilasol,最后停在sol上,唱准低音sol。
第三步骤进入正题,结合图形谱,唱唱“美妙的钟声”。我首先引导:“黄昏的景色真美,黄昏的音乐也美,让我们变化着来唱唱黄昏的音乐”,接着我画一图形谱,让生认出是:312|5--‖认出后齐唱,二部轮唱,我在音色的和谐、整齐上特别注重,在情绪上加以引导,效果还行。然后我连续画两个图形谱要求学生认出:123|1--‖和312|5--‖也注意音色和声部的效果,这一设计又更进了一层,刚才是同一歌谱的二部轮唱,这一环节先通过分开练习掌握,再把两个不同的歌谱进行二部轮唱,如果这一环节的程度学生可以接受的话,那么歌曲的二部轮唱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了。在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练习的时间长了一点,但我觉得根据不同的学生素质,时间是需要自己掌握调整的。第三步骤的第三环节是给出歌谱:523|1--‖让学生来画图行谱,这一设计又是考验学生对音高的线条概念,学生上来后不是很清楚,我就让他观察刚才老师是怎么画的,学生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但我知道坐在下面的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明白的,课后我才想到应该给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派一代表上来画图形谱,老师再加以指导会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要点。最后一环节我用另外颜色的粉笔慢慢把图形谱连起来问学生这个音乐像什么?先是让一个学生起来唱唱,再小组讨论,再一起来唱,最后得出像钟声。
二部轮唱的铺垫练习到了第四个步骤,我打开课件,让学生欣赏图片,美丽的黄昏的图片我找了十几张,并且都是很迷人的照片,我的用意在于给学生很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受美丽黄昏那醉人的意境,这一步骤主要是带学生进入意境中来,并且在欣赏图片的后半部分时间我播放出歌曲的音乐,让学生听觉与视觉结合,并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旋律。
第五步骤也是课堂的核心,学唱歌曲。第一环节是读歌词。虽说读歌词,但一点都不约束学生,我只需加以引导,黄昏的景色美吗?谁能陶醉地来说说“啊,那黄昏,美丽的黄昏!”就这样很自然的过渡,引导学生有节奏、陶醉的念歌词。再来一句:“听,那钟声,美妙的钟声!”就这两句歌词连起来感叹,让生先念前一句我再念后一句示范,再把学生分两组来感叹,前后高低起伏。有老师在此处评价道:“发现王老师期间的感情朗读,还真的有点语文老师的感觉。”也有老师指点到:“艺术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之美直接给学生以听觉上的冲击,如果音乐、绘画能再配上教师的语言渲染,艺术课堂会真正体现‘美’的特点。这与语文老师的文学化语言有很多相通之处,希望音美专职老师也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以给学生‘美’的感受。”第二环节是歌谱学习,让学生跟着我分句学唱歌谱,再连起来唱唱看。第三环节就是唱歌词了。我先范唱,学生跟着琴一句句地学,期间点到要求学生注意强弱弱的三拍子感觉,再一起有感情的唱歌词。在学生熟悉掌握歌曲的时候再进行二部轮唱的训练,先是我示范,和学生进行二部轮唱,再是请两个好点的学生上来示范一遍,再就全班分组尝试练习了。这节课应该是学生体验的多,说的少,老师引导的多,提问讨论的少,一路跟着感觉走的一节课。
因此到了最后一块,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原先沉浸在昏昏状态下的学生一下子被唤醒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对于打击乐器学生一直都是很喜欢的,课堂也因此被带入了高潮。我选用铃鼓和三角铁为伴奏乐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我觉得在平时的课堂中也应该多多运用,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
反思:
开头提到,《美丽的黄昏》教案是来自于山东省优质课的优秀案例。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用于一名新教师的课堂,会产生不一样的课堂情景和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记下了上完课后的感受:
1.这一课《美丽的黄昏》原本是一位男的音乐老师上的课,虽然是男教师,但他在课堂上的用语让我们感觉鸡皮疙瘩都能起一身,但正因为语言上如此放得开,所以才能带学生进入美丽醉人的黄昏境界。有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学生才会带着感情去唱歌,歌声也才会动听。他的课上完后,有两种反应,一种赞扬他的语言,一种就是觉得他的语气太过了。我个人觉得如果他在语气方面欠缺一点的话,可能课堂的效果就没那么好了。在这一点上我是在学习他,尽量地让自己放开。但由于本身的性格,我还是放得不够开。其实从整节课一开始就应该带入情境了,而我给学生的情境开始于引入歌词的节奏朗诵那会儿。在教师放开方面,听了优质课后我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这么一句话:谁战胜了自己,那么谁就会最终走向胜利!感觉放开自己是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也是挺难的一件事,要克服自己相违背的性格。如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战胜自己这一点的话,我就可以上升一个台阶,在课堂上放开自己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
2.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素质,真正到了课堂上就不是照搬教案上课了,还需要根据情况做出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与学生已经达到怎样的接受程度了,老师再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都是即兴的。虽然说我的学生在我的带领下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对于最关键是学生的这一节课来说我已经觉得很庆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