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 03-19
栏目:工作计划
篇一:音乐教学计划
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一,教育理念的思考,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教学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所以教育理念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
三,钻研教材编写的思路。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
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宽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名浅入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需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艺术实践的结果,而对实践过程的教育价值重视不足。故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重视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教学中要加强探究性、创造性活动。在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中小学的音乐创造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即兴演唱、演奏和形体动作(律动、舞蹈),也表现为旋律的编创,以及对音乐的不同演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如:演唱、演奏教学与音乐欣赏教学相联系;演唱、演奏、欣赏与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联系;感受、体验、表现、鉴赏与相关音乐文化相联系等。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能够横向联系,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能力。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美术、建筑、影视等。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文学、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等。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删除了过难的和弦等知识,和声(音程)主要通过口风琴的目定低音伴奏的形式去操作实践,另外,还有自制乐器,编创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
篇二:音乐教学计划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了三个年级的音乐课,这对于我来说,是一项新的任务,也是一项新的挑战,有一定的难度。但我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这学期的音乐课当中,我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和进步。
一、 教学分析:
本学期初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其它年级的学生能够遵守纪律,接受理论知识也比初一年级要快,而且声音音域明亮,感情处理能够参考老师的建议,对歌曲的处理更加细腻和丰富,本学期的乐理知识容量较大,难度加深,学习巩固c调、f调的基础上演唱乐谱。主要以练习和巩固知识为主,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老师带领学生找到问题、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体味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音乐课的设置上,分为歌曲、乐理、综合练习、欣赏、器乐学习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局每课的具体情况进行穿插教学,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某一内容而觉得枯燥和乏味。
二、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音乐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以及手、脚、脑、口的配合,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课的这些优势,在学习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在音乐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通过聆听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启发做出相应的动作。对学生的语言交流、智力发展大有益处。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丰富学审的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三、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多向其他的专业教师学习,加强操作方法的探索和训练,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音乐文化修养。2、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把握、控制课堂环境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篇三: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到五年级十七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 执教的十七个班级学生音乐水平这学期明显好转,我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2.综合性艺术表演
(1)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3.识读乐谱
(1)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3)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4) 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 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 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篇四:音乐教学计划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新的教学理念,本学期的艺术(音乐)教学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师生交往互动,师生、生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形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注重体现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1、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形成开放系统,这样就能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内驱力,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音乐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我要积极的,创造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变成激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变成激活学生想象力的及时雨。
2、在唱歌教学中,采用听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完整的欣赏乐曲,合理的安排范唱,首先根据歌曲的难易程度决定范唱的次数和时机,在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范唱可以放在分析歌曲之后,这时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有表情的为学生进行范唱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另外在处理歌曲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再范唱,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受到启发达到更好的学习歌曲的目的。
3、在学习节奏的时候,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充分挖掘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因为只有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情入手,才最有说服力,比如从注意同学走路从无音乐到有音乐伴奏发生了什么变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教学计划。
一,教育理念的思考,必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以往教学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所以教育理念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音乐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生。音乐课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机会,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
三,钻研教材编写的思路。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1.以审美为中心
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2.以(音乐)文化为主线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为内容,把单纯的音乐拓宽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容,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3.以(音乐)学科为基点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认识;从最基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名浅入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需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技能。
4.加强实践与创造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体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艺术实践的结果,而对实践过程的教育价值重视不足。故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重视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程”并重。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教学中要加强探究性、创造性活动。在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与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力。中小学的音乐创造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即兴演唱、演奏和形体动作(律动、舞蹈),也表现为旋律的编创,以及对音乐的不同演绎。
5.加强综合与渗透
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如:演唱、演奏教学与音乐欣赏教学相联系;演唱、演奏、欣赏与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联系;感受、体验、表现、鉴赏与相关音乐文化相联系等。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能够横向联系,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能力。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美术、建筑、影视等。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文学、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等。
6.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时,都应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新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删除了过难的和弦等知识,和声(音程)主要通过口风琴的目定低音伴奏的形式去操作实践,另外,还有自制乐器,编创小品、游戏、舞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
篇二:音乐教学计划
本学期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担任了三个年级的音乐课,这对于我来说,是一项新的任务,也是一项新的挑战,有一定的难度。但我相信凭着自己的努力,在这学期的音乐课当中,我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和进步。
一、 教学分析:
本学期初一年级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其它年级的学生能够遵守纪律,接受理论知识也比初一年级要快,而且声音音域明亮,感情处理能够参考老师的建议,对歌曲的处理更加细腻和丰富,本学期的乐理知识容量较大,难度加深,学习巩固c调、f调的基础上演唱乐谱。主要以练习和巩固知识为主,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老师带领学生找到问题、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体味解决问题时的喜悦。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音乐课的设置上,分为歌曲、乐理、综合练习、欣赏、器乐学习几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分局每课的具体情况进行穿插教学,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某一内容而觉得枯燥和乏味。
二、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音乐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以及手、脚、脑、口的配合,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课的这些优势,在学习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在音乐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通过聆听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来启发做出相应的动作。对学生的语言交流、智力发展大有益处。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丰富学审的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三、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高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多向其他的专业教师学习,加强操作方法的探索和训练,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自身音乐文化修养。2、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把握、控制课堂环境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篇三: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到五年级十七个班的音乐课。从整体的水平看,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 执教的十七个班级学生音乐水平这学期明显好转,我在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但还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
(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
(2)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
(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与合唱、齐奏与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4.音乐风格与流派
(1)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
(2)聆听世界各国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一些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
(二)表现
1.演唱
(1)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4)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5)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2.综合性艺术表演
(1) 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2) 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
(3) 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3.识读乐谱
(1)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2) 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3)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三)创造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 能够自制简易乐器。
(2) 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现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2.即兴创造
(1)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 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1)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
(2) 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3) 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4) 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2.音乐与姊妹艺术
(1)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2) 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1) 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
(2) 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五、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六、教学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水平。
2.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用轻松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喜爱音乐课。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丰富课外音乐活动,以学生的爱好为主开展课外音乐活动,使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学习音乐。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篇四:音乐教学计划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新的教学理念,本学期的艺术(音乐)教学要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实现师生交往互动,师生、生生与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形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注重体现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1、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形成开放系统,这样就能抗拒外界干扰,提高接受效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内驱力,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音乐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我要积极的,创造性的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让课堂教学变成激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变成激活学生想象力的及时雨。
2、在唱歌教学中,采用听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完整的欣赏乐曲,合理的安排范唱,首先根据歌曲的难易程度决定范唱的次数和时机,在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范唱可以放在分析歌曲之后,这时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有表情的为学生进行范唱有助于学生理解音乐,另外在处理歌曲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再范唱,用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受到启发达到更好的学习歌曲的目的。
3、在学习节奏的时候,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入手,充分挖掘音乐与生活的关系,因为只有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情入手,才最有说服力,比如从注意同学走路从无音乐到有音乐伴奏发生了什么变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