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育局工作计划
时间: 12-07
栏目:工作计划
2014年教育局工作计划一:
为全面总结20xx年工作,切实谋划好20xx年工作,根据县委办、政府办《关于报送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思路的通知》要求,为确保明年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局党委及全体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在全面总结2013年工作的基础上,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2013年教育工作进行了谋划,具体情况是:
一、20xx年工作总结
1、基础教育成绩显著。截止目前,全县己建成乡镇中心园121所,幼儿教育环境明显改善,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了95%以上。20xx年11月25号,以市人大副主任贾体新为组长的驻保三级(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对我县学前教育调研指导,视察组对我县学前教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13年12月8日,我县顺利通过保定市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检查验收;2013年小学调研成绩进一步提高;中考全市综合排名第二,全市前100名中,定兴占19名,前10名中,占4名,基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2、高考再创辉煌。20xx年高考本二上线人数1817人,上线率为46.9%,比去年增加92人,本二上线绝对数位居全市第三,万人口比全市第二,高考工作得到了保定市、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3、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协调,2013年我县争取校安工程项目9个,资金4612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2所,5所学校已竣工投入使用。争取项目数和资金总量全市第一。投资1027万元改建维修校舍21292平方米。特别是河北省唯一投资1135万元的县级职教中心实训楼项目落户我县,为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了资金保障。
4、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成绩斐然。强力推进《定兴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全县撤并中小学10所,创建标准化学校8所,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提升了我县均衡发展的水平。12月1日—3日,我县接受了保定市验收,评估组对我县的标准化学校建设给与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5、干部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的意见》,教师队伍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干训、师训工作,选拔45名校长参加省、市任职资格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56名,组织900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及时完成省、市送培任务。进一步深化教育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用人机制,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选拔股级干部3任,调整任免学校干部65人,使一批政治好、作风硬、业务强的教师走上领导岗位。教师教育工作成绩喜人,县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得到了河北省的表彰,2013年12月23日,我县在全省教师教育工作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我县的做法在全省推广。加强师德和行风建设,涌现出了省级师德标兵1人,市级魅力教师2人、师德标兵10人、学科名师1人、名师3人,县级魅力教师10人、师德标兵30人、学科名师72人、名师20人。圆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改革和发放工作,顺利完成2013年支教工作,进一步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6、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对接京津工作显成效。职教中心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的招生任务指标。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等形式与30余家企业和6所院校联合办学,提升了办学层次,“订单培养”率达到35%以上。今年10月份,机械加工专业通过专家评估,被确立为市级骨干专业。成功举办了“对接京津校企人才推介会”,来自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的25家企业提供了600余个就业岗位,与京津6所院校和3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对接关系,为近千名学生提供了在大中城市就业的机会,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共进”的目的,就业率达98.51%。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招生XX人,开设种、养植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三个实用专业,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逐步提高。2013年9月被保定市授予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7、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一是落实责任,积极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新增兼职门卫201人,投资66.7万元,安装监控探头384个,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二是全力做好信访排查稳控工作,没有发生进京、赴省市集体访现象。
通过以上工作,为确保我县评为市级教育工作先进县奠定了基础。
二、20xx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县和工作实绩突出单位目标的实现,实现各项指标市县前列,几项单项工作跨入全省前列,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具体工作及措施
1、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树立创先争优意识,抓管理上质量,2013年高考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平台,中考继续保持全市先进位次,小学调研测试力争有新突破。迎接好河北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复检和保定市第二轮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检查备检工作,确保顺利过关。
2、扎实做好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新跨越。2013年,在撤并中小学7所的同时,抓创建、促内涵、提品位,力争创建标准化学校8所;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抓好5所精品示范初中、15所精品示范小学建设,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快速发展。
3、加强项目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继续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积极争取各级各项专项资金,在争取项目和资金上力争保持全市领先位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为改善我县办学条件提供资金保障。二是积极推进校安工程,强力推进定兴中学扩建工程;完成投资1135万元的职中实训楼和280万元的特教学校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10万元的小朱庄乡兰沟小学教学楼及附属工程、天宫寺乡中教学楼及附属工程、肖村乡九汲小学教学楼及附属工程、定兴镇祖村店中学宿舍楼及附属工程。三是加快施工进度,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按期交付使用,把学校建成最漂亮、最安全、最放心的地方。
4、全面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深化教育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和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继续推行教师岗位责任制和校长聘任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广泛开展开展“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和“师德标兵”评选表彰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着力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名师,促进创新团队建设,为促进全县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5、做好贫困生救助工作,保障弱势群体就学权利。一是开展好贫困生救助、助学贷款和职中助学金发放工作,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二是深入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依法维护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全力抓好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活动,消除安全隐患,着力构建安全文明校园。二是加强师生法制教育,积极开展矛盾排调,确保教育系统不发生越级上访和集体访等信访稳定问题。
2014年教育局工作计划二:
20xx年,是“十二五”北仑教育规划的验收之年,重大项目的评估之年,重大合作的推进之年,北仑教育工作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创新管理模式,开发校本课程,改善育人方式”为主题,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来,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继续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重点推进十项工程:
一是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工程。着眼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全面贯彻落实北仑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学前教育”等5个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学校改革创新三年计划,依托中国教科院、省教科院、省特级教师协会、中国教育报社与省教育报刊总社等平台,凝聚北仑教育人的智慧,系统推进教育管理模式、校本课程开发、育人方式等教育改革项目,力争取得新突破,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是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完成滨海新城国际学校、三山学校扩建、新凯河幼儿园、明港中学新疆班等15项建设工程项目。启动洋沙山学校、北仑职高实训楼、陈山幼儿园、高潮幼儿园、石湫幼儿园、芙蓉幼儿园、松花江幼儿园等新项目,力争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泰河片教育资源整合调研工作,确定泰河中学迁建选址。启动第二轮校安工程,推进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对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要求,积极创建省特色示范普高。深化普通高中入学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现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继续做好教育援疆工作,继续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继续抓好云和等地区的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加快农村学校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和薄弱学校延伸,争创“文化特色精品”,使校际之间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各具特色。严格控制小学、初中班额,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严格控制择校生,保证义务教育段择校生比例不超过省市规定且比2012年有所下降,加强特殊教育,全面落实区域内“三残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全面推进教师送教上门服务,加强随班就读,提高特殊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外来工子女受教育权保障制度,确保外来工子女办公接纳率在85%以上。保证教育资源公平,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工程。进一步推进幼儿园规范化建设,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建立幼儿园工作视导制度,规范幼儿园内部管理和保教行为。加快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全面培训、学研结合、以老带新、以评促训、教学比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整体师资队伍,力争幼儿教师持证率达到90%以上。用足用好学前教育专项发展资金,通过省达纲幼儿园、等级幼儿园评估,全面提升区域办园总体水平,争取各有3所幼儿园通过省一级、二级评估,5所幼儿园评为市达纲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幼儿招生政策,力争省等级幼儿园入园幼儿数达到88%以上,省二级幼儿园入园幼儿数达到62%以上。
四是职业教育惠民工程。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及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加强市场调研,重点培养现代制造业、港口物流、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等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依托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探索企业全程参与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深入开展师生技能月活动,提高职高学生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全国示范职业学校建设,至少有2个项目进入浙江省职教现代化建设示范工程(项目),3所成校转评浙江省标准化学校,争取新增2所宁波市高标准成校,1所社区教育中心成为浙江省社区教育示范校,5个社区成为市优秀学习型社区。完成各类培训10000名,完成市成人“双证制”及农村预备劳动力教育培训任务。提炼北仑社区教育区域品牌,积极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推进社区教育的特色课程(项目)、课题建设,确保在全国有1~3个获奖及立项。开展第二批北仑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项目)评比,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千百万”工程、“新北仑人学习之家”等区域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加大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力度,提高居民网上学习实名注册率和满意度。组织区201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和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确保参加活动人数在12万以上。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不断推进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有效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拓展和开发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活动需求,不断创新社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争取全区2012年居民平均受教育率达70%以上。
五是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师德楷模、劳模和各类优秀教师的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引导教职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扎实做好师德培训工作,继续规范将师德列入绩效工资考核标准。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程和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加大教研训整合,全面建立以“校本培训和学区联片、培训基地和外出培训、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等“三结合”的多层次联动培训机制。推进以教师流动、干部任用和岗位聘任为主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培养教育家式校长队伍,加大名特优教师培养力度。继续推进“名优教师发展培养引进工程”,加强名师工作站、名师工作室管理。开展领军型教师选拔培养,努力培养专家型教师。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方式,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六是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一是在继承中创新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努力构建以公民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渗透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辅佐、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有效德育为保证的德育工作格局,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体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干部和班主任培训,引领班主任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师持证率,造就一支热爱未成年人德育的、高素质的德育人才队伍。继续实施和推广学生发展行为指数库建设、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小班化、共享阳光留守儿童关爱帮扶等工作。坚持推进开放办学。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突破口,定期开展家长培训、家校交流、家长开放周、家长评议学校教师等活动,评选优秀家长委员会,建立开放办学的长效机制。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主动邀请监督、指导学校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交流。二是在育人前提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开展“高效教学推进、教育质量评价、学校文化内涵提升”等工程,将质量检测、教学常规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捆绑评估。继续推进“减负提质”改革实验,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着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的北仑模式。组织开展校园“三大节”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推进学生体艺“2+1”活动,全面推进“健康校园”建设,深入创建“十有学校”,转变育人模式,深化“德育讲堂工作”、“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制定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助于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建立教学质量奖,推动教育从注重基础建设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打造北仑教育内涵建设的区域品牌。
七是教育国际化推进工程。全面实施《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境外教师培训和学生游学基地1~2家,组织优秀教师到境外进修、访问和讲学,与境外建立姐妹学校(园)的中小学、幼儿园分别达到6所和4所,鼓励和支持各中小学科技、艺术或体育代表团参与国际级竞赛或交流活动,举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国际化合作论坛,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顺利启动,新加坡莱富士学院举办的“宁波滨海莱富士幼儿园”正式开园。探索引进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培养体系。拓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八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提升工程。结合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更新,促进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推进基于移动终端、云计算等技术的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电子书包等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逐步开展各学校无线网络覆盖建设工作。引进适合北仑区域教育特色的综合云服务平台,完善教育信息数据标准,建设教育基础数据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监控视频互联互通,实现考场监控视频、安全监控视频、课堂教学视频的统一观看、调度与应急指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创新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模式。推进“名师网络课堂”课例视频资源库建设,开展信息安全绩效评估。
九是教育科研振兴工程。瞄准国内外一流教育科研水平,以教育政策研究和校本科研为重点,健全教育科研体系,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增强教育创新能力。加强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省教科院等合作,加强顶层设计,以项目和课题研究为纽带,提高课题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有一批项目、课题在全国、省市立项。加快培养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切实推进校本研修。加强年度课题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和规范性,通过有序计划、专题辅导、典型引领、成果推广、科研例会、按需指导等多元途径提高课题指导的力度。继续打造北仑区教育行知沙龙的品牌,组织4~6期专题教育沙龙。
十是教育发展保障工程。强化经费保障,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考核和监督机制。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中小学“平安校园”100%通过复评,省等级幼儿园“平安校园”力争达到90%。中小学省二级以上幼儿园食堂量化等级评定力争A级食堂30%以上,B级食堂力争达到50%,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学校”5家。健全各学区安全辅导网例会制度,加强学校安全干部培训,扎实开展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段学生公交化上下学相关制度,加大学生接送车检查力度,确保学生接送车交通安全。加大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检查力度,加强安全演练,提高广大师生校园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教育法制工作,完善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提升教育法治水平。加强教育督导,做好省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工作,争取成为首批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区。开展学前教育示范街道创建评估和复评验收工作。做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实践工作,着力构建依法办学、权责清晰、民主管理、社会参与、制度创新的现代学校制度基本运行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市区政府对我区及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管理目标考核工作,确保使我区教育各项指标继续处于省、市前列。继续开展以全面落实“减负”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办学行为督查和随访工作。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调整督学责任区,提高督学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继续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工作,继续实施爱心营养餐资助工程和高中段学校奖助学金制度,对家庭困难学生做到应尽应助。
2014年教育局工作计划三:
一、总体要求
20xx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谋划发展,促进公平,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探索教育发展新举措,进一步增强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服务的能力。
二、目标任务
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城区达90%以上,农村达65%。继续推进省、市级一类幼儿园创建工作,新增等级幼儿园8所。加快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建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3所。
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年入学率99.9%,辍学率控制在0.05%以内;初中年入学率98.5%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2.5%。
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招生3.1万人,省级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比例达到70%。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1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以上。
三、工作举措
(一)以科学发展为要义,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提高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加强全市教育系统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建设,着力培养广大干部职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切实提升教育理念。准确把握合肥经济社会快速跨越发展的态势和合肥教育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敢于破除传统观念束缚,科学谋划,大力推进全市教育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2、制定合肥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组织专门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研,深入研究分析我市教育面临的困难与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市“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把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作为继续解放思想、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过程,确保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督导标准,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对各区的实施进程和阶段目标进行督导,重点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办学行为、素质教育。开展民办教育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完善对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继续开展对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做好省里对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抽查工作。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
(二)以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4、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建设。出台文件,明确实验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推进步骤和具体举措。适时适度下划部分市属学校,充分调动区级政府的办学积极性。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开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总结和推广庐阳区“城乡共同体”、蜀山区“名校办学联盟”经验,努力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充分发挥特色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校本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强薄弱学校改造,通过以强带弱、联合办学等形式,缩小校际之间办学质量差距,推动薄弱学校在硬件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大跨越。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切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5、加大职业教育工作力度。加快职教基地建设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争有一所市属职业学校搬迁入驻。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办学,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开展技能大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做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拓展招生渠道,千方百计抓好中职招生工作。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一支以中青年教学骨干和“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实践特色。继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提高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启动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6、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积极申办省级优秀示范高中,努力扩充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举办特色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开展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估,实施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制,提高对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水平。进一步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进省示范高中特长生招生办法,适当扩大特长生招生范围,完善普通高中外语、体育、艺术等特色班录取办法。研究和探索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7、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积极做好《合肥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的宣传、条文解读和贯彻执行工作,出台配套措施。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推进幼儿园建设。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项奖补资金的效益,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学前教育,鼓励无证幼儿园举办者加大投入,强化管理,逐步达到合法办学条件。完善民生工程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县区、乡镇政府加大投入,加快乡镇公办中心园建设。制定省、市一类园与民办园、乡镇公办中心园结对互助实施方案,发挥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提高全市幼儿园整体发展水平。
8、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严格执行《合肥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若干规定》,用足、用活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和引导优质民办学校发展壮大。加强对民办学校申办审批的管理,稳妥下放教育短培机构审批权限。坚持民办教育机构年检制度,坚决查处虚假广告、有偿招生等不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的管理与指导,促进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以校舍安全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9、强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全面完成校舍排查和鉴定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及教育事业发展,完善校安工程三年总体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每一栋校舍加固改造方案,并按职责分工,配合市有关部门规划、实施校舍加固、改造和重建工作。
10、继续实施全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启动“141”城市组团2011-2015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对全市中小学建设项目的检查、监督与指导,确保建设项目如期优质完工。
11、加快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争取城区省级示范高中基本实现“班班通”、市级示范高中50%的班级实现“班班通”,其他学校至少有一个年级实现“班班通”;启动农村学校“班班通”工程,在有条件的学校实现1-2个年级“班班通”。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应用,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开展首批省级农远应用示范县区推荐申报工作,创建1-2个首批农远工程应用省级示范县区。
12、加强对教育民生工程实施的督查、检查,确保民生工程各项指标全部落实到位。重点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配套、拨付、发放的督查检查。
(四)以提升素质为目标,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3、启动教育家培育工程。创造条件、培育环境,通过送出去学习,请进来培训等多种方式,开拓广大教育工作者视野,提升办学理念,打造一批名师、名校长。举办校长论坛、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荐评定和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调研,找准重点,强化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处理好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的关系,重点加强骨干教师、班主任、校长队伍培训。做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师队伍培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14、继续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校长任期制,加强对校长的任期考核。出台、实施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加强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转变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校长交流机制。制定《挂职干部管理办法》,扩大挂职干部队伍,拓宽挂职渠道。加强对团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切实提高学校团队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
15、继续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区域内教师交流力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继续开展支教活动,进一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坚持新招录教师全部实行聘用制度和人事关系代理制度。完善学校内部考核评价机制,平稳推进高中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引导作用,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以提高质量为主线,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
16、强化教育科研。构建“市、县(区)、片、校多级教研网络”,充分发挥市、县(区)和学校教研人员的学科带头作用,通过示范课、评讲课、公开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教师教学技能。继续坚持教研员在学校“蹲点”制度。加强教研员对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探索教学新方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7、加强对教育科研基地的管理。着重抓好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教育课题的研究。积极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参加全国、全省教育教学评比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推动市区学校为农村学校、特色学校为薄弱学校、传统学校为新建学校“送教、送课、送研”活动。
18、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县(区)中小学校开展专题调研,找准实施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指导,努力提高全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9、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素质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法制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合肥市中小学生读书节,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扎实开展志愿者活动,调动社居委、学生家长等社会力量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
20、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完善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组织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体系,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完成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加强学生预防近视、预防艾滋病、预防毒品教育。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类艺术活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
21、重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人文环境建设,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遵纪守法、团结向上、互相关心、互相协作的良好风尚,形成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助友爱、和睦共处的人际关系。继续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教育,树立“环境育人”理念。
(七)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切实保障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22、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推进依法治校。深入推进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认真开展《合肥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宣传培训工作,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坚持校务公开制度,确保校务公开做到真实、及时、全面、规范。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
23、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和滚动排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安全教育“一月一主题”活动,重点抓好学生防震减灾、道路交通、防火、防电、防溺水等安全知识教育。继续开展紧急避险、自救自护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切实加强师生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校风险管理意识,确保每位学生都投保校方责任险。继续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和“平安校园”创建行动。加强教育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24、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建立重要事项处理协调督办机制,统筹处理市政府“政民直通车”、市长热线、省教育厅“规范办学行为处理平台”和日常电话、来信等投诉举报,落实办理责任制,坚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高度重视敏感时期的维稳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八)以提升形象为宗旨,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25、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影响力。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实效性,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工作。加强与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联系,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引导民主党派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按照各自的章程和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对工会、团委和退教协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
26、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推进具有教育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对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把廉洁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27、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的监管,严肃查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案件。强力推进《合肥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坚决查办择校收费、有偿家教等顶风违纪人员,大力营造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28、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举办和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比例控制在5%以下。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的管理,重点加强对违规招生、办班、补课、订购教辅资料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和收费公示制度,加大教育乱收费查处力度。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
29、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坚持和完善市属学校会计会审制度,适时成立市属学校会计核算中心。
30、充分发挥新闻和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围绕教育重点工作和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不断扩大教育宣传覆盖面,全面展示合肥教育的新面貌、新气象。健全教育宣传与信息工作网络,完善教育宣传与信息工作的激励机制。提高《教育信息》的编发水平,进一步发挥好教育信息网站的作用。加强与各级媒体的合作,密切与媒体的联系。完善教育新闻发布和宣传通报制度。大力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31、加强机关建设。完善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督查工作制,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履行职责、务实创新、高效公正的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主动服务群众,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深入推进行政工作电子化,促进机关工作运行高效透明。
2014年教育局工作计划四:
20xx年市教育局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关于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牢固坚持“育人为本、安全优先、促进公平、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突出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深化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建设。围绕“育人导师、学情会商、毕业生去向考核”等12项内容,逐项建立市、县(市区)和学校上下贯通、相互衔接能够监督制约的育人为本配套制度;组织开展育人制度样板学校评选和育人制度建设成果评选,确保在全市所有中等以下学校普遍达标运行。充分发挥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研究中心职能作用,加强对“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深化“五个一”成长工程和“名家进校园”等育人项目,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深化课程改革。小学重点做好课程整合、初中重点做好初高中衔接的引桥课程建设、高中重点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深化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励志修身、体验感悟、实践探究、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四大课程体系建设。制定“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标准,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全员达标活动,确保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在深化课程改革中新推出一批课改名校和先进教师。
3.完善招生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全面推行中考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评先树优中的“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发挥中考对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保障作用。完善对普通高中学校的星级评估制度,开展五星级高中学校面向全市招收特长学生试点工作,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4.大力开展质量监测。加快转变教研机构职能,切实发挥市教科院“教育质量监测服务中心”的功能与作用,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等合作,制定《xx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发挥“绿色学业质量监测”的诊断、评价、反馈、指导作用,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引导每一所学校在“轻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育人的“高质量”。
5.加强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结合标准化学校建设,开展全市农村小学体育、艺术器材配备达标活动。发挥中考和高考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严格坚持中考录取中体育与物理、化学等值对待的组合录取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提高学生耐力,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切实降低学生近视率。实施体育活动特色课程建设,切实提高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的质量。广泛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学生近视眼防治示范学校和食品安全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活动水平的提高。
6.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工作。年内实现全市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标准化,建立实验设施设备管理台账,对实验教学实现有效监控,确保全市中小学实验课开出率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为2013年将实验教学纳入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7.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明确规范办学行为的所有标准要求,并在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公开栏进行公示,通过媒体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监督。把规范办学行为“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纳入校长职级考核的必备内容,与所有校长签订规范办学责任书,违规者按照问责办法严肃处理。通过铁的纪律和严厉的措施彻底杜绝教育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违反规定加班加点和有偿家教等违规办学行为,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二、推进均衡发展,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8.实施特殊群体学生重点关爱工程。重点关注孤残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自闭症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加强对中职和特殊教育学校助学金和救助金发放的监管,切实做好学前教育资助的评审认定和发放工作,做好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还款工作。整合社会救助力量,全面规范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救助政策,形成统一、规范、有序的救助机制,确保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9.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预算有科目、新增有倾斜、投入有比例”的要求。逐县市区严格落实学前教育发展3年行动计划,确保年内新进在编幼儿教师人数不低于新进教师总数的15%,完成268所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任务,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全面建立市、县、镇三级衔接的幼儿园所、教师、幼儿学籍等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县域内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机制的探索,探索实施市级以奖代补、县镇两级合理分担的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障管理办法,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组织实施幼儿园保教规范,着力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10.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强化对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的督导落实,严格执行教育部门前置审核制度,确保每一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开工建设之前首先落实住户子女的就学学位。严格实施中心市区义务教育学校跨区择校经费补偿制度。制定中心市区和县市城区年度班额控制方案,按照“一校一策”原则,明确目标,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破解“大班额”问题。采取以奖代补办法,鼓励中心市区加大义务教育学校学区机制探索,通过“择校热点校”和相关学校建立共同发展机制,实现市区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一体化办学。加快推进县市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教育联盟等办学体制改革,确保各县市区的城区优质公、民办学校与农村镇街学校全面开展办学合作,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实现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11.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不折不扣地完成2012年度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以图书、仪器、课桌凳、热水热饭、住宿设施和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配备为重点,与各县市区签订《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目标责任书》,逐县逐校进行年度标准化学校达标验收,年内省教育示范县、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确保全市400所农村小学率先达到标准化要求。
12.实施“数字化教育应用”工程。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目标,制定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为每个农村小学培养1名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带头人”和1名信息化设备维修“明白人”,确保“班班通”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建立全市城乡区域一体化“数字录播系统”,制作中小学各学科数字化网络系列公开课,建立10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1000个“城乡教师网络协助组”,形成具有xx特色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支撑体系。完成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二期工程,初步建立市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虚拟实验室中心,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和现代化。
为全面总结20xx年工作,切实谋划好20xx年工作,根据县委办、政府办《关于报送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思路的通知》要求,为确保明年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局党委及全体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研,在全面总结2013年工作的基础上,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2013年教育工作进行了谋划,具体情况是:
一、20xx年工作总结
1、基础教育成绩显著。截止目前,全县己建成乡镇中心园121所,幼儿教育环境明显改善,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了95%以上。20xx年11月25号,以市人大副主任贾体新为组长的驻保三级(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对我县学前教育调研指导,视察组对我县学前教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13年12月8日,我县顺利通过保定市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检查验收;2013年小学调研成绩进一步提高;中考全市综合排名第二,全市前100名中,定兴占19名,前10名中,占4名,基础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2、高考再创辉煌。20xx年高考本二上线人数1817人,上线率为46.9%,比去年增加92人,本二上线绝对数位居全市第三,万人口比全市第二,高考工作得到了保定市、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3、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优化。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协调,2013年我县争取校安工程项目9个,资金4612万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2所,5所学校已竣工投入使用。争取项目数和资金总量全市第一。投资1027万元改建维修校舍21292平方米。特别是河北省唯一投资1135万元的县级职教中心实训楼项目落户我县,为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了资金保障。
4、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成绩斐然。强力推进《定兴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暨标准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落实,全县撤并中小学10所,创建标准化学校8所,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提升了我县均衡发展的水平。12月1日—3日,我县接受了保定市验收,评估组对我县的标准化学校建设给与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5、干部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职工队伍管理的意见》,教师队伍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干训、师训工作,选拔45名校长参加省、市任职资格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56名,组织900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及时完成省、市送培任务。进一步深化教育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用人机制,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选拔股级干部3任,调整任免学校干部65人,使一批政治好、作风硬、业务强的教师走上领导岗位。教师教育工作成绩喜人,县教师进修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得到了河北省的表彰,2013年12月23日,我县在全省教师教育工作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我县的做法在全省推广。加强师德和行风建设,涌现出了省级师德标兵1人,市级魅力教师2人、师德标兵10人、学科名师1人、名师3人,县级魅力教师10人、师德标兵30人、学科名师72人、名师20人。圆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改革和发放工作,顺利完成2013年支教工作,进一步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6、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对接京津工作显成效。职教中心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的招生任务指标。采取“校企联合”、“校校联合”等形式与30余家企业和6所院校联合办学,提升了办学层次,“订单培养”率达到35%以上。今年10月份,机械加工专业通过专家评估,被确立为市级骨干专业。成功举办了“对接京津校企人才推介会”,来自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的25家企业提供了600余个就业岗位,与京津6所院校和3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对接关系,为近千名学生提供了在大中城市就业的机会,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共进”的目的,就业率达98.51%。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招生XX人,开设种、养植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三个实用专业,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能力逐步提高。2013年9月被保定市授予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7、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一是落实责任,积极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新增兼职门卫201人,投资66.7万元,安装监控探头384个,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二是全力做好信访排查稳控工作,没有发生进京、赴省市集体访现象。
通过以上工作,为确保我县评为市级教育工作先进县奠定了基础。
二、20xx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保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县和工作实绩突出单位目标的实现,实现各项指标市县前列,几项单项工作跨入全省前列,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具体工作及措施
1、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树立创先争优意识,抓管理上质量,2013年高考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平台,中考继续保持全市先进位次,小学调研测试力争有新突破。迎接好河北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复检和保定市第二轮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检查备检工作,确保顺利过关。
2、扎实做好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新跨越。2013年,在撤并中小学7所的同时,抓创建、促内涵、提品位,力争创建标准化学校8所;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抓好5所精品示范初中、15所精品示范小学建设,促进全县教育均衡快速发展。
3、加强项目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继续加大跑部进厅力度,积极争取各级各项专项资金,在争取项目和资金上力争保持全市领先位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为改善我县办学条件提供资金保障。二是积极推进校安工程,强力推进定兴中学扩建工程;完成投资1135万元的职中实训楼和280万元的特教学校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110万元的小朱庄乡兰沟小学教学楼及附属工程、天宫寺乡中教学楼及附属工程、肖村乡九汲小学教学楼及附属工程、定兴镇祖村店中学宿舍楼及附属工程。三是加快施工进度,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按期交付使用,把学校建成最漂亮、最安全、最放心的地方。
4、全面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素质。深化教育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和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继续推行教师岗位责任制和校长聘任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广泛开展开展“修师德、强师能、铸师魂”和“师德标兵”评选表彰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着力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名师,促进创新团队建设,为促进全县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5、做好贫困生救助工作,保障弱势群体就学权利。一是开展好贫困生救助、助学贷款和职中助学金发放工作,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二是深入开展“控辍保学”工作,依法维护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6、全力抓好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活动,消除安全隐患,着力构建安全文明校园。二是加强师生法制教育,积极开展矛盾排调,确保教育系统不发生越级上访和集体访等信访稳定问题。
2014年教育局工作计划二:
20xx年,是“十二五”北仑教育规划的验收之年,重大项目的评估之年,重大合作的推进之年,北仑教育工作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创新管理模式,开发校本课程,改善育人方式”为主题,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来,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继续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重点推进十项工程:
一是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工程。着眼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突出矛盾,全面贯彻落实北仑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学前教育”等5个三年行动计划和义务教育学校改革创新三年计划,依托中国教科院、省教科院、省特级教师协会、中国教育报社与省教育报刊总社等平台,凝聚北仑教育人的智慧,系统推进教育管理模式、校本课程开发、育人方式等教育改革项目,力争取得新突破,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二是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完成滨海新城国际学校、三山学校扩建、新凯河幼儿园、明港中学新疆班等15项建设工程项目。启动洋沙山学校、北仑职高实训楼、陈山幼儿园、高潮幼儿园、石湫幼儿园、芙蓉幼儿园、松花江幼儿园等新项目,力争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泰河片教育资源整合调研工作,确定泰河中学迁建选址。启动第二轮校安工程,推进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对照《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建设标准(试行)》要求,积极创建省特色示范普高。深化普通高中入学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现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继续做好教育援疆工作,继续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继续抓好云和等地区的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加快农村学校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农村和薄弱学校延伸,争创“文化特色精品”,使校际之间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各具特色。严格控制小学、初中班额,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严格控制择校生,保证义务教育段择校生比例不超过省市规定且比2012年有所下降,加强特殊教育,全面落实区域内“三残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全面推进教师送教上门服务,加强随班就读,提高特殊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外来工子女受教育权保障制度,确保外来工子女办公接纳率在85%以上。保证教育资源公平,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工程。进一步推进幼儿园规范化建设,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建立幼儿园工作视导制度,规范幼儿园内部管理和保教行为。加快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引进、全面培训、学研结合、以老带新、以评促训、教学比武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整体师资队伍,力争幼儿教师持证率达到90%以上。用足用好学前教育专项发展资金,通过省达纲幼儿园、等级幼儿园评估,全面提升区域办园总体水平,争取各有3所幼儿园通过省一级、二级评估,5所幼儿园评为市达纲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幼儿招生政策,力争省等级幼儿园入园幼儿数达到88%以上,省二级幼儿园入园幼儿数达到62%以上。
四是职业教育惠民工程。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及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加强市场调研,重点培养现代制造业、港口物流、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等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依托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探索企业全程参与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深入开展师生技能月活动,提高职高学生服务能力。继续推进全国示范职业学校建设,至少有2个项目进入浙江省职教现代化建设示范工程(项目),3所成校转评浙江省标准化学校,争取新增2所宁波市高标准成校,1所社区教育中心成为浙江省社区教育示范校,5个社区成为市优秀学习型社区。完成各类培训10000名,完成市成人“双证制”及农村预备劳动力教育培训任务。提炼北仑社区教育区域品牌,积极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发展,不断推进社区教育的特色课程(项目)、课题建设,确保在全国有1~3个获奖及立项。开展第二批北仑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项目)评比,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千百万”工程、“新北仑人学习之家”等区域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加大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力度,提高居民网上学习实名注册率和满意度。组织区2013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和职业教育宣传月活动,确保参加活动人数在12万以上。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不断推进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有效整合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拓展和开发社会教育资源,逐步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活动需求,不断创新社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争取全区2012年居民平均受教育率达70%以上。
五是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体师德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师德楷模、劳模和各类优秀教师的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引导教职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扎实做好师德培训工作,继续规范将师德列入绩效工资考核标准。继续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程和学科素养提升行动,加强教师培训管理,加大教研训整合,全面建立以“校本培训和学区联片、培训基地和外出培训、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等“三结合”的多层次联动培训机制。推进以教师流动、干部任用和岗位聘任为主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培养教育家式校长队伍,加大名特优教师培养力度。继续推进“名优教师发展培养引进工程”,加强名师工作站、名师工作室管理。开展领军型教师选拔培养,努力培养专家型教师。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方式,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
六是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一是在继承中创新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努力构建以公民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以学科教学渗透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辅佐、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有效德育为保证的德育工作格局,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体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干部和班主任培训,引领班主任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师持证率,造就一支热爱未成年人德育的、高素质的德育人才队伍。继续实施和推广学生发展行为指数库建设、学生成长导师制、德育小班化、共享阳光留守儿童关爱帮扶等工作。坚持推进开放办学。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突破口,定期开展家长培训、家校交流、家长开放周、家长评议学校教师等活动,评选优秀家长委员会,建立开放办学的长效机制。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联系,主动邀请监督、指导学校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交流。二是在育人前提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开展“高效教学推进、教育质量评价、学校文化内涵提升”等工程,将质量检测、教学常规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捆绑评估。继续推进“减负提质”改革实验,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着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的北仑模式。组织开展校园“三大节”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艺术工作,推进学生体艺“2+1”活动,全面推进“健康校园”建设,深入创建“十有学校”,转变育人模式,深化“德育讲堂工作”、“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完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制定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助于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质量监测评价标准,建立教学质量奖,推动教育从注重基础建设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打造北仑教育内涵建设的区域品牌。
七是教育国际化推进工程。全面实施《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境外教师培训和学生游学基地1~2家,组织优秀教师到境外进修、访问和讲学,与境外建立姐妹学校(园)的中小学、幼儿园分别达到6所和4所,鼓励和支持各中小学科技、艺术或体育代表团参与国际级竞赛或交流活动,举办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国际化合作论坛,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顺利启动,新加坡莱富士学院举办的“宁波滨海莱富士幼儿园”正式开园。探索引进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培养体系。拓展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八是教育信息化应用提升工程。结合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更新,促进下一代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推进基于移动终端、云计算等技术的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电子书包等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逐步开展各学校无线网络覆盖建设工作。引进适合北仑区域教育特色的综合云服务平台,完善教育信息数据标准,建设教育基础数据平台,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推进教育监控视频互联互通,实现考场监控视频、安全监控视频、课堂教学视频的统一观看、调度与应急指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创新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模式。推进“名师网络课堂”课例视频资源库建设,开展信息安全绩效评估。
九是教育科研振兴工程。瞄准国内外一流教育科研水平,以教育政策研究和校本科研为重点,健全教育科研体系,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增强教育创新能力。加强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省教科院等合作,加强顶层设计,以项目和课题研究为纽带,提高课题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有一批项目、课题在全国、省市立项。加快培养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切实推进校本研修。加强年度课题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和规范性,通过有序计划、专题辅导、典型引领、成果推广、科研例会、按需指导等多元途径提高课题指导的力度。继续打造北仑区教育行知沙龙的品牌,组织4~6期专题教育沙龙。
十是教育发展保障工程。强化经费保障,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考核和监督机制。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平安校园”建设,中小学“平安校园”100%通过复评,省等级幼儿园“平安校园”力争达到90%。中小学省二级以上幼儿园食堂量化等级评定力争A级食堂30%以上,B级食堂力争达到50%,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学校”5家。健全各学区安全辅导网例会制度,加强学校安全干部培训,扎实开展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段学生公交化上下学相关制度,加大学生接送车检查力度,确保学生接送车交通安全。加大校园周边综合治理检查力度,加强安全演练,提高广大师生校园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教育法制工作,完善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提升教育法治水平。加强教育督导,做好省教育现代化区创建工作,争取成为首批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区。开展学前教育示范街道创建评估和复评验收工作。做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实践工作,着力构建依法办学、权责清晰、民主管理、社会参与、制度创新的现代学校制度基本运行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市区政府对我区及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管理目标考核工作,确保使我区教育各项指标继续处于省、市前列。继续开展以全面落实“减负”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办学行为督查和随访工作。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调整督学责任区,提高督学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继续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工作,继续实施爱心营养餐资助工程和高中段学校奖助学金制度,对家庭困难学生做到应尽应助。
2014年教育局工作计划三:
一、总体要求
20xx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谋划发展,促进公平,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探索教育发展新举措,进一步增强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服务的能力。
二、目标任务
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城区达90%以上,农村达65%。继续推进省、市级一类幼儿园创建工作,新增等级幼儿园8所。加快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建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3所。
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年入学率99.9%,辍学率控制在0.05%以内;初中年入学率98.5%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2.5%。
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招生3.1万人,省级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比例达到70%。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1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以上。
三、工作举措
(一)以科学发展为要义,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提高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加强全市教育系统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学校建设,着力培养广大干部职工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切实提升教育理念。准确把握合肥经济社会快速跨越发展的态势和合肥教育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敢于破除传统观念束缚,科学谋划,大力推进全市教育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
2、制定合肥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组织专门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研,深入研究分析我市教育面临的困难与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我市“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把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作为继续解放思想、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的过程,确保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督导标准,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对各区的实施进程和阶段目标进行督导,重点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办学行为、素质教育。开展民办教育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完善对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继续开展对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做好省里对县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抽查工作。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
(二)以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4、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建设。出台文件,明确实验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推进步骤和具体举措。适时适度下划部分市属学校,充分调动区级政府的办学积极性。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开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总结和推广庐阳区“城乡共同体”、蜀山区“名校办学联盟”经验,努力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特色学校创建,充分发挥特色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校本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强薄弱学校改造,通过以强带弱、联合办学等形式,缩小校际之间办学质量差距,推动薄弱学校在硬件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大跨越。完善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切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5、加大职业教育工作力度。加快职教基地建设和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争有一所市属职业学校搬迁入驻。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办学,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开展技能大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做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拓展招生渠道,千方百计抓好中职招生工作。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育一支以中青年教学骨干和“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实践特色。继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切实提高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启动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6、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积极申办省级优秀示范高中,努力扩充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鼓励和支持举办特色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开展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估,实施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制,提高对高中教育教学的指导水平。进一步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进省示范高中特长生招生办法,适当扩大特长生招生范围,完善普通高中外语、体育、艺术等特色班录取办法。研究和探索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7、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积极做好《合肥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的宣传、条文解读和贯彻执行工作,出台配套措施。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推进幼儿园建设。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项奖补资金的效益,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学前教育,鼓励无证幼儿园举办者加大投入,强化管理,逐步达到合法办学条件。完善民生工程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县区、乡镇政府加大投入,加快乡镇公办中心园建设。制定省、市一类园与民办园、乡镇公办中心园结对互助实施方案,发挥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提高全市幼儿园整体发展水平。
8、促进民办教育规范发展。严格执行《合肥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若干规定》,用足、用活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支持和引导优质民办学校发展壮大。加强对民办学校申办审批的管理,稳妥下放教育短培机构审批权限。坚持民办教育机构年检制度,坚决查处虚假广告、有偿招生等不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的管理与指导,促进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以校舍安全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9、强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全面完成校舍排查和鉴定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及教育事业发展,完善校安工程三年总体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和每一栋校舍加固改造方案,并按职责分工,配合市有关部门规划、实施校舍加固、改造和重建工作。
10、继续实施全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启动“141”城市组团2011-2015年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对全市中小学建设项目的检查、监督与指导,确保建设项目如期优质完工。
11、加快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争取城区省级示范高中基本实现“班班通”、市级示范高中50%的班级实现“班班通”,其他学校至少有一个年级实现“班班通”;启动农村学校“班班通”工程,在有条件的学校实现1-2个年级“班班通”。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应用,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开展首批省级农远应用示范县区推荐申报工作,创建1-2个首批农远工程应用省级示范县区。
12、加强对教育民生工程实施的督查、检查,确保民生工程各项指标全部落实到位。重点加强对民生工程资金配套、拨付、发放的督查检查。
(四)以提升素质为目标,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3、启动教育家培育工程。创造条件、培育环境,通过送出去学习,请进来培训等多种方式,开拓广大教育工作者视野,提升办学理念,打造一批名师、名校长。举办校长论坛、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开展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荐评定和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调研,找准重点,强化继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处理好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的关系,重点加强骨干教师、班主任、校长队伍培训。做好中小学科技创新教师队伍培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14、继续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校长任期制,加强对校长的任期考核。出台、实施校长任期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办法。加强教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进一步转变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积极探索校长交流机制。制定《挂职干部管理办法》,扩大挂职干部队伍,拓宽挂职渠道。加强对团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切实提高学校团队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
15、继续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大区域内教师交流力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继续开展支教活动,进一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坚持新招录教师全部实行聘用制度和人事关系代理制度。完善学校内部考核评价机制,平稳推进高中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收入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引导作用,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以提高质量为主线,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
16、强化教育科研。构建“市、县(区)、片、校多级教研网络”,充分发挥市、县(区)和学校教研人员的学科带头作用,通过示范课、评讲课、公开课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教师教学技能。继续坚持教研员在学校“蹲点”制度。加强教研员对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的指导。探索教学新方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广大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7、加强对教育科研基地的管理。着重抓好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教育课题的研究。积极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参加全国、全省教育教学评比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推动市区学校为农村学校、特色学校为薄弱学校、传统学校为新建学校“送教、送课、送研”活动。
18、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县(区)中小学校开展专题调研,找准实施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指导,努力提高全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9、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素质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法制教育。认真组织开展合肥市中小学生读书节,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扎实开展志愿者活动,调动社居委、学生家长等社会力量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
20、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完善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组织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建立和完善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体系,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完成全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加强学生预防近视、预防艾滋病、预防毒品教育。广泛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各类艺术活动。深入开展国防教育。
21、重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人文环境建设,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遵纪守法、团结向上、互相关心、互相协作的良好风尚,形成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助友爱、和睦共处的人际关系。继续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教育,树立“环境育人”理念。
(七)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切实保障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22、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推进依法治校。深入推进法制教育进校园活动,认真开展《合肥市学前教育管理条例》宣传培训工作,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坚持校务公开制度,确保校务公开做到真实、及时、全面、规范。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
23、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建立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和滚动排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安全教育“一月一主题”活动,重点抓好学生防震减灾、道路交通、防火、防电、防溺水等安全知识教育。继续开展紧急避险、自救自护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切实加强师生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校风险管理意识,确保每位学生都投保校方责任险。继续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和“平安校园”创建行动。加强教育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24、加强信访稳定工作。建立重要事项处理协调督办机制,统筹处理市政府“政民直通车”、市长热线、省教育厅“规范办学行为处理平台”和日常电话、来信等投诉举报,落实办理责任制,坚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高度重视敏感时期的维稳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八)以提升形象为宗旨,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
25、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影响力。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实效性,在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工作。加强与人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联系,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引导民主党派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按照各自的章程和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对工会、团委和退教协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
26、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推进具有教育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对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把廉洁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27、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的监管,严肃查处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案件。强力推进《合肥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坚决查办择校收费、有偿家教等顶风违纪人员,大力营造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28、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举办和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比例控制在5%以下。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行为的管理,重点加强对违规招生、办班、补课、订购教辅资料等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和收费公示制度,加大教育乱收费查处力度。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
29、加强学校财务管理。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坚持和完善市属学校会计会审制度,适时成立市属学校会计核算中心。
30、充分发挥新闻和宣传的舆论导向作用。围绕教育重点工作和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不断扩大教育宣传覆盖面,全面展示合肥教育的新面貌、新气象。健全教育宣传与信息工作网络,完善教育宣传与信息工作的激励机制。提高《教育信息》的编发水平,进一步发挥好教育信息网站的作用。加强与各级媒体的合作,密切与媒体的联系。完善教育新闻发布和宣传通报制度。大力营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31、加强机关建设。完善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督查工作制,进一步增强机关干部履行职责、务实创新、高效公正的责任感。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主动服务群众,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深入推进行政工作电子化,促进机关工作运行高效透明。
2014年教育局工作计划四:
20xx年市教育局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关于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牢固坚持“育人为本、安全优先、促进公平、强化服务、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突出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一、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深化育人为本基本制度建设。围绕“育人导师、学情会商、毕业生去向考核”等12项内容,逐项建立市、县(市区)和学校上下贯通、相互衔接能够监督制约的育人为本配套制度;组织开展育人制度样板学校评选和育人制度建设成果评选,确保在全市所有中等以下学校普遍达标运行。充分发挥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研究中心职能作用,加强对“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深化“五个一”成长工程和“名家进校园”等育人项目,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深化课程改革。小学重点做好课程整合、初中重点做好初高中衔接的引桥课程建设、高中重点做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深化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励志修身、体验感悟、实践探究、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四大课程体系建设。制定“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标准,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全员达标活动,确保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课。在深化课程改革中新推出一批课改名校和先进教师。
3.完善招生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全面推行中考改革在实施素质教育评先树优中的“一票否决”制度,进一步发挥中考对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保障作用。完善对普通高中学校的星级评估制度,开展五星级高中学校面向全市招收特长学生试点工作,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
4.大力开展质量监测。加快转变教研机构职能,切实发挥市教科院“教育质量监测服务中心”的功能与作用,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等合作,制定《xx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发挥“绿色学业质量监测”的诊断、评价、反馈、指导作用,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引导每一所学校在“轻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育人的“高质量”。
5.加强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结合标准化学校建设,开展全市农村小学体育、艺术器材配备达标活动。发挥中考和高考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严格坚持中考录取中体育与物理、化学等值对待的组合录取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一步提高学生耐力,增强学生心肺功能,切实降低学生近视率。实施体育活动特色课程建设,切实提高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一小时的质量。广泛开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学生近视眼防治示范学校和食品安全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活动水平的提高。
6.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工作。年内实现全市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标准化,建立实验设施设备管理台账,对实验教学实现有效监控,确保全市中小学实验课开出率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为2013年将实验教学纳入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7.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明确规范办学行为的所有标准要求,并在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公开栏进行公示,通过媒体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监督。把规范办学行为“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纳入校长职级考核的必备内容,与所有校长签订规范办学责任书,违规者按照问责办法严肃处理。通过铁的纪律和严厉的措施彻底杜绝教育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违反规定加班加点和有偿家教等违规办学行为,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二、推进均衡发展,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8.实施特殊群体学生重点关爱工程。重点关注孤残儿童、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自闭症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加强对中职和特殊教育学校助学金和救助金发放的监管,切实做好学前教育资助的评审认定和发放工作,做好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还款工作。整合社会救助力量,全面规范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救助政策,形成统一、规范、有序的救助机制,确保不让一名贫困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9.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预算有科目、新增有倾斜、投入有比例”的要求。逐县市区严格落实学前教育发展3年行动计划,确保年内新进在编幼儿教师人数不低于新进教师总数的15%,完成268所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任务,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全面建立市、县、镇三级衔接的幼儿园所、教师、幼儿学籍等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县域内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机制的探索,探索实施市级以奖代补、县镇两级合理分担的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和社会保障管理办法,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组织实施幼儿园保教规范,着力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10.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强化对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的督导落实,严格执行教育部门前置审核制度,确保每一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开工建设之前首先落实住户子女的就学学位。严格实施中心市区义务教育学校跨区择校经费补偿制度。制定中心市区和县市城区年度班额控制方案,按照“一校一策”原则,明确目标,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破解“大班额”问题。采取以奖代补办法,鼓励中心市区加大义务教育学校学区机制探索,通过“择校热点校”和相关学校建立共同发展机制,实现市区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一体化办学。加快推进县市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教育联盟等办学体制改革,确保各县市区的城区优质公、民办学校与农村镇街学校全面开展办学合作,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实现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11.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不折不扣地完成2012年度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以图书、仪器、课桌凳、热水热饭、住宿设施和信息化教学设备的配备为重点,与各县市区签订《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目标责任书》,逐县逐校进行年度标准化学校达标验收,年内省教育示范县、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基本完成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确保全市400所农村小学率先达到标准化要求。
12.实施“数字化教育应用”工程。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目标,制定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实施方案和评估标准,为每个农村小学培养1名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带头人”和1名信息化设备维修“明白人”,确保“班班通”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建立全市城乡区域一体化“数字录播系统”,制作中小学各学科数字化网络系列公开课,建立10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1000个“城乡教师网络协助组”,形成具有xx特色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课程资源支撑体系。完成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二期工程,初步建立市级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虚拟实验室中心,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