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时间: 12-28
栏目:反思
篇一: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根据课改和教学新标准的规定,我们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经历“体验”的要求,该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式学习。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没能及时抓住机会促使学生自我体验
在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师播放一个具有循环情节的故事片,当时所有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个故事是永远说不完的,并且有位学生还指出这个故事说不完,是因为情节循环。而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根本没预料到学生会一上来就说出“循环”这一词,只感觉学生能说出“不断重复”这样的现象,接着教师就在学生说出“不断重复”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也叫“循环现象”,再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情况,学生发现有除不尽的情况,既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循环小数的教学。
二、教学设计中的体验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充分体验这一精神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以上反思的问题,留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改进。
篇二: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以前学生的反映是枯燥无趣,所以我更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恨不得把所有知识一下子灌给他们完事,于是整个课堂只听到我的声音。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痛苦。而现在,我不再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不再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我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者,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觉得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①8.4666......②0.55......③3.1415926......
④1.5353......⑤8.41616......⑥0.9375
⑦5.314162......⑧5.646646......⑨0.19292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篇三: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是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和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一节概念课,而多数学生对对概念课不感兴趣,感觉枯燥乏味。所以一开始上课我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比比谁说的快、找生活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即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流于形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以上反思的问题,留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改进。
篇四: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上周,我教学了小数除法中的《循环小数》这一内容,在上课前,我认真钻研了教材,思考了上课应注意的问题。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先出示了两组重复出现的图案和数字,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让学生对循环一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理解,知道图案或数字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根据课改和教学新标准的规定,我们对数学教学提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经历“体验”的要求,该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式学习。现将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没能及时抓住机会促使学生自我体验
在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师播放一个具有循环情节的故事片,当时所有学生马上就发现这个故事是永远说不完的,并且有位学生还指出这个故事说不完,是因为情节循环。而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根本没预料到学生会一上来就说出“循环”这一词,只感觉学生能说出“不断重复”这样的现象,接着教师就在学生说出“不断重复”的基础上,直接告诉学生“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也叫“循环现象”,再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讲过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情况,学生发现有除不尽的情况,既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循环小数的教学。
二、教学设计中的体验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落实充分体验这一精神
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以上反思的问题,留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改进。
篇二: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以前学生的反映是枯燥无趣,所以我更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恨不得把所有知识一下子灌给他们完事,于是整个课堂只听到我的声音。结果是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痛苦。而现在,我不再把课堂视为自己的课堂,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我不再作课堂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总免不了令人“惧怕”,我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者,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觉得和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①8.4666......②0.55......③3.1415926......
④1.5353......⑤8.41616......⑥0.9375
⑦5.314162......⑧5.646646......⑨0.19292
这样不仅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学生进行课前研究,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竖式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上,使学生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了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在十分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篇三: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循环小数是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和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一节概念课,而多数学生对对概念课不感兴趣,感觉枯燥乏味。所以一开始上课我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比比谁说的快、找生活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即生活中的循环现象,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流于形式。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为了让学生自己体验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为了节约时间我让四组学生分别计算这四题,这样一来时间是用得少了,可让学生体验的意图就流于形式了。因为每个学生只做了一题,不能充分体验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更不能在此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含义,所以最终循环小数的含义是由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我体验后由学生自己的经验所获得的。
以上反思的问题,留下一次教学活动中改进。
篇四: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上周,我教学了小数除法中的《循环小数》这一内容,在上课前,我认真钻研了教材,思考了上课应注意的问题。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上课一开始我就先出示了两组重复出现的图案和数字,让学生说说有什么规律?由此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让学生对循环一词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理解,知道图案或数字在“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种“不断重复”的现象数学上叫“循环”。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