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时间: 12-13
栏目:反思
篇一: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9月21日,我在高一(3)班上了第一次公开课。我以巴金的手印为导入引出今天要上的课文《小狗包弟》。因学生在初中已上过巴金的《寻找理想》,对巴金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让学生先起来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巴金和《随想录》。之后又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让学生复述课文。但是当一位同学起来复述之后,我问“有没有同学有更简洁的回答”,中途出现冷场。我问了两个学生,他们都摇头说没有。最后当教师用几个关键词来对行文脉络和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行总结时,课堂又重新活跃起来。那到底包弟为什么会成为我们家的包袱呢?因此教师用包弟档案的形式和回归文本的形式引入对十年文革的介绍。再通过文中第10-13段来转入对巴金的敢于自我解剖、勇于忏悔的精神的感受,达到这篇课文的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当我范读第11-13段时,成功渲染了气氛,情感把握得很到位。
对于复述课文时有冷场现象出现的原因,应该是我说“有没有同学有更简洁的回答”,使得学生不敢回答,有点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指导老师也对我说,应该要这样说:“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有没有同学有补充。”我在微格训练时就被指出不太鼓励学生,这次也同样要引以为戒。下次在上课时,应该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
篇二: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课文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思了一个时代,反思了人性弱点,可谓以小见大。狗的故事好理解,但学生对“文革”背景知之甚少,人性反思更是难点。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两个方面,自觉还算有点收获。
一、尊重阅读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1、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2、对文章还有哪些疑惑?这两个问题不仅可以统摄课堂,也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更能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能读懂的内容让学生交流,略讲;有疑惑的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重点讲,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己质疑有利于激发其思考探求的欲望,探求所得容易成为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再如,通过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来讲“文革”背景,给学生的不是概念上的“文革”,而是“文革”具体形象的体验和感受。
二、通过语言品味,彰显语文课特征。
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的,可能更重要,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学中把品味语言作为理解探讨文章的主要手段。如学习第一段时,重点品味了“揪、批、斗、打、说”等词语,通过这些动词的赏读,使学生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文革”是一个没有法制、没有人性的时代。再如品味“逆来顺受”一词,让学生感受巴金解剖自己人性的弱点时的忏悔之情。品味“满园的创伤”这一短语,让学生体会“文革”的罪恶和巴金的良知。品味一“又”字,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等等……
一节课时间讲这篇课文确实很紧,只能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堂上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就少了些,这应该是一个遗憾。
篇三: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现在,一场声势浩大的语文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高中语文教学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新意。在本校面向全市举行的教学开放日的活动中,我执教《小狗包弟》这篇课文,实践新课标。通过实践活动,我得到两点认识。
第一,教学理念要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往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的是基础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往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的是基础性、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的培养。在教学《小狗包弟》的活动中,我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我以为,《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因此我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搜索,或通过报刊杂志,或从长辈们那里了解这场政治运动,并以此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文革现实及巴金的行为。
另外,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反省、忏悔是《小狗包弟》的主题,一个受迫害的无责任的老作家居然对自己反省,对小狗包弟、对读者、对社会表达忏悔,而那些曾经迫害过他人、制造或参加过社会动乱的人们,却不见有多少反省和忏悔。可见,国人反省之心,忏悔之意多么缺失。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他的忏悔行为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这种崇高的精神,这对于一个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很好的强化和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当作道德教育的好教材。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们不应再像以往那样进行字词句、段落、形象、写法诸如此类的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透彻的把握全篇的思想内容并且使学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和感情上的熏陶。
第二,教学方法要新。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启发指导,师生共同长进发展的教学模式,改变长期以来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语文学习方式,建立起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让学生课外搜索关于“文革”的资料以及历史上伟人自我反省和忏悔的例子,在课上自主交流。于是,在“导入新课”环节,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所了解的“文革”中发生的事;在“拓展延伸”环节,同学们积极交流自己课前搜索的中外历史上一些同样具有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品质的伟人事例。因为时间关系,虽然有些学生因没有机会说出自己搜索的材料而感到遗憾,但他们的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被激活了,同时也掌握了语文课程的学法。在“推人及己”环节,让学生面对巴老,面对伟人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忏悔,反省自己的过失。这个环节一开始,学生面对几十位同学以及几十位听课教师,都沉默了。在以往,我只会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说,我只做听众。但在这堂课上,我首先勇敢地说出我自己心中最悔恨、最内疚的一件事,即对我老母亲的在天之灵表示忏悔。我说得真诚、动情。学生被深深感染,他们纷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愧疚,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提升自我人生境界”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以为,这堂课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情趣,打动着学生的心灵,许多同学积极发言,甚至有的学生多次发言,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我也因此在新课标的实践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篇四: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是巴金先生写于80年代的一篇文章,它以充满深情的笔墨回忆了自己与小狗“包弟”的一段深情往事,以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忏悔了自己在文革即将来临之时为求自保而对小狗“包弟”采取的“自私”行为。
这篇文章是以文革作为时代背景的,文章虽没有从正面直接对文革进行介绍与描绘,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人的肉体与精神所受到的摧残、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所受到的破坏、人性的沦丧都在文章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反映。
9月21日,我在高一(3)班上了第一次公开课。我以巴金的手印为导入引出今天要上的课文《小狗包弟》。因学生在初中已上过巴金的《寻找理想》,对巴金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让学生先起来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巴金和《随想录》。之后又检查字词预习情况,让学生复述课文。但是当一位同学起来复述之后,我问“有没有同学有更简洁的回答”,中途出现冷场。我问了两个学生,他们都摇头说没有。最后当教师用几个关键词来对行文脉络和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行总结时,课堂又重新活跃起来。那到底包弟为什么会成为我们家的包袱呢?因此教师用包弟档案的形式和回归文本的形式引入对十年文革的介绍。再通过文中第10-13段来转入对巴金的敢于自我解剖、勇于忏悔的精神的感受,达到这篇课文的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当我范读第11-13段时,成功渲染了气氛,情感把握得很到位。
对于复述课文时有冷场现象出现的原因,应该是我说“有没有同学有更简洁的回答”,使得学生不敢回答,有点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课后指导老师也对我说,应该要这样说:“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有没有同学有补充。”我在微格训练时就被指出不太鼓励学生,这次也同样要引以为戒。下次在上课时,应该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
篇二: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课文通过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思了一个时代,反思了人性弱点,可谓以小见大。狗的故事好理解,但学生对“文革”背景知之甚少,人性反思更是难点。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设计时注重了两个方面,自觉还算有点收获。
一、尊重阅读规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首先提出了两个问题,1、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读懂了什么)2、对文章还有哪些疑惑?这两个问题不仅可以统摄课堂,也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更能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能读懂的内容让学生交流,略讲;有疑惑的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重点讲,引导学生讨论。学生自己质疑有利于激发其思考探求的欲望,探求所得容易成为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再如,通过艺术家和狗的故事来讲“文革”背景,给学生的不是概念上的“文革”,而是“文革”具体形象的体验和感受。
二、通过语言品味,彰显语文课特征。
让学生读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固然重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的,可能更重要,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语文。教学中把品味语言作为理解探讨文章的主要手段。如学习第一段时,重点品味了“揪、批、斗、打、说”等词语,通过这些动词的赏读,使学生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文革”是一个没有法制、没有人性的时代。再如品味“逆来顺受”一词,让学生感受巴金解剖自己人性的弱点时的忏悔之情。品味“满园的创伤”这一短语,让学生体会“文革”的罪恶和巴金的良知。品味一“又”字,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等等……
一节课时间讲这篇课文确实很紧,只能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课堂上给学生读书的机会就少了些,这应该是一个遗憾。
篇三: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现在,一场声势浩大的语文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高中语文教学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从内容到形式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新意。在本校面向全市举行的教学开放日的活动中,我执教《小狗包弟》这篇课文,实践新课标。通过实践活动,我得到两点认识。
第一,教学理念要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往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的是基础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的培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往教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的是基础性、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的培养。在教学《小狗包弟》的活动中,我突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我以为,《小狗包弟》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因此我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搜索,或通过报刊杂志,或从长辈们那里了解这场政治运动,并以此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文革现实及巴金的行为。
另外,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反省、忏悔是《小狗包弟》的主题,一个受迫害的无责任的老作家居然对自己反省,对小狗包弟、对读者、对社会表达忏悔,而那些曾经迫害过他人、制造或参加过社会动乱的人们,却不见有多少反省和忏悔。可见,国人反省之心,忏悔之意多么缺失。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他的忏悔行为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这种崇高的精神,这对于一个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很好的强化和补充。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当作道德教育的好教材。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们不应再像以往那样进行字词句、段落、形象、写法诸如此类的分析,而是引导学生透彻的把握全篇的思想内容并且使学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和感情上的熏陶。
第二,教学方法要新。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启发指导,师生共同长进发展的教学模式,改变长期以来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语文学习方式,建立起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让学生课外搜索关于“文革”的资料以及历史上伟人自我反省和忏悔的例子,在课上自主交流。于是,在“导入新课”环节,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所了解的“文革”中发生的事;在“拓展延伸”环节,同学们积极交流自己课前搜索的中外历史上一些同样具有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品质的伟人事例。因为时间关系,虽然有些学生因没有机会说出自己搜索的材料而感到遗憾,但他们的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意识被激活了,同时也掌握了语文课程的学法。在“推人及己”环节,让学生面对巴老,面对伟人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忏悔,反省自己的过失。这个环节一开始,学生面对几十位同学以及几十位听课教师,都沉默了。在以往,我只会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说,我只做听众。但在这堂课上,我首先勇敢地说出我自己心中最悔恨、最内疚的一件事,即对我老母亲的在天之灵表示忏悔。我说得真诚、动情。学生被深深感染,他们纷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愧疚,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提升自我人生境界”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以为,这堂课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情趣,打动着学生的心灵,许多同学积极发言,甚至有的学生多次发言,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我也因此在新课标的实践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篇四:小狗包弟教学反思
《小狗包弟》是巴金先生写于80年代的一篇文章,它以充满深情的笔墨回忆了自己与小狗“包弟”的一段深情往事,以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忏悔了自己在文革即将来临之时为求自保而对小狗“包弟”采取的“自私”行为。
这篇文章是以文革作为时代背景的,文章虽没有从正面直接对文革进行介绍与描绘,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人的肉体与精神所受到的摧残、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所受到的破坏、人性的沦丧都在文章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