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篇一: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牧场上的家》学生仅欣赏几遍就可以哼唱基本的旋律了,教授的时候考虑到有几处旋律跳动的幅度较大,我采用了跟琴学唱,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歌曲,但在演唱的时候,总感觉孩子们的声音很平乏,没有对家的那种喜爱之情,也许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每天都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与宠爱之中,体会不到那种特有的感觉。下次再上我会用到媒体给学生展示图片,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
篇二: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旋律优美,感情丰富的美国乡村儿童歌曲。它给学生们勾勒出一副在美丽的牧场上,美国少年儿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画面。本节课以聆听音乐为主,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歌(乐)曲的风格。上课伊始让学生聆听绿箭口香糖广告主题歌曲,感受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学生马上进入了情境,投入状态。在学习弱起小节的演唱及附点四分音乐的演唱中,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了游戏法——闯关游戏,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化难为简的解决了难点。在歌曲感情处理的时候,我让学生观看图片,感受美国朋友热爱家乡,愉快的情绪,并让学生用歌声和表情来体现美国朋友的心情,学生马上就掌握了对家乡热爱的情绪。为了让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美国乡村音乐的曲式风格,在这节课上我结合教学内容以聆听为主题,在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在感受基础上表现,在表现的基础上升华。学生在聆听的时候感受歌曲的节奏、速度、情感、演奏乐器、总结乡村音乐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再次演唱《牧场上的家》。
在这里,课堂教学从单纯的师唱生学的模仿、记忆阶段的灌输式已经走向了以聆听、感受为主的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歌颂自己家乡。愉快地学习,我和学生成了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成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体。
在本节课中,我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实践,力求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让学生把体验感受音乐贯穿与于学习的始终。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不够多,学生对歌曲的总体感受不够深刻。在今后中的教学中我会将教学工作做得更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音乐的王国中去尽享学习和创造的无限快乐。
篇三: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牧场上的家》是一首美国田园牧童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深远,我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学习歌曲的教学模式。对歌曲进行了校本化处理,在课堂学习了使用竖笛演奏歌曲的旋律,从而降低了学唱歌曲的难度,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使歌曲更具有审美性。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感受歌曲的意境美,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创设歌曲的意境美。
首先,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片段,感受牧场的美丽景色,初步体验歌曲的意境美。
其次,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特长,拉奏小提琴,同时学生用lu来哼唱歌曲旋律,使同学们自然进入到演唱状态,并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用lu、lv这样的闭口音来训练学生的假声是有效和必要的)
第三,通过对歌曲情感的挖掘和表现,激发、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以及对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最后,学生通过简单的二声部旋律的吹奏,增强学生的和声感觉,并将这种训练巧妙地融合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能够以演唱、演奏、欣赏、舞蹈等多种表现综合学习歌曲,加强了学生的实践体验,深化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达到多重教学效果。
这是一节歌唱与竖笛的整合课,尤其是竖笛的演奏在二声部旋律吹奏中达到很理想的效果,让孩子们能深入感受旋律之美、和声之美。当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我们与在坐各位老师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篇四:牧场上的家教学反思
今年四月,我校举行了教学比武大赛,老师们可以自己选择上片断课,也可以选择说课,时间限在15至20分钟。开始我以为说课很容易,只要自己准备好了就可以,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
我选择了《走进音乐世界》第八册第六课的《环球音乐探宝》第二课时:感受美国牧场抒情民歌的风格并学唱《牧场上的家》作为说课内容。一开始,我想当然地以为只要进行教材分析,说出教学设计以及说明教学过程就可以了,但后来我从我校校长发给我们的说课要求中发现,原来说课不简单,要理论与实际想结合,要分析教材、要用理论依据来确定教法、要说明运用的教学原则学法、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法、要说明教具板书等的呈现次序及依据等等。于是我着手修改了说课稿并请蔡芸芸老师为我指点,经过蔡老师的指导,我渐渐明白了说课的基本要求,明白了教案书写的规范,更明白了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根有据的,并非可以随便说得天花乱坠,而应该把说课把他当成上课来对待,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在一次次的修改中,我越来越明白每一个步骤的实施必须是可行的,特别在准备教学过程这个环节时,我的眼前仿佛就是学生,我觉得平时所说的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越来越紧密了,我重新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也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思路,渐渐地,一篇说课稿形成了。
有人说,反思是对自己一个重新认识的开始,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的过程,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