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菜单

科学计数法教学反思

时间: 11-23 栏目:反思
篇一:科学计数法教学反思

    本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处理,设计了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的教学过程,设计从两方面下手,一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讨论、交流,设计一开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身边最近发生的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出发,给出几个看、读、写都不方便的数据,引起学生强烈认知上的冲突,激起学生想寻求一种方便、简洁的表示方式的欲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认识科学计数法表示大数的意义与方法,二是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使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在每一位学生的亲身体验与自主学习中逐渐展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二:科学计数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1.5.2科学计数法》中提到:“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我在备课的时候刚开始对这个定义没有太注意,知道这样定义就是为了将一个写起来比较麻烦,读起来很费劲的数写成大家约定形式的数,这样达到化繁为简单目的。同时规定了a*10n中a的取值范围和n的取值范围。但是在准备关于这一节的习题时发现,负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是一类很常见并且重要的题型。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负号的添加问题。这让我想到了教材中讲科学计数法时规定的数是“一个大于10的数”。而众所周知,负数是小于0的数,又何谈大于10?那么照这么一抠教材定义,咱们的负数岂不能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了?这个问题我请教了我的同事,他们说只要是讲明了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就行,并且在规定a的取值范围时说明a的绝对值大于等于1,小于10就行了。我感觉具体说明了a的取值范围,并且在授课的时候不提“大于10的数”,最后解释一下教材中的这点纰漏。这样应该就能避免了学生对于教材和师授内容矛盾的疑惑。
    通过这件事,让我看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一味的相信教材。同时在备课的时候不能脱离教材,自辟套路。因为学生们手里现有的知识的来源就是教材,如果我们脱离了教材那会让学生感觉到对教材的陌生感,甚至不愿意读教材。如果我们一味的迷信教材,那么会堵塞自己的教学创作灵感,让自己的教学没有新鲜度,没有创新。所以,我通过这件事明白了,在教学时要做到心中有书,讲时变书,并敢于有怀疑精神,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有自己的创新。


篇三:科学计数法教学反思

    1.728精确到千分位,这种题学生能注意能做正确
    1.728乘以10的3次方精确到几位,往往学生还是认为是精确到千分位,计算失误。
    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注意这两种情况的区别,没有站在学生的位置去考虑问题,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教学问题,造成教学与实际脱节,而且讲评不及时,等到讲评时,学生早已把试题和自己的解题思路忘得差不多了。教师应针对该题所涉及的有关知识内容、技能、技巧、思想、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精心编制一些练习或变式练习让学生练习,以便及时巩固与提高,教师要避免“就题论题,浅尝辄止”的做法,要通过题目的表面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式、发散式讲解,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宽、加深,形成系统,完善其认知结构。
    我们要善于或勇于从中发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时改进。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形成师生间的共鸣,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和发展。
    让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去实践、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方向,完善自我。


篇四:科学计数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复习入手,回顾了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感觉知识不难掌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为新课作铺垫。
    再以提问的方式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读、写比较大的数的训练,让学生在获得相应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在娱乐性的气氛中感知大数的读和写确实比较困难和麻烦,容易出错,很好激起学生解决问题或矛盾的热情和欲望。通过观察10的乘方所具有的特点,层层深入,使学生明白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
    对于例题的讲解较详细,这部分内容是师生共同完成。通过观察例题,进行课本的思考题,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指数n与整数位的关系:n=整数位-1。
    本节课重难点较突出,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所学内容,练习过程中掌握得较好,特别是在“写出已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