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评林黛玉
1林黛玉--写给不退色的你
周末,又翻开了《红楼梦》,小学读过的它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人们习惯性地在他们的名字前冠以褒贬不一的形容词,而林黛玉的一生却难以让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说到金陵十二钗的美女,那可非宝钗、黛玉莫属了。宝钗美得规矩,黛玉美得纯净。美则美矣,黛玉还偏偏才华横溢。但她又不同于宝钗那种饱读诗书,高高在上的俗才。可以说黛玉是拥有缺陷美的女子,她的缺陷就是她的冷漠和小性子。
若说黛玉自命清高,多少有些偏离事实,还不如说她是孤独且自强的典范。少年丧母,父亲又病重不能照顾她,在荣国府寄人篱下,恐怕是她这个性的成因吧,但太多太多的自尊变成了小性子却是一个憾事了。可以说她是孤独的人。
黛玉对哭可谓是情有独钟,甚至有些痴狂。尽管哭得比较优雅,但却能看出她对待困难的软弱。无数的哭声里也许包含了自己对命运无法掌握的无奈吧。
她那或使人爱怜,又使人厌烦的性格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她独一无二的美,只觉得这多重的性格给了我一个有血有肉的林妹妹。
2我眼中的林黛玉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原是衰落的“清贵之家”的女儿,很早就死了母亲,到贾府后又死了父亲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且先天病弱,整天与药锅相伴。环境的恶劣、势利,使她多愁善感。在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她常常是“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便自泪不干的。”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女子,她有独到的人生见解,具有诗人的敏感的气质和奇逸的文思,生就的伶牙俐齿,锋芒毕露,从不趋炎附势,而且反抗着社会对她的迫害。她以落花自比,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情操,执着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个性自由。“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蔑视功名,反对封建的黛玉一生以泪洗面,在生命和理想绝望的边缘,却反常地出现了笑容,她以笑来结束她哭的一生。
诸多看红楼的人,一般是不能理解林黛玉的性格,觉得她那么狭隘、小气、爱哭、无缘无故耍小姐脾气,不得人心。可我却认为我们对于黛玉典型性格的许多特点,不能抽象地去看,而是要把她放在产生她那个贵族社会的典型环境加以分析。我眼中的黛玉,勇敢、对自由理想热烈追求,但,封建势力扼杀了她的生命。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3幸福着的林黛玉
在红楼梦中,黛玉不仅没有与宝玉终成眷属,反而伤心而死。这样的结局确实出人意料。也许这样的结局并非曹雪芹本意。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她牵挂着宝玉,思念着宝玉,把她全部的热情献给这一知己。如此深深的牵挂与思念,何尝不是更加的高贵而神圣呢?可是高鹗并没有这样写,他让黛玉最终带着愤恨,气极而死。一点也不像那个高贵圣洁的林黛玉,而像一个情场失意的落魄女子。
尽管如此,黛玉仍然是幸福的。她在贾府彻底衰败之前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否则以她的承受能力,很可能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况且宝玉也并非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给不了脆弱的黛玉保护与安慰。所以,黛玉留在他身边也是得不到幸福的。能带着回忆离开他,就是一种幸福。宝玉只会说几句好听的话,甚至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着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
如果黛玉没死,那谁能想象得出黛玉洗手煮羹汤时的情景?穿着破烂的衣服,甚至还要靠别人的救济生活。此时的黛玉一定本色全无。到那时黛玉还会一如既往的深深爱着宝玉吗?
宝玉对不起宝钗,承受不起生活的压力而一走了之。对待黛玉,也不过如此。
所以说,早亡既是林黛玉的不幸,又是林黛玉的大幸!
4我眼中的林黛玉
形容——犹如海棠般娇可;
情怀——犹如菊花般傲视孤高;
叹息——犹如柳絮般飘落;
泪痕——犹如桃花般红绡香断……
——题记
桃园深处,默默葬花,花香袭人,面容娇艳,数以的泪水从眼角坠落,不断……漫天飞舞的花瓣飞旋着,幽幽飘零,似乎讲述着如诗歌般隽永、如琴海般撩人心弦的故事。
忘却不了宝玉在繁花中飘逸洒脱,青春洋溢的身影;忘却不了宝玉春花,钻石般闪烁的笑靥;忘却不了夕阳西下,一起在余晖中漫步,脚踏绵绵花叶而行。然而,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觉中灰飞烟灭。昙花一现,咫尺天涯,每一次的相逢却常常是美丽而令人哀叹的错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整日整夜思念,每分每秒牵挂,怎么可能不比黄花瘦?但即使是缕缕哀愁,也磨灭不了两人相印的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难道不是对两人爱情最生动的诠释?思念像在天空回荡的歌声,永远未曾一断,未曾后悔……
人的一生为何如此短暂,还没有真正地开始就已经到了尾端,黛玉是来还泪的,这已成无可否认的事实。前世的姻缘恩德未尽,后世又将他们牵扯到了一起,就似牛郎织女被永隔银河两岸。好冷酷,注定要分离,为何还要相守?泪水不是永远哭不尽的,黛玉就是把泪水哭尽还了前世的灌溉之恩。如此悲痛的离别,如此凄楚的凉意就连潇湘馆外的斑竹们似乎也在哭诉,令人悲怜……
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有巫师的水晶球,没有潘朵拉的魔盒,没有人能够决定沉沦,没有人能够决定命运。也许,只有彼此间不再相见才是最后的归宿。谈笑间,真的,一切都停格了,悲与喜似乎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让人“哭笑”……
似乎我也明白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悲痛不能解决一切离与分。即使结束了什么,也不要悲观将自己锁压。沉默,悲伤,痛苦,只是上天一次玩笑的终止。结束了,不必再留恋什么,找什么能够让自己宣泄的方式,而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幻想破灭,追求也许正是人生中最好的魔法,比悲伤这些令人痛心的小角色好一千倍,甚至一万倍……
最后请记住一句话:昨天代表的是已消逝后的留恋,而明天象征的却是憧憬的希望。珍爱自己,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让自己重新变得璀璨,变得辉煌!
5评林黛玉
以我这样,是看不懂《红楼梦》,这是我对林黛玉这个人物的理解。
可能与别人不一样。
首先,她作为一个投奔亲戚的孤儿,本身就有一种寄人篱下的自卑感,虽有外祖母的疼爱,但毕竟不是亲生的。
因此,从她进入贾府至死去,她只认为自己是一个客人,而非这里的一个主子,即不在自己的家里,凡事就要多加注意了,林小姐也正是处处留意,步步小心,生活凄惶与否暂且不论。
其用心可堪苦矣,在这种情况,她心神极其敏感也就正常了。
每有疑惑,又没有人给她解说自己低苦,发泄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这种孤苦达到心境,也确实令人同情。
这种心情,也融入了她与宝中玉之间的感情之中。
所谓事不关己,心神俱明,关己则乱,林黛玉也不例外。
她对宝玉太爱了,她关心宝玉的一举一动,对宝玉与异性的交往,更是百般的诘难,耍性。
她怕失去他。
这是爱之深,情之切呀!
假若她对宝玉这个人一点情意也没有,那么宝玉这个人的事于她有什么关系。
她更用不着耍性生气了。
正有了她的小性,才突现她的深情,我才觉得她才有些真实可爱。
但最终她们没有结合。
此时,爱情对于林黛玉来说已是她的全部。
她不能舍弃,也无法舍弃。
但她又深封建的道德观念,强大的家族教育影响又使她不能勇敢的吐露真情,只能像雪日下的野草,积聚了多少煎熬,苦苦的在内心翻腾,心中尚存一丝希望有朝一日破土萌芽,但这只是奢望她知道她不敢抱太多的幻想。
因此,当她看到满地的落花,自然的联想到自己的遭遇,花岁虽无雨道真情。
她也预想到了自己的结局,也可能与此花同,同病相连,林黛玉拖着孱弱之躯,进行了凄美的葬花之行,葬花词如述,字字血泪,句句关情,最后唱出汝死我埋,我死谁埋?
哀苦之情,溢于言表,闻之谁不消魂,悲悯顿生,此哀怨俱全的吟唱,即是对愁苦身世无所萍依的感叹,又是对紧紧束缚她的黑暗的礼教无奈山东抗争,绝望达到申诉。
我除了掬一把清泪,深深的怜悯这弱小的女子,我还能为她作些什么呢?
能男女相悦,人之常情,然做到有情人终成心愿,怎如此艰难?
许志摩曾言:我欲茫茫人海中得一红尘知己。
得之,不得,我命。
可这位大师一生却有四位佳人相伴。
不知他是幸也,不幸,吾却困惑了,在这思潮滚滚的21世纪,我是否有足够的幸运,得到一位红颜知己?